《国际贸易保护主义》PPT课件知识分享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论标志着西方国际贸易 理论两大流派基本形成。
第二节 李斯特的 幼稚工业保护论
理论基础——生产力理论 理论依据——经济发展阶段论 保护对象、保护时间及保护手 段
一、理论基础——生产力理论
❖ “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 要到多少倍。”
❖ 正是从生产力理论出发,李斯特认为一国 开展对外贸易,也应着眼于生产力的提高, 而不应只着眼于财富存量的多寡。
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论 幼稚工业保护论 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中心—外围论 战略性贸易理论
第一节 汉密尔顿 的保护关税论
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论
❖ 1791年,汉密尔顿向国会递交了一份报告— —《关于制造业的报告》。在报告中,他指 出了制造业的发展对国家利益关系重大,而 美国工业起步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很 难与英法等国进行自由竞争。因此,必须用 关税将美国新建立起来的工业保护起来,使 之生存、发展、壮大。
波音公司和空中客车公司 的收益矩阵
空客
生产
不生产
波
生产 -5,-5 100,0
音 不生产 0,100
0,0
空客
生产
不生产
波
生产
-5,5 100,0
音 不生产 0,110 0,0
国政 企府 业可 获以 得采 战取 略措 性施 优帮 势助
本
美国政府也进行补贴
空客
生产
不生产
波
生产
5,5 110,0
音 不生产 0,110 0,0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 PPT课件
第八章 保护贸易理论 与国际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之间永无休止的争论是国际 贸易中最主要的主题之一。从亚当·斯密以来,自由贸易一 直是贸易理论领域中的主流。自由贸易理论学派认为贸易 是“双赢”的,所以国家对国际贸易不应施加行政干预和 限制。但是,在现实中,自由贸易却受到许多国家各种政 策的干预。那么,政府为什么要干涉自由贸易?通过本章 的学习,你可以主要了解以下保护贸易理论的主张:
二、理论依据——经济发展阶段论
❖ 五阶段:原始未开化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 农工业时期、农工商时期
❖ 农业时期:应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以利于农产品 的输出及工业品的输入,促进农业发展,并培育 工业基础;
❖ 农工业时期:应实行保护贸易政策。以保护本国 幼稚工业发展,不受外国产品的冲击;
❖ 农工商时期:因为国内工业已具备国际竞争力, 应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以充分享受自由贸易利益。
劳工标准的新贸易保护
➢劳工标准
一国制定的有关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一 系列标准,如最低工作年限、工作时间、工 资水乎、工作条件、安全标准、同工同酬、 工会制度等等。
➢为了防止发达国家的工人的工资水平向低 收入国家的工资水平看齐,从而导致发达 国家生活水平的下降,要对来自发展中国 家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实行限制。
➢ 对于一些私有化较彻底的欠发达国家来说,政府既没 有什么自己拥有的企业,又由于本国工业生产能力有 限,国内人民生活水平低而没有多少收入税可征,关 税就成了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
➢ 征收关税比增加国内的各种税收要容易得多。国内的 各种税收,无论收入税、销售税还是生产税,国内的 消费者或生产者都直接看到,征税的阻力自然就大, 而关税则在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前就征收了,由此 产生的商品价格上涨似乎并不是政府的原因。
❖ 德国和美国处于农工业时期,应实行保护。
三、保护对象、保护的时间及保护手段
❖ 保护的对象:面对国外强大竞争压力的 幼稚产业
❖ 保护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0年。 ❖ 保护的手段:通过禁止输入与征收高额
关税的办法来限制进口
