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中个体行为与绩效的影响因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个体行为与绩效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
个体行为不仅代表了个体的自身特性,处于社会环境中,个体行为也是对社会、文化因素影响的反应。

一个人从出生到接受社会教育,直至进入组织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活,他的行为既有个体生理特征的作用,也是对一定社会环境以及所处组织群体气氛、组织文化特点的反应。

一位管理学者曾讲:“企业的成长必定是因个人的成长而实现的,一个高效的组织也必定是由高效的个体所组成的。

”往往组织中个体能力越高组织绩效就越好,但是人们往往会忽略了一点,那就是能力越强的个体又是对组织的破坏力也是十分严重的。

因此,在组织中个体行为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又有哪些呢?
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有其内部原因与外部原因,人的行为也不例外。

影响人的行为因素我们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去寻找原因。

从主观内部因素来说,遗传是决定个人行为的最基本因素。

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50%的个性差异和30%的娱乐业余爱好兴趣差异来自遗传。

这种差异可以说是先天性的,很难改变。

比如说害羞,如果硬是让有些天生就怕见生人的人一下子变得健谈起来,与谁都能侃侃而谈,按现在的条件恐怕是不可行的。

所以说,在一个组织中,身为领导就应该知人善任,摸准下属的性格特点与兴趣爱好,对症下药。

内在因素中除了遗传这一基本因素外,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去影响个体的行为。

这些因素主要包括感知、个性、价值观、学习这四个方面。

不同的人,对相同的事情的感知一般是不一样的。

不一样的感知所导致的行为也就各
种各样了。

因此要跟别人更好的交流,一定要让别人感知到善意而不是敌意。

个性与价值观也影响着个体的行为,个性与价值观不同,对于同一件事所表示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一个大胆直率的人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并会试图说服别人同意自己的想法,然而一个含蓄内向的人或者会因其他人与自己的意见不同而轻易否定自己的想法或者保留自己的意见。

这就是性格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作出的不同反应。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习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人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学得越多经验越丰富,自然人就变得越成熟,说话做事就越是老练了。

在组织中,学习是每个人不断上进的必需过程,这也是很多企业建立员工培训机制的重要原因。

说完内在因素的影响,接下来分析一下外在因素对个体行为带来的一些影响。

毫无疑问,领导对下属是绝对有影响力的,作为一个领导其最重要的素质就是督查能力、自信和决断能力。

在组织中,领导者往往被赋予更多的责任,首先便是标榜员工。

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员工潜在的意识里都是以领导者作为榜样的,这样领导者的一举一动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个优秀自信的老板,他的员工久而久之也会树立起一种自信心,这便是榜样的作用。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领导者要管理自己的下属,首先要管理好自己,只有自己做到了,才会让众人心服口服,从而引领自己的团队乘风破浪马到成功。

另外,生活环境与当前的情境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个体行为。

虽然说遗传的各种性格爱好很难改变,但只是很难,并不是说一定不能改变,后天的生活环境也决定了人们的性格特点。

一个害羞腼腆的人,随着接触的人多了,也能逐渐变得健谈起来,只是这个过程比一般人要慢一些而已,这并不能否定生活环境
对人性格的形成的决定性作用。

这个生活环境也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说人成长的文化背景、早年的生活环境(贫穷、富有、农村、城镇等)以及家庭、朋友和社会群体的规范等。

除了个体的生活环境对个体行为有影响外,现实中所处的情境个体的行为也有很大的影响。

中国人的传统,说话做事都要讲究场合,什么场合该怎么样都是不一样的。

比如在人家的葬礼上你就不能摆一张笑得像花儿一样的脸在那儿,那就不对了,很定会招人烦的。

所以,一定的情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也是绝对性的。

(二)、影响组织绩效的因素
组织绩效是指组织在某一时期内组织任务完成的数量、质量、效率及赢利情况。

在经济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中组织绩效显得尤为重要,可是作为组织的基础的个体对组织而言就像是细胞。

组织绩效的实现应在个人绩效的基础上。

一个高效的组织也必定是由高效的个体所组成的。

对于提高组织绩效来说,个体的力量不容小视。

能力是个性心理特征之一,是取得工作业绩必备的条件。

每个人的能力大小不同,能力倾向也存在着差异,组织只有在充分了解人的能力倾向尽可能地把人才放在合适的岗位上才能确保人尽其才。

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就是说根据每个人的性格和能力对其进行不同的教育方法,同样的,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使组织绩效提高就得做到人才的合理开发。

在一些企业,有一些业绩表现较为突出的员工,频频被放到许多不同的岗位上锻炼,结果在新的岗位一旦绩效存在问题,就马上被否定,结果是一些能力强的员工反而在不断受挫后就意志消沉一蹶不振了,企业也会因此失去大量人才。

艺不在精而在专,只要做好一方面就好,不需要什么都精通。

知人善任,这也是企业用人的良策。

人们常讲: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可见性格已不仅仅是影响绩效的因素,它更可以直接影响每个人的命运。

性格是长期习惯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所以了解员工的性格,根据其性格的优缺点合理安排工作。

动机就是个体行为产生的诱因,要提高组织的绩效,就要准确的了每个个体的动机并利用它。

组织中可以制定一个良好的激励系统,通过奖金或荣誉的手段来激起员工的斗志。

组织还要围绕所要鼓励和倡导的主题开展工作。

现在不少企业都在制定员工的职业发展计划,其实就是要建立一个较为持久的动机支持体系。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价值取向,价值观潜意识地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它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价值观是会随着时间及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的,所以调整员工价值观的取向对整个组织绩效的提高是十分有益的。

目前很多企业正在推行“全面员工满意管理”的运动,大多数企业也逐步意识到只有员工的满意,才有客户的满意,才有组织的满意。

工作满意度直接关系到工作绩效的高低。

一般来说,积极的工作态度对工作的知觉、判断、学习、工作的忍耐力等发挥到积极的影响,因而能提高工作效率,取得更高的工作绩效。

这表明积极的工作态度与生产率之间有着一致性的关系。

要让员工满意,最重要的还是公平公正,其次是挑战性的工作、团结融洽的工作团队和舒适的工作环境。

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归属认同忠诚和投入,是企业的一笔宝贵财富,也是企业绩效的保障。

个体能力对组织绩效固然很重要,但是单靠个体能力是不够的,当一个组织中所有的个体能力相结合才能使组织绩效大大提高。

根据团队性格的特点合理分配团队构成;根据性格特质选择良好的合作者,这些都会使得个体及组织绩效得到一个较好的发展。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一个再小的组织内部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分工。

但是如果组织团队中的成员互不配合,就很难做好一件事,成员能力再强也没用。

所以说,团队精神也是决定组织绩效的一个重要因素。

要出色地完成一个项目,团队中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且组织内部也要分工明确,更要加强沟通,让员工们记住一点,我们是一个团队是一个整体,大家互相之间是合作而不是竞争。

另外,组织领导人也要设立规章制度规范一下员工的行为,还要时不时的激励员工们,这样,整个团队就能高效的运行,取得更好的绩效。

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应该考虑个体与团队影响组织绩效的因素,综合利用各种理论,提高个体的积极性与团队的合作,提高其绩效,使其达到最佳状态!
2013/3/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