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福建省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课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福建省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 1. 下列生活用品所含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 •塑料水杯 B •纯棉毛巾C .羊毛围巾 2. 人体缺钙易引发的病症是( A •贫血B •夜盲症 C .骨质疏松 3. 下列与金属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生铁和钢的性能完全相同 B . C .常温下所有金属均为固态 D . 4. 下列关于酒精温度遇冷读数下降 A .分子停止运动 B .分子体积缩小 C .分子间间隔减小 5. D .蚕丝被芯 甲状腺肿大 ) 炼铁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 . C . 6.
D .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下列化学用于与含义相符的是(
) Fe 3O 4 -氧化铁 B . 2N - 2个氮元素 H + - 1个氢离子 D . C12-2个氯原子 图中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C .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2.989 D .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得电子 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并用其除铁锈,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 ( ) 7. 是 量取浓硫酸
8以下实验能比较出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A .测定两种金属的密度
B. 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C. 将两种金属片相互刻划
D •铜片、银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
9•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铜丝作导线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天然气作燃料D •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10•下列鉴别物质所用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
A .硬水和软水-观察颜色
B .氯化钾和氯化铵-氢氧化钠
C.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点燃闻气味
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灼热的氧化铜
11•将下列各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A . HNO3 和FeCb
B . NaOH 和HCI
C. BaCl2和Na2SO4
D. KOH 和CuSO4 通电
12. 电解氢氧化钠稀溶液与电解水的原理均可表示为:2H2O 2H2f+O2f.电解一定
质量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的PH减小
B .溶液中氢元素质量分数减少
C.溶液中钠元素质量变大
D .溶液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不变二、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64分)
13. 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法认识空气”
(1 )从分类角度:空气属于_____________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 )从微观角度:用O"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
①用“…:」”可表示的微粒是(填名称).
②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它成分忽略不计•图中可表示
空气微观模型的是 (填标号)
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剩余约 体积,
--------------- 1C
其主要成分是 _____________ .
(4 )从应用角度:利用空气制取氮肥的流程如图所示.
① I 中参加反应的单质甲为 _______________• ②
n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
③ 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川 _____________ (填 属于
或 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5)从环保角度:下列保护空气措施合理的有 ______________ (填标号). A •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 B .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代替普通汽油 C .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 低碳"出行方式.
14•请同学们搭乘 化学地铁”一起畅游物质世界吧!如图所示,列车上的物质可与各站的对 应物质发生一步进行的反应,方可驶向下一站. 2 - 5号站"各站的对应物质属于不同类别
的纯净物. (1)
若列车上的物质为 碳酸钠溶液”
① 列车途径1号站”时,若指示剂为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 ________________ 色. ② 列车途经2号站”时,若氧化物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 (NaHCO 3 )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 ③ 列车途经3号站”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一个).
(2) 碳酸钠溶液”列车抵达4号站”时,将列车上的物质更换为
稀盐酸”后出发.
(3)从变化角度:
已知:常温下,氮气沸点-196 C,氧气沸点-
183 C.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
嗾展爭
也
7
片昇
L][
肝°」 .... T 盂足
I
①与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都能反应的4号站"的对应物质为 ________________ (写一种).
②“稀盐酸”列车途经5号站”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写一个).
③“稀盐酸”列车途经1、2、3号站”时,原碳酸钠溶液”列车途经某站的对应物质必须更换
为____________ (写一种物质),稀盐酸”列车能走完全程.
15•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 通过称量下列各组试剂在密闭容器内混合前后的总质量,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填标号).
A .蔗糖和水
B .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
C .铁和氧化铜溶液
OO 尸锣-* ©• ”
即乙说
(2 )在氧气中点燃红磷的实验过程,固体质量变化如图1所示.
①从燃烧条件分析,固体质量在t1前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
③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_____________ g.
(3)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
①该反应所属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_____ .
②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和生成的丙物质分子数目比为 ________________ .
16.甲和乙两种固态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3)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增大"或减小”.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对P点的含义叙述正确的是 (填标号).
A . tj C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 . t1C时,甲和乙两种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 t1C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g乙物质完全溶于
100g水中所需的最低温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4)t2C时,若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析出等质量的固体,须蒸发掉较多水的是 (填甲”或乙”)物质饱和溶液.
17.根据下列实验要求回答问题.
(3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1)写出图中仪器①、②的名称:①,② .
(2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制取装置为(填标号,下同)和组合.检验二氧化碳的原理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填标号)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用水将图2所示的氧气从瓶内排出,水须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a”或b”)端导管口
通入.
