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驱动助力知识服务——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图书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栏
Column 数据驱动助力知识服务
——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图书馆
The Library of Purple Mountain Observato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撰文 / 宋 谊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图书馆是紫金山天文台的图
书情报,是为科学研究服务的支撑部门,是我国馆藏资源
最为丰富的天文学图书馆,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紫
金山天文台图书馆秉承深厚的文化底蕴,坚持人性化的服
务理念,以数字图书馆建设为方向,全面推进图书馆的现
代化建设,调整资源结构配置,丰富馆藏资源,强化资源
共享,努力为紫金山天文台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
社会和文化交流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向国内一流、国际
先进的现代化图书馆不断迈进。
一、全球出版发展趋势
时至今日,全球出版物数据收入持续增长,数据库商
云集世界科技文献,众多学术出版商纷纷出台Open Access
政策或者发布专门的Open平台,如:Springer Open、
ELSEVIER、Wiley Open Access等,对开放获取模式的接受
度逐渐增强,呈现出数据驱动知识飞速发展的局面。
在天文领域的部分出版物中,我们对国内天文与天体
物理学领域发文TOP20 期刊和影响因子进行了统计,统计
情况如下:
二、中国科学院资源保障体系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在第六次文献情报工作会议
上明确指出:“科技信息的出版和交流已经全面数字化,
日益增长和可计算的海量科技数据和其他丰富形式的知识
内容也正在成为科技创新的坚实基础,互联网已成为科技
创新的重要基础设施。
网络化协同科研不断扩展,开放式
的科研、集群化协同科研等多种模式不断涌现。
”
面临的挑战:大数据时代的科技信息服务发生重大变
化,基于需求驱动的知识组织、 开放式知识获取与整合、
用户跟随式主动知识服务将逐渐成为主流。
需求分析:智库、战略、学科、产业等情报分析需要实
现科学家、领域专家、行业专家同情报研究体系的深入结合。
资源组织思路:科研机构广泛的合作,涉及的领域可持
续发展问题、科研绩效的评估及特定领域的研发趋势。
数据库商云集世界科技文献
各大出版2015年数据收入持续增长,已成为主要收入来源
全球天文与天体物理学领域发文TOP20 期刊和影响因子
专 栏Column
三、支撑科研的知识服务
支撑科研的知识服务是一种认识和组织服务的观念。
它是用户目标驱动的服务;面向知识内容的服务;面向解决方案的服务;面向增值服务的服务。
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张晓林在《中国图书馆学报》上发表论文:“走向知识服务:寻找新世纪图书情报工作的生长点”,他提出:“传统图书情报工作面临知识经济和网络化数字化的双重冲击 。
这不仅要求我们在现代技术基础上改造图书情报系统、在更广泛和更丰富的资源条件下进行信息服务 ,而且需要我们重新审视知识经济和现代信息环境对图书情报工作的要求 ,重新定位我们的核心能力。
” [1]
目前,中国科学院是全球最大机构知识库群,覆盖全院各研究所,数据总量69.5万,全文总量51.94万,全文开放量26.17万。
基于此,紫金山天文台依托中国科学院的资源集成环境,建立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机构知识库(PMO Open IR),紫金山天文台储存全文率达99.9%。
紫金山天文台的知识服务囊括了提供专题文献定制、领域资源采集推送、文献传递、科技查新、综合信息调研等服务,如:《紫金山天文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调查分析》、《紫外探测在空间领域应用专题调研》、《行星科学领域竞争力分析》等;建立面向课题组的群组平台,如:为“太阳和太阳系等离子研究团组”、“行星科学与深空探测实验室” 等建立平台网站。
四、数据驱动推动知识服务
数据驱动的趋势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知识挖掘研究、机构知识库建设、学科知识服务建设、大数据分析与研究。
机构知识库的进入流程:/;首先在主页的中部找到“研究单元”,再找“学术报告” or“院士文集”or “文集”,这几个单元都是对广大天文爱好者免费开放的资源;“检索”里面直接输入关键词检索;PDF保存。
五、总结
紫金山天文台数据驱动是中国科学院信息化专项《天文学“科技领域云”的建设与应用》中“数据和文献资源等科技资源的整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施举措,数据驱动助力知识服务和信息化发展,强化了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的可操作性,能够与各学科和领域的数字化设备进行连接,实现数据资源、文献资源、软件资源等的共享和公用。
实现科技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提高科技创新。
数据驱动的发展为中国虚拟天文台的发展与天文信息学科提供有力的服务支撑,构建了安全、有弹性、可灵活扩展、可方便管理,面向应用、低耗能,持续可用的服务环境,为科技创新提供了便利、可靠、高效的数字资源环境,有效发挥科研过程中的知识服务与知识利用,进行个性化、精深化对专有的信息资源跟踪和嵌入,具有开放共享和互操作的特点,提升资源与服务的集成度,推动资提升资源与服务的集成度,推动资源与服务的共建共享,支持无所不在的访问和使用,实现信息化与科技活动的直接、深度的融合,促进天文学科研模式在信息化环境下的转变和提升,有力支撑研究所“一三五”规划的实施。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参考文献:[1]张晓林.走向知识服务:寻找新世纪图书情报工作的生长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5).
责任编辑 龚 俊
机构知识库的进入流程
国内天文与天体物理学领域发文TOP20 期刊和影响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