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企业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处理中存在
的问题及对策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会有各种各样的经济业务发生,虽然有些经济业务不常发生,但企业会计人员也得把这些不常发生的经济业务反映在企业账簿中,体现了企业会计工作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企业的这些不常发生的经济业务,如企业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易,虽然不构成企业经济业务的主要部分,但在《企业会计准则》中也给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易的概念
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是一种非经常性的特殊交易行为,是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

企业的货币性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

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如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

非货币性资产
有别于货币性资产的最基本特征是其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即货币金额是不固定的或不可确定的。

非货币性资产交易一般不涉及货币性资产,或只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即补价。

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准则规定,认定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的交易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易,通常以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易金额的比例是否低于25% 作为参考比例,也就是说,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或者收到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低于25% 的,视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易;高于25%(含25%)的,视为货币性资产交易。

二、我国企业非货币性资产交易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范围不够宽泛
在我国相关制度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易的阐述中只给出了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易的描述和规范,却没有提到非货币性负债交易和劳务交易的处理。

在我国企业生产经营中,以非货币性负债交易和劳务交易的方式实现交易,为企业取得利润的情况是存在的。

企业的非货币性项目是企业货币性项目以外的项目,由企业的非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负债两部分共同构成,非货币性负债又分为非货币性流动负债与非货币性长期
负债两大类。

我国相关制度对非货币性资产与货币性资产区别的阐述是非货币性资产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是不固定的或不确定的。

非货币性负债也不是企业通过企业货币资金的交付实现,而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自身为客户提供劳务或资产使得企业本身承担的债务消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将来提供的资产或劳务费用的价值量也是不确定的,这与我国相关制度对企业货币性资产与非货币性资产区别的描述是一致的,但在这些制度中没有对这部分非货币性交易处理的规范。

(二)补价数值界点缺乏弹性
在货币性资产交易与非货币性资产交易中,通常都会涉及到一部分补价的问题。

我国相关制度中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准则规定,认定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的交易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易,通常以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易金额的比例是否低于25%作为参考比例,也就是说,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或者收到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低于25% 的,视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易;高于25%(含25%)的,视为货币性资产交易。

在这里,我国相关制度给出了货币资产性交易和非货币资产性交易中涉及补价数值的界点是25%,这是一个很具体的数字,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具体的数字而使得这里关于补价比例的规定缺乏了企业会计工作人员进行会计工作处理的弹性。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对于将要到补价界点的货币性资产交易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可以利用这个界点进行人为操作,将不超过25% 的补价比例人为超过25%,可以达到25.1%,将高于这个界点的补价比例压低到25%以下,如%等等,企业利用数字游戏规避国家对于这种交易的限制从而可以达到某些目的。

(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易中商业实质判断条件没有定量标准
我国相关制度指出在确定资产交易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时,企业应当重点考虑由于发生了该项资产交易预期使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发生变动的程度,通过比较换出资产和换入资产预计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或其现值,确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是否具有商业实质。

只有当换出资产和换入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或其现值两者之间的差额较大时,才能表明交易的发生使企业经济状况发生了明显改变时,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具有商业实质。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当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时,符合以下几个条件之一的,视为具有商业实质:(1)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
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2)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相关制度对于企业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是不是具有商业实质给出了较完整的规定,但在此规定中只有定性的标准而没有定量的标准或有范围的定量标准,这使得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在对企业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易的处理中过多依赖职业判断,也就增加了企业利用这个定性的要求操纵利润的机会。

(四)公允价值使用有失偏颇
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易中大量使用了公允价值进行处理,如“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除非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比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更加可靠”。

三、完善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处理的措施
企业是我国经济的主体,也是我国经济的生力军。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企业的经济业务类型会越来越丰富,对于企业不断创新的经济业务,我国相关制度和准则也需要不断完善以适应企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对于上述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处理中的问题,
解决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一步规范非货币性资产及其交易的界限
对于非货币性资产及其交易的界限,由于关系到企业会计工作和账务处理的完整性,会影响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依据,对于这个问题是要有根本性的解决的。

但考虑到我国相关制度和准则的效力问题,所以我国相关部门不能轻易地修改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再者,考虑到我们国家经济水平和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将来的经济业务类型还会有很多的影响因素和变化,因此,我国相关部门可以不用直接不断地以修改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保证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而是通过在准则中增加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内容的解释等方式加以完善,这样既保证了我国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权威性和完整性,又能适应企业经济业务不断变化的趋势和特点,使得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可以更有力、有效地执行我国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以及其他规定和规范。

(二)补价的统一处理
我国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在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易算式的阐述中对于补价的收取分两种情况,不涉及补价的情况和涉及补价的情况,增加了实施的难度,也不利于会计人员对会计准则的学习。

对于这一问题,
我认为可以将这两种情况统一起来进行处理,就是统一为收到补价的情况下处理的方法,对于原来没有收到补价的处理可以理解为收到的补价为零,这样既统一了相关内容,也方便了人们对会计准则的运用。

此外,对于补价界点问题的解决,要分行业、分企业性质进行划分。

在我国市场经济中,不同行业的企业以及企业的性质决定了企业的经济业务会有很大程度的差别。

因此,对于在企业的经济业务中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占比较大的企业,国家可以降低补价的界点,也就是说,对于这类企业国家可以要求他们所有的业务都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易进行处理。

当然,其他企业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标准进行规范,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并更加贴近企业的现实情况。

(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处理中公允价值的统一处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资产的真实价值,这一点也体现在了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中。

在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易的账务处理中运用了大量的公允价值作为资产的计量基础。

但可惜的是,这些公允价值的运用没有统一起来,加大人们对相关制度和准则的理解难度。

因此,我认为,国家相关部门应
将这一问题进行统一的处理,以方便人们的理解和运用。

如,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除非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比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可靠。

在这里,企业如何证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比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可靠呢?在实际业务的操作中,如果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都存在公允价值,可以考虑直接以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并把两者的差额计入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损益,这种处理方法也有利于现实情况的真实反映,有利于会计信息真实性和相关性的提高。

(四)完善对商业实质的判断条件
在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中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是否具有商业实质的判断标准中给出了“显著不同”“、重大的”以及“存在可能”等等字眼,这些标准加大了相关制度和准则的执行难度。

因此,相关部门对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是否具有商业实质的判断条件应该具体一些,这样便于操作,另外,对于关联方之间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易,为了杜绝关联方利用政策进行有关操作,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应该明确规定关联方之间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没有商业实质。


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将不断完善,企业之间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易也将会呈现不同的状况,而且企业之间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易也会越来越复杂,因此,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方面的完善和进一步规范有利于我国企业会计工作人员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更好执行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有利于彰显我国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完整,并有利于我国经济和企业会计工作的有序、良性发展。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