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第一学期统计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第一学期《统计》教学反思教例:《统计》课的教学实践活动。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把课堂所学知识和方法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在活动中去探究、合作、思考、获取,最后取得成功。
学生在学习了用“正”字统计方法后,我组织了一次教学实践活动,调查听课教师喜欢什么颜色的气球。
在调查活动中,虽然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但在调查过程中,语言含糊不清,不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还不会使用礼貌用语,态度不大方,使的课堂气氛很尴尬。
于是,我随即组织了“最佳调查员”评选活动,在评选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学生懂得了怎样成功的与人交流,完成自己的任务。
课后,我又组织学生调查老师的生日。
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逐渐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亲自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锻炼了同学们与人交往的能力。
潘丽娜
统计
课题:统计
教学目标:1、经历把来自现实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把数
据记录在统计表中。
根据整理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
单的问题。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体验数学与生
活的密切关系,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4、通过故事,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在事例的调查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准备:1、光盘歌曲《黑猫警长》
2、气球:红色蓝色绿色黄色
3、课件2:P80 图1。
课件3:儿童节目统计表。
课件4:小猫吹气球。
课件5:气球颜色统计表。
课件6:什么是统计。
课件7:祝你健康快乐歌。
课件8:欢迎指导。
4、四张给戈里亚的问候语。
二年级第一学期自然课教案
学校:梅园小学执教者:金燕
第一单元游乐场
单元教学设计
1、内容分析
本单元教学设计有下列主题:
➢它们在哪里?
➢欢乐“总动员”
2、单元教学目标
➢学习用前、后、左、右、远、近来表示某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
➢学习用东、西、南、北等方位词在平面图上表示某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的位置。
➢能通过观察发现物体所处的不同位置。
➢初步了解物体的运动有不同的形式。
➢能通过观察与比较,发现物体有不同的运动路线。
➢单元重点目标:能通过观察发现物体所处的不同位置,能够运用一定的方位词来表示某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的位置;能发现物体有不同的运动路线,初步知道物体有不同的运动形式和特点。
3、设计的基本思想与具体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设计基本思想是将学生放入虚拟的游乐场中,通过运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来进行对物体位置的确定,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方向,学习用一些方位词来描述某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的位置。
在此基础上,再次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来认识一些游乐设施的运动路线,让学生初步了解各种运动的不同特点。
4、活动项目设计
➢第一个主题:它们在哪里?教师带领学生在模拟的游乐场景图中观察和比较某游乐设施相对于另一游乐设施的位置关系。
➢第二个主题:欢乐“总动员”。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回忆讨论、观看录像来感受物体运动的不同特点和形式。
5、单元评价建议
