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煤给粉输粉和煤粉分离设备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煤给粉输粉和煤粉分离设备培训课件给煤设备把原煤连续均匀并可调节地送往磨煤机;给粉机是储仓式制粉系统的主要辅助设备之一,它的任务是按锅炉负荷的需要连续、均匀、定量地将煤粉供入一次风管中;输粉设备在储仓式制粉系统中,用以互相连接锅炉车间两个或多个磨煤系统生产的煤粉,将煤粉从一个系统传送到另一个系统。

电厂锅炉运行表明,不仅要求给煤、给粉设备供给一定的煤量、粉量,而且要求良好的调节性能、连续性和均匀性。

连续性能保证制粉设备和锅炉的安全运行,因为即使短时间的断煤、断粉也会对设备带来很大的危害。

而均匀性会对制粉设备的稳定运行和锅炉燃烧的稳定及经济性产生显著影响。

1.1 给煤设备
制粉系统的给煤设备包括给煤机、煤仓、煤闸门和落煤管等。

给煤机是制粉系统供给锅炉燃料的主要辅机之一。

对于大型锅炉不仅要求其保证出力,而且要求有良好的调节性能,以及供煤的连续性、均匀性,以保证锅炉稳定燃烧。

直吹式制粉系统更要求给煤量的精确性,以便精确控制过量空气系数和风粉的均匀混合,保证锅炉良好燃烧。

储仓式制粉
系统的给煤不直接影响锅炉燃烧,只需给煤机能连续、均匀给煤,就能满足要求。

对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给煤机应能承受较高的风压,并有良好的密封性,以防煤粉飞扬。

给煤机的种类较多,有圆盘式、皮带式、皮带重力式、刮板式和电磁振动式等。

其中皮带重力式给煤机是按质量给煤,属重力式给煤机;其他各类型是按容积给煤,属容积式给煤机。

对于直吹式制粉系统,锅炉控制系统测出锅炉所需燃煤量,然后把信号送至给煤机,用以控制进入锅炉的给煤量。

对煤量的要求实际上是为了使输入锅炉的热值与锅炉所需热值相匹配。

与此同时,燃烧控制系统还要根据所供煤量来调整燃烧所需空气量,给煤输入热值与锅炉负荷所需热值之间的任何不匹配都会导致蒸汽压力、蒸汽温度的偏差,影响锅炉的稳定运行。

为了避免这些偏差,唯一的办法是防止能量出现不匹配现象。

而这一点只有用以热量为基础来供给煤量的给煤机才能做到。

如果在一段时间内,煤种没有任何变化,容积一定的煤量所含热量也一定,但当煤中水分发生变化时,单位容积煤的热量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同时煤的堆积密度也发生变化。

此外,煤中灰分或其他组分的变化也能使输送煤的热量发生和变化。

为满足锅炉输入热量的要求,重力式给煤机以称量给
煤质量来补偿堆积密度的偏差。

尽管它不可能完全补偿单位质量煤所含热量的变化,但重力式给煤机要比容积式给煤机优越。

当煤的发热量越高以及水分对煤的密度影响愈大时,重力式给煤机的优越性就会愈加显著。

1.1.1 圆盘式给煤机
圆盘式给煤机属容积式式给煤机。

其优点是体积小、结构紧凑、密封性能好;缺点是煤种适应性差,主要适用于松散状不粘结的煤。

当原煤水分高,粘结性强时,煤易在圆盘上打滑。

此外,它要求原煤仓的出煤口与磨煤机相距较近,以满足落煤管的角度要求。

这样就使磨煤机与原煤仓的布置受到限制。

这种给煤机出力较小,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电厂的中小容量机组上曾广泛采用。

随着机组容量的增大,近年来已较少采用。

1.1.2 皮带式给煤机
皮带给煤同属容积式给煤机。

实际上就是短距离的皮带输送机,它结构简单、造价低、维修方便。

其传动机构包括电动机、减速箱、滚筒、托辊等部件。

改变给煤量可以通过控制煤闸门改变皮带上煤层的厚度或拖动电机的转速,即改变输送煤的容积来实现。

这种给煤机在我国中小型机组上得到较普遍的应用。

1.1.3 重力式皮带给煤机
这是一种在普通皮带式给煤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皮带传动称量式给煤机。

