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纯对石膏及白虎汤的配伍用药规律(一)善用石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锡纯对石膏及白虎汤的配伍用药规律(一)善用石膏
张锡纯先生是医学巨匠、中西汇通派医家的代表人物,对中医组方、中药性能、基础理论及临床贡献巨大。

张锡纯先生擅长用石膏治疗外感热病,对石膏之性能反复阐发,并以石膏为主药,创制了清解汤、凉解汤、寒解汤、石膏阿司匹林汤等方剂,对经方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随证变通化裁,以之治疗外感热病。

张锡纯对石膏石膏功效特点的认识一、石膏入药为生石膏,内服尤其不可煅用《医学衷中参西录》“石膏解”说:“《本经》谓其微寒,则性非大寒可知;且谓其宜于产乳,其性尤纯良可知。

医者误认为大寒而煅用之,则宣散之性变为收敛,用至一两即足伤人,是变金丹为鸩毒也。

”生石膏的基本成分是天然二水石膏(CaSO4·2H2O),经过煅制后成为煅石膏,即半水石膏(2CaSO4·H2O),性质即不相同,由“宣散之性变为收敛”,已无清热作用。

张锡纯先生又以煅石膏点豆腐取类比象,深戒石膏不可煅用。

如今全国中药材管理均已规范,处方“石膏”均给予生石膏饮片,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

二、石膏退热应大剂量使用《医学衷中参西录》“石膏解”说:“夫石膏之质甚重,七八钱不过一大撮耳。

以微寒之药,欲用一大撮扑灭寒温燎原之热,又何能有大效。

是以愚用生石膏以治外感实热,轻症亦必用至两许;若实热炽盛,又恒重用至四五两,或七八两,或单用,或与他药同用。

”药理研究结果提示,石膏退热主要靠钙离子,CaSO4是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因此解离的钙离子多少与药量关系较大,是以生石膏退热用量宜大。

考《医学衷中参西录》方剂篇各方石膏用量:清解汤、和解汤石膏用六钱,合今18g;凉解汤、寒解汤石膏用一两,合今30g;石膏阿司匹林汤、石膏粳米汤石膏用二两,合今60g;仙露汤、镇逆白虎汤、白虎加人参以山药代粳米汤,石膏用三两,合今90g,此三方在医案篇中应用较多,实际在医案中石膏常用量四两(120g)者较多。

综合来看,凡表未解而已传里化热者,用石膏配合薄荷、连翘、蝉蜕等药清里热兼解表时,石膏用量在一两(30g)左右;里热已成而病情不重时,或体质较实,石膏用二两(60g);如里热炽盛,病情较
重,体质较实者,石膏用量应在三两到四两(90~120g)。

三、石膏配粳米石膏清热的代表方是白虎汤,方中石膏配伍了粳米,姜宗瑞先生从石膏与粳米的配伍角度较好地阐释了石膏的清热机制。

他在《经方杂谈》中说:20世纪90年代,农村仍饮用浅井水,味苦涩。

因水中多含钙镁等矿物质,烧水的铝壶数月便结一层厚厚的“水锈”。

一次,烧水的壶漏了,只能用做饭的铝锅烧水,半月的时间,锅内也结了一层“水锈”,后此锅煮稀饭,不料饭熟之后,“水锈”全都混入饭中。

因悟谷米(做饭用小米,白虎汤用粳米,同类)可使“水锈”溶解。

由此想到了白虎汤中石膏主要成分为硫酸钙,微溶于水,用粳米同煎,石膏能被更好地吸收利用。

粳米不仅可以护胃、养胃,还有促进石膏吸收利用的作用,是白虎汤中不可缺少的一味。

四、石膏配人参
党参伤寒定例,汗、吐、下后,用白虎汤者加人参,渴者用白虎汤亦加人参。

张锡纯先生临证品验:“其人年过五旬,或壮年劳心劳力之余,或其人素有内伤,或禀赋虚弱,用白虎汤时,亦宜加人参”。

加用人参后,帮助石膏化解内热、益气生津,使药力盘旋于上焦,能使深部的邪热息息托出。

人参与石膏相得益彰,所用石膏量不必大,而退热之力则大大增强。

同时,对于伏气化热所致温病,或外感之热内迫所致女子下血、痢疾等症,皆用白虎加人参汤化裁,益其气而清其热,以拔除病根。

张锡纯先生特意提示,人参用党参即可,辽人参性热不宜用,所以今天用白虎加人参汤,不需要用红参、生晒参、高丽参等价昂之品,党参即足以胜任,也是十分经济实惠的。

五、水煎服退热力量不够时,研细末吞服由于各人体质不同,疾病性质差异,个别情况,辨证无误,而药效不满意时,应想到病重药轻,故而应加重药量,重用之法有两种,一是煎汤数碗,分数次饮下,使药力接续;二是将石膏研为细末,药汁冲服,或生梨片蘸石膏细末进食;逐渐品验多加。

张锡纯先生常用吞服生石膏细末治疗大热兼呕吐者,或兼大便不通者。

“生石膏若服其研细之末,其退热之力一钱可抵煎汤者半两。

若以之通大便,一钱可抵煎汤者一两”,不仅疗效提高,也节约药物,值得学习。

六、配合轻清之药,使邪热表散
外感寒温之病,逐邪出表为最佳选择,所谓“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方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但凡外感邪气,能够从原路逐出,则对机体影响较小而易趋康复。

张锡纯先生特别重视对于热已传里而表尚未解者,配伍辛凉轻清之品,解表的同时可以使内热酿汗由表而散。

所配之药常用者为薄荷、蝉蜕、连翘、白茅根。

薄荷是温病宜汗解之要药,薄荷气味近于冰片,最善透窍;其力内至脏腑筋骨,外至腠理皮毛,皆能透达,故能治温病中之筋骨作痛者。

蝉蜕性微凉味淡,原非辛散之品,而能发汗者,因其以皮达皮也,身弱不任发表者,用之最佳。

连翘味淡微苦,性凉,具升浮宣散之力,流通气血,治十二经血凝气聚,为疮家要药;能透表解肌,清热逐风,为治疗风热要药;性能托毒外出,又为发表疹瘾要药;用至一两必能出汗,且其发汗之力甚柔和,又甚绵长,如此既使退热彻底,又能防过汗伤正。

白茅根最善透发脏腑郁热,托痘疹之毒外出,善利小便淋涩作痛;利尿出汗两擅其能;特别是肾先虚弱的温病患者,郁热侵犯肾经,可用白茅根使热透出,是伏气温病要药。

总之,外感病已经化热入里,但尚未至腑实、未至动血,都应当尽量存一分达热出表使其由汗而解的心思。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清解汤、凉解汤、寒解汤都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所创方剂。

方中用石膏清热,这些轻清之药可以引药力达表,使汗液透发,汗出热解,而又不过汗伤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