本单元的评价活动通过让学生观察和比较的方法来进行对物体位置的确定,教师可以从两方面来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一方面看看学生是否能通过所学的有关内容,在平面图上能够正确表示出来,另一方面看看学生能否运用准确的语言描述某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的位置。
本单元设计了一个学生颇为熟悉的游乐场环境,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回忆或者观看录像,发现各有了设施有自己不同的运用特点,帮助学生初步感受到物体运动有多种不同的形式。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游乐场游乐设施运动路线的不同特点。
2、知道物体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和特点,能用简单的图画来表示物体运动的特点。
3、能用不同的方法让物体沿不同的路线运动。
二、教学重点
知道物体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和特点,能用简单的图画来表示物体运动的特点,能用不同的方法让物体沿不同的路线运动。
三、活动设计
活动一:欢乐游乐场
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各种游乐设施的运动路线不同。
2、能用简单的图画来描述物体运动的特点。
活动器材:游乐场各个项目活动的场景图
活动目标:能根据自己对运动形式特点的理解,让同一件物品沿不同的路线运动。
活动器材:乒乓球
本课时是通过对游乐场设施的运动路线的探究,发现物体运动的不同形式和特点,但是不必要求学生非常规范的描述出这些运动是直线运动还是圆周运动,或者是摆动。
对于两年级学生只要求他们能够用图画形象地描述出这些游乐设施正确的运动路线,并能够在实践中尝试将身边的小物体(这里选取的是学生最熟悉的乒乓球)用不同的方法沿不同的运动路线运动起来,以此来巩固学生对物体运动的不同形式和特点的再认识。
第一单元第二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能在游乐场和校园的平面图上用东、西、南、北等方位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帮助学生用语言来准确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二、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认识各个不同的方位,并能在实践中学会运用它们来描述物体简单的位置关系。
三、 活动设计
活动一:游览游乐场
活动目标:能以游乐场某物体为参照物,用方位词来描述另一物体的位置。
活动器材: 游乐场活动平面图
活动目标:
进一步了解平面图上表示方向的方法,能运用这些方位来具体描述校园中各建筑物的准确位置。
活动器材:学校平面图
二年级学生对物体位置的前后左右是能够很快进行区分的,但是要辨别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的位置,用东、西、南、北等这些方位来区分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只能循序渐进。
从辨别平面图中物体的位置下手,先找到某一物体作为中心,在进行辨别四个方向在图中的具体位置,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
鉴于二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空间概念,抽象的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弱,所以不便于将学生放入实际的校园中进行大致方向的辨别。
第二单元 动植物传后代
单元内容分析:
遍的联系,自然界的动植物包括人本身在内子代与亲代有许多相似的特性。
本单元的设计思路是:从植物的繁殖开始,接着探究动物的卵生和胎生以及后代与亲代的相似与不同。
通过辨认植物的种子、观察种子发芽,认识到许多植物通过种子繁殖后代,知道种子萌芽需要一定的条件,同时观察体验种子萌发的过程;通过观察列举常见的卵生、胎生动物,知道卵生和胎生是动物的两种主要繁殖方式,并比较动物的子代和亲代,认识到动物的子代和亲代在形态上通常既有相似又有不同;比较我们人类父母与子女的异同,以及调查学生的头发、酒窝等遗传特征,再次认识到生物子代与亲代之间通常既存在相似的地方,又存在不同的地方。
本单元主要训练学生多次观察与比较,通过交流和讨论发现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相似与不同。
单元教学目标
1. 知道许多植物通过种子繁殖后代。
2. 了解种子的萌发过程。
3. 知道常见动物有卵生、胎生两种繁殖方式。
4. 知道生物后代的形态与习性通常与上代既有相似又有不同。
5. 多次观察、比较,发现生物亲代到子代的变化。
单元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动植物各种繁殖方法
