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庆安三中2011-201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会员独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庆安三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28×2=56分)
1. 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秦皇所实行的“中国之政”中,对中国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皇帝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2. 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
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
A. 不事生产
B. 不尊儒术
C. 不敬某某
D. 不纳租税
3. 古希腊某某制和罗马法共同的本质特点是
A、都主X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都极力维护奴隶主制度
C、都特别保护男子的政治权利
D、外邦人均无政治权利
4. 马克思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
”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法官是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B、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C、罗马法官建立了罗马帝国
D、罗马法稳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5.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顺序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科举制②九品中正制③世卿世禄制④察举制
A.④③②① B. ②①④③ C. ④③①② D. ③④②①
6. 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英国通过了《权利法案》,法国颁布了《人权宣言》,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
这说明了
A、以法律手段限制王权,是这些国家革命的共同举措
B、以立法形式巩固革命成果是这些国家的相同手段
C、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得以普遍确立
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独掌政权的法律地位
7.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指出:“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
这种感觉,从鸦片战争后渐渐发动……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堂堂中国为什么衰败到这田地,都为的是政治不良。
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下列思想主X与三个时期中国人的探索顺序相对应得是
①“师夷长技以制夷”②“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赛两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③“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①③②
8.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共产党领导的新某某主义革命的相同点在于
A、推动某某化进程
B、关注解决民生问题
C、明确提出反帝主X
D、宣布平均分配土地
9. 对于哥伦布到达美洲,有着基于不同立场和观点的种种解释和评价。
下列说法中,最能反映欧洲殖民者立场和观点的是
A、发现了“新大陆”
B、开辟了“新航路”
C、证实了“地圆学说”
D、找到了“无主地”
10. 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11. “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对“新的、不同类型”的正确理解是
A、确立了现代政党制度
B、实现了民族的独立
C、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原则
D、开创了现代政体的新形式
12.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某某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这说明
①联合国中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②美国实行孤立中国的政策彻底破产③中国外交取得了重大胜利④
联合国仍然是美国操纵的工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 世界近代史上德意志统一和美国统一的方向是由北方到南方,决定两国统一方向中原因最主要的是
A、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较发达
B、南方实力较弱
C、北方有统一的决心
D、南方是农业区
14.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尽管康有为为中国社会选择了变法维新之路,但当时的中国社会并没有选择康有为……没有与之相应的物质力量。
”作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戊戌变法不符合当时的时代潮流
B、维新派没有掌握自己的武装
C、康有为缺乏实施维新派的必要资金
D、民族资本主义仅是初步发展
15.“划野分田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诗句反映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分裂的史实。
导致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国家分裂的根本原因是
A、井田制的瓦解
B、分封制的崩溃
C、各诸侯国变法的兴起
D、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16.“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
下列关于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B、突出特点是少投入多产出
C、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小农经济
D、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17. 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
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
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
A、井田制得以恢复
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庄园由中央集中管理
18. 柏霏是北宋某某地区的商人,他来到都城汴京旅游,他可能遇到的情况有
①在夜市里看戏②在客舍附近购买食品充饥③白天到城郊购买瓷器④商业区和居民区被高高的城墙分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 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欧洲列强的殖民扩X导致了世界市场的拓展。
下列对这一阶段殖民活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武力征服是主要的扩X手段②进行殖民贸易③殖民者对殖民地进行野蛮掠夺,开展不平等贸易及黑奴贸易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
20. 1851年5月1日,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怀着从未有过的骄傲和自信前往水晶宫为万国博览会剪彩,女王当时反复使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
女王的自信和骄傲主要来自
A、“光荣革命”成功
B、君主立宪制完善
C、日不落帝国建立
D、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
21. 马克思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这一“革命力量”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B、促进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C、使世界开始走向一个整体
D、导致一系列新型工业部门产生
22. 有人认为1956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
在这一年,新中国所取得的主要成就有
①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②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果③“八字方针”基本完成国民经济调整的各项任务④人民公社体制在全国普遍确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 从中国近代化的长远角度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A、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出现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洋务企业的创办
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兴起
24. 人类社会生产的动力大致经历了人力、人力+畜力+机械力+自然力、人力+畜力+机械力+自然力+机器力三个阶段。
中国最早进入第三阶段的地区是
A、中原地区
B、东南沿海地区
C、环渤海地区
D、长江中上游地区
25. 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中,清政府衰落了。
但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清政府也不断地进行自我拯救,力求跟上工业文明的脚步。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901年的“新政”目的是使其摆脱内外困境
B、洋务运动的开展是其跟上工业文明的第一步尝试
C、《资政新篇》是其进行自我拯救的方案
D、新思想萌发是有识之士认识到其衰落的一种表现
26. 导致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B、中国政府的作用
C、人民的努力
D、资产阶级的改革
27. 20世纪90年代,外电评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
”这一时期,世界看到中国
A、已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
B、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
C、完成三大改造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8.“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
”这主要是因为两者都
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
B、严重超越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过分地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D、受到其国内外环境的制约
二.材料题:(29题29分,30题15分,共计44分)
29. 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初期,陈嘉庚说:“今日国危势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
”黄
培炎也说:“今吾中国至重要,至困难问题,厥惟生计;曰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
”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二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3月)
材料三 1952—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 = 100)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两人共同的救国主X。
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此类主X的积极意义和无法实现的原因。
(8分)
(2) 指出材料二“城市到乡村”“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
(6分)
(3) 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
据此说明为什么“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15分)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7年)日内瓦会议期间,美国邀请包括中国在内的23个国家进行了减让关税的多边谈判,签订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总协定规定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与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巨大持续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并指出缔约国为此“达成互惠互利协议,导致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
”
(1) 结合材料一说明美国邀请23个国家签订关贸总协定的目的是什么?并说明原因。
(8分)
(2) 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关贸总协定与世贸组织之间的关系。
(4分)
(3) 结合材料二说明世贸组织反映了世界经济怎样的发展趋势。
(3分)
高二历史答案
选择题:1—5 CABDD 6—10 BDBDB 11—15 DBADD
16—20 BCACD 21—25 CADBC 26—28 AAB
(3)总体上是增长。
20世纪50年代增长: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完成、
八大正确决策。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下降: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自然灾害
20世纪60年代中期:制定并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原因:经济基础薄弱,缺乏建设经验,任务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
(15分)
(2)世贸组织前身是关贸总协定,同时WTO的职权X围比原关贸总协定有大得多。
(4分)(3)世界经济全球化。
(3分)
批卷分工:王影29题
徐凤华3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