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突水预兆及防治水措施(最新版)
矿井突水的预兆
![矿井突水的预兆](https://img.taocdn.com/s3/m/d943bdee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9a.png)
矿井突水的预兆矿井突水是矿井灾害中最严重的一种,往往给矿工的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危害。
因此,如何及时发现矿井突水预兆,做好预防工作,是每一名矿工都必须掌握的技能。
一、矿井突水的原因与危害矿井突水,简单来说就是地下水突然涌入矿井,使得矿井内部水位急剧上升,矿工和设备被淹没。
矿井突水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采矿活动导致地下断层扩大,地下水突然渗入矿井;采矿活动破坏了地下岩石层结构,导致煤层底部渗透性增强;地震活动使得岩石层破裂产生大量裂隙,煤与矿井相接部分开裂,产生突水。
矿井突水的危害非常严重,它往往会造成矿工的身体被淹没,生命安全受到极大威胁;设备和通风设施被破坏,导致现场的停工、损失和经济影响。
二、矿井突水的预兆虽然矿井突水是一种突发事件,但是它往往会出现一些预兆。
我们只有及时掌握和分析这些预兆,才能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预防工作。
1、水位上升:这是矿井突水比较明显的预兆。
如果你发现矿井的水位急剧上升,可能意味着煤层底部有大量地下水渗透,需要采取紧急措施处理。
2、地面裂缝:地面裂缝在一些煤矿常常会出现。
如果你发现地面裂缝的数量在急剧增加和扩大,可能意味着煤层处于破裂状态,需要严密监测危险状况。
3、瓦斯逸出增加:矿井突水往往和瓦斯逸出量有很强的关联度。
如果你发现瓦斯逸出量急剧增加,则可能意味着煤层正处于突水危险之中。
三、矿井突水的预防措施对于矿井突水,我们采取的预防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矿井的建设建造一座安全的矿井必须考虑因矿井突水而引发的灾害。
要提高矿井的填充效率,以便减少矿井突水的损害。
还应当加强采掘机械的安装与机加强,在地震和突水出现时保持对矿井的快速反应和来不及获救人员救援。
2、科学矿井工艺在采矿活动中要尽可能的避免破坏煤层的稳定性。
对矿层的支柱要进行铲、清理和填补,采取加固支撑和预防渗透水的措施,杜绝煤层在压力作用下发生突水的情况。
3、不断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提高矿务员的安全意识,增强其救援突水事故的意识与能力,引导矿务员参与制定突水事故应急救援计划和推广预警措施,落实各项安全工作责任,定期组织疏散演练,增强矿务员应对突水事故的能力。
矿井突水预兆汇总
![矿井突水预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758b122cba1aa8114431d97b.png)
矿井突水预兆1)一般预兆.(1)煤层变潮湿、松软;煤帮出现滴水、淋水现象,且淋水由小变大;有时煤帮出现铁锈色水迹。
(2)工作面气温降低,或出现雾气或硫化氢气味(即臭鸡蛋味)。
(3)有时可闻到水的“嘶嘶”声。
(4)矿压增大,发生片帮、冒顶及底肢。
2)工作面底板灰岩含水层突水预兆(1)工作面压力增大,底板股起,底殿量有时可达500mm以上。
(2)工作面底板产生裂隙,并逐渐增大。
(3)沿裂隙或煤帮向外渗水,随着裂隙的增大,水量增加,当底板渗水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煤帮渗水可能停止,此时水色时清时浊:底板活动时水变浑浊,底板稳定时水色变清。
(4)底板破裂,沿裂缝有高压水喷出,并伴有"嘶嘶"声或刺耳水声。
(5)底板发生"底爆",伴有巨响,地下水大量涌出,水色呈乳白或黄色。
3)松散孔隙含水层水突水预兆(1)突水部位发潮、滴水、且滴水现象逐渐增大,仔细观察发现水中含有少量细砂。
(2)发生局部冒顶,水量突增并出现流沙,流沙常呈间歇性,水色时清时浊,总的趋势是水量、沙量增加,直至流沙大量涌出。
(3)顶板发生溃水、溃沙,这种现象可能影响到地表,致使地表出现塌陷坑。
矿井突水征兆1.与承压水有关断层水突水征兆(1)工作面顶板来压、掉渣、冒顶、支架倾倒或断柱现象。
(2)底软膨胀、底鼓张裂。
(3)先出小水后出大水也是较常见的征兆。
(4)采场或巷道内瓦斯量显著增大。
这是因裂隙沟通增多所致。
2.冲积层水突水征兆(1)突水部位岩层发潮、滴水、且逐渐增大,仔细观察可发现水中有少量细砂。
(2)发生局部冒顶,水量突增并出现流砂,流砂常呈间歇性,水色时清时混,总的趋势是水量砂量增加,直到流砂大量涌出。
(3)发生大量溃水、溃砂,这种现象可能影响至地表,导致地表出现塌陷坑。
3.老空水突水征兆(1)煤层发潮、色暗无光。
(2)煤层“挂汗”。
(3)采掘面、煤层和岩层内温度低,“发凉”。
(4)在采掘面内若在煤壁、岩层内听到“吱吱”的水呼声时,表明因水压大,水向裂隙中挤发出的响声,说明离水体不远了,有突水危险。
矿井突水的预兆
![矿井突水的预兆](https://img.taocdn.com/s3/m/aaece86e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41.png)
矿井突水的预兆矿井突水是矿井安全中常见的灾害之一,一旦发生,往往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如何在事前发现矿井突水的预兆,将其及时控制和处置,是矿井生产安全管理中的关键措施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矿井突水的预兆和控制方法。
矿井突水的预兆矿井突水的预兆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常见的预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地质构造矿井突水的发生往往与地质构造有关。
有些矿井在遇到某些构造时容易出现突水,因此,在勘探、设计和施工中,要充分了解地质构造特点,做好预防措施。
煤层煤层是矿井突水的主要来源。
煤层裂隙与伸展构造等均可作为矿井突水的通道。
此外,煤层瓦斯指标也是矿井突水的重要指标之一。
矿井地质环境矿井地质环境包括地下水和岩层等。
地下水是矿井突水的重要来源之一,而岩层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矿井突水的发生。