第三节 凯恩斯主义 的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核心思想
❖ 一国出口增加的作用和国内投资增加的作 用一样,可增加国民收入;一国进口的增 加和国内储蓄增加的作用一样,会减少国 民收入。
例如:商品和劳务出口——相应出口产业的收 入增加——消费增加——引起其他产业生产增加—— 就业进一步扩大——收入增加……国民收入的增加量 将为贸易顺差的若干倍。
结论:只有当贸易为出超或国际收支为顺差时, 对外贸易才能增加一国就业,提高国民的收入。此时, 国民收入的增加量将为贸易顺差的若干倍。这就是对 外贸易乘数理论的涵义。
乘数理论 (投资乘数和对外贸易乘数理
论)的内容:
增加一笔投资所引起的收入增加量,并不限于增加的投 资量。只要社会存在闲置的生产资料和失业的劳动者,投资 变动就会使收入和产出的变动产生一种乘以倍数的扩大效果, 这扩大的倍数就是乘数。
❖ 投资乘数理论的计算公式是: 乘数 K =1/(l-边际消费倾向)
❖ 关税抽取租金论 ❖ 出口补贴促进出口论 ❖ 外部经济理论
(进口保护促进出口理论)
战略性贸易政策
❖ 战略性贸易政策(Strategic Trade Policy)是 在上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种关于产业政策的新 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由于国际市场上的不完 全竞争性和规模经济的存在,一国政府可以通 过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的手段,扶植本国战略 性产业的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夺取市场份额,获取规模经济收益。
MR
DA
Q Q0
假定A国对飞机征收进口关税
❖ 不提高飞机售价 ❖ 提高飞机售价
1.不提高飞机售价
P
A
P0
C
G
MC+T
MC F
B
MR DA
Q Q0
2.提高飞机售价
P
A
P1 P0 G
B
E
K
C
H
F MR
Q1 Q0
MC+T
DA
Q
二、补贴促进出口论
❖ 如果本国企业与外国企业一开始就处于双 寡头垄断竞争状态,那么本国政府可以对 本国企业进行补贴,从而使本国企业扩大 生产而获得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就 能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获得更多的利润。
➢早在1897年美国就通过了《反补贴关税法》, 1930年的《关税法案》的第701节对反补贴作了 更具体规定,并在1979年和1984年作了进一步修 改。
《反倾销法》在1916年首次通过,后列入《关税法
案》的第731节。
1974年通过的《贸易法案》中的301条款进一步明确授 权政府运用限制进口等贸易保护措施来反对任何外国不 公平的贸易行为,以保护本国企业的利益。其中有一个 “特别301条款”(Special 301),专门用来对那些 没有很好保护版权、专利、商标和其他知识产权的国家 实行贸易制裁或制裁威胁。1988年《贸易和竞争综合 法案》(The Omnibus Trade and Competitiveness Act)更是把焦点集中于对付不公 平贸易和竞争方面。该法案中的“超级301条款” (Super 301 Clause)不仅将不公平案的起诉权从总 统下放到美国贸易代表(相当于外贸部长)手中,还要 求贸易代表在每年4月30日将“不公平贸易国家’的名 单递交国会。一旦上了这份“黑名单”,该国家就可能 被列入报复对象。日本、中国都曾经被列入这种黑名单。
边际消费倾向=0-----增加的收入全部储蓄,
则国民收入不变
边际消费倾向=1-----增加的收入全部消费,
则国民收入无限大
国民所得的增加(△Y)=乘数(K)×投资的增加量(△I)
凯恩斯的支持者:马克卢普和哈罗德等人据此 建立了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即:一国的出口和国内投资一样,有增加国民 收入的作用;进口则和国内储蓄一样,有减少国民收 入的作用。
➢以保护劳动者权益为由,要求各贸易国达 到劳工标准,否则就可以拒绝其产品出口。
保护就业论
➢ 每当经济不景气、失业率上升时,西方国家的一些 政治家和工会领袖就归罪于来自外国的、尤其是发 展中国家的竞争,纷纷主张以限制进口来保障本国 工业的生产和就业。
➢ 保护就业论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来解释。从微 观上说,某个行业得到了保护,生产增加,工人就 业也就增加。从宏观上说,保护就业论是建立在凯 恩斯主义经济学说基础之上的。
计算对外贸易顺差对国民收入影响的倍数公式 为:
△Y=【△I+(△X一△M)】·K 其中: △Y——国民收入的增加额
△I——投资的增加额 △X——出口的增加额 △M——进口增加额 K——乘数
