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突水前的预兆
矿井突水的预兆
矿井突水的预兆矿井突水是矿井灾害中最严重的一种,往往给矿工的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危害。
因此,如何及时发现矿井突水预兆,做好预防工作,是每一名矿工都必须掌握的技能。
一、矿井突水的原因与危害矿井突水,简单来说就是地下水突然涌入矿井,使得矿井内部水位急剧上升,矿工和设备被淹没。
矿井突水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采矿活动导致地下断层扩大,地下水突然渗入矿井;采矿活动破坏了地下岩石层结构,导致煤层底部渗透性增强;地震活动使得岩石层破裂产生大量裂隙,煤与矿井相接部分开裂,产生突水。
矿井突水的危害非常严重,它往往会造成矿工的身体被淹没,生命安全受到极大威胁;设备和通风设施被破坏,导致现场的停工、损失和经济影响。
二、矿井突水的预兆虽然矿井突水是一种突发事件,但是它往往会出现一些预兆。
我们只有及时掌握和分析这些预兆,才能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预防工作。
1、水位上升:这是矿井突水比较明显的预兆。
如果你发现矿井的水位急剧上升,可能意味着煤层底部有大量地下水渗透,需要采取紧急措施处理。
2、地面裂缝:地面裂缝在一些煤矿常常会出现。
如果你发现地面裂缝的数量在急剧增加和扩大,可能意味着煤层处于破裂状态,需要严密监测危险状况。
3、瓦斯逸出增加:矿井突水往往和瓦斯逸出量有很强的关联度。
如果你发现瓦斯逸出量急剧增加,则可能意味着煤层正处于突水危险之中。
三、矿井突水的预防措施对于矿井突水,我们采取的预防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矿井的建设建造一座安全的矿井必须考虑因矿井突水而引发的灾害。
要提高矿井的填充效率,以便减少矿井突水的损害。
还应当加强采掘机械的安装与机加强,在地震和突水出现时保持对矿井的快速反应和来不及获救人员救援。
2、科学矿井工艺在采矿活动中要尽可能的避免破坏煤层的稳定性。
对矿层的支柱要进行铲、清理和填补,采取加固支撑和预防渗透水的措施,杜绝煤层在压力作用下发生突水的情况。
3、不断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提高矿务员的安全意识,增强其救援突水事故的意识与能力,引导矿务员参与制定突水事故应急救援计划和推广预警措施,落实各项安全工作责任,定期组织疏散演练,增强矿务员应对突水事故的能力。
矿井突水预兆汇总
矿井突水预兆1)一般预兆.(1)煤层变潮湿、松软;煤帮出现滴水、淋水现象,且淋水由小变大;有时煤帮出现铁锈色水迹。
(2)工作面气温降低,或出现雾气或硫化氢气味(即臭鸡蛋味)。
(3)有时可闻到水的“嘶嘶”声。
(4)矿压增大,发生片帮、冒顶及底肢。
2)工作面底板灰岩含水层突水预兆(1)工作面压力增大,底板股起,底殿量有时可达500mm以上。
(2)工作面底板产生裂隙,并逐渐增大。
(3)沿裂隙或煤帮向外渗水,随着裂隙的增大,水量增加,当底板渗水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煤帮渗水可能停止,此时水色时清时浊:底板活动时水变浑浊,底板稳定时水色变清。
(4)底板破裂,沿裂缝有高压水喷出,并伴有"嘶嘶"声或刺耳水声。
(5)底板发生"底爆",伴有巨响,地下水大量涌出,水色呈乳白或黄色。
3)松散孔隙含水层水突水预兆(1)突水部位发潮、滴水、且滴水现象逐渐增大,仔细观察发现水中含有少量细砂。
(2)发生局部冒顶,水量突增并出现流沙,流沙常呈间歇性,水色时清时浊,总的趋势是水量、沙量增加,直至流沙大量涌出。
(3)顶板发生溃水、溃沙,这种现象可能影响到地表,致使地表出现塌陷坑。
矿井突水征兆1.与承压水有关断层水突水征兆(1)工作面顶板来压、掉渣、冒顶、支架倾倒或断柱现象。
(2)底软膨胀、底鼓张裂。
(3)先出小水后出大水也是较常见的征兆。
(4)采场或巷道内瓦斯量显著增大。
这是因裂隙沟通增多所致。
2.冲积层水突水征兆(1)突水部位岩层发潮、滴水、且逐渐增大,仔细观察可发现水中有少量细砂。
(2)发生局部冒顶,水量突增并出现流砂,流砂常呈间歇性,水色时清时混,总的趋势是水量砂量增加,直到流砂大量涌出。
(3)发生大量溃水、溃砂,这种现象可能影响至地表,导致地表出现塌陷坑。
3.老空水突水征兆(1)煤层发潮、色暗无光。
(2)煤层“挂汗”。
(3)采掘面、煤层和岩层内温度低,“发凉”。
(4)在采掘面内若在煤壁、岩层内听到“吱吱”的水呼声时,表明因水压大,水向裂隙中挤发出的响声,说明离水体不远了,有突水危险。
矿井突水征兆
矿井突水征兆一、矿井突水的原因这是因为井下采掘活动破坏岩层天然平衡,采掘工作面周围水体在静水压力和矿山压力作用下,通过断层、隔水层和矿层的薄弱处很快进入采掘工作面。
