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名家画石皴法运用图解,详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代名家画石皴法运用图解,详细!
石,在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以及盆景、园林等工艺美术设计中都有关涉,尤其是在山水画中,更是重要的描绘对象。
神韵、风采、形态生动的石,本身就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采石矶图贺天健
皴法是表现山石﹑峰峦和树身表皮的脉络纹理的画法。
画时先勾出轮廓﹐再用淡干墨侧笔而画。
表现山石﹑峰峦的﹐主要有披麻皴﹑雨点皴﹑卷云皴﹑解索皴﹑牛毛皴﹑大斧劈皴﹑小斧劈皴等下面以清代名家经典为例进行解析——
清
(清)王时敏石法:先勾山框,再加披麻皴,用笔要干些,皴好后用淡墨“破”脉络凹处,反复加几次,画远山。
等干后加皴,加横浑点,再用淡墨“破”。
干后继加皴,用笔要枯、毛、松。
皴好后加横点,加时注意要有枯有湿,最后点苔。
(清)王翚石法:先勾山框,再加短披麻皴,皴好后用淡墨“破”凹处,反复加几次,用淡墨画远山。
干后再用深一点的墨加皴,加横浑点,加山顶小树,加远山,要见笔,有浓淡,有韵,再用淡墨“破”。
干后复用浓墨加山框,加皴,注意个别加,用笔要枯,山顶再加深浓点,小树周围加淡点,树点好后,再加横浑点,最后加苔点。
(清)王原祁之山樵法:先勾山框廓,再加皴,下笔要有枯、湿,皴好后用淡墨“破”凹处,反复加几次。
干后再加皴,下笔要枯、毛,皴好后再用淡墨“破”,最后加渴点。
(清)吴历石法:先勾山框廓后,再加豆瓣、雨点皴,用笔要枯且毛,最后点苔。
(清)恽寿平石法:先勾山框,加披麻皴,再在山下边、山顶加点,用淡墨“破”阴面,画远山,后加苔点(注意用墨要有秀气)。
(清)石涛石法:(上图)下笔须有力,连勾带皴,浓淡干湿一气呵成。
再在在凹处“破”淡墨,画远山,干后加浓点。
(下图)同样下笔健劲,勾皴一气呵成,浓淡干湿互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