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宣翻译“三贴近原则”指导下的对句子三要素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宣翻译“三贴近原则”指导下的对句子三要素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2T01:21:57.359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8期作者:高杨忆李颖轩
[导读]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实践》和《中国关键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篇》是中国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突击全球重大公共卫生危机的处理措施的调研报告。
高杨忆李颖轩
南京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省南京市,210000
摘要: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实践》和《中国关键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篇》是中国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突击全球重大公共卫生危机的处理措施的调研报告。
本文以外宣翻译“三贴近原则”为指导,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实践》和《中国关键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篇》的官方双语文本进行研究,从语义、语境、语法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翻译工作者需要熟知并运用“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
”这一原则,并采取灵活的翻译策略,才能实现原文本的对外宣传功能。
关键词:外宣翻译;“三贴近原则”;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实践;中国关键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篇;翻译三要素
项目基金:
南京工程学院大学生科技基金项目“新冠疫情外宣材料翻译策略研究”(TB202114016)
作者简介:
高杨忆,南京工程学院本科在读,商务英语专业
李颖轩,南京工程学院本科在读,商务英语专业
一、引言
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在世界经济、政治方面地位的逐步提升,更多的国家对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兴趣也与之俱增,因此对外宣传工作愈发重要。
而翻译是一个国家外宣工作的核心,它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国际事务中的立场和态度,彰显着国家和民族的意识形态、精神面貌和文化特色。
自2020年新冠肺炎成为重大公共国际健康危机以来,中国人民临危不惧,在党和国家的强力领导下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率先取得突破性和决定性成果,遏制了国内病毒的蔓延,顺利推进国内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工作。
而此时,国际上一方面疫情形势不容乐观,甚至愈演愈烈,另一方面以“中国病毒”等将中国污名化的声音此起彼伏。
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外宣文本英译担当了大任,与国际社会分享了抗疫的艰辛历程与经验成果,增强了世界各国人民战胜疫情的信心[1]。
本文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实践》以及《中国关键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篇》作为研究对象,以黄友义的“三贴近原则”为指导,从句子翻译要素:语义、语境、语法这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总结出疫情期间中国外宣文本的翻译策略,从而为世界疫情防控作出贡献。
二、句子翻译三要素
(一)语义
语义是数据符号的含义,是在相关领域里的解释限定和逻辑表达。
通俗地说,语义就是词语本身的意义。
在外宣时政文本的英译中,我们要根据单词的语义制定相对简化翻译策略。
汉语句式松散,语义重叠但内容丰富;英语重逻辑,不喜重复,句子层次分明。
翻译汉语政治文本时,要做到言简意赅、突出重点。
“如果保留太具体、太琐屑的信息,反而会影响读者对重要信息的有效摄取,降低传播效果”。
[2]对于汉语原文中语义重复或者可以以一盖全的词语,翻译者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简化。
在《中国关键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篇》的英汉双语文本中可以找出以下句例。
例1.这是中共中央审时度势、综合研判,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提出的总要求。
译文:This is a general requirement by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for COVID-19 prevention and control based on a thorough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2]
原文中,“审时度势”是研究时机,估量形势的意思,而“综合研判”是指联系实际情况整体作出研究和判断。
两者语义相近,所以我们可以简化为“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既减少了句子的累赘感又保证了文章的准确性。
例2.坚持上下同心,众志成城,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
译文:They must unite as one like a fortress,fully implement the joi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2)
