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检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检测中高纬度湖泊水体的温度、溶解氧等物理性质具有明显的垂直差异和季节变化,湖水中的溶解氧来源于大气和水草、水藻的光合作用。

下图示意美国北部湖泊夏季(a)和冬季(b)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相关于其他季节,夏季湖泊均温层内含氧量急剧减少,要紧缘故是
A.水温升高,水中溶解氧逃逸
B.细菌分解有机物加快
C.与上层水体交换加剧
D.鱼类呼吸消耗增多
2.冬季,与有冰覆盖但无雪覆盖的湖泊相比,冰面有厚雪覆盖的湖泊鱼类更容易死亡,其缘故可能是
A.湖水中没有光合作用
B.水温更低
C.湖水分层现象消逝
D.水温偏高
【答案】
1.B
2.A
【解析】
1、依照图中夏冬季节的湖水温度相比较,夏季均温层温度是升高,一样情形下水温愈低,水中溶解氧愈高,水温升高,溶解氧会逃逸。

但夏季均温层的温度为10摄氏度,与冬季相比并没有升高多少,因此不可能会导致含氧量急剧减少(从温度变化对比,抓住设问中的急剧两个字);从夏季湖泊图中能够看出夏季均温层的温度低于上层的变温层,下层与上层的水体交换可不能显现加剧现象;而鱼类分布要紧在变温层,但变温层的溶解氧却为9ppm,明显大于均温层,因此ACD都错;而夏季在湖底层的生物残体由于水温升高其受细菌分解速度加快,当这些有机物发生腐败分解时,会消耗掉大量的溶解氧。

2.冬季,冰面有厚雪覆盖的湖泊,冰雪对太阳辐射有强烈的反射作用,使得到达湖泊的光热资源少,抑制了湖泊中植物的光合作用,湖泊中含氧量减少,鱼类更容易死亡,A正确;有冰雪覆盖的湖泊,冰层阻止空气与湖泊热量的交换,使得湖泊内温度更高,B错误;冬季湖水上下的温度、含氧量等方面有差异,湖水分层现象依旧存在,C错误;冬季湖泊的水温
远远低于夏季湖泊水温,因此不可能是水温偏高导致的鱼类死亡,D错误。

故答案选A。

读“某地1月和7月平均气温等值线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3.等温线与当地等高线的契合程度是指两者的平行程度,平行程度越高则契合度越高,反之则越低。

相关于闭合等温线L2而言,L1与当地等高线契合程度较低。

对图中L1契合度较低阻碍最小的因素是
A.冬季风
B.太阳辐射
C.海陆位
置 D.地势
4.相关于a、b、c山体的南坡而言,d山体的南坡垂直自然带谱更丰富。

其要紧缘故最可能是d山体
A.纬度更低
B.距离海洋更近
C.光照更充
足 D.受夏季风阻碍更显著
【答案】
3.C
4.D
【解析】
3.读图,结合图例,L1为1月份平均气温等值线,1月份为冬季,冬季风对图示西北地区阻碍大,降温剧烈,而背风地带降温幅度小,因此导致气温与等高线分布的契合度低,A对。

1月份,纬度高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小,昼长短,太阳辐射阻碍气温分布,导致契合度的季节差异,B对。

而不同季节的海陆位置没有变化,可不能导致契合度季节变化,C错。

海拔不同,地势差异大,导致季节变化大,D对。

故选C。

4.读图可知,图中4座山体的纬度差异不大,可不能导致垂直自然带差异,各山体距离海洋距离相差不大,光照关于垂直变化阻碍不大,ABC 错。

而d山体位于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的阻碍显著,降水的垂直变化大,因此自然带谱更丰富,D对。

故选D。

科研人员对青藏高原北麓河盆地天然形成的湖塘下部及其周围地区进行地温钻孔监测,分析发觉湖塘中心、湖岸边、天然场地冻土上限不同。

下图为三地钻孔地温垂直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有关该湖塘两次监测时数据分析的说法,错误的是
A.2009年湖塘冻土埋藏深度比2021年浅
B.2009年湖塘气温比2021年高
C.2021年湖塘水域面积比2009年大
D.2021年地温变化峰值的形成是受湖塘水体阻碍
6.科研人员钻探的K1、K2、K3三孔依次位于
A.湖塘中心、湖岸边、天然场地
B.湖塘中心、天然场地、湖岸边
C.天然场地、湖岸边、湖塘中心
D.天然场地、湖塘中心、湖岸边
【答案】
5.C
6.A
【解析】
5.科研人员对青藏高原北麓河盆地天然形成的湖塘下部及其周围地区进行地温钻孔监测,分析发觉湖塘中心、湖岸边、天然场地冻土上限不同,2009年湖塘冻土埋藏深度比2021年浅,2009年湖塘气温比2021年高,20 21年地温变化峰值的形成是受湖塘水体阻碍。