矿井突水这一现象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有的表现很快(一、二天或更短),有的表现较慢(采掘后半个月或数天),这与工作面具体位置、采场地质情况、水压力、矿山压力大小有关。
突水前,在工作面及其附近往往显示出某些异常现象,这些异常统称为突水征兆。
二、与承压水有关断层水突水征兆1、工作面顶板来压、掉碴、冒顶、支架倾倒或折断柱现象。
2、底软膨胀、底鼓张裂。
这种征兆多随顶板来压之后发生,且较普遍。
在采掘工作面围岩内出现裂缝(特别是顶底板为脆性岩层),当突水量大、来势猛时,与底鼓张裂的同时还伴有底爆响声。
在受压最大地段,柔性岩层变薄,相应压力小的地段会出现增厚现象。
3、先出小水后出大水也是较常见的征兆。
由出小水至出大水,时间长短不一,据统计由1~2小时至20~30天不等。
如峰峰一矿1532工作面1960年5月8日正式开采,6月2日发现工作面有底鼓张裂现象,且在近F断层的运输平巷的煤层由 1.8m增厚至 2.4m,6月4日随矿山压力逐渐增大,采场底鼓张裂也越趋明显,在距开切眼20m处发现一条长11m宽0.1m的裂隙,先出风,后出水,底板破裂时产生巨响,涌水量达到 4.87/m i n。
随矿山压力增大,底鼓更剧,裂缝增多,涌水量愈来愈大,6月5日23时涌水量达到70.2/m i n。
突水水色开始变为灰色后转为棕黄色,不久变清。
4、采场或巷道内瓦斯量显著增大。
这是因裂隙沟通、增多所致。
三、冲积层水突水征兆1、突水部位岩层发潮、滴水且逐渐增大,仔细观察可发现水中有少量细砂。
2、发生局部冒顶,水量突增并出现流砂,流砂常呈间歇性,水色时清时混,总的趋势是水量砂量增加,直到流砂大量涌出。
3、发生大量溃水、溃砂,这种现象可能影响至地表,导致地表出现塌陷坑。
矿井突水的预兆
矿井突水的预兆矿井突水是矿井安全中常见的灾害之一,一旦发生,往往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如何在事前发现矿井突水的预兆,将其及时控制和处置,是矿井生产安全管理中的关键措施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矿井突水的预兆和控制方法。
矿井突水的预兆矿井突水的预兆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常见的预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地质构造矿井突水的发生往往与地质构造有关。
有些矿井在遇到某些构造时容易出现突水,因此,在勘探、设计和施工中,要充分了解地质构造特点,做好预防措施。
煤层煤层是矿井突水的主要来源。
煤层裂隙与伸展构造等均可作为矿井突水的通道。
此外,煤层瓦斯指标也是矿井突水的重要指标之一。
矿井地质环境矿井地质环境包括地下水和岩层等。
地下水是矿井突水的重要来源之一,而岩层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矿井突水的发生。
矿井内部环境矿井内部环境主要包括采掘工作、支护工程和通风等方面。
采掘工作的升降速度和采掘工艺等因素都可能影响矿井突水,因此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
支护工程的质量和实时监测也是防止矿井突水的重要手段。
煤与瓦斯煤与瓦斯作为矿井生产的主要物质,其存在也是矿井突水的重要原因之一。
煤尘、瓦斯检测指标的异常波动常常表明煤与瓦斯的压力和储量等出现了问题。
矿井突水的控制方法针对矿井突水的各种预兆,下面将从多个方面阐述矿井突水的控制方法。
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是预防矿井突水的重要手段之一。
矿井生产安全管理中的信息化管理主要包括煤炭信息化、安全信息化、环保信息化、物流信息化等。
这些信息化系统可协助管理员工及时掌握矿井生产状况,实时分析信息数据,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机械设备管理机械设备是矿井生产的重要保障。
机械设备管理包括设备更新、维修和保养等。
只有机械设备能够正常运转,才能保障矿井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支护管理采煤过程中支护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矿井的稳定性。
支护管理应从设计上规划,制定完善的支护方案,做好支护工程的实时监测,并加强维修保养。
突水前的预兆有哪些
突水前的预兆有哪些
突水事故发生是有前兆的,只要掌握突水的各种前兆,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判断,就会最低限度地减少事故的损失。
矿井突水有哪些预兆呢?