在△I与K一定时,则贸易顺差越大,△Y 越大;反之,如贸易差额是逆差时,则△Y要 缩小。
外贸乘数公式:
∆Y= ∆(X-M)/(s+m) 其中: K= s+m
➢ 从理论上说,征收关税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将一部分 税赋转嫁到外国生产者或出口商身上。
维护民族自尊论
➢ 进口商品的品种、质量常常反映了别国的文化和经 济发展水平,而且进口的商品上都带有“某某国制 造”的标签,以示与进口国商品的区别。
➢ 在消费者“崇洋赞洋”的时候,政府往往会觉得有 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了增加民族自豪感,政 府一方面从政治上把使用国货作为爱国主义来宣传, 另一方面企图通过贸易保护政策来减少外来冲击, 发展本国工业。当然,这种保护也应有战略眼光。 韩国鼓励购买国产车的主张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还 算是成功的。
不同情况下
波
生产
音 不生产
空客
生产
不生产
5,-5 125,0
0,100 0,0
三、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质疑
(一)对政府信息完全的质疑 (二)对单边政策假定的质疑
第四节 其他关于贸易保护的观点
❖ 1、维护民族自尊论 ❖ 2、增加政府收入论 ❖ 3、改善贸易条件论 ❖ 4、改善国际收支论 ❖ 5、保护国民身体健康论(劳工标准) ❖ 6、保护公平竞争论 ❖ 7、国家安全论 ❖ 8、保护就业论 ❖ 9、保护夕阳产业论 ❖ 10、社会公平论 ❖ 等等
➢政策含义:
➢为实现国民收入的增加,必须保证贸易顺差。
➢贸易差额决定了国民收入的增减。
理论评价:
凯恩斯主义超保护贸易理论中提出的对外贸 易乘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外贸易与国民经 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规律性。但凯恩斯主义过分夸 大了他们的意义,片面强调对外贸易顺差对增加
国民收入的作用,可能导致国际上各国过度的强调 出口而限制进口,导致关税或其他贸易保护手段的 日益盛行,最终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
保护公平竞争论
➢ 以一种受害者的姿态出现来进行贸易保护,这种保护似 乎是迫不得已的,保护的目的也似乎是为了更好地保证 国际上的公平竞争,以推动真正的自由贸易。
➢ 对国际贸易中的不公平竞争的界定在各国很不一样。一 般来说,凡是由政府通过某些政策直接或间接地帮助企 业在国外市场上竞争,并造成对国外同类企业的伤害, 即被看成是不公平竞争。具体来说,出口补贴、低价倾 销等都算不公平竞争,将监狱中犯人或其他奴工制做的 产品,或使用童工生产的产品出口到国外,也是不公平 贸易行为。因为犯人、童工的工资被强迫性压低,生产 成本当然就低,正常企业无法与之竞争。通过不同的汇 率制度人为地降低出口成本,对外国知识产权不加保护 等也包括在不公平贸易的范围之内。
❖ 所谓战略性产业指的是对一国未来经济增长具 有重要意义,或能为社会提供广泛外部收益的 产业。
一、关税抽取租金论
如果进口国国内某行业存在潜在企业进入 的可能,且本国国内市场的需求弹性较高, 那么进口国可以使用关税政策来抽取外国 寡头垄断企业的垄断利润。
模型分析
P
A
P0
E 超额利润
C
B
F
MC=AC
➢近年来,不公平竞争的定义扩大到不对等开放市场。 许多西方国家指责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开放不够,指 责中央计划经济没有按市场经济的原则实行自由竞 争。美国还用这一论点来针对欧洲、日本等别的发 达国家,指责他们对美国产品的进入设置重重障碍。 一些国家甚至把自己的贸易逆差归罪于对方市场开 放上的不平等。
➢用公平竞争作理由来保护贸易的最主要是美国, 美国不仅在理论上觉得自己理直气壮,还在法律上 对不公平贸易行为作出报复性的明文规定。
第四节 普雷维什 的中心—外围论
主要论点
❖ 1、国际经济体系分为中心和外围两部分 ❖ 2、外围国家贸易条件不断恶化 ❖ 3、外围国家必须实行工业化,独立自主
地发展民族经济。
第五节 战略性贸易理论
❖ 战略性贸易理论论题广泛,吸引了许多经济 学家的注意,但迄今为止,依然缺乏完整的 体系,它的主要论点有以下两种:
改善贸易条件论
用增加关税等贸易保护的手段限制进口减少 需求降低进口商品的价格,使贸易条件得到 改善。最终目的是迫使别国降价,从中获利。
改善国际收支论
❖ 实行贸易保护可以减少进口,从而减少外汇 支出,增加外汇储备,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增加政府收入论
➢ 不管消费者和整个社会所付的代价如何,作为政府, 征收的关税则是实实在在的收入,这也是政府要实行 贸易保护的动力之一。