矿井内部环境矿井内部环境主要包括采掘工作、支护工程和通风等方面。
采掘工作的升降速度和采掘工艺等因素都可能影响矿井突水,因此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
支护工程的质量和实时监测也是防止矿井突水的重要手段。
煤与瓦斯煤与瓦斯作为矿井生产的主要物质,其存在也是矿井突水的重要原因之一。
煤尘、瓦斯检测指标的异常波动常常表明煤与瓦斯的压力和储量等出现了问题。
矿井突水的控制方法针对矿井突水的各种预兆,下面将从多个方面阐述矿井突水的控制方法。
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是预防矿井突水的重要手段之一。
矿井生产安全管理中的信息化管理主要包括煤炭信息化、安全信息化、环保信息化、物流信息化等。
这些信息化系统可协助管理员工及时掌握矿井生产状况,实时分析信息数据,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机械设备管理机械设备是矿井生产的重要保障。
机械设备管理包括设备更新、维修和保养等。
只有机械设备能够正常运转,才能保障矿井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支护管理采煤过程中支护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矿井的稳定性。
支护管理应从设计上规划,制定完善的支护方案,做好支护工程的实时监测,并加强维修保养。
矿井突水的预兆与应急措施ppt课件
![矿井突水的预兆与应急措施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d59449d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f2.png)
根据矿井突水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救援方案,包括救援人员的组织、救援 设备的配置、救援路线的规划等。
组织人员撤离危险区域
撤离通知
及时向矿井内的所有人员发出撤离通知,告知突水的危险性 和撤离的必要性。
组织撤离
组织人员有序撤离危险区域,确保所有人员的安全撤离。
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情况
报告内容
安全培训
加强矿工的安全培训,提 高他们对突水的认识和应 对能力。
技术水平
提高矿工的技术水平,使 他们能够正确操作设备、 判断危险情况并及时采取 措施。
应急演练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 矿工在应对突水时的应急 反应能力。
03
矿井突水的应急措施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启动应急预案
一旦发现矿井突水的迹象,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救援队伍,明确各 部门的职责和任务。
建立健全矿井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安全规程
隐患排查
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包括作业 规程、应急预案等,确保矿工在遇到 突水时能够迅速、正确地应对。
建立隐患排查制度,及时发现并处理 可能引发突水的隐患。
定期检查
定期对矿井进行安全检查,包括设备 、设施、通风等方面,确保矿井安全 运行。
提高矿工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
预防措施不足
分析在预防矿井突水事件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包括地质勘探、 水文监测、排水设施等方面。
展望未来如何更好地预防和应对矿井突水事件
加强地质勘探工作
完善水文监测体系
提高地质勘探的精度和深度,对矿区的水 文地质条件进行全面了解,为预防矿井突 水事件提供科学依据。
建立完善的水文监测体系,对矿区的水文 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处 置潜在的水患。
突水预兆及应对措施
![突水预兆及应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008a198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a8.png)
突水预兆及应对措施透水前必定有预兆,发现透水预兆时,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措施,立即报告矿调度室,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
出现透水预兆和应采取的措施如下:1、挂红挂红,是指因水内含有铁的氧化物,在通过煤层或岩层裂隙时附着在裂隙表面的暗红色水锈。
挂红时,一般认为巷道接近积水。
2、挂汗挂汗,是指当采掘工作面接近积水区时,因水在自身压力的作用下,通过煤岩裂隙煤岩壁聚成的水珠。
有时空气中的水分遇到低温煤块也会凝结成水珠,这是一种假象。
因此,在遇到挂汗时,要冷静,辨其真伪。
其辨别方法是:剥去一薄层,观察新暴露面是否也有潮气,若潮湿则是透水预兆。
3、空气边冷工作面接近大量积水时,气温骤降,煤壁发凉,人一进去就有阴冷的感觉,时间越长越感阴凉。
但有地热问题的矿井,地下水温度高,当采掘工作面接近时,温度反而升高。
4、发生雾气发生雾气,是指当航道温度很高时,积水渗到煤壁后引起蒸发而形成的雾气。
遇到上述几种情况,必须立即停止掘进,加固支架,进行探放水。
5、水叫水叫,是指积水体中的高压水,向裂缝挤压与两壁发生摩擦而发出的嘶嘶叫声。
说明采掘工作面距积水体已很接近了,若是煤巷掘进,老空透水即将发生。
这时,必须立即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
6、底鼓发生底鼓有两种原因:(1)底板承压水体静水压力和矿山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是透水预兆。
(2)受矿山压力单方面的作用而产生的底鼓,一般不突水。
所以,巷道发生底鼓时,一边派人监视底鼓的发展变化,一边报告矿调度室。