矿井突水的预兆可总结为一摸二看三四听,五红六汗硫化氢。
七上八下九水沟,嘴尝手捏身体冷。
1)
“一摸二看三四听”:“一摸”指摸煤岩壁(层),是否有凉手,变凉的感觉。
“二看”指煤层是否发潮、变暗,是否失去光泽。
“三听”指听煤岩层中是否有水叫声,“嘶嘶”声时水的压力不大,“嗞嗞”声时水的压力较大。
“四听”指煤岩层中是否有”汩汩”的流动声,若有则为岩溶水。
2)
“五红六汗硫化氢”:“五红”指煤壁是否挂红,“六汗”指顶板、煤壁是否挂汗。
“硫化氢”指空气中或水流中有H2S气味(臭鸡蛋味)则表示水源为老空水。
3)
“七上八下九水沟”:“七上”指观察顶板淋水是否加大,顶板压力是否增大;“八下”指观察底板是否有底鼓现象,涌水量是否突然增大。
“九水沟”指水沟中的流水是否出现压力水流,如果水流的水质清澈,说明离水源较远,如果水质混浊,说明离水源较近。
4)
“嘴尝手捏身体冷”:“嘴尝”指涌水的味道若发苦发涩,则是老空水;H2S与H2CO3气同时存在时则为酸味;“手捏”指涌水是否有滑腻感;“身体冷”指现场温度下降,人呼吸时有白气,感觉身体冷,此种情况说明离水源已经很近了。
今天。
煤矿井下常见灾害—矿井突水
煤矿井下常见灾害——矿井突水
矿井水灾又称矿井突水灾害,是指在矿井开挖或采掘过程中山洪、暴雨、地下水、湖水、老窿水,经井口或岩石裂隙、断层、岩溶洞穴等大量涌入矿井,水量远远超过矿井正常排水能力,以致淹没井巷,威海矿工生命,破坏资源环境,影响矿井生产。
矿井水灾的预兆:
1、工作面空气变冷并伴随有雾气发生。
2、煤岩层突然发潮颜色变暗,巷道壁、煤壁出现挂红挂汗。
3、采掘工作面压力加大,煤岩层裂缝涌水剧增,工作面涌水加大,并伴有丝丝水声。
水灾防治: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方法:防、排、疏、截、堵。
防:查清来源,分别作出预防措施。
如:防水煤柱;
排:在井下挖掘或者疏通排水沟,将各种涌水及时引进水仓,再用大功率水泵将水排到地面,导出矿区;
疏:疏水降压(打钻放水、开钻专门巷道放水);
截:防水闸门、打钻注浆法;
堵:打钻降压、注浆封堵、注浆加固。
冒顶:预兆:顶板来劲,沙沙掉渣,易片帮,支柱受力明显,出现歪斜、钻地等现象。
预防措施:
1、敲帮问顶,探查虚实。
2、加强顶板支护
3、人工强制放顶
4、加强对顶板压力的测试。
如果矿井突然出现大量涌水或出现超过排水量的出水事故,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给国家、企业和员工家庭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因此,一旦矿井内发现有出水预兆或迹象一定要技术处理,避免发生异变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矿井突水征兆
矿井突水征兆
1、煤壁“挂汗”具有一定压力的水透过煤岩体的微细裂隙而在采掘工作面煤岩壁上凝结成水珠,剥离一层煤壁面,若煤壁面潮湿则是突水征兆。
2、煤壁“挂红”矿井水中含有铁的氧化物,在它通过煤岩裂隙而渗透到采掘工作面煤岩体表面时,会呈现暗红色水锈,这种现象叫挂红。
3、空气变冷,煤壁发凉水的导热系数比煤岩体大,所以采煤工作面接近积水区域时,空气温度会下降,空气变冷,人进去后会有凉爽、阴冷的感觉。
煤岩体的含水量增大时,其导热率增大,所以用手摸煤岩壁有发凉的感觉。
4、采掘工作面出现雾气当采掘工作面气温较高时,从煤岩壁渗出的积水就会被蒸发而形成雾气。
5、工作面煤岩壁发出水叫声含水层或积水区的高压水在向煤岩壁裂隙挤压时,与煤岩壁摩擦会发出“嘶嘶”的声响。
有时能听到“哗哗”的空洞泄水声,这是突水的危险征兆,若是煤巷掘进,突水即将发生。
6、工作面淋水加大,顶板来压,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并出现渗水采掘工作面顶板导水裂隙带、工作面底板破坏带波及到含水体时,会出现顶板淋水加大或底板渗水现象。
7、工作面出现压力水流工作面出现呈一定压力的水
流流出,这表明水源已经较近,应密切注意水流情况。
若出现水浑浊,说明水源很近;若出水清澈,则水源尚远。
8、工作面有害气体增加这是因为采空区积水常常有甲烷、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逸散出来的缘故,说明工作面附近有采空区积水。
