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色专项训练-第1部分-选择题突破模板-类型二-因果联系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型二因果联系法
地理事物之间往往存在着因果联系,根据地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由因及果或由果溯因,从而判断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就是因果联系法.因果联系法是地理选择题中最常用的综合判断方法。

适用该方法的选择题的重要特点是题干与选项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由因求果,题干为原因或条件,选项为结果;二是由果推因,题干为结果,选项为原因或条件。

当然,因果联系可以是一因一果,也可以是多因一果、一因多果,因此增大了试题难度。

解答因果型选择题应注意三点:一是认清题干和题肢能否构成因果关系;二是分清题目考查的是“因”还是“果”,弄清因果关系是解题的关键;三是弄清原因类型,如自然原因、人为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等。

有三种备选项是不能入选的:①答非所问者;
②叙述错误者;③因果颠倒者.
因果关系类试题大多题干中呈现结果,选项中呈现原因,既有一果多因,也有一果一因,这类题可以叫做“由果寻因"(如例1);还有一类题在题干中呈现原因,选项中呈现结果,这类题可以叫做“由因索果”(如例2),这类题出现的较第一种少些.
(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T3~T4,8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

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据此完成(1)~(2)题。

(1)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 )
A.技术力量较雄厚
B.气候条件较优越
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
D.劳动力较充足
(2)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 )
A.专业化水平较高B.科技投入较大
C.劳动生产率较高D.劳动力价格较低
下面图1阴影部分是“十二五”规划中的甘肃、新疆农业主产区,图2为该主产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读图,图2示意的区域适宜发展的农业生产活动及其可能引发的主要生态问题分别是( )
A.山区修建梯田水土流失
B.绿洲种植小麦、棉花土壤次生盐渍化
C.过渡带植灌种草土地荒漠化
D.荒漠繁育野生动物生物多样性减少
(2015·福州检测)总和生育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生育的子女数。

人口总抚养比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下图示意某国总和生育率和人口总抚养比(含预测)变化.读图完成1~3题。

1.2010年前后人口总抚养比有明显变化,主要原因分别可能是( )
A.儿童减少劳动人口增加
B.老年人口减少儿童增加
C.劳动人口减少老年人口增加
D.儿童减少老年人口增加
2.该国目前总和生育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①教育程度提高②生活节奏减缓
③生活成本上升④人的寿命延长
A.①③B.①②
C.②④D.③④
3.未来该国人口总量的变化最有可能是( )
A.很快减少B.缓慢增加
C.先增加后减少D.先减少后增加
(2015·黄冈调研)读下面区域图,回答4~5题。

4.甲、乙两区域共同的优势资源是( )
A.石油B.铁矿
C.水能D.太阳能
5.乙区域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破坏森林导致水土流失
B.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
C.大气污染导致土壤盐碱化
D.沿湖围垦导致降水量减少
和田枣原产于山西太谷,后被移植到新疆和田等地。

和田枣较山西枣具有个大、皮薄、甜度高、营养更丰富等优势。

目前,大量和田枣被运往乌鲁木齐进行精加工,并销往全国。

据此回答6~7题.
6.和田枣品质优于山西枣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肥沃
B.灌溉水源充足
C.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D.种植历史悠久
7.和田枣被运往乌鲁木齐进行精加工,并销往全国,主要是利用乌鲁木齐( )
A.廉价的劳动力B.广阔的市场
C.雄厚的工业基础D.发达的信息和交通
(2015·湖北六校调研)半城镇化是指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一种现象,具体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其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镇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不能真正融入城镇社会。

下图示意某年我国半城镇化率(M)的省际差异。

读图,完成8~9题。

8.与半城镇化率高低关联度最高的因素是()
A.人口密度B.第二产业比重
C.户籍政策D.城乡差异
9.甲地是我国半城镇化率最高的地区。

该地半城镇化率高的主要原因有()
①生活成本低②基础设施完善
③环境优美④收入水平高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2014年11月16日,兰新高铁乌鲁木齐南至哈密段开通运营,标志着新疆正式进入高铁时代.读兰新高铁线路及部分路段景观图,完成10~11题。

10.兰新高铁在新疆境内的部分路段采用“以桥代路”的方式,其原因最可能是( ) A.节约土地资源
B.保护生态和文物古迹
C.穿越大江大河
D.解决冻土层地基不稳问题
11.为了保障行车安全,兰新高铁沿线修建了长达440千米的防护设施(如右上图),其主要作用是()
A.防暴雪B.防泥石流
C.防噪声D.防风沙
(2015·浙江月考)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雪线上升(如气温升高,冰川消融后露出地表,雪线上升)。