值班负责人立即通知有关人员到现场观察,并查阅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了解相对隔水层的厚度、水头压力、巷道接近断层时隔水层被减薄破坏程度等,确定底鼓的原因。
当确定是水压所至时,应立即通知施工区队采取紧急措施:先在底鼓地段铺设密集地梁,拉立柱或木垛控制底鼓发展。
在底鼓发展缓慢或者基本被控制的情况下,可在底鼓地段外侧依据钻孔角度、相对隔水层厚度、围岩条件,确定向水体打钻孔放水泄压的距离。
透水征兆及防范安全措施
![透水征兆及防范安全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d8fdbff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20.png)
透水征兆及防范平安措施透水征兆及防范平安措施一、透水征兆观察《煤矿平安规程》第二百六十六条:采掘工作面或其他地点发现有煤层变湿、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来压、片帮、淋水加大、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出现渗水、钻孔喷水、底板涌水、煤壁溃水、水色发浑、有臭味等突水征兆时,应当立即停顿作业,报告矿调度室,并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
在原因未查清、隐患未排除之前,不得进展任何采掘活动。
《煤矿防治水规定》第九十九条:在探放水钻进时,发现煤岩松软、片帮、来压或者钻眼中水压、水量突然增大和顶钻等透水征兆时,应当立即停顿钻进,但不得拔出钻杆;应当立即向矿井调度室汇报,派人监测水情。
发现情况危急,应当立即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区域的人员到平安地点。
然后采取平安措施,进展处理。
二、矿井透水征兆分析1、煤壁“挂红”这是因为矿井水中含有铁的氧化物,渗透到采掘工作面呈暗红色水锈。
2、煤壁“挂汗”采掘工作面接近积水时,水由于压力渗透到采掘工作面形成水珠,特别是新鲜切面潮湿明显。
3、空气变冷采掘工作面接近积水时,气温骤然降低,煤壁发凉,人一进去就有阴凉感觉,时间越长越明显。
4、出现雾气当巷道内温度较高,积水渗透煤壁后,引起蒸发形成雾气。
5、“嘶嘶”水叫井下高压水向煤(岩)裂隙强烈挤压,两壁摩擦而发出“嘶嘶”水叫声,这种现象说明即将突水。
6、底板鼓起这是底板受承压水(或积水区)作用的结果。
17、水色发浑断层水和冲击层水常出现淤泥,砂、水浑浊,多为黄色。
8、出现臭味老窑水一般可闻到臭鸡蛋味,这是因为老窑中有害气体增加所致。
9、顶板淋水加大这是因为顶板裂隙加大,积水渗透到顶板上。
10、片帮冒顶这是由于顶板受承压含水层(或积水区)作用的结果。
矿井水的类型不同,出现的征兆也不相同:1、老空水:老空水年代久,水量补给较差,属于“死水”,所以有挂红、酸度大,水味发涩的特点。
2、断层水:断层附近的岩层较为破碎,一般情况下,会出现工作面来压,淋水增大。
矿井突水预兆与充水条件分析
![矿井突水预兆与充水条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866756f011ca300a6c3905e.png)
2.线状断裂(裂隙)带通道 断裂带是否能够成为充水通道主要取决于 断裂带性质和矿床开采时人为采矿活动方式与 强度。 3.窄条状隐伏露头通道 在我国大部分煤矿, 煤系薄层灰岩含水层和 中厚层砂岩裂隙含水层以及巨厚层的碳酸盐岩 溶含水层多呈窄条状的隐伏露头形式与上覆第 四系松散沉积物不整合接触.
3.围岩地下水水源 围岩地下水充水类型划分: ① 根据充水岩层性质不同可分为:砂砾石孔隙 充水矿床,坚硬岩层裂隙充水矿床,岩溶充水 矿床。 ②根据矿床与充水岩层接触关系不同可分为: 直接充水矿床,间接充水矿床。 ③ 根据矿床与充水岩层相对位置不同可分为: 顶板水充水矿床,底板水充水矿床,周边水充 水矿床。
(二) 工作面底板灰岩含水层突水预兆 (1)工作面压力增大,底板臌起,底臌量可 达500mm以上; (2)工作面底板产生裂隙,并逐渐增大; (3)沿裂隙或煤帮向外渗水,随着裂隙的增 大,水量增加,当底板渗水量增大到一定程度 时,煤帮渗水可能停止,此时水色时清时浊, 底板活动时水变浑浊、底板稳定时水色变清; (4)底板破裂,沿裂缝有高压水喷出,并有 “嘶嘶” 或刺耳水声;(5)底板发生“底 爆”,伴有巨响,水大量涌出,水色乳白或呈 黄色。
4.面状裂隙网络(局部面状隔水层变薄区) 根据含煤岩系和矿床水文地质沉积环境分析, 在华北煤田的北部一带, 煤系含水层组主要以 厚层状砂岩含水层组为主, 薄层灰岩沉积较少。 在厚层砂岩含水层组之间沉积了以细砂岩、粉 细砂岩和泥岩为主的隔水层组. 在地质历史的 多期构造应力作用下, 脆性的隔水岩层受力后 以破裂形式释放应力, 致使隔水岩层产生了不 同方向的较为密集的裂隙和节理, 形成了较为 发育的呈整体面状展布的裂隙网络。
矿井透水、透水预兆及防治
![矿井透水、透水预兆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9f271ce519e8b8f67c1cb9b5.png)
(二)矿井发生水灾的原因
1、地面防洪、防水措施不当
2、水文地质情况不明,接近水 体时未执行探水制度,盲目施工 或执行探水措施不严密
3、对老窑积水、巷道积水情况 不清,缺乏调查研究 4、乱采乱掘破坏防水煤柱或岩 柱
5、工程质量低劣,井巷严重冒 顶,导致与含水层、老空水、地 表水贯通
备用水泵的能力应不小于工作水 泵能力的70%。工作和备用水泵 的总能力,应能在20小时内排出 矿井24小时的最大涌水量。
检修水泵的能力应不小于工作水 泵能力的25%。
水管:必须有工作和备用水管。 工作水管能力应能配合工作水泵 在20小时内排出24小时的正常涌 水量。工作和备用水管总能力, 应能配合工作和备用水泵在20小 时内排出24小时矿井最大涌水量。
5、打钻过程中,如发现煤、岩 变松或沿钻杆向外流水超过正常 打钻供水量时,必须立即停钻, 不得移动或拔出钻杆,派人监视 水情,并报告调度室。情况危急 时,必须立即通知所有受水威胁 地点人员撤离,采取紧急措施
6、钻孔接近老空区,估计有可 能涌出瓦斯或其它有害气体时, 必须有瓦斯检查员或救护队员现 在值班,随时检查空气成分,发 现有害气体超过规定时,立即停 电、撤人,并报告矿调度室处理
《煤矿安全规程》第286条规定: 采掘工作面遇到下面七种情况之 一时,必须确定探水线进行探水。 水体没有探明或者探明水体没有 排完前,不得进行采掘作业。经 探水确认无突水危险后,方可前 进
1、接近水淹和可能积水的井巷、 老空区时,必须采取探水措施
2、接近水文地质复杂区域,并 有出水征兆时
(三)矿井透水的预兆有哪些
矿井透水预兆解读.