它分为机械计量和电子计量两种型式,这两种型式均属重力式给煤机,其工作特点是称量煤流质量而不是容积。

就给煤机结构而言,两者基本相同,只在称量控制部分有所差异。

电子重力式皮带给煤机具有输送和连续称量的能力。

近年来,随着机组容量的不断增大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对给煤机的要求,尤其对给煤量精度的要求也相应提高。

由于微机控制电子计量重力式皮带给煤机既能精确计量,又便于自动调节,是当前直吹式制粉系统一种较为理想的给煤机。

1.1.4 刮板式给煤机
刮板式给煤机分为普通型和埋板型两种型式。

普通型刮板给煤机的主要结构由电动机、变速箱、前后轴、刮板链条和机壳组成。

运行时由双链条带动平板输送原煤。

埋刮板给煤机为单链条结构,刮板形状有一字形、T 形或U形等,由圆钢或其他型钢构成,固定于链条上。

因为在输送过程中,刮板、链条全埋没在输送的原煤中,故名埋板给煤机。

刮板给煤机的作用原理是:当刮板水平运动时,原煤因受到刮板在运动方向的压力及原煤自身重力的作用,煤粒
间存在内摩擦力,这种摩擦力保证了煤层的稳定状态,并足以克服原煤在机壳中移动而产生的外摩擦力,从而保证原煤形成连续整体的煤流而被输送。

改变煤层厚度或改变驱动电动机的转速,调节埋板给煤机的出力。

该型给煤机采用密封式箱体结构,适用于正、负压运行,出力为40~100t/h。

它用于储仓式制粉系统较多,也可用于中速磨和风扇磨直吹式制粉系统,适用于输送全水分小于15%,粒度小于60mm的各种原煤。

刮板给煤机的优点:可用以较长距离的输送,结构简单,布置灵活、体积小,能连续、均匀的给煤。

采用这种给煤机时,原煤斗的出口截面可相对做得大些,这对防止进煤口堵塞是有利的。

刮板给煤机的缺点:对煤中木块、铁块、石块敏感;缺少计量手段,自控性能和给煤调节的精度差;另外对于水分较高的细颗粒煤在输送时易粘法和压实,往往会发生刮板浮于煤粒之上的现象;个别情况下会发生链条跑偏和卡链断链现象。

1.1.5 电磁振动式给煤机
电磁振动式给煤机是用改变线圈的电压,以变化脉冲电磁力的大小,调节给煤机的给煤量。

这种给煤机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无转动零部件、不需润滑、体积小、重量轻、占地少、耗电省等。

其缺点是漏
煤、漏风较大,调节性能较差,在接近额定出力时,调节性能更差;对煤种适应性差,尤其对潮湿粉状粘性煤粒,出力往往会降低很多,还会产生堵塞现象,而当煤质松散较干时,却又会发生自流而无法控制的情况。

此外,输送距离较短,布置上受到一定限制。

选用哪种型式的给煤机,应根据制粉系统的布置、磨煤机的型式,煤质、锅炉负荷的需要、给煤量调节性能和运行可靠性等因素综合考虑。

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的给煤机必须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及承压能力。

采用中速或高速磨煤机的直吹式制粉系统,宜选用重力式(称重式)皮带给煤机。

采用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的直吹式制粉系统,宜选用重力式(称重式)皮带给煤机,也可选用刮板式给煤机。

采用钢球磨煤机的储仓式制粉系统,宜选用刮板式给煤机或皮带式给煤机。

给煤机的台数宜与磨煤机台数相同,对于配置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的机组,1台磨煤机应配2台给煤机。

给煤机的计算出力应大于磨煤机的计算出力,并考虑一定的裕量,以适应煤种变化及改善给煤机的调节性能。

给煤机的计算出力应不小于磨煤机计算出力的110%。

1.2 给粉设备
储仓式制粉系统中供给锅炉煤粉的设备为给粉机。

通过给粉机的供给叶轮和测量叶轮,把来自煤粉仓的煤粉定量、连续、均匀的送入一次风管中,经过燃烧器进入锅炉燃烧。

给粉机配置有滑差调速电动机,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无级调速,以此来调节给粉量,满足锅炉负荷的要求。

