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园区:让流动党员有“家”可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园区:让流动党员有“家”可归
作者:卞瑞鹤,孟庆雷
来源:《农村-农业-农民·上半月》 2016年第1期
本刊记者卞瑞鹤通讯员孟庆雷
无论身在何处,家都是一个温暖的港湾。
而对于党员来说,党支部无疑与家一样,是可以
寄托情感的地方。
“我们在北京听到了省委领导的问候,倍感亲切,我们在京创业务工人员党支部向党组织
保证,我们始终没有离开组织的怀抱,时刻牢记我们是共产党员,为家乡父老添光彩,为首都
建设作贡献!”2015 年11 月29日,对于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在京创业务工人员党支部负责
人田浩玉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这一天,他通过视频,向在梁园区调研基层党建工作的河
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夏杰许下诺言。
像田浩玉一样,如今,梁园区在外务工的1037 名流动党员,不论身在何地,都能感受到
党支部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有“家”的感觉真好
2015年12月24 日,在梁园区便民服务监控中心,虽然时隔将近一月,但说起田浩玉和夏杰视频的情景,仍让人精神振奋。
“就是在这里,田浩玉向夏部长汇报的。
通过QQ 群,全区流动党员不管在家里,还是在
外工作,我们都可以与他们取得联系。
”指着屏幕,工作人员一边演示一边介绍,“这是梁园
区的党员群,这是各乡镇街道办的,这是各个村的,在群里,党员可以随时进行视频对话、工
作交流,还可以缴纳党费等。
”
“有‘家’的感觉真好,远在他乡不寂寞,共话发展有去处,联络交流有平台。
”长期在
福建打工的党员门焕新,用这句略带诗情画意的话语,表达了自己加入党组织后的幸福心情。
在梁园区,和在外创业务工的流动党员心情一样兴奋的,还有商丘大学生创业园的青年才
俊们。
商丘大学生创业园成立于2013 年,一栋称不上气派但安静宽敞的楼房里,容纳了21 家公司、200多名创业者。
这些创业者大多是毕业5 年内的大学生。
“我们这个群体,都是年轻人,党员很多,特别是每个公司的法人或者骨干,大多是党员,我们公司就有党员六七名。
”商丘大学生创业园党支部书记、商丘三力教育有限公司总经理王
哲介绍,“许多大学生一离开校园就和党支部脱离了联系,园区成立党支部后,党员们又找到
了组织。
”
李飞岐毕业于商丘师范学院,30岁出头的他,是某设计事务所的设计总监,也是商丘大学
生创业园党支部组织委员。
“我在大学时入了党,毕业后自己创业时,发现党组织关系没地方放,虽然自己是一名党员,但有一段时间处于无组织的游离状态。
还好,进入大学生创业园区后,很快就成立了党支部。
”李飞岐说。
现在,他经常和其他党员一起组织一些活动,比如组织大家外出考察学习、
邀请企业家来园区传授管理经验等,以此让大家增长见识,开阔视野。
“上学的时候以学习为主,毕业后找不到组织,现在我们有了组织,一定要把作为党员的
使命感发挥出来,让自己在工作中做到思想引领、作风引领、创业引领。
”李飞岐表示。
流动党员的“组织”期盼
作为商丘市梁园区在京创业务工人员党支部的主要发起人,孙福集乡党委书记曹兴军对外
出党员有“家”可归的幸福感,感同身受。
“那天,北京的太阳火辣辣的,揭牌仪式现场没有任何遮阳的地方,但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大家聚精会神,没人交头接耳,没人接打电话,更无人随意离场。
仪式结束后,他们把我
围得水泄不通,纷纷要求加入党支部。
”2014 年6 月28日,商丘市梁园区在京创业务工人员
党支部成立时的情景,曹兴军至今记忆犹新。
“我们在外漂泊10 多年,可找到家的感觉了,我们在外务工,今天能得到家乡党委的重视,这是人生当中最幸福的时刻。
”
“明天我就要写入党申请书,我要加入党组织。
”
看着大家欢呼雀跃的高兴样,曹兴军深受感动,“我没有想到,那些在外创业务工的党员,对组织竟是如此期盼。
”
在北京成立外出创业务工人员党支部,缘起于一起上访案件。
几年前,孙福集乡一个村因“一事一议”修路的事儿闹得矛盾重重,有意见的村民不断上访。
刚刚接任该乡党委书记的曹兴军认真了解事情的原委后,向村民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和
方案。
“你说的挺有道理,让我问问北京那边是否同意。
”村民的回答让曹兴军感到莫名其妙,“修路的事是你们村的,你问北京干啥?”