![矿井透水预兆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d4975fa7960590c69ec376d0.png)
(2)发生局 部冒顶,水 量突增并出 现流砂,流 砂常呈间歇 性,水色时 清时混,总 的趋势是水 量砂量增加, 直到流砂大 量涌出。
(3)发生 大量溃 水、溃 砂,这 种现象 可能影 响至地 表,导 致地表 出现塌 陷坑。
2.采空积水的透水预兆
(1)煤层发潮、色暗无光。 (2)煤层“挂汗”。 (3)采掘面、煤层和岩层内温度低,“发凉”。 (4)在采掘面内若在煤壁、岩层内听到“嘶嘶” 的水叫声时,表明因水压大,水向裂隙中挤发出 的响声,说明离水体不远了,有突水危险。 (5)老空水呈红色,含有铁,水面泛油花和臭鸡 蛋味,口尝时发涩。
第二节:井下避灾路线培训
一、矿井水害事故应急救援处理程序 • 1、事故报警程序 • 透水事故发生后,现场及附近地点工 作的人员,在脱离危险后,应在可能的情况 下迅速观察和判断突水的地点、涌水的程度、 现场被困人员的情况等,并立即向矿井调度 室报告。同时,应利用电话或其他联络方式, 及时向下部水区和其他可能受到威胁区域的 人员发出警报,及时通知撤离。
3.突水预兆有关口诀:
煤矿安全最重要,突水征兆要记牢。 挂红挂汗气变化,雾气水叫量增加。 顶压底鼓渗水大,水浑味臭危险了。 立即报告矿调度,发出警报快跑吧。
`
二、矿井突水
矿井突水又称矿井水 灾。在矿井采掘过程中, 暴雨、山洪、地表水、地 下水、经井口或岩石裂隙、 断层、岩溶洞穴等大量涌 入矿井,远远超过矿井正 常排水能力,以致淹没井 巷,危害矿工生命,破坏 资源环境,影响矿井生产 的灾害。
水头来了 躲不及, 抓牢棚子 暂躲避; 冲不走来 打不倒, 水头过去 再转移。
3.如透水破坏了巷道中的照明和路标,迷失行 进方向时,遇险人员应朝有风流通过的上山巷道 方向撤退。
4.在撤退沿途和所经过的巷道交叉口,应留设 指示行进方向的明显标志,以提示救护人员的注 意。
矿井突水事故应急预防措施及安全注意事项
![矿井突水事故应急预防措施及安全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c874f91e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24.png)
矿井突水事故应急预防措施及安全注意事项一、发现突水预兆时的应急措施当井下出现突水征兆时,必须停止作业,撤出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并立即报告调度室,发出警报。
二、水源的判断方法1、老窑水的特点是积水时间长,水量补给较差,一般属于“死水”,鉴别时,有以下特征:①用手指搓动,有滑润的感觉;②用鼻闻有腐臭味,有时夹杂着臭鸡蛋气味;③用舌尝可感觉到水发腥,有臭味;④仔细观察,会发现水的透明度较低,水中有腐朽物悬浮或沉淀。
2、断层水一般通道较远,补给较充分,多属“活水”。
水无涩味而发甜,如果在岩巷中遇到断层水,水呈黄色,有时在岩缝中可见到淤泥。
3、含水层水一般都具有很高的压力,水量充足。
水中无涩臭味,水色发黄,有泥沙流出。
4、如是石灰岩溶洞中的积水涌出,水呈黄鱼或灰色,有时带有臭味。
5、地表水一旦涌人地下,其水量很大,破坏力极强。
水中混有大量的泥沙,有时还会夹带许多动植物或其他杂物。
在一般情况下,水中无其他异味。
三、发生突水事故时的应急措施1、自身安全防护井下发生突水事故时,在现场及附近地点的工作人员应首先做好自身安全防护:(1)在突水迅猛、水流急速的情况下,现场人员应立即避开出水口和泄水流,躲避到硐室内、拐弯巷道或其他安全地点。
如果情况紧急时,可抓牢顶梁、立柱或其他固定物体,防止被涌水扛倒或冲走。
(2)如是老空水涌出,使所在地点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增高时,现场职工应立即佩戴好隔离式自救器或压缩氧自救器在未确定所在地点的空气成分能否保证人员的生命安全时,禁止任何人随意摘掉自救器的口具和鼻夹。
2、迅速汇报突水事故发生后,现场及附近地点工作的人员,在脱离危险后,应在可能的情况下迅速观察和判断突水的地点,涌水的程度,现场被困人员的情况等,并立即向矿井调度室报告,同时,应尽可能利用电话通知其他可能受到威胁区域的人员发出警报,及时通知撤离。
3、积极妥善的组织现场抢救(1)突永初期,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应在现场领导和老工人的组织带领下,利用现有的人力和物力,迅速进行抢救工作。
矿井突水的预兆与应急措施ppt课件
![矿井突水的预兆与应急措施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c2c9abe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5d.png)
经验教训与改进措施
01
02
0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4
加强矿井地质勘探工作,准确 掌握地质构造和含水层分布情
况。
在采掘过程中,严格遵守安全 规程,确保采掘工作面不与隐
伏含水层连通。
建立健全矿井突水应急预案,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员工安全培训,提高员工 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06
总结与展望:加强矿井突水防 治工作,保障矿工生命安全
05
案例分析:某矿井突水事故处 理过程与经验教训
事故背景与经过
某矿井位于山区,开 采深度较大,地质条 件复杂。
事故造成矿井被淹, 多名矿工被困。
某日,矿井突然发生 突水事故,大量地下 水涌入矿井。
突水预兆与原因分析
突水前,矿井内出现水位上升、 水质变浑等现象。