给粉机主要有两种型式:叶轮式和螺旋式。

早期的燃煤电厂中曾采用螺旋式给粉机,但该种给粉机在运行中易产生自流。

特别在燃用无烟煤和贫煤时,由于其煤粉流动性好,或当煤粉仓内有煤粉塌落时往往会使煤粉流动速度超过螺旋叶片的旋进速度而造成自流,影响燃料的调节和燃烧的稳定。

因此,目前国内电厂均采用叶轮给粉机。

为保证给粉机的正常运行,其入口煤粉温度应不高于80℃,粒度应不大于0.1mm。

给粉机的台数应与锅炉燃烧器一次风接口的数量相同。

每台给粉机的最大出力应不小于与其连接的燃烧器最大设计出力的130%。

叶轮式给粉机的调节是用改变电磁调速异步电动机的转速,以变化刮板的转速来改变给粉量。

1.3 输粉设备
输粉设备是利用螺旋叶片旋转推移煤粉的连续输粉机械,即螺旋输粉机。

当一个燃煤电厂中装有几套储仓式制粉
系统时,可用用螺旋输粉机或其他型式输粉机将它们联接起来,以便在需要时把一个制粉系统的煤粉转送给另一个制粉系统。

螺旋输粉机的设置原则:
(1)每台锅炉采用两台磨煤机时,为增加制粉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相邻两台锅炉的煤粉仓应采用螺旋输粉机连通。

(2)每台锅炉采用4台磨煤机及2个煤粉仓时,可采用输粉机连通同一台炉的两个煤粉仓或两炉间相邻的两个煤粉仓。

(3)螺旋输粉机的容量,按相连磨煤机中最大一台磨煤机的计算出力考虑。

以保证磨煤机运行调度的灵活性,发挥输粉机的作用。

(4)螺旋输粉机长度超过40m时,宜采用双端(两头)驱动。

运行中,螺旋输粉机的漏粉和卡涩是较大的问题。

漏粉污染周围环境,而卡涩导致螺旋输粉机不能正常运行。

其主要原因是螺旋输粉机长度过长所致,因此限制最大长度为70m。

运行实践证明,双端驱动的螺旋输粉机不易卡涩。

当输粉长度超过70m时,宜选用埋刮板式输粉机。

螺旋输粉机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横断面尺寸小,操作方便;缺点是密封性能差,易漏粉污染环境,运行中设备易卡涩及出现机壳晃动现象。

1.4 煤粉分离设备
在任何一种磨煤机中,都不可能仅通过一次循环就把进入的煤全部磨制成符合燃烧要求细度的煤粉。

干燥剂从磨煤机碾磨区携带出的煤粉,其颗粒大小随干燥剂流量不同而异。

如当流速为5m/s时,可携带出直径达1mm的粗颗粒煤粉,这样的粗颗粒煤粉不利于完全燃烧。

由此可知,会有一些不利于完全燃烧的大颗粒被干燥剂从磨煤机内带出。

为减小不完全燃烧损失,需将粗颗粒煤粉从气粉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因而在磨煤区后装有煤粉分离器。

煤粉分离器的作用是将磨煤机磨制出来的煤粉依颗粒的大小进行分选,即把粒度小的某粒度级的细粉(合格煤粉),作为成品随干燥气流输送至煤粉分离器或直接进入炉膛;而把粒度大于这一粒度级的粗颗粒(不合格煤粉)从气流中分离出来,并返回磨煤机重新磨制。

一个性能理想的煤粉分离器,不仅能把合格煤粉随气流输出,而不混入返回磨煤机粗粉中去,增加磨煤机负荷,影响其出力;而且能把大于规定粒度级的不合格煤粉——粗粉全部分离出来并返回磨煤机重磨,而不随气流与合格煤粉进入炉膛,影响锅炉燃烧效率。

煤粉分离器的作用除了能分离粗粉和把合格的煤粉输送出去外,还具有调节煤粉细度的能力,以便在煤种或磨煤
机出力或通风量变化时保证一定的煤粉细度,起到改善和保证煤粉品质的作用。