读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冰川消融后露出的地表受到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冻融风化作用
B.冰川侵蚀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冰川沉积作用
13.山地冰川消融会导致山地冰川的持续后退。

除全球变暖因素外,其主要原因是()A.裸露地表反射更多的太阳辐射传导给冰川
B.裸露地表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导致地面辐射增强
C.冰川反射率减小,直接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
D.冰川反射率增强,反射更多太阳辐射的光热
参考答案与解析
类型二因果联系法
[典题示法]
[例1]解析:该题是“由果寻因”。

第(1)题的结果为“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原因应该是巴西由于经济落后,开发历史较短,国内可垦荒地多,即土地资源丰富。

第(2)题的结果是“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其主要原因是美国属于发达国家,劳动力价格高,巴西属于发展中国家, 劳动力价格低.
答案:(1)C (2)D
[例2]解析:选B。

该题为“由因索果”,原因是“农业生产活动”,由此分析产生的结果。

西北地区在有灌溉水源的绿洲可以种植棉花、小麦,因气候干旱、蒸发旺盛,不合理的灌溉会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修筑梯田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而不是造成水土流失,且西北地区农业生产集中在山前的冲积扇,不需要修筑梯田;过渡带植灌种草可以防止土地荒漠化,而不是造成荒漠化;荒漠繁育野生动物会增加生物多样性。

[应用提升]
1~3.解析:第1、2题是“由果寻因”,第3题是“由因索果”。

第1题,结果为“2010年前后人口总抚养比有明显变化”。

图中显示2010年前人口总抚养比呈下降趋势,2010年后呈上升趋势.根据人口总抚养比的概念可知,人口总抚养比下降可能是由非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引起的.由图可知,该国2010年之前总和生育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说明儿童减少;2010年后,该国人口总抚养比开始上升,应该是由老年人口增加引起的。

第2题,结果是“目前总和
生育率较低"。

影响总和生育率的因素主要为社会经济因素。

育龄妇女受教育程度提高,导致总和生育率降低;生活成本的上升,尤其是抚养费用的提高,导致总和生育率下降;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总和生育率的大小与人的寿命延长与否关系不大。

第3题,原因是“未来该国人口总量的变化".结合该国总和生育率变化曲线可知,在今后的一段时间,该国总和生育率有所上升,表明出生人口增加,所以人口总量会增加;但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会出现人们生育意愿减弱、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人口数量将逐渐减少。

答案:1.D 2。

A 3.C
4~5。

解析:第4题,从图中经纬度可以看出,甲区域位于欧洲西部地区,靠近北海,乙区域位于中亚地区,两地石油资源丰富.所以A项正确.第5题,乙区域位于中亚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

所以B项正确。

答案:4。

A 5。

B
6~7。

解析:第6题,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因而和田枣品质优良。

第7题,乌鲁木齐是新疆的行政中心、经济中心、交通中心。

和田枣被运往乌鲁木齐进行精加工,并销往全国,主要是利用乌鲁木齐发达的信息和交通。

答案:6.C 7.D
8~9。

解析:第8题,根据半城镇化率的计算公式可知,半城镇化率越高说明城镇中没有城镇户籍的外来人口占的比重越大,这些外来人口主要来自农村。

在我国,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与乡村相比,城镇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医疗卫生条件好。

城乡之间差异越大,农村向城镇迁移的人口就越多,半城镇化率就越高,所以D正确.第9题,甲地半城镇化率高,说明该地外来人口多,为人口的主要迁入区。

甲地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工资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基础设施完善,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所以B正确.
答案:8。

D 9.B
10~11。

解析:第10题,兰新高铁部分路段采用“以桥代路”的方式,主要是为了方便野生动物安全迁徙,保护珍稀动物,同时还可以保护线路上的文物古迹不受破坏。

第11题,兰新高铁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近,风力强劲,修建防护设施主要是为了防风沙。

答案:10。

B 11。

D
12~13。

解析:第12题,图中冰川消融后,土层中仍含有大量水分,由于海拔高,白天融化,夜晚冰冻,所以主要外力作用是冻融风化作用。

冰川消融后,没有发生明显下滑,也没有冰川侵蚀作用。

冰川融水下渗,流速慢,侵蚀弱.冰川沉积作用很少发生在高山上。

第13题,裸露地表能大量地吸收太阳辐射,导致地面辐射增强,气温升高,冰川融化。

答案:12。

A 13.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