第二节 李斯特的 幼稚工业保护论
理论基础——生产力理论 理论依据——经济发展阶段论 保护对象、保护时间及保护手 段
一、理论基础——生产力理论
❖ “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 要到多少倍。”
❖ 正是从生产力理论出发,李斯特认为一国 开展对外贸易,也应着眼于生产力的提高, 而不应只着眼于财富存量的多寡。
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论 幼稚工业保护论 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中心—外围论 战略性贸易理论
第一节 汉密尔顿 的保护关税论
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论
❖ 1791年,汉密尔顿向国会递交了一份报告— —《关于制造业的报告》。在报告中,他指 出了制造业的发展对国家利益关系重大,而 美国工业起步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很 难与英法等国进行自由竞争。因此,必须用 关税将美国新建立起来的工业保护起来,使 之生存、发展、壮大。
波音公司和空中客车公司 的收益矩阵
空客
生产
不生产
波
生产 -5,-5 100,0
音 不生产 0,100
0,0
空客
生产
不生产
波
生产
-5,5 100,0
音 不生产 0,110 0,0
国政 企府 业可 获以 得采 战取 略措 性施 优帮 势助
本
美国政府也进行补贴
空客
生产
不生产
波
生产
5,5 110,0
音 不生产 0,110 0,0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 PPT课件
第八章 保护贸易理论 与国际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之间永无休止的争论是国际 贸易中最主要的主题之一。从亚当·斯密以来,自由贸易一 直是贸易理论领域中的主流。自由贸易理论学派认为贸易 是“双赢”的,所以国家对国际贸易不应施加行政干预和 限制。但是,在现实中,自由贸易却受到许多国家各种政 策的干预。那么,政府为什么要干涉自由贸易?通过本章 的学习,你可以主要了解以下保护贸易理论的主张:
二、理论依据——经济发展阶段论
❖ 五阶段:原始未开化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 农工业时期、农工商时期
❖ 农业时期:应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以利于农产品 的输出及工业品的输入,促进农业发展,并培育 工业基础;
❖ 农工业时期:应实行保护贸易政策。以保护本国 幼稚工业发展,不受外国产品的冲击;
❖ 农工商时期:因为国内工业已具备国际竞争力, 应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以充分享受自由贸易利益。
劳工标准的新贸易保护
➢劳工标准
一国制定的有关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一 系列标准,如最低工作年限、工作时间、工 资水乎、工作条件、安全标准、同工同酬、 工会制度等等。
➢为了防止发达国家的工人的工资水平向低 收入国家的工资水平看齐,从而导致发达 国家生活水平的下降,要对来自发展中国 家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实行限制。
➢ 对于一些私有化较彻底的欠发达国家来说,政府既没 有什么自己拥有的企业,又由于本国工业生产能力有 限,国内人民生活水平低而没有多少收入税可征,关 税就成了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
➢ 征收关税比增加国内的各种税收要容易得多。国内的 各种税收,无论收入税、销售税还是生产税,国内的 消费者或生产者都直接看到,征税的阻力自然就大, 而关税则在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前就征收了,由此 产生的商品价格上涨似乎并不是政府的原因。
❖ 德国和美国处于农工业时期,应实行保护。
三、保护对象、保护的时间及保护手段
❖ 保护的对象:面对国外强大竞争压力的 幼稚产业
❖ 保护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0年。 ❖ 保护的手段:通过禁止输入与征收高额
关税的办法来限制进口
第三节 凯恩斯主义 的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核心思想