9、煤层发潮、发暗原本干燥、光亮的煤层由于水的渗入,变的潮湿、暗淡。
如果挖去表面一层,里面仍如此,说明附近有水。
矿井突水预兆
矿井突水预兆矿井突水是煤矿生产中常见的灾害之一,由于突发性强,常常给矿工们带来巨大的危险和损失。
为了有效防范矿井突水的发生,对矿井突水预兆的研究和掌握非常重要。
一、突水的成因矿井突水是指在开采过程中,地质构造破坏或水源过多而导致水从矿体内或周围渗出的一种现象。
通过对突水成因的研究,可以有效地防范突水灾害的发生。
1. 微观成因:煤体在采矿过程中发生的断裂与压缩导致煤层中储存的地下水渗出。
2. 中观成因:煤层和围岩产生的裂隙、缝隙和开采工作带动地下水的流动。
另外,采矿过程中的矿柱破坏也容易导致突水。
3. 宏观成因:煤层地质构造的破坏和变形引起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使煤层地下水含量增加并发生突水。
二、突水预兆的表现矿井突水预兆是指突水发生前出现的一系列征兆,包括地质、水文和矿井运行等方面。
只有对这些预兆的掌握,才能及时地发现突水灾害的可能性并采取应对措施。
1. 地质预兆:在煤层中发现大量的冲击破碎带、冲击煤柱和滑裂带,以及地面煤层变形及隆起现象等。
2. 水文预兆:井下涌水量或水压上升,井下水位、饱和度和温度的变化等。
3. 运行预兆:井下含瓦斯量的变化,显著的瓦斯风,井下噪声的增大等。
三、突水预兆的监测监测矿井突水预兆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及时发现煤层地质变化、水压、渗水和瓦斯等风险因素,以便实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突水事故的发生。
1. 水文测量:主要测量井深、煤层水位、井底水压和水量。
一旦发现涌水量或水压上升的趋势,就应及时采取防范措施,预防突水事故的发生。
2. 瓦斯测量:定时测量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
瓦斯含量和压力上升说明煤层破裂、渗透和水力的改变,需要针对性地加强通风措施。
3. 地质测量:经常进行煤体稳定性和煤体变形量的监测,这可以及时发现煤体裂缝、变形或塌陷等现象,从而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四、突水预兆的处理如果发现矿井突水的预兆,必须迅速采取相应的治理和应急措施,以保障矿工人员的安全和矿井生产的正常运行。
矿井突水预兆
矿井突水预兆1) 一般预兆.(1)煤层变潮湿、松软;煤帮出现滴水、淋水现象,且淋水由小变大;有时煤帮出现铁锈色水迹。
(2)工作面气温降低,或出现雾气或硫化氢气味(即臭鸡蛋味)。
(3)有时可闻到水的“嘶嘶”声。
(4)矿压增大,发生片帮、冒顶及底肢。
2)工作面底板灰岩含水层突水预兆(1)工作面压力增大,底板股起,底殿量有时可达500mm以上。
(2)工作面底板产生裂隙,并逐渐增大。
(3)沿裂隙或煤帮向外渗水,随着裂隙的增大,水量增加,当底板渗水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煤帮渗水可能停止,此时水色时清时浊:底板活动时水变浑浊, 底板稳定时水色变清。
(4)底板破裂,沿裂缝有高压水喷出,并伴有〃嘶嘶〃声或刺耳水声。
(5)底板发生〃底爆〃,伴有巨响,地下水大量涌出,水色呈乳口或黃色。
3)松散孔隙含水层水突水预兆(1)突水部位发潮、滴水、且滴水现象逐渐增大,仔细观察发现水中含有少量细砂。
(2)发生局部冒顶,水量突增并出现流沙,流沙常呈间歇性,水色时清时浊, 总的趋势是水量、沙量增加,直至流沙大量涌岀。
(3)顶板发生溃水、溃沙,这种现象可能影响到地表,致使地表出现塌陷坑。
矿井突水征兆1.与承压水有关断层水突水征兆(1)工作面顶板来压、掉渣、冒顶、支架倾倒或断柱现象。
(2)底软膨胀、底鼓张裂。
(3)先出小水后出大水也是较常见的征兆。
(4)采场或巷道内瓦斯量显著增大。
这是因裂隙沟通增多所致。
2.冲积层水突水征兆(1)突水部位岩层发潮、滴水、且逐渐增大,仔细观察可发现水中有少量细砂。
(2)发生局部冒顶,水量突增并出现流砂,流砂常呈间歇性,水色时清时混,总的趋势是水量砂量增加,直到流砂大量涌出。