地质勘探资料显示,该区域存在 隐伏含水层,且与矿井采空区连
排水系统
确保矿井排水系统畅通,能够及时排出矿井 涌水,防止积水引发突水事故。
应急预案
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 提高应对矿井突水事故的能力。
提高矿工安全意识与技能培训
安全意识
加强矿工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对矿井突水危险性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技能培训
定期对矿工进行技能培训,提高矿工在应对矿井突水事故时的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与其他救援队伍和部门的协作, 确保救援工作的高效进行。
现场处置措施
根据突水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如排水、堵水、支护等,以控制事 态发展。
医疗救治与心理疏导
医疗救治
及时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接受治 疗,确保伤员得到有效的医疗救
治。
心理疏导
对受灾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 们缓解紧张情绪,增强信心,尽快 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透水征兆及防范安全措施
![透水征兆及防范安全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872def8910ef12d2af9e7f2.png)
透水征兆及防范安全措施一、透水征兆观察《煤矿安全规程》第二百六十六条:采掘工作面或其他地点发现有煤层变湿、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来压、片帮、淋水加大、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出现渗水、钻孔喷水、底板涌水、煤壁溃水、水色发浑、有臭味等突水征兆时,应当立即停止作业,报告矿调度室,并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
在原因未查清、隐患未排除之前,不得进行任何采掘活动。
《煤矿防治水规定》第九十九条:在探放水钻进时,发现煤岩松软、片帮、来压或者钻眼中水压、水量突然增大和顶钻等透水征兆时,应当立即停止钻进,但不得拔出钻杆;应当立即向矿井调度室汇报,派人监测水情。
发现情况危急,应当立即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区域的人员到安全地点。
然后采取安全措施,进行处理。
二、矿井透水征兆分析1、煤壁“挂红”这是因为矿井水中含有铁的氧化物,渗透到采掘工作面呈暗红色水锈。
2、煤壁“挂汗”采掘工作面接近积水时,水由于压力渗透到采掘工作面形成水珠,特别是新鲜切面潮湿明显。
3、空气变冷采掘工作面接近积水时,气温骤然降低,煤壁发凉,人一进去就有阴凉感觉,时间越长越明显。
4、出现雾气当巷道内温度较高,积水渗透煤壁后,引起蒸发形成雾气。
5、“嘶嘶”水叫井下高压水向煤(岩)裂隙强烈挤压,两壁摩擦而发出“嘶嘶”水叫声,这种现象说明即将突水。
6、底板鼓起这是底板受承压水(或积水区)作用的结果。
7、水色发浑断层水和冲击层水常出现淤泥,砂、水浑浊,多为黄色。
8、出现臭味老窑水一般可闻到臭鸡蛋味,这是因为老窑中有害气体增加所致。
9、顶板淋水加大这是因为顶板裂隙加大,积水渗透到顶板上。
10、片帮冒顶这是由于顶板受承压含水层(或积水区)作用的结果。
矿井水的类型不同,出现的征兆也不相同:1、老空水:老空水年代久,水量补给较差,属于“死水”,所以有挂红、酸度大,水味发涩的特点。
2、断层水:断层附近的岩层较为破碎,一般情况下,会出现工作面来压,淋水增大。
矿井防突水措施
![矿井防突水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4da78bc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d1.png)
五、 工作面底板突水防治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矿区实际,我们认为搞好底板突水防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
面入手.
1.采取措施,减少矿压对底板的破坏作用 缩短工作面斜长.工作面斜长对底板的影响,实际上是矿压对底板的破坏深度
问题.工作面斜长越大,压力越大,底板采动破坏深度增加,工作面底板越易出水.据有
关资料推导,工作面斜长与底板破坏深度可用如下关系式表示 H=0.5L0.7
式中: H?? 采矿破坏深度,m;
L??工作面斜长,m.
根据我煤矿工作面斜长与突水关系,我们认为在不影响产量、回收率等问题的基
础上,受徐灰、奥灰水威胁的工作面斜长应不超过500m.
主要由K7、K8、K9、K10、K12 及 K13 等砂岩组成, K8 砂岩相对富水,为2号煤 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砂岩层厚3.93m, 裂隙较发育,据606号孔抽水试验,水位标高为 1397.73m,单位涌水量<0.001L/s?qm, 属极弱含水层。
4、第四系砂砾石层孔隙含水层 区内黄土层一般为透水层,不含水,分布于山顶及山坡。砂砾石层接受大气降水和 地表水补给,分布于山区现代河谷下部,涌水量一般介于0.001?.05L/sm 之间,仅可充做 一般生活用水水源。
4.疏水降压 水压是造成工作面出水的重要因素,通过疏水降压可以降低水头压力,减少水
压对底板的“顶劈”作用,预防出水.