6.分析发觉湖塘中心、湖岸边、天然场地冻土上限不同,科研人员钻探的K1、K2、K3三孔依次位于湖塘中心、湖岸边、天然场地,因此A正确。

森林能够吸取大量的C02,而森林土壤是C02产生的重要来源,土壤C 02要紧来自于微生物呼吸、植物根呼吸和土壤动物呼吸。

某科研小组对武夷山同一海拔、同一坡向、同一优势树种(米槠林)的土壤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3所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森林土壤C0:排放速率与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和枯枝落叶量的关系示意
7.武夷山森林土壤C02排放量最高值显现在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
8.同海拔、同树种的武夷山东坡比西坡的土壤CO2排放量大,其要紧缘故是
A.降水较多
B.蒸发较大
C.气温较
高 D.枯枝落叶较多
9.研究说明,天然米槠林土壤比人工米槠林土壤CO2排放量大,最可能的缘故是
A.土壤温度较高
B.土壤湿度较大
C.土壤含水量较高
D.枯枝落叶量较多
【答案】
7.C
8.A
9.D
【解析】
7.依照图示曲线,森林土壤C02排放速率与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和枯枝落叶量呈正相关,枯枝落叶季节变化较小。

武夷山森林土壤C02排放量最高值显现在7~8月,现在是夏季,气温高,土壤温度高。

降水多,土壤含水量大,C对。

其它时段土壤温度较低,含水量较小,A、B、D错。

8.同海拔、同树种的武夷山东坡比西坡的土壤CO2排放量大,其要紧缘故是东坡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A对。

蒸发量不是要紧阻碍因素,B错。

两坡的气温、枯枝落叶差异不大,C、D错。

9.研究说明,天然米槠林土壤比人工米槠林土壤CO2排放量大,最可能的缘故是天然林中的枯枝落叶量较多,人工林有人工治理,落叶量少,D 对。

天然林与人工林在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土壤含水量方面差异小,不是要紧因素,A、B、C错。

植被覆盖度是指植被(包括叶、茎、枝)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

植被覆盖度反映植被的茂盛程度,是植物群落覆盖地表状况的一个综合量化指标,是描述植被群落及生态系统的重要参数。

我国
华北生态区可划分为森林生态区、草原生态区和农业生态区。

下面左图示意华北地区的三类生态区分布,右图示意植被生长期内华北地区三类生态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左图中甲、乙、丙生态区与右图植被覆盖度曲线匹配正确是
A.甲—1、乙一Ⅱ、丙—Ⅲ
B.甲一Ⅲ、乙—Ⅱ、丙一Ⅰ
C.甲一Ⅱ、乙一Ⅲ、丙一Ⅰ
D.甲一Ⅲ、乙—I、丙—Ⅱ
11.与其他生态区相比,右图中I曲线代表的生态区
A.对北京的环保效益更明显
B.为京津唐地区提供的生活消费物资更丰富
C.生物多样性更丰富
D.土地生产力更低
12.与I、Ⅲ曲线相比,Ⅱ曲线变化趋势明显不同的缘故可能是
A.草场过度放牧
B.作物成熟收割
C.森林过度采伐
D.雨季光热条件差
【答案】
10.C
11.D
12.B
【解析】
10.依照资料能够判定左图中甲为农业生态区、乙为森林生态区,丙为草原生态区右图中因为森林植被比草原植被覆益度高,农业区受不同耕种状态阻碍而显现明显的波动,因此I为草原生态区,Ⅱ为农业生态区,Ⅲ为森林生态区,故C正确。

11.I曲线代表草原生态区,故其对北京的环保效益可不能比其他区更明显,京津唐地区的生活消费物资要紧来自农业生态区,生物多样性小于森林生态区,草原土壤土地生产力低于其他两区,因此D正确。

12.I曲线代表草原生态区,曲线为农业生态区6 月为华北夏粮等作物的收成季,耕地裸露故植被覆益度显著降低,因此B正确。

索科特拉岛在过去的600或700万年间,一直被非洲大陆孤立在外。

岛上生活着700多种极其罕见的动植物,其中右图植物嵌进石头里,完全不需要土壤,株高2米,茎直立,肉质,较粗,表皮光滑褐绿色,茎基部膨大呈近球形,表皮灰色。

叶互生,着生于分枝顶端,叶柄短,革质。

图左为索科特拉岛位置示意图, 右图为植物景观图。

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据右图推断,该岛的气候特点是
A.温顺潮湿
B.旱雨季分明
C.高温多雨
D.高温干燥
14.该岛稀有生物品种多的地理条件是
A.纬度低地势复杂
B.构造运动强烈
C.与大陆隔绝时刻长
D.气候复杂多样
【答案】
13.D
14.C
【解析】
13.读图文材料可知,该岛上植物有瓶状茎、叶柄短、革质等特点,这些特点是植物为了减少水分蒸发,适应洪涝气候进化的结果,反映了该岛气候洪涝,高温干燥。

14.读材料可知:“索科特拉岛在过去的600或700万年间,一直被非洲大陆孤立在外。

”长期的地理隔离使其拥有专门多特有动植物,故选C。

其余选项不是物种专门的缘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