(3)发生大量溃水、溃砂,这种现象可能影响至地表,导致地表出现塌陷坑。
3.老空水突水征兆(1)煤层发潮、色暗无光。
(2)煤层“挂汗”。
(3)采掘面、煤层和岩层内温度低,“发凉”。
(4)在采掘面内若在煤壁、岩层内听到“吱吱”的水呼声时,表明因水压大,水向裂隙中挤发出的响声,说明离水体不远了,有突水危险。
矿井突水的预兆
矿井突水的预兆
矿井突水是煤矿事故的一种,它的发生取决于矿井水文地质及采掘的现场条件。
一般突水事故可归纳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突水水量小于矿井最大排水能力,地下水形成稳定的降落漏斗,迫使矿井长期大量排水;另一种是突水水量超过矿井的最大排水能力,造成整个矿井或局部采区淹没。
在各类突水事故发生之前,一般均会显示出多种突水预兆。
一般预兆
主要表现为煤层变潮湿、松软;煤帮出现滴水、淋水现象,且淋水由小变大;有时煤帮出现铁锈色水迹;工作面气温降低,出现雾气或硫化氢气味;有时可听到水的“嘶嘶”声;矿压增大,发生冒顶片帮及底鼓。
工作面底板灰岩含水层突水预兆
主要表现为工作面压力增大,底板鼓起;工作面底板产生裂隙,并逐渐增大;沿裂隙或煤帮向外渗水,裂隙会逐渐增大,水量会增加。
当底板渗水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煤帮渗水可能停止,此时水色时清时浊,底板活动时水变浑浊,底板稳定时水色变清;底板破裂,沿裂缝有高压水喷出,并伴有“嘶嘶”声或刺耳水声;底板发生“底爆”,伴有巨响,地下水大量涌出,水色呈乳白或黄色。
松散孔隙含水层突水预兆
主要表现为突水部位发潮、滴水且滴水现象逐渐增大,仔细观察会发
现水中含有少量细沙;发生局部冒顶,水量突增并出现流沙,流沙常呈间歇性,水色时清时浑,总的趋势是水量、沙量增加,直至流沙大量涌出;顶板发生溃水、溃沙,这种现象可能影响到地表,致使地表出现塌陷坑。
以上预兆是典型的情况,在具体的突水事故过程中,并不一定全部表现出来,所以我们应该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判断,尽量避免突水事故的发生。
矿井透水预兆解读.
(2)发生局 部冒顶,水 量突增并出 现流砂,流 砂常呈间歇 性,水色时 清时混,总 的趋势是水 量砂量增加, 直到流砂大 量涌出。
(3)发生 大量溃 水、溃 砂,这 种现象 可能影 响至地 表,导 致地表 出现塌 陷坑。
2.采空积水的透水预兆
(1)煤层发潮、色暗无光。 (2)煤层“挂汗”。 (3)采掘面、煤层和岩层内温度低,“发凉”。 (4)在采掘面内若在煤壁、岩层内听到“嘶嘶” 的水叫声时,表明因水压大,水向裂隙中挤发出 的响声,说明离水体不远了,有突水危险。 (5)老空水呈红色,含有铁,水面泛油花和臭鸡 蛋味,口尝时发涩。
第二节:井下避灾路线培训
一、矿井水害事故应急救援处理程序 • 1、事故报警程序 • 透水事故发生后,现场及附近地点工 作的人员,在脱离危险后,应在可能的情况 下迅速观察和判断突水的地点、涌水的程度、 现场被困人员的情况等,并立即向矿井调度 室报告。同时,应利用电话或其他联络方式, 及时向下部水区和其他可能受到威胁区域的 人员发出警报,及时通知撤离。
3.突水预兆有关口诀:
煤矿安全最重要,突水征兆要记牢。 挂红挂汗气变化,雾气水叫量增加。 顶压底鼓渗水大,水浑味臭危险了。 立即报告矿调度,发出警报快跑吧。
`
二、矿井突水
矿井突水又称矿井水 灾。在矿井采掘过程中, 暴雨、山洪、地表水、地 下水、经井口或岩石裂隙、 断层、岩溶洞穴等大量涌 入矿井,远远超过矿井正 常排水能力,以致淹没井 巷,危害矿工生命,破坏 资源环境,影响矿井生产 的灾害。
水头来了 躲不及, 抓牢棚子 暂躲避; 冲不走来 打不倒, 水头过去 再转移。
3.如透水破坏了巷道中的照明和路标,迷失行 进方向时,遇险人员应朝有风流通过的上山巷道 方向撤退。
4.在撤退沿途和所经过的巷道交叉口,应留设 指示行进方向的明显标志,以提示救护人员的注 意。
矿井透水八种预兆解读(可编辑)
矿井透水八种预兆解读(可编辑)矿井透水八种预兆解读按照一般的透水规律,积水区水头越高,压力就越大,因此,在处理水头高的积水时,必须采取化整为零的办法,将高水头和积水分成若干段,一段一段地放水。
现在普遍采用的“分段下行探放水”的方法,可避免一次处理时煤壁被压破的危险。