难点:生物后代的形态和习性通常与上代既有相似又有不同
单元设计思路:
先分别探究动植物的繁殖方法,然后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后代与亲代的相似和不同,初步了解遗传的特点。
单元评价建议
本单元学习评价活动是:让学生比较自己与父母在体貌上的相似和不同,记录交流后进行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
我认为评价应着重关注学生在观察方法的运用,考察他观察是否仔细,是否全面,因为在前面的活动中学生已经找了很多细节,在单元评价中更要求他们仔细思考,寻找更多的证据,观察的态度决定着他们找到的记录。
附录:
子叶:贮藏着营养物质。
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
胚根:将来发育成根
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
种子的构造
植物的种子虽然颜色、形状、大小各不相同,但是结构基本相同。
把一粒蚕豆种子浸在水里,它就会膨胀起来,剥去种皮,可以看到两片肥厚的豆瓣,这叫子叶,两片子叶里储藏着大量的养料。
两片子叶中间有一个小小的芽,这个芽由三部分组成:胚芽、胚轴、胚根。
胚芽伸长后成为植物的叶,胚轴发育成幼茎,胚根发育成根。
由胚根、胚轴、胚芽、子叶四部分构成的整体叫胚。
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一般为15—25摄氏度)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种子萌发的过程
发芽过程开始的第一个标志是种子因为吸收水分而胀大,然后种子外衣破裂。
首先从种子中长出来的是胚的根部,叫做胚根,它向下长得非常快。
胚根上长出很多根毛,用以吸收矿物质和水。
然后胚轴向上生长,把子叶拉到地面上。
最大的种子:在非洲东部印度洋中,有一个风光旖旎的群岛之国——塞舌尔。
塞舌尔的热带植物郁郁葱葱,万紫千红。
但是,最引人注目的该数身躯高大的复椰子树。
它高15-20米。
直径30厘米,树干笔直,树叶宽2米,长竟达7米。
最有趣的是它的种子大得出奇,直径约50厘米。
从远处望去,象是悬挂在树上的大箩筐。
每个“萝筐”就有10多斤,最大的可重达30斤,的确是世界上最大的种子。
所以,复椰子树又称为大实椰子树。
复椰子树与大白桦树的个头差不多,可大白桦树的种子却太轻了,两百万颗白桦树的种子,总共只不过1公斤重。
两种树木种子的重量竟相差3000万倍!复椰子果肉煮汤饮服,有治疗久咳和止血的功效。
最小的种子:人们常常用芝麻来比喻“小”,1公斤芝麻竟有25万粒之多。
但是,就植物的种子来说,比芝麻小的还多着呢。
5万粒芝麻的种子,有200克重,可是5万粒烟草的种子,只有7克重。
四季海棠的种子还要小,5万粒只有。
一粒小小的芝麻,比一粒四季海棠种子要重近千倍。
但是,别以为这是最小的植物种子。
有一种植物叫斑叶兰,它的种子小得简直象灰尘一样,5万粒种子只有重,
1亿粒斑叶兰种子才1两重。
人们至今还没有发现比这更小的种子。
斑叶兰这种微小的种子构造很简单,种子只有一层薄薄的种皮和少数供自己生长、发育需要的养料,所以它们的生命力不强,容易夭折。
但是它们轻似尘埃,随风飘扬,到处传播,种子数量又多得惊人,终有一些能传种接代的。
这也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一种特性。
发芽最快的种子:人们赞誉梭梭树是征服沙漠的先锋。
盛夏的中午,烈日炎炎,无边无际的戈壁大沙漠被烤得滚烫,这时只有迎着热风顽强挺立的梭梭树丛,才给沙漠带来了生命的活力。
梭梭树能在自然条件严酷的沙漠上生长繁殖,迅速蔓延成片,这与它具有适应沙漠干旱环境的本领是分不开的。
梭梭树的种子,是世界上寿命最短的种子,它仅能活几小时。
但是它的生命力很强,只要得到一点水,在两三小时内就会生根发芽。
因此,才能适应沙漠干旱的严酷环境。
复椰子种子的发芽时间很长,在合适条件下,要二年之久。
常见的稻、麦、棉等种子,发芽的时间也得论天算。
能在两三小时内发芽的种子,世界上只有梭梭树的种子了。
你知道所有的猫科动物都是同一种祖先吗?
不管你的小猫是妙妙叫或吼叫的,都是Felis-silvestris类的后代。
该种类后来分为非洲野猫、欧洲野猫和西伯利亚大草原野猫。
最小的繁衍后代是在斯里兰卡发现的表面斑斑点点的猫,体形大概是家猫的一半大;最大的属老虎,西伯利亚或Amur的雄老虎身长超过3米,体重达300公斤。
狮子是猫科动物之王。
它突出于其它猫科动物之处不仅在于它与众不同的外观,更在于它是猫科动物中唯一有社群组织的种类。
成年雄狮体重达225公斤,身长达3米。
最快的猫该属印度豹,也是最快的陆地动物,短距离内时速能达到95公里。
它不似其它猫科动物发出吼叫,而是高音调的吠声和愉快的声音。
就象你家的小猫,它也发出咕噜咕噜声。
家猫每妙钟咕噜26个来回,跟空转柴油发动机一样的频率。
家猫能听到高达65千赫兹的频率,而人类是20千赫兹。
它的嗅觉比人类强14倍。
猫眼的后面是名叫tapetum-lucidum的光反射层,就是它让猫眼在夜间发光。
这个光反射层以6倍于人眼的效率吸收光,从而使猫拥有比人类好得多的夜间视觉。
