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表现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表现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诊断及表现。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4年8月经临床X线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20例,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患者均有不同程度骶髂关节骨质破坏。
结论 X线影像表现
为骶髂关节骨质破坏是确诊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依据,同时提高早期诊断率。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 X表现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5-0148-01
强直性脊柱炎,又称竹节状脊柱、Marie-stiumpell病,病因不明,认为本病
为一种变异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但本病同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许多不同之处,故
现已将本病视为一种单独的疾病。
其基本病变是脊柱韧带的风湿性炎症。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14年1月~2014年8月我院确诊强直性脊柱炎患者20例,
其中男性18例,女性2例,年龄在14~47岁,>30岁3例,<20岁4例,20~30
岁13例,占68%;
1.2 X线表现本病往往从骶髂关节开始,为双侧对称性受累,向上逐渐扩展
至脊柱。
病变最先开始于骶髂关节下1/3具有滑膜的部位,初期边缘模糊,继
而出现关节虫噬样破坏。
然后关节边缘骨侵蚀、关节面破坏,当关节软骨和软骨
下骨质破坏后,关节间隙增宽,之后破坏区边缘出现骨质增生硬化,最后形成骨
性强直。
关节变化主要在髂骨侧。
当关节呈骨性强直时,关节间隙消失[1]。
病变
累及脊柱,表现为普遍性骨质疏松,小关节间隙模糊变窄,椎体呈方形。
此外还
可出现椎体破坏、椎弓关节破坏、椎前软组织骨化,晚期椎间盘和椎旁韧带钙化
和骨化,形成“竹节状脊柱”,脊柱变直或呈驼背畸形。
发生在颈椎可以有寰枢椎
脱位。
四肢大关节以髋关节最易受累,双侧病变,呈对称性分布,一致性关节狭窄,骨赘形成及骨性强直是其主要表现。
2X线诊断
X线见骶髂关节常为最早受累的关节,并且几乎100%被累及,双侧对称性发
病为其特征.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骨质破坏以髂侧为主。
开始髂侧关节面模糊,以
后侵蚀破坏,呈鼠咬状,边缘增生硬化,关节间隙“假增宽”。
随后关节间隙变窄。
最终表现为骨性强直,硬化消失。
1966年于纽约制定的诊断标准将骶髂关节炎分
为5级,其分级如下:O级:正常;I级:可疑异常;Ⅱ级:轻度异常,可见局
限性侵蚀、硬化,但关节间隙无改变;Ⅲ级:明显异常,为中度或重度骶髂关节炎,有以下1项或1项以上改变:侵蚀、硬化、关节间隙增宽或狭窄、部分强直;Ⅳ级:严重异常,关节完全骨性强直[2]。
骶髂关节炎发病后,逐渐上行性侵及脊柱,约74.8%受累。
开始病变侵蚀椎
体前缘上、下角(Rornanus病灶)及骨突关节。
Romanus病灶加重则椎体前面的凹
面变平直,甚至凸起,形成“方椎”。
炎症引起纤维环及前纵韧带深层的骨化,形
成平行脊柱的韧带骨赘,使脊柱呈竹节外观,即“竹节状脊柱”。
晚期,骨突关节囊、黄韧带、棘间和棘上韧带均可骨化;广泛的骨化使脊柱强直,且其强度下降,轻微外伤即可导致骨折。
骨折不易愈合而形成“假关节”,在“假关节”处或强直脊
柱仍可活动的节段,因受力改变而引起相邻椎体终板不规则侵蚀硬化,即Anderson病灶,易被误诊为结核、化脓性骨髓炎或转移瘤[3]。
寰枢椎侵蚀多发生于齿状突的前侧和背侧,寰枢关节半脱位较RA为少。
肌腱、韧带及关节囊与骨的附着部可有与骨面垂直的骨化,呈粗胡须状。
也可有骨
侵蚀,占AS患者的10.7%。
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髂嵴、脊柱的棘突和跟骨结节等为常见发病部位。
髋关节是最常受累的周围关节,占AS的37.9%,JAS也可首先累及髋关节(约
有76%最终受累)或膝关节,随后侵犯骶髂关节和脊柱。
髋关节炎多双侧对称,表现为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囊变、反应性骨膜化、髋臼和股骨头
关节面外缘骨赘及骨性强直。
其周围关节少有X线改变。
早期普遍性骨质疏松者
预后多不良。
3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理变化与类风湿关节炎相似,也以非特异性滑膜炎及纤维
素沉积为主,可出现滑膜炎症、软组织水肿及骨质疏松。
随后,滑膜炎症及血管
翳也可造成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的侵蚀破坏。
但与类风湿关节炎相比,其渗出性
变化较轻,而增殖性变化明显。
纤维增殖后可出现软骨化生及软骨内化骨,这样
可以出现关节内骨性强直及关节囊钙化。
韧带肌腱本身及其在骨表面附着部的病
理变化也比较明显,表现为韧带本身的骨化及附着部骨侵蚀和硬化。
本病好发于
骶髂关节、脊柱、跟骨、胫骨结节、股骨和坐骨粗隆、第五跖骨基底、足舟骨棘
等有坚强韧带、关节囊或肌腱附着的骨突起或关节。
初时,韧带、关节囊、肌腱
及其邻近的骨组织发生充血、水肿、圆形细胞浸润和肉芽组织形成,受累骨组织
的局部同时发生骨质破坏和骨质增生。
最后,骨增生超过骨破坏。
骨增生逐渐伸
展到包括邻近的韧带、关节囊和肌腱的软组织。
所以当脊柱发生类风湿性炎症时,脊柱的前及后纵韧带、棘间韧带、关节突、关节囊以及纵横于骶髂关节前后的韧
带均可形成骨化,使脊柱呈“竹节”样强直。
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骶髂关节
是最先发病的部位。
最初症状为间歇性下腰痛,或有低热,血沉快。
颈部、枕部
及臀部疼痛亦常见。
晚期出现脊柱和关节僵直,形成驼背及关节屈曲畸形。
强直性脊柱炎应与其它血清阴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肠源性骶髂骨炎、髂骨致密性骨炎、痛风性关节炎等鉴别。
根据躯干及四肢大关节对称性受累,缺
乏明显骨质疏松,关节间隙普遍变窄及骨性强直,脊椎竹节状表现、脊椎韧带骨
化等表现,结合相应临床及化验结果可以鉴别。
只依据末梢关节变化区分各种血
清阴性关节炎病困难。
参考文献
[1]邓星河,葛英辉. 特殊与少见骨关节病影像诊断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
学出版社,2011.202-203.
[2]赵雪梅.强直性脊柱炎早期X线诊断体会[J].航空航天医药,2010,(06):1081.
[3]张全顺,张绪斌,康锦.强直性脊柱炎的髋关节病变[J].中国临床医生杂
志,2011,(08):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