实践证明,凡是与地面上下汇水区互相贯通,互为补给水源的老空、断层裂缝等,都必定有水,因此,遇到有补给水源的老空、断层、裂缝、钻孔时,特别要提高警惕,并采用周密的防水措施,防止透水。
矿井透水事先都有预兆,可根据八种不同的透水象征,辨别其是否有透水的危险。
(1) 发潮: 煤本身是不透水的东西,但当受到一定压力的水的作用,仍会有部分的水分浸到煤体里去。
因此,当采掘工作面临近积水区时,就会发现局部的或大面积的发潮现象,这种发潮现象不完全是由于接近水区的缘故,遇到底板岩层为透水岩层时,也常使煤体有发潮现象。
(2) 发汗: 当工作面接近积水区时,因受水压作用,通过煤的层理、节理、水就透过煤壁并聚成水球现象,看起来就象人出汗一样。
这里必须指出,上述两种象征,无论发潮和发汗,有时都会出现假象,这种发潮和发汗的真假,往往采用“浅剥皮”的办法加以鉴别,就是将发潮或发汗的煤面,剥去一薄层,观察探试新暴露的煤层是否也发潮,如果发潮,就证明这是透水象征。
(3) 流水或滴水: 这种现象是发汗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证明工作地点与积水区的距离越来越近了,也证明隔水煤墙越来越软,隔水性越来越差,抗压能力越来越少,总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这时必须百倍警惕,加紧处理。
(4) 挂红: 这种现象往往是流水现象出现后产生的。
这种现象说明水内含有铁的氧化物,或硫铁矿物等,出现“挂红”一般认为是接近老空积水的象征。
(5) 空气变冷: 工作面接近大量积水区以后,影响工作面气温降低,感到发凉。
(6) 硫化氢气味加大: 二硫化氢气体也是老空区的产物。
因此,当工作面接近老空区时,有时可嗅到硫化氢的气味――刺鼻的臭鸡蛋气味,可导致人迅速死亡。
矿井水灾的预测和突水预兆
矿井水灾的预测和突水预兆1.矿井水灾的预测矿井水灾的预测是指矿井在开采前,根据地质勘探的水文地质资料及专门进行的水害调查资料,确定矿井水灾的危险程度,并编制矿井水灾预测图。
(1)矿井水灾危险程度的确定①用突水系数来确定矿井水害的危险程度。
突水系数是含水层中静水压力(kPa)与隔水层厚度(m)的比值,其物理意义是单位隔水层厚度所能承受的极限水压值。
②按水文地质的影响因素来确定矿井水害的危险程度。
该方法是按水文地质的复杂程度将矿区的水害危险程度划分为5个等级。
(2)矿井水灾预测图的编制。
根据隔水层厚度和矿区各地段的水压值,计算某开采水平的突水系数,编制相应比例的简单突水预测图,然后根据矿区突水系数的临界值,圈定安全区和危险区。
水灾预测图的另一种编制方法是在开采平面图上圈定地下水灾的等级区域,据此制定最佳矿井规划和防治水害的措施,加强危险区域的监测,保证安全生产。
2.矿井突水预兆矿井突水过程主要决定于矿井水文地质及采掘现场条件。
一般突水事故可归纳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突水水量小于矿井最大排水能力,地下水形成稳定的降落漏斗,迫使矿井长期大量排水;另一种是突水水量超过矿井的最大排水能力,造成整个矿井或局部采区淹没。
在各类突水事故发生之前,一般均会显示出多种突水预兆。
(1)一般预兆:①煤层变潮湿、松软;煤帮出现滴水、淋水现象,且淋水由小变大;有时煤帮出现铁锈色水迹。
②工作面气温降低,或出现雾气或硫化氢气味。
③有时可闻到水的“嘶嘶”声。
④矿压增大,发生片帮,冒顶及底鼓。
(2)工作面底板灰岩含水层突水预兆:①工作面压力增大,底板鼓起,底鼓量有时可达5OOmm以上。
②工作面底板产生裂隙,并逐渐增大。
③沿裂隙或煤帮向外渗水,随着裂隙的增大,水量增加。
当底板渗水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煤帮渗水可能停止,此时水色时清时浊,底板活动时水变浑浊;底板稳定时水色变清。
④底板破裂,沿裂缝有高压水喷出,并伴有“嘶嘶”声或刺耳水声。
⑤底板发生“底爆”,伴有巨响,地下水大量涌出,水色呈乳白或黄色。
矿井透水事故应急措施
矿井透水事故应急措施空区,引发的事故。
矿井发生透水前的预兆:(1)“挂汗”。
积水区的水通过煤岩裂隙在采掘工作面的煤岩壁上聚结成许多水珠的现象叫挂汗。
区别真假“挂汗”的方法是:仔细观察新暴露的煤壁面上是否有“挂汗”,假设有属真“挂汗”是透水预兆。
(2)“挂红”。