从而提高制粉系统工作的经济性和锅炉的燃烧效率。

煤粉在分离器内,分离粗粉是依靠重力、惯性力、离心力或其综合的分离效应,即机械分离效应来完成的。

根据主导作用力的形式,电厂磨煤机上配用的煤粉分离器可分为:重力分离器、惯性分离器、离心分离器、回转式分离器和复合式分离器等多种型式。

随着煤种特性、磨煤机和制粉系统型式的不同,要求选用不同类型的分离器。

对于煤粉粒度较粗的褐煤,多采用惯性分离器。

对于一般煤种和大多数低速、中速和某些高速磨煤机,广泛采用离心式分离器。

在直吹式制粉系统中,分离器和磨煤机有时制成一体。

1.4.1 钢球磨煤机配用的粗粉分离器
钢球磨煤机储仓式制粉系统配用的第一级煤粉分离器称为粗粉分离器。

按可调折向档板的装置方向,离心式粗粉分离器分为径向型和轴向型,其结构示意如图2-1。

(a)
(b)
图2-1 离心式粗粉分离器
(a) 径向型;(b) 轴向型
1.4.1.1 离心式粗粉分离器的工作特性指标
用如下指标来衡量粗粉分离器的工作。

(1)分离器效率
为了全面判定粗粉分离器的工作性能,分离器的效率
应该既能表示对细粉的分离程度,也能反映粗粉的分离状况。

用式(2-12)定义粗粉分离器的效率:
100100)100()100(⨯-⨯--=b x a x B x a x BR AR B R A R η %
(2-12)b 替换B
式中:a x R —分离器出口煤粉细度,%;
b x R —分离器进口煤粉细度,%;
A —分离器出口煤粉量,t/h ;
B —分离器进口煤粉量,t/h 。

由式(2-12)可见,当出口煤粉量A 等于进口煤粉量B
以及出口煤粉量A 等于0时,粗粉分离器的效率η都等于0。

同时也表明,当出口煤粉量在上述两个极限之间,即B >A >0时,η有个极大值的存在。

评价粗粉分离器的工作,还可以用不利于燃烧的粗粉
有多少被分离到回粉中来表示,即回粉与进口煤粉中粗粉量的比值,则回粉分离效率:
100⨯=b x c x hf BR CR η %
(2-13)

()()100⨯--=b x a x c
x c x a x b x
hf BR R R CR R R η %
(2-14)BC 删去
式中: C —分离器回粉量,t/h 。

由式(2-3)可知,当要求出口煤粉细度不变,即a x R 一
定,在确定的磨煤工况下,即b x R 也一定,此时分离器的回粉
效率决定于回粉细度c x R 。

c x R 越高,回粉效率也越高。

(2)循环倍率
粗粉分离器进口与出口煤粉量之比称为循环倍率:
A C A C A A
B K +=+==1
(2-15)
循环倍率K 是反映粗粉分离器和磨煤机之间再循环粉
量的指标。

循环量愈大,分离效率愈低,磨煤电耗和金属磨耗也愈大。

根据物料平衡关系B=A+C 和c x a x b
x CR AR BR +=,可推得: b x c x a x c x R R R R K --=
(2-16)
式(2-16)表明,循环倍率的大小与进粉、出粉和回粉
的颗粒组成有关。

由于它表明制粉系统每制得单位质量合格煤粉,在磨煤机内循环的煤粉量,因此它是反映粗粉分离工作特性的重要指标。

循环倍率越大,磨损加剧,附加阻力和通风电耗也越大。

因此,在保证出粉煤粉细度的前提下,粗粉分离器应该有最小的循环倍率。

前苏联资料推荐的最佳循环倍率推荐值K zj 如表2-1。

原西德KSG 公司对风扇磨推荐的K zj 值:褐煤为2~1.8;烟煤1.5~3.5。

近年来德国B&W 公司对MPS 作了改进,其循环倍率较低。

表2-6 最佳循环倍率推荐值K zj
(3)煤粉均匀性改善度
粗粉分离器出口煤粉颗粒的组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进粉的颗粒组成和分离器本身的结构。

