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96例内镜表现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溃疡96例内镜表现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分析
胃溃疡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疾病,其具有癌变的可能性,且与早期胃癌在鉴别上有一定困难,因此,胃溃疡患者在胃镜下的表现无论为良性或是恶性,皆应取活检行病理学检查以免漏诊或误诊。
现将我院2003年1月~2006年7月诊断的96例胃溃疡患者的胃镜表现及其活检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03年1月~2006年7月因上消化道症状在我院要求做胃镜检查并经胃镜检查诊断为胃溃疡的患者96例,男61例,女35例,年龄18~76岁,平均47.4岁,就诊前病程2~19年,平均7.6年。
1.2方法: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胃镜检查并同时做活检病理学检查。
在胃镜直视下于溃疡边缘不同位置钳取2~6块组织,10%中性福尔马林液固定,蜡埋、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由2名病理学医师交换阅片做出诊断。
2结果
2.1胃镜下表现:本组96例胃溃疡,发生于胃角38例(占39.6%)、胃窦部35例(占36.4%)、胃体部7例(占7.3%)、胃底部1例(占1.0%)、多发溃疡15例(占15.6%);溃疡病灶大小为0.2 cm × 0.1 cm~
3.0 cm × 3.0 cm;处于溃疡活动期56例(占58.3%)、愈合期35例(占36.4%)、瘢痕期5例(占5.2%)。
2.2病理诊断结果:96例患者中,病理切片诊断为急、慢性溃疡63例(占65.6%)、炎症改变28例(占29.2 %)、胃腺癌4例(占4.2%)、胃黏膜萎缩1例(占1.0%);其中,溃疡伴不典型增生17例(占17.7%)、伴肠上皮化生14例(占14.6%)。
3讨论
胃溃疡的病灶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但是以胃角和胃窦小弯多见,发生于胃底的病变罕见。
本组有38例发生于胃角(占39.6%),35例发生于胃窦部(占36.4%),只有1例发生于胃底部(占1.0%)。
由于胃溃疡与胃癌两者在临床症状和内镜形态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尤其是活动期的巨大溃疡有时与barrmann 2型进展癌不易鉴别,而愈合期的溃疡与早期癌不易鉴别,故需要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此外,不典型增生等癌前病变有可能发展为胃癌,也需要病理组织学检查,因此,在临床上此类病例必须将内镜诊断与病理结合,以便进行准确诊断。
在本组病例中有4例为早期胃腺癌,有17例伴有不典型增生,14例伴肠上皮化生,1例为黏膜萎缩。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是胃黏膜上皮被肠型上皮所替代,此种肠化上皮具有胃黏膜所缺乏的吸收能力,能吸收很多致癌物质,但由于肠化上皮的酶系统不够完善,虽被吸收但不能迅速运走,在胃内停留时间长,而且胃黏膜解毒功能比近端小肠差,过量的致癌物停止在胃的局部而导致癌症发生。
但肠上皮化生不能直接转变为胃癌,需要经过不典型增生过程。
轻度不典型增生可见于胃的急、慢性炎症期,炎症消退后可恢复正常;中度不典型增生癌变率较高,且尚可与癌同时存在;而重度不典型增生疑似癌变,应手术切除。
由此可见,对于胃溃疡有必要取活检以助于发现早期胃癌并及早治疗,对于不典型增生及肠上皮化生的病例,需定期复查。
胃溃疡的黏膜缺损可超过黏膜肌层,本组中有28例病理学检查为炎症改变,提示胃镜下所见的胃溃疡与胃黏膜糜烂容易混淆,也需活检经病理学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但需要注意的是其也与取材部位及取材深浅有关。
笔者认为,为避免漏诊,活检取材时应注意:(1)钳取镜下所见溃疡最不正常部位;(2)在溃疡边缘不同方向多点取材;(3)于溃疡边缘的内侧缘钳取;(4)掌握钳取顺序,避免前面活检出血遮盖病变部位,使以后活检的定位不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