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园区:让流动党员有“家”可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园区:让流动党员有“家”可归
作者:卞瑞鹤,孟庆雷
来源:《农村-农业-农民·上半月》 2016年第1期
本刊记者卞瑞鹤通讯员孟庆雷
无论身在何处,家都是一个温暖的港湾。

而对于党员来说,党支部无疑与家一样,是可以
寄托情感的地方。

“我们在北京听到了省委领导的问候,倍感亲切,我们在京创业务工人员党支部向党组织
保证,我们始终没有离开组织的怀抱,时刻牢记我们是共产党员,为家乡父老添光彩,为首都
建设作贡献!”2015 年11 月29日,对于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在京创业务工人员党支部负责
人田浩玉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这一天,他通过视频,向在梁园区调研基层党建工作的河
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夏杰许下诺言。

像田浩玉一样,如今,梁园区在外务工的1037 名流动党员,不论身在何地,都能感受到
党支部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有“家”的感觉真好
2015年12月24 日,在梁园区便民服务监控中心,虽然时隔将近一月,但说起田浩玉和夏杰视频的情景,仍让人精神振奋。

“就是在这里,田浩玉向夏部长汇报的。

通过QQ 群,全区流动党员不管在家里,还是在
外工作,我们都可以与他们取得联系。

”指着屏幕,工作人员一边演示一边介绍,“这是梁园
区的党员群,这是各乡镇街道办的,这是各个村的,在群里,党员可以随时进行视频对话、工
作交流,还可以缴纳党费等。


“有‘家’的感觉真好,远在他乡不寂寞,共话发展有去处,联络交流有平台。

”长期在
福建打工的党员门焕新,用这句略带诗情画意的话语,表达了自己加入党组织后的幸福心情。

在梁园区,和在外创业务工的流动党员心情一样兴奋的,还有商丘大学生创业园的青年才
俊们。

商丘大学生创业园成立于2013 年,一栋称不上气派但安静宽敞的楼房里,容纳了21 家公司、200多名创业者。

这些创业者大多是毕业5 年内的大学生。

“我们这个群体,都是年轻人,党员很多,特别是每个公司的法人或者骨干,大多是党员,我们公司就有党员六七名。

”商丘大学生创业园党支部书记、商丘三力教育有限公司总经理王
哲介绍,“许多大学生一离开校园就和党支部脱离了联系,园区成立党支部后,党员们又找到
了组织。


李飞岐毕业于商丘师范学院,30岁出头的他,是某设计事务所的设计总监,也是商丘大学
生创业园党支部组织委员。

“我在大学时入了党,毕业后自己创业时,发现党组织关系没地方放,虽然自己是一名党员,但有一段时间处于无组织的游离状态。

还好,进入大学生创业园区后,很快就成立了党支部。

”李飞岐说。

现在,他经常和其他党员一起组织一些活动,比如组织大家外出考察学习、
邀请企业家来园区传授管理经验等,以此让大家增长见识,开阔视野。

“上学的时候以学习为主,毕业后找不到组织,现在我们有了组织,一定要把作为党员的
使命感发挥出来,让自己在工作中做到思想引领、作风引领、创业引领。

”李飞岐表示。

流动党员的“组织”期盼
作为商丘市梁园区在京创业务工人员党支部的主要发起人,孙福集乡党委书记曹兴军对外
出党员有“家”可归的幸福感,感同身受。

“那天,北京的太阳火辣辣的,揭牌仪式现场没有任何遮阳的地方,但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大家聚精会神,没人交头接耳,没人接打电话,更无人随意离场。

仪式结束后,他们把我
围得水泄不通,纷纷要求加入党支部。

”2014 年6 月28日,商丘市梁园区在京创业务工人员
党支部成立时的情景,曹兴军至今记忆犹新。

“我们在外漂泊10 多年,可找到家的感觉了,我们在外务工,今天能得到家乡党委的重视,这是人生当中最幸福的时刻。


“明天我就要写入党申请书,我要加入党组织。


看着大家欢呼雀跃的高兴样,曹兴军深受感动,“我没有想到,那些在外创业务工的党员,对组织竟是如此期盼。


在北京成立外出创业务工人员党支部,缘起于一起上访案件。

几年前,孙福集乡一个村因“一事一议”修路的事儿闹得矛盾重重,有意见的村民不断上访。

刚刚接任该乡党委书记的曹兴军认真了解事情的原委后,向村民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和
方案。