四、探放水钻孔设计 一 、探水线、钻孔深度、孔径 为了落实好“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确保安全掘进, 确定工作面迎头为探水线,首先采用高分辨电法仪进行超前探测,探测深度不小于90米, 根据每次探测结果分析确定重点防治区域,同时利用钻探进行验证,验证无异常时钻孔孔 深60米,钻孔超前距30米,帮距为20米,每打一次钻可向前掘进30米。防治水设备采 用高分辨电法仪进行超前探测,推断重点防治水区域。探水采用ZYJ-380/210架柱式回转
矿井井下防治水技术(二篇)
![矿井井下防治水技术(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85dd4d90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99.png)
矿井井下防治水技术井下水害来势凶猛,俗有“水老虎”之称。
矿井防治水可归纳为“查、探、放、排、堵、截”六个字。
一、做好矿井水文观测与水文地质工作1.做好水文观测工作。
2.做好矿井水文地质工作。
二、井下探水“有疑必探,先探后掘”是采掘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
遇下列情况之一者时,必须探水:(1)接近水淹井巷、老空、老窑或小窑时;(2)接近含水层、导水断层、陷落柱时;(3)接近可能出水钻孔和各类防水煤柱时;(4)接近可能与地表水体相通的断裂破碎带或裂隙发育带时;(5)上层采空区积水,在两层间垂直距离小于采高40倍或巷高10倍的下层采掘工作以及采掘工作面有明显出水征兆时。
三、放水(疏干)有计划地将威胁性水源全部或部分地疏放掉,是消除水患的有效措施之一。
1.疏放老空水2.疏放含水层水四、截水截水是利用水闸墙、水闸门和防水煤(岩)柱等物体,临时或永久地截住涌水,将采掘区与水源隔离,使某一地点突水不致危及其它地区,减轻水灾危害的重要措施。
1.防水煤(岩)柱的留设2.水闸墙(防水墙)水闸墙是用不透水材料构成的永久性构筑物,用于隔绝有透水危险的区域。
3.防水闸门防水闸门一般设置于井下运输巷内,正常生产时防水闸门敞开着,当突然发生水患时,闸门关闭将水阻挡于闸门之外。
五、矿井注浆堵水注浆堵水就是将配制的浆液压入井下岩层空隙、裂隙或巷道中,使其扩散、凝固和硬化,使岩层具有较高的强度、密实性和不透水性而达到封堵截断补给水源和加固地层的作用,是矿井防治水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矿井井下防治水技术(二)一、引言矿井是地下矿产资源开发的重要场所,而矿井防治水技术的运用对于矿井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矿井井下防治水技术。
二、矿井井下防治水技术的意义矿井井下防治水技术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在地下矿井中及时有效地防止和治理矿井水的涌入、渗漏或倒灌,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
矿井防治水技术的运用对于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三、矿井井下防治水技术的主要方法及措施1.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辅预防是矿井井下防治水技术的核心,主要包括:(1) 检查井下的排水系统:定期对井下的排水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矿井突水预兆及防治水措施
![矿井突水预兆及防治水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1c4169a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74.png)
矿井突水预兆及防治水措施矿井突水是煤矿和金属矿矿井中常见的一种危险情况,突水事故一旦发生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预防和防治矿井突水事故,需要提前了解突水的预兆,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水措施。
突水的预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煤体和围岩的变化:矿井发生突水前,煤体和围岩会发生一些变化,如出现滑水、倾斜或开裂等情况。
这些变化往往是突水发生的前兆,需要及时进行监测和判断。
2.水质和水量的变化:如果水质和水量发生明显变化,如突然变浑浊、增加或减少,可能是矿井突水即将发生的预兆。
这时需要通过地下水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判断突水的可能性。
3.井下设备的异常:突水前,井下设备可能会出现异常情况,如抽水机工作异常、压力泵失灵、井下水泵水位突然下降等情况。
这些异常往往是突水即将发生的信号,需要及时发现和处理。
针对以上突水的预兆,可以采取一些防治水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坚持科学探矿:在矿井的选址和规划阶段,需要进行充分的地质勘探和水文地质调查,以便更好地了解矿区的地质情况和地下水的走向,为预防突水提供依据。
2.加强监测系统:建立完善的矿山监测系统,包括地下水位、地应力、矿体变形等监测点位,实时获取数据,并组织专门的监测人员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突水的迹象。
3.做好抢险准备:对可能发生突水的位置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和任务,加强抢险力量的组织和培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4.加强管理和安全教育:加强对矿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其预防和处理突水事故的能力,加强对井下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总之,预防和防治矿井突水事故需要综合应用地质、水文地质和矿山监测技术,及时发现突水的预兆,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水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矿井突水事故的发生,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矿山的正常生产。
矿井突水的预兆与应急措施
![矿井突水的预兆与应急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2901972caaedd3383c4d322.png)
3.发现回采工作面底板鼓起并向外渗出少量水 时,可以不用在意,继续正常工作。( X ) 4.若在回采工作面闻到臭鸡蛋气味,证明 已接近老空区。( √ )
课堂总结
1.矿井突水的预兆 2.突水时的紧急措施
作业布置
人人平安,企业才能平安。
矿井突水预兆与应急措施
班级: 12矿山测量
授课教师: 郭艳杰
日期:2015年5月12日
复习提问
1.什么叫矿井突水?
煤矿在正常生产过程中突然发生的具有 一定数量、来势凶猛的涌水现象。
2.矿井突水的特点?