“上下同心”“众志成城”两者都指的是人民团结一致。
在这里我们可以把它们作为同一概念翻译。
例3.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线,汇聚起人人奋发、个个争先的磅礴力量,战胜抗击疫情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向党和人民交出更加精彩的新答卷。
译文:They must devote more time and energy to the front line of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ool the strength of every citizen, strive to overcome all kinds of difficulties and obstacles, and hand over a perfect answer sheet to the Party and the people.[2]
中文倾向于工整对仗,习惯用大量修饰词,多采用排比句、四字格等,而英文多平铺直叙、简洁明了。
[3]在这段句子中,我们也可以根据语义了解到这是以抗击疫情为背景,所以原文中的“抗击疫情道路上的”可以省去不译,读者们也不会由此造成阅读困难。
因此,我们在对外翻译一篇政府性报告时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在句子中应该避免语义重叠,不要重复翻译,画蛇添足。
第二,我们要根据词语的语义对句子中的事件背景进行分析,避免翻译内容过于冗长。
我们对外翻译的材料是面向世界的,我们应该尽量避免以中国人的思维去说一件事,更多的应该倾向于以外国读者的思维。
(二)语境
语境的定义是通过一定语言环境以揭示概念在相对关系下的意义。
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实践》中文版中“疫情”一词为例,通
过观察其在译文对应词的上下文语境,以此分析语境在译文选词中的重要性。
结合中英两版报告,我们可以发现“疫情”一词在不同的语境下有着不同的翻译。
“疫情”的第一个英译是其英文版报告的标题“COVID-19”。
这是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疾病的正式命名,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指定的官方名称。
对于新出现病毒的命名体现了全球对疫情的高度关注,以及人类面对新挑战必胜的决心。
“疫情”的第二个英译是“outbreak”,这个词强调更多的是事情爆发的突然性,因此可以很好的突出短时间内疫情的暴发,以及中国和各级政府迅速做出的一系列应对举措,尽力阻止疫情的向外传播。
“疫情”的第三个英译是“pandemic”,如果一场epidemic不能被控制住,还在不断蔓延,公共卫生官员可能就要开始称之为pandemic,意思是这场流行病已经影响到世界不同地区足够多的人,到了全球性暴发的程度。
virus”是疫情第四个英译,这个词意思是病毒,病原体,所以用这个词翻译疫情时更多的是向目标语读者传递产生疫情的根本原因是病毒,切断病毒的传播才是遏制疫情的关键。
[4]
因此只有在不同语境使用不同的词汇,我们才能准确表达句子的意思,才能满足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
(三)语法
语法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按确定用法来运用的词类、词的屈折变化或表示相互关系的其他手段以及词在句中的功能和关系。
在英语中,一个重要的语法点便是情态动词,情态动词用在行为动词前,表示说话人对这一动作或状态的看法或主观设想。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实践》中所出现情态动词的社会交际功能体现了这一点。
例如,原文中“急诊、感染科门诊、呼吸科门诊、口腔科、普通内镜检查(如胃肠镜、纤维支气管镜、喉镜等)工作人员在一级防护的基础上,医用外科口罩升级为医用防护口罩(KN95)。
”并没有出现“必须”“一定”这类强制性情态动词,但是译文通过对上下文的理解与判断,医护人员的安全防护也至关重要,从而得出“医用外科口罩必须升级为医用防护口罩”这一结论,并在译文中加上了“must”一词,这不仅体现了译者翻译时的字斟句酌,同时也贴合了中国的实际发展情况。
三、结语
近年来,中国在外宣翻译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认为这离不开黄友义先生所提出的“三贴近原则”。
在贴合中国实际发展的情况下,要求翻译时在政治上做到“以我为主”,也要考虑到目标语受众的思维习惯,加强“受众意识”,以此来实现各国之间有效的文化交流。
外宣翻译研究对于国家利益的维护和国际形象的树立有着重大意义,我们在开展外宣工作时应该以严谨,端正的态度去对待外宣翻译的理论研究,并且不断完善外宣翻译理论,使外宣翻译在我国外宣工作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申玉玲,?徐玉凤.?纽马克翻译理论视域下疫情期间中国外宣文本英译研究[J].?现代语言学,?2021,?9(2):9.
[2]刘婧. 外宣时政文本英译的简化和增补策略 ——以《中国关键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篇》为例[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36(9):3.
[3]舒娜, 余炫朴. 外宣翻译中时事政治文本英译的特点及其政治考量[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50):143.
[4]陈丽丽, 吴奕俊. 基于语料库的突发公共事件外宣材料翻译研究 ——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实践》为例[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36(7):9.
[5]黄友义. 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 对外大传播, 2004, 000(009):4-6. 作者简介:高杨忆(2000-),女(汉族),江苏南通人,本科生,南京工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
李颖轩(2001-),女(汉族),江苏徐州人,本科生,南京工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
南京工程学院大学生科技基金项目(TB202114016),项目名称:新冠疫情外宣材料翻译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