(5 )实验室用碘化氢溶液测定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反应原理:
H2O2+HI —2H2O+I2J .取25.0g过氧化氢溶液,加入足量的碘化氢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12.7g碘.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8.某固体粉末由Mg、MgO和Mg (OH ) 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某化学小组为了探究该固体粉末的
成分,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固定装置省略)
【信息资料】本实验条件下,氢气密度为0.09g/L.
【实验过程】
步骤I: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并连接仪器.
步骤II:倾斜Y形管,使样品充分反应,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为55.6mL .
步骤川:拆下装置,往Y形管内残余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不再生产沉淀.经过滤、洗涤和干燥
后,称得沉淀质量为 2.90g.
【回答问题】
(1 )该套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使样品与硫酸充分反应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标号).
A .硫酸溶液转移到样品中
B .样品转移到硫酸溶液中
② 判断样品完全反应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 .
(3)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
①通过步骤I推断,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
通过步骤川计算,样品中镁元素的总质量为 ________________ g.
②结论:该样品中的成分是—
【反思】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化学小组同学经过讨论得到以下结论,正确的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标号).
A .利用该实验方案,能计算出样品中各物质的质量
B .实验前可通过样品的质量估算硫酸溶液的质量,确保样品完全反应
C.仅称量步骤I中Y形管内药品减轻的质量,即能计算出样品中各物质的质量.
2016 年福建省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 12小题,每小题 3 分,满分 36分) 1.下列生活用品所含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 •塑料水杯
B •纯棉毛巾
C •羊毛围巾
D •蚕丝被芯 【考点】 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分析】 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 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 可抓住三个特征: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 、塑料水杯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 B 、 纯棉毛巾是用纯棉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C 、 羊毛围巾是用羊毛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D 、 蚕丝被芯是用蚕丝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A • 2.人体缺钙易引发的病症是( )
A .贫血
B .夜盲症
C .骨质疏松
D .甲状腺肿大
【考点】 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分析】 根据钙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 、人体缺铁会造成缺铁性贫血; B 、 人体缺维生素 A 易患夜盲症; C 、 人体缺钙易引起骨质疏松; D 、 人体缺碘易引起甲状腺肿大; 故选 C .
3.下列与金属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铁和钢的性能完全相同
B •炼铁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C ・常温下所有金属均为固态
D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考点】 生铁和钢;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铁的冶炼;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分析】A •根据生铁、钢的性能回答,生铁硬而脆易断,钢较硬有良好的延性、展性和弹 性; B .根据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 C ・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来分析; D •根据铁的锈蚀因素来分析.
【解答】解:A •生铁硬而脆易断,钢较硬有良好的延性、展性和弹性•故错误; B •矿石炼铁用还原剂与铁的化合物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C ・汞在常温下是液态的,故错误;
D •铁生锈与水和氧气有关,所以在潮湿的空气中更容易生锈;故正确. 故选 D . 4.下列关于 “酒精温度遇冷读数下降 ”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 .分子停止运动
B .分子体积缩小
C .分子间间隔减小
D •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 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有机
物、
【解答】解:酒精温度计遇冷读数下降,是因为酒精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的缘
故.
故选:C.
5.下列化学用于与含义相符的是()
A . Fe3O4 -氧化铁
B . 2N - 2个氮兀素
C. H - 1个氢离子 D . Cl2- 2个氯原子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
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或分子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解答】解:A、氧化铁表示为Fe2O3, Fe3O4表示四氧化三铁,故选项错误;
B、2N表示两个氮原子,2个氮元素是错误的,元素不能讲个数,故选项错误;
C、1个氢离子表示为H+,故选项正确;
D、2个氯原子表示为2Cl, Cl2表示一个氯分子是由两个氯原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故选C
6•图中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C. 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89 D •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得电子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 若最外层电子数绍,则一般为非金属
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V 4,则一般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
失去电子.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
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由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即11,故正确;
B、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所以钠原子有3个电子层,故正确;
C、由在周期表中的信息,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89,故正确;
D. 最外层电子数是1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错误;
故选D .
7•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并用其除铁锈,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量取浓硫酸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测量容器-量筒;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
取用;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分析】A、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向试管中装铁钉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仰视刻度,操作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向试管中装铁钉,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铁钉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烧杯口与瓶口没有紧挨,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以下实验能比较出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A .测定两种金属的密度
B .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C. 将两种金属片相互刻划
D •铜片、银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测定两种金属的密度,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无关,故选项错误.