矿井水中假设含有含铁的氧化物,当它通过煤岩裂隙渗到采掘工作面的煤岩外表时,会呈现暗红色水锈,这种现象叫“挂红”。
(3)水叫。
含水层或积水区内的高压水向煤壁裂隙挤压时,与两壁磨擦会发出“嘶嘶”声,说明采掘工作面距积水区或水源较近了,透水即将发生。
(4)空气变冷。
采掘工作面接近积水区时,空气温度会骤然下降,煤壁发凉,人进入工作面有阴冷的感觉,但如果积水区内的水温较高,采掘工作面接近反而温度升高。
(5)出现雾气。
如采掘工作面气温较高时,从煤壁渗出的积水,会被蒸发而形成雾气。
(6)矿山压力显现增强。
采掘工作面接近积水区时,压力明显增加,顶板来压、底板鼓起、片帮、冒顶次数增加。
(7)顶板淋水加大、水色发浑、有臭味。
(8)采掘工作面有害气体增加,积水区向外散发出瓦斯、二氧化碳和硫发氢等有害气体。
二、发生透水事故后如何自救(一)被矿井水灾围困时的避灾自救措施(1)当现场人员被涌水围困无法退出时,应迅速进入预先筑好的避难硐室中避灾,或选择适宜地点快速建筑临时避难硐室避灾。
如系老空透水,那么须在避难硐室处建临时挡墙或吊挂风帘,防止被涌出的有害气体伤害。
进入避难硐室前,应在硐室外留设明显标志。
(2)在避灾期间,遇险矿工要有良好的精神心理状态,情绪安定、自信乐观、意志坚强。
要坚信上级领导一定会组织人员快速营救;坚信在班组长和有经验老工人的带着下,一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共渡难关,平安脱险。
要作好长时间避灾的准备,除轮流担任岗哨观察水情的人员外,其余人员均应静卧,以减少体力和空气消耗。
(3)避灾时,应用敲击的方法有规律、连续地发出呼救信号,向营救人员指示躲避处的位置。
矿井突水预兆及防治水措施
矿井突水预兆及防治水措施矿井突水是煤矿和金属矿矿井中常见的一种危险情况,突水事故一旦发生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预防和防治矿井突水事故,需要提前了解突水的预兆,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水措施。
突水的预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煤体和围岩的变化:矿井发生突水前,煤体和围岩会发生一些变化,如出现滑水、倾斜或开裂等情况。
这些变化往往是突水发生的前兆,需要及时进行监测和判断。
2.水质和水量的变化:如果水质和水量发生明显变化,如突然变浑浊、增加或减少,可能是矿井突水即将发生的预兆。
这时需要通过地下水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判断突水的可能性。
3.井下设备的异常:突水前,井下设备可能会出现异常情况,如抽水机工作异常、压力泵失灵、井下水泵水位突然下降等情况。
这些异常往往是突水即将发生的信号,需要及时发现和处理。
针对以上突水的预兆,可以采取一些防治水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坚持科学探矿:在矿井的选址和规划阶段,需要进行充分的地质勘探和水文地质调查,以便更好地了解矿区的地质情况和地下水的走向,为预防突水提供依据。
2.加强监测系统:建立完善的矿山监测系统,包括地下水位、地应力、矿体变形等监测点位,实时获取数据,并组织专门的监测人员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突水的迹象。
3.做好抢险准备:对可能发生突水的位置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和任务,加强抢险力量的组织和培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4.加强管理和安全教育:加强对矿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其预防和处理突水事故的能力,加强对井下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总之,预防和防治矿井突水事故需要综合应用地质、水文地质和矿山监测技术,及时发现突水的预兆,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水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矿井突水事故的发生,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矿山的正常生产。