家猫大约有3000多种,但只有8%是有纯种血统记录的。
不象其它的猫科动物,家猫在全世界普遍存在。
在美国,猫比狗多,人们每年在猫食上的花费比婴儿食品还多。
家猫或其它猫,并没有传说中的九条命。
它们也不是总用脚着地。
据说,猫从20层楼的建筑跌落比从7层楼的有更大的生机,因为猫可利用至少7层楼的时间来调整它以脚落地。
猫科动物走路或奔跑时是左侧双腿并行、右侧双腿并行地交替进行。
其它动物作中同作同样动作姿势的还有长颈鹿和骆驼。
家猫大量存在的同时,其他的猫科动物却是地球上最稀贵、最面临灭种危机的种类。
据估计Malabar大斑点麝猫在它的亚洲栖息地只剩250只。
发现于日本Iriomotejima 岛的Iriomote猫,数目则不过100只。
惊人的繁殖力:动物的繁殖能力大得惊人的要算草履虫。
一年中草履虫繁殖的后代可达75xl0108个,地球到太阳之间的距离大约是1.7亿公里,在它们之间放上一个空球,这么大的空球也装不下这些草履虫。
苍蝇也不示弱,光是在春夏两季就能繁殖5万亿只以上的后代。
鼠类呢?尽管它们们常处于“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境地,但它们在地球上的数量不会少于几百亿只。
就连大象这种繁殖得很慢的动物,一对大象“夫妻”经过750年以后,它们的后代也能达到19x106只。
以上都是从理论上推断出来的各种动物的繁殖能力,实际上,人们看下到这样的繁殖结果,因为动物的繁殖力要受到环境、生存竞争、感染疾病等影响。
像大象这种动物,在地球上已越来越少,它的繁殖能力比人们所估计的要低得多。
而苍
蝇、老鼠总是灭而不绝,其繁殖能力大大超出了理论值。
面对一些稀有动物来越少,而有害动物越来越多的现象,科学家们正加紧研究采取保护各种动物繁殖权益的措施,让那些有益于环境、有益于人类的动物,保持良好的繁殖能力;而使那些为害人类或其他动物的种类,繁殖能力降低到最低限度。
同一窝的猫
卵胎生动物:卵胎生动物介于卵生和胎生之间:胚胎留在妈妈体内发育,但是并不吸收母体的养分,而是依靠卵里的蛋黄来提供养分,直到在体内「孵化」后才「生」出体外。
大肚鱼、孔雀鱼、某些毒蛇、某些鲨鱼。
卵生动物:卵生是指动物的受精卵在母体外独立进行发育的生殖方式。
卵生动物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全靠卵自身所含的卵黄为营养。
这类动物的卵一般较大,含卵黄较多。
卵生在动物界很普遍,昆虫、绝大多数鸟类、爬行类和鱼类都是卵生的,低等的哺乳动物如鸭嘴兽也是卵生的。
胎生动物:胎生是指动物的受精卵在母体子宫内进行发育的生殖方式。
胎生动物的胚胎通过胎盘由母体获得营养,直至出生。
绝大多数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
第二单元第1课奇妙的种子
本课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讨论,知道许多植物通过种子繁殖后代,植物的种子各不相同。
2. 通过交流,知道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3. 通过设计种子萌芽的方案,学会设想和实施种子发芽的实验,观察、比较种子发芽前后的变化。
4. 通过让种子萌芽的实践活动,培养探究种子萌发的兴趣和持续观察、记录的耐心。
教学活动指导
课前准备
多种植物的种子,如稻谷、蚕豆、绿豆、黄豆、西瓜籽、南瓜籽等;水稻等植物的照片、幻灯片等;绿豆、黄豆、蚕豆等发出的豆芽;透明塑料盒、土、海绵、棉花、水、不透明杯子。
活动一辨认种子(p.6)
活动目标
1. 体会到植物可以通过种子繁殖后代。
2. 发现植物不同,种子也不同。
活动准备:多种植物的种子,如稻谷、蚕豆、绿豆、黄豆、西瓜籽、南瓜籽等;
活动目标
1. 学会观察和比较种子发芽前后的变化。
2. 发现种子不同,长出的豆芽也不同。
活动目标
1. 知道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2. 学会设想和实施种子发芽的实验。
3. 培养探究种子萌发的兴趣和持续观察、记录的耐心。
第1课时教材安排三个活动:辨认种子、比较不同的豆芽、发豆芽等。
课从认识植物开始,呈现南瓜等植物的照片,请小朋友思考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基于一年级的经验,可以知道植物大多是从种子开始的。
因为植物繁殖的多样性,教师应强调大多植物是种子繁殖的。
通过植物妈妈找宝宝的游戏,让学生正确知道这些植物的种子特点,并了解植物不同种子不同,激发他们进一步认识的兴趣。
随后是对豆芽的观察,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从根茎叶等方面去寻找不同,有一定的观察顺序,或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最后是设计种子发芽的实验方案,首先是交流学生的看法,他们认为种子萌发的条件,教师予以适当的点拨和指导。
请学生观察现有的材料,思考讨论怎样用这些材料来形成种子萌发的条件,并把方案记录下来。
教师可以多准备一些相关材料,以便学生的思考和发现。
对课后的萌芽实验要提出具体的要求,特别是要求学生对种子的变化做好记录,学会长期观察的方法。
