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太尼联合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在老年下肢手术中的效果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中国处方药 第16卷 第3期·疗效评价·
老年下肢手术是临床骨科常见的手术类型。

但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心脏储备功能下降,血流动力学波动大,增加了麻醉和手术的风险。

蛛网膜下腔麻醉是常用的麻醉方式,临床研究显示,将阿片类药物与局麻药物联合使用,可明显提高对感觉神经的阻滞作用,同时不增强交感神经的阻滞,从而提高椎管内麻醉效果,延长镇痛时间,减少局麻药物用量,达到减毒增效的作用[1]。

芬太尼是临床常用的阿片类药物,临床将芬太尼与小剂量布比卡因联合使用能够获得较好的麻醉效果。

本研究进一步分析芬太尼联合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在老年下肢手术中的效果,现具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120例老年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62~76岁,平均(68.7±7.1)岁;对照组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61~78岁,平均(69.2±7.8)岁;所有患者符合下肢手术标准,ASA分级在Ⅰ~Ⅲ级,均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无麻醉及手术禁忌;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麻醉阻滞方法、下肢手术类型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静脉滴注复方乳酸钠200~300 mL,并给予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患者取侧卧位,于L3-4间隙穿刺,见脑脊液流出表明穿刺成功,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照组单用0.75%布比卡因2 mL+10%葡萄糖注射液 1 mL重比重液(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6442)2~3 mL;观察组采用0.75%布比卡因2 mL+芬太尼(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170407)50 μg混合后共2~3 mL,两组均以0.1 mL/s速率注入蛛网膜下腔[2];麻醉完毕后改平卧位,测定痛觉阻滞平面和运动阻滞程度,待患者达到手术麻醉平面要求后进行手术,术中全程鼻导管吸氧,若血压下降超过基础值的20%则给予快速静脉补液或静脉给予麻黄碱6~10 mg/次,或去氧肾上腺素纠正,若心率低于基础心率20%静脉给予阿托品0.3~0.5 mg[3]。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各项麻醉指标,包括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阻滞完善时间、局部麻醉药物用量;记录注药时、注药5 min、注药10 min、注药15 min、注药30 min两组SBP、DBP变化;记录麻醉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低血压、寒战、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处理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用均数±标准差(χ—±s) 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并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麻醉指标比较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中,观察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阻滞完善时间明显较对照组长,且局部麻醉药物用量明显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各项麻醉指标比较(χ—±s)
组别例数
麻醉阻滞起效
时间(s)
麻醉阻滞完善
时间(min)
局部麻醉药物
用量(mg)观察组60352.5±56.820.4±6.5 5.1±0.5
对照组6045.6±10.410.2±5.134.2±18.3
2.2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血压变化
观察组麻醉各时间点SBP、DBP水平均较对照组控制平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60例中,发生恶心呕吐1例、皮肤瘙痒2例、低血压1例,发生率为6.67%;对照组60例中,发生低血压4例、恶心呕吐4例,发生率为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蛛网膜下腔麻醉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大,特别是老年患者,主要由于该类患者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功能较差,更容易在术中出现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导致低血压发生几率较高,加重心肌损伤[4]。

因此,临床对老年患者实施珠网膜下腔麻醉较为慎重,既要阻滞完全,又要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

临床研究发现,小剂量局麻药物联合阿片类药物使用可在脊髓水平形成协同镇痛作用,能够减少局麻药物用量,减轻对交
芬太尼联合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
在老年下肢手术中的效果观察
候爱红,王贤
(银川国龙医院麻醉科,银川 750004)
【摘要】目的 探讨芬太尼联合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在老年下肢手术中的效果。

方法 将2015年10月~2017年10月骨科治疗的120例老年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对照组用布比卡因与10%葡萄糖重比重液麻醉,观察组采用芬太尼联合布比卡因,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各时间点血压变化、不良反应。

结果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中,观察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阻滞完善时间明显较对照组长,且局部麻醉药物用量明显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各时间点SBP、DBP水平均较对照组更为平稳,波动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 芬太尼联合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在老年下肢手术的效果显著,镇痛力强,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不良反应较少,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老年下肢手术;蛛网膜下腔麻醉;芬太尼;布比卡因;效果观察
表2: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血压变化(χ—±s,mmHg)
组别血压注药时注药5 min注药10 min注药15 min注药30 min
观察组(n=60)DBP79.4±6.374.5±6.170.7±6.371.8±6.275.4±5.9 SBP131.2±7.5124.5±8.3122.1±8.2123.4±7.9124.9±7.2
对照组(n=60)DBP77.8±6.269.4±7.162.5±7.267.1±6.371.2±5.6 SBP129.3±7.8116.8±9.1103.2±9.2109.5±8.3121.6±6.7
43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Vol.16 No.3·疗效评价·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习惯发生改变,工作紧张,情绪波动大,导致高血压发病率也有所升高。