渗水预兆与紧急处理措施
透水预兆与紧急处理措施一、发生矿井水灾(突水)的预兆1、本来是干燥光亮的煤,变得发暗潮湿,无光泽,空气变冷。
2、出现雾气。
井下空气中含有大量水蒸气,湿度较大,当采掘工作面接近积水区时,空气骤然变冷,水蒸气变成雾气。
3、煤岩壁挂汗。
4、挂红。
煤壁没出的水发涩,有H2S臭味,附着在裂隙表面有暗红色氧化铁水锈。
5、煤层发出嘶嘶水叫。
6、地板鼓起,有时出现压力射流,水有甜味。
7、顶板来压,产生裂缝,出现淋水。
二、发现透水预兆的紧急处理1、不管发现上述何种透水征兆,都必须立即停止掘进迎头工作,向调度室汇报情况并及时采取安全措施。
2、采取边探边掘,探水眼必须超前掘进巷道,达到要求的超前安全距离。
3、若是水情紧急,透水即将发生,必须立即发出警报迅速采取果断措施进行处理。
防止透水事故发生,防止淹井,并及时撤出所有受水害威胁的地点的人员。
4、如果透水已经发生,各工作地点人员必须沿上山向高标、高巷道往上撤离水区。
三、矿井突水事故的抢救处理1、矿井一旦发生突水事故,事故地点人员应按《矿井灾害预防处理计划》的规定及时向调度室汇报,并通知、组织受灾影响范围人员按避灾路线撤离灾区。
2、矿调度室接到事故电话后应向矿领导汇报,通知救护队及相关部门。
3、成立救灾指挥部,有组织地按步骤处理灾害。
4、救灾指挥部应迅速判定水灾性质、了解突水点影响范围、搞清事故前人员分布、统计撤离出井人员、分析被困人员躲避地点,根据突水量大小和矿井排水能力,积极采取排、堵、截水的技术措施。
如果是老窑积水,可选择排水方法处理涌水;如果是地表水透入井下,应首先采取措施拦截地面漏水通道,然后加强井下水的排放。
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几种措施同时并用。
同时,必须尽快恢复灾区通风,防止瓦斯和其它有害气体积聚和发生熏人事故。
排水后,进行侦察抢险时,要防止冒顶,掉底和二次突水事故的发生。
5、发生透水事故,指挥人员仍应本着“救人是第一任务”原则,争时间抢速度,采取有效措施使他们早日脱险,透水事故发生后,应正确判断遇险人员可能躲避的地点,科学分析该地点是否具有人员生存的条件,然后积极组织力量进行抢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井突水前的预兆
(生产技术部)
矿井突水时,来势凶猛,破坏性强,对处在威胁区的人员人身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突水事故发生前并不是毫无征兆的,只要我们掌握突水的各种前兆,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判断,就会最低限度地减少事故的损失。
矿井突水的预兆可总结为:
一摸二看三四听,
五红六汗硫化氢。
七上八下九水沟,
嘴尝手捏身体冷。
具体释义为:
“一摸二看三四听”:“一摸”指摸煤岩壁(层),是否有凉手,变凉的感觉。
“二看”指(没有注水的)煤层是否发潮、变暗,是否失去光泽。
“三听”指听煤岩层中是否有水叫声,“嘶嘶”声时水的压力不大,“嗞嗞”声时水的压力较大。
“四听”指煤岩层中是否有“汩汩”的流动声,若有则为岩溶水(我矿主采二1煤层受岩溶水影响小)。
“五红六汗硫化氢”:“五红”指煤壁是否挂红,“六汗”指顶板、煤壁是否挂汗。
“硫化氢”指空气中或水流中有H2S气味(臭鸡蛋味)则表示水源为老空水。
“七上八下九水沟”:“七上”指观察顶板淋水是否加大,顶板
压力是否增大;“八下”指观察底板是否有底鼓现象,涌水量是否突然增大。
“九水沟”指水沟中的流水是否出现压力水流,如果水流的水质清澈,说明离水源较远,如果水质混浊,说明离水源较近。
“嘴尝手捏身体冷”:“嘴尝”指涌水的味道若发苦发涩(铁盐、Na2SO4存在时发涩,MgSO4盐存在时发苦),则是老空水;H2S与H2CO3气同时存在时则为酸味;“手捏”指涌水是否有滑腻感;“身体冷”指现场温度下降,人呼吸时有白气,感觉身体冷,此种情况说明离水源已经很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