B、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铜能与硝酸银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说明了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故选项正确.
C、将两种金属片相互刻划,能比较两种金属的硬度,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无关,故选项错误.
D、铜片、银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均无明显变化,不能比较出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故选项错误. 故选:B.
9.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铜丝作导线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天然气作燃料D •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铜丝作导线,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易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中温度降低,空气中水蒸气冷凝成水滴,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
C、天然气作燃料,是利用了天然气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D、金刚石切割玻璃,是利用了金刚石硬度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
故选C.
10. 下列鉴别物质所用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
A .硬水和软水-观察颜色
B .氯化钾和氯化铵-氢氧化钠
C.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点燃闻气味
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灼热的氧化铜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硬水与软水;酸、碱、盐的鉴别;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分析】A、根据硬水和软水都是透明澄清的解答;
B、根据铵态氮肥和碱混合会生成氨气进行分析;
C、根据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的成分及蛋白质的鉴别方法分析;
D、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硬水和软水都是透明澄清的,所以不能通过观察是否澄清、透明进行区分,故错误;
B、取样品,加入氢氧化钠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的是氯化铵,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钾,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正确;
C、羊毛是天然纤维,含有蛋白质,涤纶是合成纤维,羊毛点燃会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涤纶只会缩成一团,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正确;
D、一氧化碳能使灼热的氧化铜变成红色,二氧化碳不能使灼热的氧化铜变成红色. 故正确. 答案:A
11 •将下列各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A • HNO3 和FeCb
B • NaOH 和HCI
C. BaCl2 和Na2SO4 D • KOH 和CuSO4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分析】A、根据铁离子是黄色的解答;
B、根据NaOH和HCI生成氯化钠和水解答;
C、根据BaCl2和Na2SO4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解答;
D、根据NaOH和CuSO4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解答;
【解答】解:
A、HNO3和FeCl3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铁离子是黄色的,不能得到无色溶液,故错误;
B、NaOH和HCI生成氯化钠和水,能得到无色溶液,故正确;
C、B aCl2和Na2SO4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溶液浑浊,不能得到无色溶液,故错误;
D、NaOH和CuSO4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不能得到无色溶液,故错误. 答案:B
通电
12•电解氢氧化钠稀溶液与电解水的原理均可表示为:2H2O 2H2f+O2f •电解一定
质量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的PH减小
B •溶液中氢元素质量分数减少
C・溶液中钠元素质量变大
D •溶液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不变
【考点】电解水实验;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A、根据电解氢氧化钠稀溶液,水电解为氢气和氧气,质量减少,碱性增强解答;
B、根据水电解为氢气和氧气,溶液中氢元素质量减少解答;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钠元素质量不变解答;
D、根据水电解为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 1 : 8解答.
【解答】解:
A、电解氢氧化钠稀溶液,水电解为氢气和氧气,质量减少,碱性增强,溶液的PH增大,故错误;
B、水电解为氢气和氧气,溶液中氢元素质量减少,溶液中氢元素质量分数减少,故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钠元素质量不变,故错误;
D、水电解为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溶液中氢、氧元素质量比改变,故错误.
答案:B
、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64 分)
13•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法认识 空气”
(1 )从分类角度:空气属于 混合物 (填 混合物”或 纯净物”)
(2 )从微观角度:用
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 ① 用可表示的微粒是 氢分子
(填名称).
②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它成分忽略不计•图中可表示
空气微观模型的是 C (填标号). (3) 从变化角度:
已知:常温下,氮气沸点-196 C,氧气沸点-183 C.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 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 燃着的木条熄灭
•该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 液态物质剩余约
体
丄
积,其主要成分是
液氧•
(4 )从应用角度:利用空气制取氮肥的流程如图所示.
①
I 中参加反应的单质甲为 氢气
③ 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川 属于 (填 属于”或
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5)从环保角度:下列保护空气措施合理的有 BC (填标号).
A.
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
B .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代替普通汽油
C .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 低碳"出行方式.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氧化 反应;还原反应;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分析】(1)根据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解答; (2) ① 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解答; ②
根据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解答;
(3) 根据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原理解答;
(4) ① 根据图示可知:I 中参加反应的单质甲为氢气解答;
② 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答; ③ 根据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进行解答; (5)
②n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NH 3+5O ?