第二单元第2课种子的萌发
本课教学目标
1. 通过交流,进一步确定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
2. 通过观察比较,了解种子萌发的一般过程,发现不同种子的萌发过程既
有不同的地方,也有相似的地方。
3. 通过交流活动,体会耐心的观察和记录对于科学研究很重要。
教学活动指导
课前准备
黄豆、绿豆、蚕豆萌发记录表及其实物;覆盖式投影片:种子萌发的过程。
活动一说说种子萌发的过程(p.8)
活动目标
1. 能比较完整地说出种子萌发的过程。
2. 通过交流进一步确定种子萌发需要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
3. 体会生命成长的不易。
活动目标
1. 发现黄豆、绿豆、蚕豆虽然有不同的萌发时间,但有着相似的萌发过程。
2. 体会长期的耐心观察、记录对于科学研究很重要。
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是认识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步骤。
种子发芽像植物其他部分的生长发育一样,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又可以分成若干阶段。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培养并观察、记录种子的发芽,可以使他们对种子发芽的条件、过程有个初步的了解,还可以培养他们长期系统地进行观察的能力和记录的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学生的种子可以萌发,在课中开展小小展览会活动,有利于学生提高探究兴趣,也是用学生感兴趣的形式交流种子萌发过程的观察记录。
本课的两个活动不用划分得很清楚,学生在交流中或许会先提到萌发的时间不同或者它们萌发的过程相似,实际上是第二个活动可以贯穿于第一个活动中,使整堂课都有展览会的感觉。
除了交流以上内容之外,教师还应请学生探究一些失败的原因,思考为什么同学的观察记录与自己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哪些是值得借鉴的,哪些是我可以向别人推荐的经验,初步养成学生资源共享的思想。
第二单元第3课动物宝宝
本课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知道常见动物有卵生和胎生这两种繁殖方式。
2.通过游戏活动,发现动物子代的形态通常与亲代既有相似又有不同。
3.通过多次观察、比较,进一步感受动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教学活动指导
课前准备
各种动物的繁殖录像;几种幼犬及对应成年犬的幻灯片;猫妈妈和小猫的幻灯片等。
活动一卵生和胎生(p.10)
活动目标
1. 能举例说明常见动物有卵生、胎生两种繁殖方式。
2. 能简单说出卵生和胎生的区别。
活动目标
1. 多次观察、比较,发现动物子代有许多特性和亲代很相似。
2. 能说出这些相似的特性是从亲代继承来的。
活动目标
1. 多次观察、比较,发现动物子代和亲代之间有不同。
2. 多次观察、比较,发现动物子代个体之间有不同。
3. 进一步感受动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活动准备:猫妈妈和小猫的幻灯片
本课可以由P10的图片引入,最好是能播放动物各种繁殖方法的录像,以引起学生的关注。
通过观看后的交流,把动物繁殖方法分成胎生和卵生两种,如果有学生问到“鲨鱼”等动物的繁殖时,教师可以适当介绍一下卵胎生的情况。
请学生完成活动手册上的练习。
第二、三活动实际是让学生初步体会遗传的规律。
学生在帮小狗找完妈妈游戏后,要问他们为什么这么认为,讲出后代与亲代在外形特征上有一定的相似。
活动三的观察要求更为细致,在找猫后代亲代的相同不同时,教师应该适当引导,请学生在毛色、眼睛形状等方面思考,按这些要求完成活动记录并交流。
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明确后代与亲代之间既有相似又有不同,为下节课打下基础。
第二单元第4课我像谁
本课教学目标
1. 通过多次观察、比较,发现子女与父母既有相似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地方。
2. 通过小小展览会活动,发现自己的外貌特征基本遗传自父母,在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3. 通过活动,产生探究遗传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善于观察的科学能力。
课前准备
家庭成员照片。
活动一慧眼识宝宝(p.12)
活动目标
1. 能抓住肤色、眼睛的形状及颜色、头发的颜色等要素,仔细观察人的外貌特征。
2. 多次观察、比较,发现子女有许多外貌特征和父母很相似。
3. 能说出这些特征继承自父母。
活动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