突发性 来势凶猛 危害极大
雾气、温度下降、煤尘减少 看书171页 2.煤壁“挂红” 矿井突水预兆并 3.有臭鸡蛋味,有害气体增加 4.煤壁“挂汗” 5.工作面有水叫声 圈出不懂 的地方
注意事项:
1.撤离时不要惊慌,按避灾路线撤离 2.若被堵无法撤出,要保持镇静等待救援 3.加强通风,排除突水带来的有害气体 4.预防由突水而造成的其他事故的发生
课堂练习
1.每组7名同学每人分别说出一条矿井突水的 预兆,相互不能重复,说的内容准确且速度 最快的一组获胜,整组每人加一分
FBCAE 2.矿井突水时的紧急处理措施顺序应该为( ) A.人员撤离 B.堵住出水点 C.设警戒线 E.关闭防水闸门 F.报告相关人员和调度室
6.顶板来压,顶板滴水或淋水; 底板鼓起,底板渗水和涌水 7.涌水量突然增大
掌握突水预兆有什么意义?
识别和掌握这些预兆,可以及时组织人员 撤离危险区域,避免伤人事故发生
如果你是正在井下工作的现场人员,发现 矿井突水了,怎么办?
二、矿井突水时的应急措施
关防水闸门 人员撤离 设警戒线
堵住出水点
测量并报告
矿井突水及其处理
![矿井突水及其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f2ad18e9b8f67c1cfad6b842.png)
矿井突水征兆
1.与承压水有关断层突水征兆 1.与承压水有关断层突水征兆 (1)、工作面顶板来压、掉渣、冒顶、支 架倾倒或折断柱现象。 (2)、底软膨胀、底鼓张裂。 (3)、先出小水后出大水。 (4)、采场或巷道内瓦斯量显著增大。
2.冲击层水突水征兆 2.冲击层水突水征兆 (1)、突水部位岩石发潮、滴水、且逐 渐增大水中还含有细沙。 (2)、发生局部冒顶,水量突增并出现 流砂,水色时清时混,总的水量砂量增 加。 (3)、发生大量溃水、溃砂现象。 3.老空区突水征兆 3.老空区突水征兆 (1)、煤层发潮发暗。 (2)、巷道壁或煤层壁“挂汗”。 )、巷道壁或煤层壁“挂汗” (3)、采掘面温度下降,空气变冷产生 雾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矿山泥石流防治
1、弄清泥石流的种类 和流动规律 对泥石流进行勘测与 调查 2、防止泥石流发生 防止泥石流发生主要 根据泥石流的特征来 进行 3、拦挡泥石流 在泥石流通过的主沟 内修筑各种坝。 4、排导泥石流 修建导流堤和排洪道
三、矿井地下水综合治理
防止水灾的措施有:地下的探、防,预先 排水疏干,预留水隔离煤(岩)柱、注浆 封堵、防水闸门截流、水害预测等这些可 称为“探、防、排、隔、堵、截、测” 称为“探、防、排、隔、堵、截、测”综 合防水措施。
矿井突水及其处理
章海涛 2007441380
概述
一、矿井突水的定义及原因 二、矿井突水的征兆 三、矿井突水防治 三、怎样恢复被淹矿井
一、矿井突水的征兆
矿井突水:凡是井巷掘进及工作面回采过 程中,接近或沟通含水层、被淹巷道、地 表水体、含水断裂带、溶洞、陷落柱而突 然产生的突水事故。 突水产生的原因:井下采掘活动破坏了原 岩应力,地下水在静压力和矿山压力的共 同作用下通过地下薄弱环节很快地进入采 掘工作面。
防治井下突水、涌水安全措施(最新版)
![防治井下突水、涌水安全措施(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30f1fc02195f312b3069a5c4.png)
防治井下突水、涌水安全措施(最新版)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AQ-SN-0504防治井下突水、涌水安全措施(最新版)一、水文地质分析1、凡采掘工作面受水害威胁的矿井,应开展水害因素分析和水害预测工作,并符合以下基本要求:1)、每年初,根据年采掘接续计划,结合水文地质资料,全面分析水害因素,提出水害分析预测报告。
2)、在采掘过程中,对预测报告要逐月进行检查、补充和修改,发现险情应发出水害通知单,报告生产矿长、总工程师并由调度室通知可能受水害威胁地点的撤到安全地点。
3)、水情水害预报应做到年有年报、月有月报,当水情严重时必须及时预报。
4)、对有可能造成突水的矿井,必须对矿井各分区充水情况,含水层或地表水体水量、水质、水位、水温与矿井的水力联系等情况,建立动态临测系统并定期进行观测,在有可能突水的地方应设置水患临测及通讯联络系统,以便及时发现有突水征兆和测定处理对策。
5)、对有可能受突水威胁的矿井,要按《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设置安全出口,规定避灾路线,设置路标,以便一旦发生突水危险时人员能安全撤离,避免意外的伤亡事故。
二、水害预防及防治措施1、老窑区水:1)查明积水老塘、老硐和废弃巷道,在采掘工程平面图和防治水系统图上标明积水区及其最低点的具体位置和积水外缘标高,并外推60m用红色圈出积水老空区的警戒线。
2)用平面图、剖面图确切反映积水区与采掘工作而后关系以表明积水区的构造和形状,分析其主要的充水因素,预计可能的积水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井突水预兆及防治水措施
(最新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729
矿井突水预兆及防治水措施(最新版)
一、矿井突水的一般预兆:
掘进工作面或其它地点突水前,一般都有以下预兆:
⒈挂红。
水中含有铁的氧化物,在水压作用下,通过煤(岩)裂隙时,附着在裂隙表面,出现暗红色水锈。
⒉挂汗。
水在水压作用下,通过煤岩裂隙在煤岩壁上凝结成水珠,此时巷道接近积水区。
但有时空气中的水汽遇到低温煤块也会挂汗,这是一种假象。