进粉的颗粒组成则与磨煤机的结构、煤的特性以及磨煤机的运行工况等有关。

出粉和进粉均匀性指数n 1与n 2的比值:
21n n e
(2-17)
称为煤粉均匀性的改善度。

该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粗粉分离器对煤粉颗粒均匀性的改善程度,代表了分离器的工作效益。

e >1,分离效益好;反之,e <1,分离效益差。

(4)煤粉细度调节系数
进粉与出粉煤粉细度的比值称为粗粉分离器煤粉细度调节系数,即:
a b R R 9090/=ε
(2-18)
它反映了粗粉分离器对煤粉细度的调节能力。

显然,ε值愈大,分离器对煤粉细度的调节能力愈强;反之,调节能力就愈差。

一般应使其接近于5。

(5)分离器阻力
分离器阻力系指进口与出口的压力差。

它表示了气流经过分离器时所消耗的能量。

其阻力大小除直接影响制粉系统的能耗外,还关系到磨煤机和制粉系统的选择。

显然,分离器阻力越小,电耗越低,经济性越高。

(6)煤粉细度调节倍率
粗粉分离器煤粉细度调节倍率φ,是指在通风量不变的情况下,分离器调节挡板开度(惯性式、离心式)或回转速度(回转式)改变时,分离器出口煤粉细度值R 90的变化情况:
min 90"90/R R =φ
(2-19)
式中: "90R —某一通风量下,某一挡板开度(或转速)
时,出口煤粉细度R 90的数值;
m in 90R —某一通风量下,挡板开度(或转速)变化
时,出口煤粉细度R 90的最小值。

本质上,它是反映利用气流旋转强度或转向角变化,
使离心分离或惯性分离效应变化的程度。

一定通风量下,分离器煤粉细度最大调节倍率:
min 90max 90max /R R =ϕ
(2-20)
式中:m ax 90R —某一通风量下,挡板开度(或转速)变化
时,出口煤粉细度R 90的最大值,约等于分离器入口煤粉细度。

这个性能指标在理论和实用上都有一定意义。

它表明,
在不改变通风量的条件下,利用改变调节挡板开度(或转速),分离器对煤粉细度的调节能力。

随着通风量增大,m in 90R 将增大,分离器煤粉细度调节倍
率φ(或φmax )将随之减小。

这说明,在不同风量下运行,分离器对煤粉细度的调节能力是不同的。

随着通风量的增加,调节能力降低。

1.4.1.2 径向和轴向粗粉分离器的特性比较
(1)在相同的进口煤粉粒度组成条件下,仅有可调轴向挡板的普通型轴向粗粉分离器(非普通型是指有可调轴向挡板和固定轴向挡板的双轴向挡板的并联式粗粉分离器)的循环倍率比径向型要小,其出口煤粉细度比径向型要细。

(2)普通型轴向粗粉分离器的细度调节系数比径向大。

(3)径向型粗粉分离器在煤粉细度较细时,分离效率较低,随着煤粉细度加粗,分离效率增大,分离性能有所改善。

(4)轴向型和径向型分离器都是在挡板开度为40°~50°时性能最佳。

进一步增大叶片倾角,出口煤粉又重新变粗,这是因为当通风量一定时,调节挡板开度减小,煤粉气流旋绕叶片阻力增大,会有部分气流不经叶片而从挡板下部缝隙径直流向出粉口,导致煤粉变粗,当叶片倾角为0°时,得到的煤粉最粗。

用于磨制无烟煤和烟煤,煤粉细度R90=5%~30%,R200=3%~10%。

(5)轴向型粗粉分离器分离效率随风量和煤粉细度变化较小,分离效率较高,性能较好。

1.4.2 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配用的粗粉分离器
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配用的粗粉分离器有三种类型:其一为径向离心式粗粉分离器,如图2-2(a);其二为双涡形分离器,如图2-2(b);其三为旋转式分离器,如图2-2(c)
所示。

径向离心式分离器装在磨煤机两端,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同前述单进单出钢球磨煤机配用的径向型粗粉分离器基本相同。

双涡型粗粉分离器亦装在磨煤机两端。

磨碎的煤粉由干燥剂携带离开筒体进入分离器,其中部分大颗粒煤粉由于重力作用而从分离器低速区被分离下来,其余的粗煤粉则在通过折流挡板时,在惯性力和离心力的作用下被分离。

