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改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改进
如何改进“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装置,使实验中对水和二氧化碳的检验现象更加明显,点燃蜡烛熄灭时的白烟更易操作,从而提高实验成功率,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因为“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是学生初次亲自实验,实验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而去年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在操作“取一个内壁蘸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方,仔细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蜡烛燃烧后可能生成了什么物质”时,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烧杯内壁变模糊,是不是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使烧杯内壁上的水分蒸干,溶解在澄清石灰水中的物质附在烧杯内壁上,使烧杯内壁变得模糊啊?这说明学生确实在思考问题,因为烧杯内壁上蘸有的是少量的石灰水,确实不能排除被蒸干的可能。

那如何改进才能使现象明显,成功率高呢?我们几个化学老师就热烈的讨论起来了:
1.教材中使用“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的方法来检验水的生成,如用此方法,一般只能短暂地看到烧杯内壁出现一层水雾,主要原因在于广州九月份的气温还比较高,或者由于操作时烧杯壁离火焰太近,水蒸气难以冷凝。

如果控制不当,蜡烛燃烧时产生的黑烟还会将烧杯内壁熏黑,这样就难以观察到水珠的生成了。

讨论后我们改用长颈漏斗罩在火焰上方的方法,使热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在管壁内冷凝,经过实验验证,一般经过1—2分钟,就会有明显的水珠附着在管壁内,现象很明显。

(如图1)
2.对蜡烛燃烧产物二氧化碳的检验,教材中是用“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的方法,讨论后我们改进为将燃着的蜡烛粘在小木板上,用干燥的广口瓶将其扣住,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由于瓶中氧气消耗完将会自动熄灭。

待蜡烛熄灭后将此装置翻转,向广口瓶中注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现象很明显,证明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很好的解决了同学们前面提出的疑问。

(如图2)
3.教材中使用“熄灭蜡烛,用火柴去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的方法来检验白烟的成分。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吹熄蜡烛时白烟随气流散开,不易点燃。

讨论后我们改进为在蜡烛上套一玻璃管后再吹熄蜡烛,使管内的白烟不易散失,操作时
可在管口处点燃白烟,火柴离烛芯的距离也可适当放远一些,这样学生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就会更清晰。

(如图3)
使用改进后的装置,学生实验时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这样在学生探究活动过程中就能保证学生的操作成功率,从而让初次接触化学探究实验时,学生就能充分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与学习成功的喜悦。

通过这次成功“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装置的改进,让我再次领悟了“教师的加法是增加桥粱,教师的减法是减少荒凉”的真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