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电气信息学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机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微机原理”课程是高等学校电气与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平台课程。

作为学习计算机硬件原理与应用知识最主要的课程,该课程对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硬件应用能力至关重要,是学生学习部分专业课程、完成毕业设计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

课程以微处理器、总线、接口、通道和管理程序为主线索,通过循序渐进、适当循环提高的教学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系统构成、微处理器、接口技术及其应用编程方法、微型计算机系统实现技术、单片机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并了解微机系统及接口技术的最新发展。

课程有很强的工程实践性,学生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动手训练,能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受到系统科学的训练,对提高形式逻辑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自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有较大的作用。

二、本课程的教学基本内容与要求
(一)理论教学部分
1. 概念与基本知识
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
2)数字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原码、反码、补码的表示和计算;
3)微机系统的结构特点;
4)8086/88CPU内部结构, EU,BIU,指令队列;
5)8086/88CPU外部信号,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总线缓冲器;
6)8086/88系统组成和总线时序。

2. 8086/88系统指令与汇编程序设计
(基本内容)
1)指令作用概述;
2)寻址方式,操作数类型(数据、地址、状态、空);
3)指令格式与指令系统,数据传输、算术运算、逻辑运算、数据转换、I/O、程序流控制、CPU控制、软中断;
4)汇编语言程序格式与程序设计,数据格式(变量、数组、结构);
5)程序设计举例,数据结构、堆栈使用、程序流控制(分支、循环、条件、子程序);
6)BIOS与DOS功能调用。

(可选内容)
7)8087浮点指令与编程设计
8)典型高级语言接口
3. 半导体存储器
(基本内容)
1)存储器及分类;
2)随机读写存储器(SRAM和DRAM);
3)只读存储器ROM;
4)存贮器在微机系统中的连接与扩充方法,译码电路及设计应用,部分译码与地址重叠。

(可选内容)
5)电可擦除制度存储器EEPROM和闪存FlashRom
6)集成存储器
7)双口存储器DPRAM
8)快速缓存cache
9)虚拟存储器
4.基本输入输出技术
1)输入输出基本接口及主要问题(中断、DMA);
2) 简单输入输出方法,典型电路及程序;
3) I/O总线及规范,典型I/O时序
5. 中断
1)中断原理,中断源、中断优先级、中断嵌套;
2)中断响应及中断处理;
3)8259A中断控制器原理与应用,级连的概念,典型程序
6.数字量输入输出
1)8255A并行接口,三种工作方式、控制字和典型电路,方式1应用程序;
2)8253定时/计数器,六种工作方式和控制字,典型应用和编程;]
3)8250/8251串行通信接口,异步通信,异步通信参数,RS232电平及变换,初始化、查询及中断编程;
(可选内容)
4) 8237DMAC接口,级连概念,工作时序,初始化
7.模拟量输入输出
1)模数转换器DAC与接口应用,基本参数
2) 数模转换器ADC与接口应用,基本参数
3) 模拟通道,多路转换开关MUX,采样保持器S/H,基准电压源
4)应用举例,同步转换
(可选内容)
5) 数据采集系统(DAS)
8.单片计算机
1)单片计算机概述
2)典型单片机的功能部件:处理器、并行I/O、串行I/O、计数器/定时器、中断系统、片内数据与程序存储器
3)单片机寻址方式与指令系统
4)单片机功能扩展:存储器扩展,串行接口,并行接口
(可选内容)
5)典型应用与编程举例
9. 32位微型计算机(IA-32)系统及应用
1)IA-32微处理器硬件结构,寄存器、流水线、SIMD
2)32位微机虚地址保护模式与中断机制
3)80386指令系统;
4)*微机总线技术的发展;
(可选内容)
5)32位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6)多任务多用户操作系统与32位微机
7)微机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二)实践教学部分
实验教学采用分两个层次教学:基本单元实验(又分基本内容与可选内容两部分)和系统综合设计(可选内容) 基本。

单元实验包括典型环境、典型接口芯片、典型单元控制方法,使学生通过实验和设计掌握微机硬件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技能,熟悉理解汇编语言编程、硬件I/O控制、实时系统基本概念,培养基本的硬件动手能力和目标代码级软件调试能力。

综合测试实验不再是验证性实验,仅给出了设计要求(各类应用系统的原型)与设计提示,每种测试分别规定基本要求和提高性要求部分,主要用于测试和锻炼提高学生的设计与创新能力,要求学生在现有实验平台基础上自行设计选择软、硬件实现方案。

建议实验部分单独考核。

1、基本单元实验
(基本内容)
1)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与调试
2) 简单输入输出
3) 8255并行接口
4) 8253定时/计数器接口
5) 8259中断控制接口
6) 存储器扩充
7) 模数(A/D)转换
8)数模(D/A)转换
(可选内容)
9)串行通信接口
10)DMA传送
2、系统综合设计
(可选内容)
1)综合测试与设计
*2)单片机仿真器、汇编与简单应用实验。

三、说明
2.《“微机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是微机原理类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学生学习微机原理课程达到合格标准的最低要求,是学校组织本课程教学(制定教学
大纲、计划,编写教材等)的主要依据,也是进行微机原理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估
的重要依据。

其中单片机部分针对不单独开设单片机理论课程的专业讲授,单片
机类型建议为MCS-51,也可选用PIC8位单片机或其他16位单片机;
3.《“微机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理论教学部分中的基本内容为要求学生理解、
掌握的内容。

4.《“微机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只提出了教学内容的基本内容和可选内容,对于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等,各专业可以适当自主安排。

亦可补充认为必要的以及新的内容,或按教学内容整合形成新的课程,以利于进行各种教学改革的尝试,形成各专业的特色。

5.课程学时建议:
1)理论教学48~64学时;
2)实验教学32~48学时。

6.在课堂讲授、实验课、习题与课外练习等教学环节中,应注意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并注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工程观点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必须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定数量的习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