所以,遇到挂汗时,要辨别真伪,方法是剥去一薄层,观察新暴露面是否也有潮气,若有则是突水先兆。
⒊煤壁变冷。
工作面接近大量积水时,气温骤冷,煤壁发凉,人一进去就有阴冷的感觉,时间愈长就愈感到阴凉。
但受地热影响较大的矿井,地下水温高,当掘进工作面接近时,温度反而升高。
⒋出现雾气。
当巷道温度很高时,积水渗到煤壁后引起蒸发而
形成雾气。
⒌水叫。
井下的高压积水向裂缝挤压与两壁发生摩擦而发出嘶嘶的叫声,说明已很接近积水区。
若是煤巷掘进,则突水即将发生,这时必须立即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的人员。
⒍顶板淋水加大。
⒎顶板来压,底板鼓起。
⒏水色发深,有臭味。
老空水含铁质变成红色,酸度大,水味发涩。
断层水呈黄色,水无涩味而发甜。
溶洞水大多在石灰岩中遇到,是呈黄色或灰色,有时带有臭味,有时也出现挂红。
冲击层水色发黄,往往夹有砂子,开始时水小,以后逐渐增大。
⒐工作面有害气体增加。
积水区向外散发出瓦斯、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
⒑裂隙出现渗水。
如果出水清净,则离积水区尚远;若出水浑浊,则离积水区已近。
当发现上述突水预兆时,必须停止作业,判明情况,向矿有关部门或领导报告。
如果情况紧急,必须立即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
水威胁地点的人员。
二、掘进工作面接近积水区时,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掘进工作面接近积水区时,单靠探放水来保证安全是不够的,还必须在掘进期间采取安全措施加以防范。
⒈探水巷道的掘进断面不宜过大,以缩小受压面积。
同时应有两个安全出口,用于通风、流水和撤人。
一般情况下应双巷掘进,必要时在联络巷之间开掘安全躲避洞室。
⒉掘进巷道坡度不准起伏不平,以免低处的水流不出去,施工人员有被堵的危险。
⒊上山方向的水害威胁未消除或正在探水时,为保证下山工作人员的安全,应暂停其工作,等水害威胁消除后再继续工作。
⒋探到老空并已放水的掘进工作面,如果不能马上与老空掘透而在几天后再掘进时,应重打2~3个检查孔,以免原有的钻孔坍塌堵塞而重新积水。
切不可冒然掘进。
⒌探水巷道必须严格掌握巷道掘进方向,沿着探水孔的中心线掘进,以免造成超前距和帮距缩小而遭遇老空透水。
如果地质变化
必须偏离时,应进行补充钻探或采取其它措施予以补救。
⒍大部分积水已经放出,还应注意盲巷老空积水或因断层的隔离而形成的孤立积水区。
⒎合理选择巷道掘进的爆破方法,在探水眼严密掩护下,且保持超前距和帮距时,可以采取多打眼、少装药、放小炮的方法,以利于保持煤体的稳定性。
⒏严格执行“三不装药”制度,即炮眼或掘进工作面有出水预兆不装药,超前距不够或偏离探水方向不装药,掘进工作面支架不牢或空顶距超过规定时不装药。
⒐为了预防探放水以后又重新积水造成事故,上山巷道或坡度大的穿层斜石门掘进接近老空放炮时,应将所有人员撤到联络巷或下部平巷。
⒑掘进打眼沿钎杆向外流水时,应停止工作,不准拔出或摇晃钻杆,要设法固定,并向矿报告,听候处理。
⒒老空放水后允许恢复掘进时,还必须注意:当掘进到离老空3~5m处时,应先打2~3个检查孔进行一次再检查,只有证实积水确
已放净后方可揭露老空。
揭露老空时,要先由小断面从放水钻孔上方与老空打透,还要注意处理瓦斯、硫化氢等有害气体。
⒓在受水威胁地区施工的所有人员,都必须熟悉避灾路线,懂得突水后的急救知识。
⒔掘进中各班班(组)长必须在掘进工作面交接班,交接班允许掘进剩余的距离,严禁超越。
⒕掘到批准位置时,其最后0.5m停止放炮,用手镐采齐迎头,以利于下次探水时,安全套管不致安设在被炮震松的煤岩层内。
三、探水的一般原则:
采掘工作面必须执行“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因而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探水。
⒈接近水淹的井巷、老空、老窑或小窑时。
⒉接近含水层、到水断层、含水裂隙密集带、溶洞和陷落柱时,或通过它们之前。
⒊打开隔离煤柱放水前。
⒋接近可能与河流、湖泊、水库、蓄水池、水井等相通的断层
破碎或裂隙发育带时。
⒌接近可能涌(突)水的钻孔时。
⒍接近有水或稀泥的灌浆区时。
⒎采动影响范围内有承压含水层或含水构造,或煤层与含水层间的隔水岩柱厚度不清,可能突水时。
⒏接近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地段,采掘工作有涌(突)水预兆或情况不明时。
⒐采掘工程接近其它可能涌(突)水地段时。
四、探放老窑水的原则:
⒈积极探放的原则。
当老空区不在河沟或重要建筑物下面、排放老空区内积水不会过分加重矿井排水负担、且积水区之下又有大量的煤炭资源急待开采时,这部分积水应千方百计地放出来,以彻底解除隐患。
⒉先隔离后探放的原则。
与地表水有密切水力联系且雨季可能接受大量补充的老窑水;老空的积水量较大,水质不好(酸性大),为避免负担长期排水费用,对这种积水区应先设法隔断或减少其补
给水量,然后再进行探水,若隔断水源有困难无法进行有效的的探放,则应留设煤岩柱与生产区隔开,待到矿井生产后再进行处理。
⒊先降压后探放的原则。
对水量大、水压高的积水区,应先从顶、底板岩层打穿层放水孔,把水压降下来,然后再沿煤层打探水钻孔。
⒋先堵后探放的原则。
当老空区为强含水层水或其它大小水源水所淹没,出水点有很大的补给量时,一般应先封堵出水点,而后再探放水。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