“你说的挺有道理,让我问问北京那边是否同意。

”村民的回答让曹兴军感到莫名其妙,“修路的事是你们村的,你问北京干啥?”
曹兴军后来得知,在这个村,有许多在京创业务工者,他们中的一些人见识广、能力强,
村里有啥情况,沾亲带故的村民总会向他们求助。

“这可是一股非同寻常的力量,如果能把他们聚集起来为家乡服务,那该多好。

”而后曹
兴军发现,这些人当中好多都是党员,既然是党员,就要服从党组织管理,就这样,成立“在
京创业务工人员党支部”的想法在他心里油然而生。

经过慎重考虑、多次谈话、认真考察,曹兴军最终确定了合适的人选,其中田浩玉担任支
部书记。

“在北京成立外出创业务工人员党支部,我们没有经验可循,必须慎之又慎。

我们不
是哗众取宠,而是要党组织切实发挥出‘战斗堡垒’的作用。

”曹兴军说,“支部委员特别是
支部书记,首先必须有足够的号召力,还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并有办公场所。


在京创业务工人员党支部成立后,其发挥的作用让曹兴军喜出望外。

“之前,孙福集乡是梁园区最穷、最偏僻,信访问题最多的乡。

现在你看,我们成了和谐
稳定的先进乡镇。

”曹兴军高兴地说。

不仅如此,在京创业务工人员党支部的成立,也极大地
激发了支部党员“热爱家乡、关爱家乡”的热情:他们特意聘请专家对全乡老师进行培训,并
出资让家乡100 名优秀学生参加夏令营活动;更让人感动的是,仅2015 年,他们就为家乡修
路助学捐资40 多万元。

让党组织充满活力
“如果说党组织是一颗细胞,党员就是细胞的一个分子,党员管好了,细胞才有活力。


层党建的管理一定程度上是对党员的管理,如果党员作用发挥不出来,党组织发挥作用就无从
谈起。

”梁园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崔振华向记者表达了该区基层党建工作的要义所在。

他同
时表示,抓党建的形式也要与时俱进,比如可以利用“互联网+ 党建”,使党建工作更便捷高效、科学规范。

近年来,梁园区针对“去向难掌握、活动难开展、管理难到位、作用难发挥”的“四难”
现状,从外出流动党员的服务、教育、联系、帮扶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创新开辟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流动党员管理新路子。

动态管理不“断线”,双向管理不“漏管”,跟踪管理不“失联”,是梁园区走好流动党
员管理的三步棋。

目前,梁园区在每个乡镇确定1 名专兼职流动党员服务管理员,主要负责流动党员的关系
转接、登记调查、教育引导等工作;在每个村、社区“两委”班子中明确1 名流动党员信息采
集员,及时掌握流动党员信息,上报流动党员台账,切实做到流动党员去向清、底数清、结构清、职业清和思想清。

崔振华告诉记者:“针对外出务工流动党员,我们以地籍为纽带建立‘家庭’,以流动特
征制定‘家规’,以解难题办实事服务‘家人’,让流动党员身在异地有‘家’可归。


为此,梁园区坚持对外出务工创业党员实行跟进服务,在流出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立梁园区
在外务工创业人员党支部,模范带动外出务工人员他乡就业、返乡创业。

目前,梁园区已先后
在北京、郑州、银川等地组建了5 个流动党支部和21 个党小组,形成了区委组织部、基层党
委和党支部的三级联合管理模式。

针对流动党员从事行业不同的情况,梁园区还通过单位管、行业管、社区管等方式,对流
动党员实行分类管理,确保实现流动党员监管有力。

同时,为了及时解决流动党员的后顾之忧,梁园区注重关注流动党员家庭的生产生活状况,让他们轻装上阵,安心创业。

崔振华说:“从年初到现在,区里先后开展了乡镇党委委员及包村干部联系流动党员家庭
活动,开展了留守党员与流出党员结对帮扶活动,开展了‘联五户、做五员’活动,目前,全
区科级以上党员干部与贫困流动党员家庭建立了帮扶对子,切实为流动党员营造了一个‘流动
不流失、离乡不离党、分散不分离、合唱不独唱’的创业环境。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