曹兴军后来得知,在这个村,有许多在京创业务工者,他们中的一些人见识广、能力强,
村里有啥情况,沾亲带故的村民总会向他们求助。
“这可是一股非同寻常的力量,如果能把他们聚集起来为家乡服务,那该多好。
”而后曹
兴军发现,这些人当中好多都是党员,既然是党员,就要服从党组织管理,就这样,成立“在
京创业务工人员党支部”的想法在他心里油然而生。
经过慎重考虑、多次谈话、认真考察,曹兴军最终确定了合适的人选,其中田浩玉担任支
部书记。
“在北京成立外出创业务工人员党支部,我们没有经验可循,必须慎之又慎。
我们不
是哗众取宠,而是要党组织切实发挥出‘战斗堡垒’的作用。
”曹兴军说,“支部委员特别是
支部书记,首先必须有足够的号召力,还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并有办公场所。
”
在京创业务工人员党支部成立后,其发挥的作用让曹兴军喜出望外。
“之前,孙福集乡是梁园区最穷、最偏僻,信访问题最多的乡。
现在你看,我们成了和谐
稳定的先进乡镇。
”曹兴军高兴地说。
不仅如此,在京创业务工人员党支部的成立,也极大地
激发了支部党员“热爱家乡、关爱家乡”的热情:他们特意聘请专家对全乡老师进行培训,并
出资让家乡100 名优秀学生参加夏令营活动;更让人感动的是,仅2015 年,他们就为家乡修
路助学捐资40 多万元。
让党组织充满活力
“如果说党组织是一颗细胞,党员就是细胞的一个分子,党员管好了,细胞才有活力。
基
层党建的管理一定程度上是对党员的管理,如果党员作用发挥不出来,党组织发挥作用就无从
谈起。
”梁园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崔振华向记者表达了该区基层党建工作的要义所在。
他同
时表示,抓党建的形式也要与时俱进,比如可以利用“互联网+ 党建”,使党建工作更便捷高效、科学规范。
近年来,梁园区针对“去向难掌握、活动难开展、管理难到位、作用难发挥”的“四难”
现状,从外出流动党员的服务、教育、联系、帮扶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创新开辟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流动党员管理新路子。
动态管理不“断线”,双向管理不“漏管”,跟踪管理不“失联”,是梁园区走好流动党
员管理的三步棋。
目前,梁园区在每个乡镇确定1 名专兼职流动党员服务管理员,主要负责流动党员的关系
转接、登记调查、教育引导等工作;在每个村、社区“两委”班子中明确1 名流动党员信息采
集员,及时掌握流动党员信息,上报流动党员台账,切实做到流动党员去向清、底数清、结构清、职业清和思想清。
崔振华告诉记者:“针对外出务工流动党员,我们以地籍为纽带建立‘家庭’,以流动特
征制定‘家规’,以解难题办实事服务‘家人’,让流动党员身在异地有‘家’可归。
”
为此,梁园区坚持对外出务工创业党员实行跟进服务,在流出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立梁园区
在外务工创业人员党支部,模范带动外出务工人员他乡就业、返乡创业。
目前,梁园区已先后
在北京、郑州、银川等地组建了5 个流动党支部和21 个党小组,形成了区委组织部、基层党
委和党支部的三级联合管理模式。
针对流动党员从事行业不同的情况,梁园区还通过单位管、行业管、社区管等方式,对流
动党员实行分类管理,确保实现流动党员监管有力。
同时,为了及时解决流动党员的后顾之忧,梁园区注重关注流动党员家庭的生产生活状况,让他们轻装上阵,安心创业。
崔振华说:“从年初到现在,区里先后开展了乡镇党委委员及包村干部联系流动党员家庭
活动,开展了留守党员与流出党员结对帮扶活动,开展了‘联五户、做五员’活动,目前,全
区科级以上党员干部与贫困流动党员家庭建立了帮扶对子,切实为流动党员营造了一个‘流动
不流失、离乡不离党、分散不分离、合唱不独唱’的创业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