❖ 一国出口增加的作用和国内投资增加的作 用一样,可增加国民收入;一国进口的增 加和国内储蓄增加的作用一样,会减少国 民收入。
例如:商品和劳务出口——相应出口产业的收 入增加——消费增加——引起其他产业生产增加—— 就业进一步扩大——收入增加……国民收入的增加量 将为贸易顺差的若干倍。
结论:只有当贸易为出超或国际收支为顺差时, 对外贸易才能增加一国就业,提高国民的收入。此时, 国民收入的增加量将为贸易顺差的若干倍。这就是对 外贸易乘数理论的涵义。
乘数理论 (投资乘数和对外贸易乘数理
论)的内容:
增加一笔投资所引起的收入增加量,并不限于增加的投 资量。只要社会存在闲置的生产资料和失业的劳动者,投资 变动就会使收入和产出的变动产生一种乘以倍数的扩大效果, 这扩大的倍数就是乘数。
❖ 投资乘数理论的计算公式是: 乘数 K =1/(l-边际消费倾向)
❖ 关税抽取租金论 ❖ 出口补贴促进出口论 ❖ 外部经济理论
(进口保护促进出口理论)
战略性贸易政策
❖ 战略性贸易政策(Strategic Trade Policy)是 在上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种关于产业政策的新 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由于国际市场上的不完 全竞争性和规模经济的存在,一国政府可以通 过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的手段,扶植本国战略 性产业的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夺取市场份额,获取规模经济收益。
MR
DA
Q Q0
假定A国对飞机征收进口关税
❖ 不提高飞机售价 ❖ 提高飞机售价
1.不提高飞机售价
P
A
P0
C
G
MC+T
MC F
B
MR DA
Q Q0
2.提高飞机售价
P
A
P1 P0 G
B
E
K
C
H
F MR
Q1 Q0
MC+T
DA
Q
二、补贴促进出口论
❖ 如果本国企业与外国企业一开始就处于双 寡头垄断竞争状态,那么本国政府可以对 本国企业进行补贴,从而使本国企业扩大 生产而获得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就 能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获得更多的利润。
➢早在1897年美国就通过了《反补贴关税法》, 1930年的《关税法案》的第701节对反补贴作了 更具体规定,并在1979年和1984年作了进一步修 改。
《反倾销法》在1916年首次通过,后列入《关税法
案》的第731节。
1974年通过的《贸易法案》中的301条款进一步明确授 权政府运用限制进口等贸易保护措施来反对任何外国不 公平的贸易行为,以保护本国企业的利益。其中有一个 “特别301条款”(Special 301),专门用来对那些 没有很好保护版权、专利、商标和其他知识产权的国家 实行贸易制裁或制裁威胁。1988年《贸易和竞争综合 法案》(The Omnibus Trade and Competitiveness Act)更是把焦点集中于对付不公 平贸易和竞争方面。该法案中的“超级301条款” (Super 301 Clause)不仅将不公平案的起诉权从总 统下放到美国贸易代表(相当于外贸部长)手中,还要 求贸易代表在每年4月30日将“不公平贸易国家’的名 单递交国会。一旦上了这份“黑名单”,该国家就可能 被列入报复对象。日本、中国都曾经被列入这种黑名单。
边际消费倾向=0-----增加的收入全部储蓄,
则国民收入不变
边际消费倾向=1-----增加的收入全部消费,
则国民收入无限大
国民所得的增加(△Y)=乘数(K)×投资的增加量(△I)
凯恩斯的支持者:马克卢普和哈罗德等人据此 建立了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即:一国的出口和国内投资一样,有增加国民 收入的作用;进口则和国内储蓄一样,有减少国民收 入的作用。
➢以保护劳动者权益为由,要求各贸易国达 到劳工标准,否则就可以拒绝其产品出口。
保护就业论
➢ 每当经济不景气、失业率上升时,西方国家的一些 政治家和工会领袖就归罪于来自外国的、尤其是发 展中国家的竞争,纷纷主张以限制进口来保障本国 工业的生产和就业。
➢ 保护就业论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来解释。从微 观上说,某个行业得到了保护,生产增加,工人就 业也就增加。从宏观上说,保护就业论是建立在凯 恩斯主义经济学说基础之上的。
计算对外贸易顺差对国民收入影响的倍数公式 为:
△Y=【△I+(△X一△M)】·K 其中: △Y——国民收入的增加额
△I——投资的增加额 △X——出口的增加额 △M——进口增加额 K——乘数
在△I与K一定时,则贸易顺差越大,△Y 越大;反之,如贸易差额是逆差时,则△Y要 缩小。
外贸乘数公式:
∆Y= ∆(X-M)/(s+m) 其中: K= s+m