高血压是常见慢性心血管疾病,可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因此,需采取有效的干预方法。

目前治疗高血压多采用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在此基础上结合降压药物控制患者血压在理想水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目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较多,但不同药物治疗效果、安全性等均存在差异,安全性不高可降低患者用药依从性而不利于血压控制。

非洛地平缓释片是常见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本研究主要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74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37例,分别为尼群地平组和非洛地平组。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ISH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均无本研究药物禁忌,知情同意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肝、肾功能损害,本研究药物禁忌及未知情同意本次研究的患者。

尼群地平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24~72岁,平均(60.61±2.53)岁。

高血压病程5~38个月,平均为(25.12±2.13)个月。

非洛地平组:男19例,女18例;年龄24~71岁,平均(60.20±2.14)岁。

高血压病程5~37个月,平均为(25.11±2.26)个月。

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尼群地平组采用尼群地平片(国药准字H37021961,瑞阳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为10 mg)进行治疗,每次服用10 mg,每天2次。

非洛地平组应用非洛地平缓释片(国药准字H20030414,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为5 mg)治疗。

每次服用5 mg,每天1次。

两组均治疗24周。

1.3 观察指标
就两组患者血压达标时间和高血压治疗总有效率、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并比较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监测值。

显效:治疗2个月后舒张压下降>1.33 kPa(10 mmHg),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66 kPa(20 mmHg);有效:治疗2个月后舒张压下降虽未达1.33 kPa(10 mmHg),但降至正常;或下降1.33~2.53 kPa(10~19 mmHg)。

如为收缩期高血压则较治疗前下降3.99 kPa(30 mmHg)以上;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1]。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压达标时间比较
非洛地平组患者血压达标时间(5.14±1.15)d短于尼群地平组(9.24±2.7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高血压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尼群地平组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
社区应用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的效果观察及评估
王兆奇
(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68)
【摘要】目的 研究社区应用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的效果。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74例高血压患者分组。

每组患者37例,分别为尼群地平组和非洛地平组。

尼群地平组采用尼群地平片进行治疗,非洛地平组应用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

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血压达标时间和高血压治疗总有效率、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同时观察比较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监测值。

结果 非洛地平组患者血压达标时间(5.14±1.15)d短于尼群地平组(9.24±2.7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非洛地平组高血压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尼群地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非洛地平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尼群地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两组收缩压、舒张压监测值相近;治疗后非洛地平组收缩压、舒张压监测值低于尼群地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社区应用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的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血压水平,加速血压达标,且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性高,患者耐受性好。

【关键词】社区;非洛地平缓释片;高血压;效果
感神经的抑制,大大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5]。

布比卡因是常用局麻药物,属于长效酰胺类局麻药,有一定心血管毒性,单独使用需十分慎重。

而芬太尼是临床常用的阿片类药物,与布比卡因协同使用,能够最大限度减少布比卡因用量,降低毒副作用[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阻滞完善时间明显较对照组长,且局部麻醉药物用量明显较少(P <0.05);观察组麻醉各时间点SBP、DBP水平均较对照组控制平稳(P<0.05);观察组低血压、寒战、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

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起效快,阻滞完善时间短,平面不易控制,容易出现血压降低,恶心呕吐,心率紊乱。

进一步证明芬太尼联合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在老年下肢手术的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项小兵,马美娜,柳兆芳. 舒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在老年患者手术中的应用. 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8(5):469-471.
[2] 曾垂应,赖玥,李文英. 舒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注射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临床观察. 海峡药学,2017,29(5):81-83.
[3] 班崇云. 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左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应用.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26(4):416-417.
[4] 井蕊,叶青山,刘红,等. 小剂量布比卡因-芬太尼腰麻用于老年病人下肢骨折手术的临床观察. 宁夏医学杂志,2003,25(4):217-218.
[5] 周小建,李定鲲,黄志超,等. 小剂量轻比重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在下肢骨折老年患者手术中的应用.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23(8):800-801.
[6] 轲俊峰. 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临床医学,2009,29(2):68-6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