傕化剂
4NO+6H 2O
A、根据化工厂可通过加高烟囱排放废气,不能防止形成酸雨解答;
B 、 根据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代替普通汽油,可以节约能源,减少空气污染解答;
C 、 根据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 低碳"出行方式,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解答. 【解答】解:
(1 )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2) ①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用 “可表示的微粒是氢分子; ②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图中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 C ; (3)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利用液氧和液氮的沸点不同,液氮的沸点低, 首先蒸发出来,
氮气不支持燃烧,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 观察到的现象是燃着的木条熄
灭,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剩余约 丄体积,其主要成分是液氧;
1C
(4)
① 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氨气, ①I 中参
加反应的单质甲为氢气; ②n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催化剂
4NH 3+5O 2
. 4NO+6H 2O ;
③ 氮元素反应前化合价为-3价,反应后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反应前化合价为 0价,反 应后化合价为-2价,反应川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5) A 、化工厂可通过加高烟囱排放废气,不能防止形成酸雨,故错误; B 、 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代替普通汽油,可以节约能源,减少空气污染,故正确;
C 、 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 低碳"出行方式,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正确. 答案: (1 )混合物;
(2) ①氢分子;②C ;
(3)
燃着的木条熄灭;液氧; (5) BC .
14•请同学们搭乘 化学地铁”一起畅游物质世界吧!如图所示,列车上的物质可与各站的对 应物质发生一步进行的反应,方可驶向下一站. 2 - 5号站"各站的对应物质属于不同类别
的纯净物.
(1) 若列车上的物质为 碳酸钠溶液”.
① 列车途径1号站”时,若指示剂为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 蓝 色.
② 列车途经2号站”时,若氧化物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
(NaHCO 3 )的化学方程式为 Na 2CO 3+H 2O+CO 2=2NaHCOg .
③ 列车途经 3号站”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 ?CO 3+Ca (OH )罗CaCO? J +2NaOH (写
一个). (2)
碳酸钠溶液”列车抵达4号站”时,将列车上的物质更换为
稀盐酸”后出发. ① 与 碳酸钠溶液”和 稀盐酸”都能反应的4号站”的对应物质为 AgNO ?(写一种).
② “稀盐酸”列车途经5号站”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HCI=FeCI j+H? f
(写一个).
③ “稀盐酸”列车途经 仁2、3号站”时,原 碳酸钠溶液”列车途经某站的对应物质必须更换
(4)①氢气;
② 4NH 3+5O 2
傕化剂 曰
(皿
4NO+6H 2O ;③ 属于.
为CuO (写一种物质),稀盐酸”列车能走完全程.
【分析】(1)① 根据紫色石蕊在碱性溶液中显蓝色进行分析;
②根据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反应会生成碳酸氢钠进行分析;
③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进行分析;
(2 [①根据能与盐酸反应的盐有碳酸盐、硝酸银,能与碳酸钠反应盐有钙盐、钡盐、硝酸银进行分析;
② 根据2-5号站”各站的对应物质属于不同类别的纯净物,所以5号站可以是活泼金属,
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进行分析;③根据盐酸会与酸碱指示剂反应、金属氧化物、碱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解:(1)①紫色石蕊在碱性溶液中显蓝色,所以指示剂为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色.
.I I I 丨.I -,
②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反应会生成碳酸氢钠,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H2O+CO2=2NaHCO 3;
③ 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 (OH )
2=CaCO3 J +2NaOH;
(2)① 能与盐酸反应的盐有碳酸盐、硝酸银,能与碳酸钠反应盐有钙盐、钡盐、硝酸银,所以与碳
酸钠溶液”和稀盐酸”都能反应的4号站”的对应物质为AgNO3;
②“2 - 5号站”各站的对应物质属于不同类别的纯净物,所以5号站可以是活泼金属,铁和
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2HCI=FeCI 2+H2仁
③盐酸会与酸碱指示剂反应、金属氧化物、碱反应,所以原碳酸钠溶液”列车途经某站的
对应物质必须更换为CuO.
故答案为:(1)①蓝色;
②Na2CO3+H2O+CO2=2NaHCO3;
③Na2CO3+Ca (OH) 2=CaCO3 J+2NaOH ;
(2)① AgNO 3;
②Fe+2HCI=FeCI 2+H2T ;
③CuO.
15•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通过称量下列各组试剂在密闭容器内混合前后的总质量,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C
(填标号).
A .蔗糖和水
B .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C.铁和氧化铜溶液
(2 )在氧气中点燃红磷的实验过程,固体质量变化如图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