➢ 从理论上说,征收关税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将一部分 税赋转嫁到外国生产者或出口商身上。
维护民族自尊论
➢ 进口商品的品种、质量常常反映了别国的文化和经 济发展水平,而且进口的商品上都带有“某某国制 造”的标签,以示与进口国商品的区别。
➢ 在消费者“崇洋赞洋”的时候,政府往往会觉得有 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了增加民族自豪感,政 府一方面从政治上把使用国货作为爱国主义来宣传, 另一方面企图通过贸易保护政策来减少外来冲击, 发展本国工业。当然,这种保护也应有战略眼光。 韩国鼓励购买国产车的主张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还 算是成功的。
不同情况下
波
生产
音 不生产
空客
生产
不生产
5,-5 125,0
0,100 0,0
三、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质疑
(一)对政府信息完全的质疑 (二)对单边政策假定的质疑
第四节 其他关于贸易保护的观点
❖ 1、维护民族自尊论 ❖ 2、增加政府收入论 ❖ 3、改善贸易条件论 ❖ 4、改善国际收支论 ❖ 5、保护国民身体健康论(劳工标准) ❖ 6、保护公平竞争论 ❖ 7、国家安全论 ❖ 8、保护就业论 ❖ 9、保护夕阳产业论 ❖ 10、社会公平论 ❖ 等等
➢政策含义:
➢为实现国民收入的增加,必须保证贸易顺差。
➢贸易差额决定了国民收入的增减。
理论评价:
凯恩斯主义超保护贸易理论中提出的对外贸 易乘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外贸易与国民经 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规律性。但凯恩斯主义过分夸 大了他们的意义,片面强调对外贸易顺差对增加
国民收入的作用,可能导致国际上各国过度的强调 出口而限制进口,导致关税或其他贸易保护手段的 日益盛行,最终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
保护公平竞争论
➢ 以一种受害者的姿态出现来进行贸易保护,这种保护似 乎是迫不得已的,保护的目的也似乎是为了更好地保证 国际上的公平竞争,以推动真正的自由贸易。
➢ 对国际贸易中的不公平竞争的界定在各国很不一样。一 般来说,凡是由政府通过某些政策直接或间接地帮助企 业在国外市场上竞争,并造成对国外同类企业的伤害, 即被看成是不公平竞争。具体来说,出口补贴、低价倾 销等都算不公平竞争,将监狱中犯人或其他奴工制做的 产品,或使用童工生产的产品出口到国外,也是不公平 贸易行为。因为犯人、童工的工资被强迫性压低,生产 成本当然就低,正常企业无法与之竞争。通过不同的汇 率制度人为地降低出口成本,对外国知识产权不加保护 等也包括在不公平贸易的范围之内。
❖ 所谓战略性产业指的是对一国未来经济增长具 有重要意义,或能为社会提供广泛外部收益的 产业。
一、关税抽取租金论
如果进口国国内某行业存在潜在企业进入 的可能,且本国国内市场的需求弹性较高, 那么进口国可以使用关税政策来抽取外国 寡头垄断企业的垄断利润。
模型分析
P
A
P0
E 超额利润
C
B
F
MC=AC
➢近年来,不公平竞争的定义扩大到不对等开放市场。 许多西方国家指责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开放不够,指 责中央计划经济没有按市场经济的原则实行自由竞 争。美国还用这一论点来针对欧洲、日本等别的发 达国家,指责他们对美国产品的进入设置重重障碍。 一些国家甚至把自己的贸易逆差归罪于对方市场开 放上的不平等。
➢用公平竞争作理由来保护贸易的最主要是美国, 美国不仅在理论上觉得自己理直气壮,还在法律上 对不公平贸易行为作出报复性的明文规定。
第四节 普雷维什 的中心—外围论
主要论点
❖ 1、国际经济体系分为中心和外围两部分 ❖ 2、外围国家贸易条件不断恶化 ❖ 3、外围国家必须实行工业化,独立自主
地发展民族经济。
第五节 战略性贸易理论
❖ 战略性贸易理论论题广泛,吸引了许多经济 学家的注意,但迄今为止,依然缺乏完整的 体系,它的主要论点有以下两种:
改善贸易条件论
用增加关税等贸易保护的手段限制进口减少 需求降低进口商品的价格,使贸易条件得到 改善。最终目的是迫使别国降价,从中获利。
改善国际收支论
❖ 实行贸易保护可以减少进口,从而减少外汇 支出,增加外汇储备,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增加政府收入论
➢ 不管消费者和整个社会所付的代价如何,作为政府, 征收的关税则是实实在在的收入,这也是政府要实行 贸易保护的动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