这些被分离器出来的粗粒煤粉与原煤一起,由螺旋输送器通过耳轴管送回磨煤和筒体,再一次研磨。

旋转式分离器在中速磨煤机配用的分离器中介绍。

图2-2 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配用的粗粉分离器
(a)径向离心式(b)双涡形(c)旋转式1—离心式粗粉分离器;2—磨煤机筒体;3—大齿轮;4,16—原煤进口管;5—挡板调整装置;
6—挡板;7—内锥体;8—分离器外壳;9—热风箱;10—中心管;11—主轴承;12—螺旋输送装置;
13—耳轴管;14—输送器操纵杆;15—煤粉空气出口;17—折流挡板;18—热风进口;19—中心风管;20—进口隔板;21—密封板;22—给煤机;23—旋转式粗粉
分离器
1.4.3
粉分离器
除尘器进一步辅集后,排放至大气。

细粉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如图2-3。

气粉混合物从进气口切向引入,沿外圆筒内壁形成向下运动的旋转气流,直至锥体的下部;然后又从锥体下部在筒体中央逆流而上;最后从中心管引出。

整体上形成外围旋转下降,中央旋转上升的气流结构。

因受旋转离心力和转弯
惯性力的作用,气流夹带的煤粉粒子被分离出来。

分离出的煤粉沿锥体内壁滑落至集粉箱,乏气由排气口引出。

2-3 细粉分离器示意图
1—风粉混合物入口;2—被分离后的乏气出口;
3—集粉箱;4—人孔
细粉分离器的工作性能指标主要有:分离效率、压力损失及煤粉的颗粒组成等。

细粉分离器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乏气中含粉量的多少。

当效率较低时,乏气中含粉量增多,将会加剧排粉机的磨损。

特别是乏气作为三次风时,由于三次风都是高位布置,距炉膛出口较近,三次风中含粉量增多,直接影响煤粉燃尽、炉膛出口受热面的安全工作以及过热器超温等。

因此提高分离效率,把更多的细粉从乏气中分离出来,不仅可以减轻排粉机磨损,而且对提高制粉系统和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都有直接影响。

1.4.4 中速磨煤机配用的煤粉分离器
中速磨煤机配用的分离器直接装于磨煤机碾磨区上方,与磨煤机构成一个整体。

各种不同结构的中速磨煤机大多采用离心式分离器。

国外有采用旋转式分离器,近年国内已开始采用旋转式分离器。

(1)离心式分离器
中速磨煤机配用的离心式分离器与钢球磨制粉系统的径向型粗粉分离器工作原理相同,结构亦相似。

不同之处在于:分离器出口装有煤粉分配器实现多管路引出;分离器中心装有落粉管;回粉从分离器下部直接落入磨煤机碾磨区。

中速磨煤机配用的离心分离器如图2-4所示。

图2-4 中速磨煤机配用的离心分离器(a)RP中速磨的离心分离器;(b)MPS-190中速
磨的离心分离器
国内运行实践表明,火电厂中应用较多的RP型、HP 型和MPS型中速磨煤机配用的离心式分离器,出口煤粉细度均能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进行调整。

基本上能满足无烟煤
以外的其他煤种对煤粉细度的要求。

(2)旋转式分离器
配用于中速磨煤机的旋转式分离器如图2-5所示。

该分离器有一个由传动机构带动的转子。

转子由多个叶片组成。

从磨煤机碾磨区上升的气粉混合物气流进入旋转的转子区,在转子带动下作旋转运动。

其中粗粉颗粒在离心力和叶片撞击的作用下被分离出来,落回碾磨区重磨。

其余的细粉随气流穿过叶片间隙进入煤粉引出管。

旋转式分离器的分离效果取决于叶片的数量、布置方式以及转子的转速和风量等因素。

图2-5(a)所示RP型磨煤机配用的旋转叶片分离器的试验结果如图2-6所示。

转子转速愈高,输出的煤粉愈细,如图2-6(a)所示。

与普通挡板式离心分离器相比,出粉中粗粉粒显著减少,如图2-6(b)所示。

因而可以减少飞灰可燃物含量,提高燃烧效率,如图2-6(c)。

虽然驱动分离器转子会增加一些电耗,但运行表明,由于分离效率得到改善,总磨煤电耗要比配普通挡板式离心分离器略低些,如图2-6(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