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景县高二上学期语文开学摸底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景县高二上学期语文开学摸底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 (2017高二上·赤峰开学考)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小剧场正上演昆曲《游园惊梦》,云台上那青衣眼神流转,碎步生莲,才一开腔便先声夺人,楼上楼下的看客皆拍案叫好。
②饶宗颐,这位被称为当代“最后的通儒”的国学大师,与季羡林先生并称“北季南饶”,他拥有百科全书式的深厚学养,令后辈学者难以望其项背。
③不少省市片面追求GDP,无节制地开采、出口稀土等资源,这种行为无异于为渊驱鱼,为丛驱雀,长此以往,稀有资源将消耗殆尽。
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住房条件的改善,两门相对却不相往来、以邻为壑的邻里相处之道早已引发社会学家的关注和思考。
⑤国家人社部最近出台了支持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这一政策在大众自主创业蔚然成风的今天,为就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⑥冯友兰教授回忆说,蔡元培校长给他留下的最深刻记忆就是他洒脱豁达的胸襟,光风霁月的气象,这种人格魅力最令人慨叹不已。
A . ①②④
B . ②⑤⑥
C . ①③⑤
D . ③④⑥
2.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增设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是今年两岸经贸论坛后,大陆方面出台促进两岸交流、惠及台湾同胞的十五项政策措施之一。
B . 全球有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一百七十多个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或类似组织,为维护海峡两岸关系的
稳定,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统一方向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C . 针对“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海外华侨华人和两岸同胞在全球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独”促统活动,先后在世界各地举办了多次反“独”促统大会和大型论坛,有力地竭制了“台独”势力分裂国家的图谋。
D . 把管理干部的一些规章制度和干部的思想道德公布出来,让广大群众监督,就可以达到以昭昭之理扬正气、以严峻之法惩腐败。
3. (2分) (2017高二上·太原开学考)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过去的走方郎中在过年时忌讳出诊,怕触霉头,①给双份诊费破灾才行。
平时出诊,②有高超的艺术,③不能主动叩病人家的门为病人施治,④俗有“医不叩门,有请才行”的说法;从病人的角度看,病人⑤不是主动求医问药,⑥是很难接受医生的治疗的。
A . 只能虽然但是因此 / 则
B . 除非即使也所以如果 /
C . / 就是还是因而要是那么
D . 必须只 / 是以不仅还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9分)
4. (9分) (2017高三上·台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新儒学与书院讲学
中国社会由唐以下,科举制度之功效,而使贵族门第彻底消失。
同时亦因印刷术发明,书籍传播方便,更使文化大流益易泛滥,渗透到社会的下层去。
到五代、宋初,雕版印书术正式应用到古代经典上来,书籍传播日易日广,文化益普及,社会阶级益见消融。
到了宋代,新儒学崛兴。
他们讲的是万物一体之道,故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他们的工夫则从“存天理,去人欲”入手。
他们的规模与节目,则为古代《大学》篇中所举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项。
他们大率都像范仲淹那样,为秀才时即以天下为己任。
他们都抱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
他们全都是具有清明的理智而兼附有宗教热忱的书生。
这一派儒学,从宋初开始,直到明末清初始见衰替。
前后有七百年长的时期,中国近代文化向社会下层之更深入与更普及,全由他们主持与发动。
他们之间出过不少有名的学者,最为后人敬重的,则如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
与这一派儒学相随并盛的,则有“书院制度与讲学风气”。
汉、唐两代,国家的公立学校,规制颇为详备,学员亦极盛。
只有魏晋南北朝时代,公立学校有名无实,严肃的讲学风气,掌握在佛教的寺院里。
宋、元、明、清四代的书院制度,则是一种私立学校而代替着佛寺严肃讲学之风的。
书院的开始,多在名山胜地,由社会私人捐资修筑,最重要的是藏书堂,其次是学员之宿舍,每一书院,常供奉着某几个前代名儒的神位与画像,年时举行祠典。
可见书院规模,本来是颇模仿佛寺而产生的。
稍后则几于通都大邑均有书院。
有的亦由政府大吏提倡成立,或由政府拨款维持。
但书院教育的超政治而独立的自由讲学之风格,是始终保持的。
在那时期里,政府仍有公立学校,国立大学与地方州县学均有。
尤其如宋、明两代常常采取私家书院规制,模仿改进。
但从大体说来,一般教育权始终在书院方面,始终在私家讲学的手里。
我们可以说,自宋以下一千年的中国,是平民学者私家讲学的中国,教育权既不属之政府官吏亦不属之宗教僧侣了。
说到讲学的风气,最先亦由佛寺传来。
宋、明儒的讲学,与两汉儒家的传经,可说全属两事。
传经是偏于学术意味的,讲学则颇带有宗教精神。
因此宋、明儒的讲学风气,循其所至,是一定要普及于社会之全阶层的。
自北宋二程以下,讲学风气愈播愈盛,直到明代王守仁门下,如浙中之王畿,以及泰州之王艮,他们的讲学几乎全成了一种社会活动。
同时又因为他们号为“新儒家”,讲的多注重在现实人生与伦常日用,因此他们常常不免要牵涉到政治问题。
如是则私家讲学常要走上自由议政的路,而与政府相冲突。
因此宋、明两代,亦屡有政府明令禁止书院讲学与驱散学员等事,宋代的程颐、朱熹,都曾受过这一种排斥与压迫。
最显著的如明代末年的东林党,他们是一个学术团体,而同时被视为一个政治集团,他们虽多半是在野的学者,但在政治上形成了绝大的声势。
因此我们若不了解此七百年来新儒家之精神与其实际的活动,我们亦将无法了解近代中国文化动态之枢纽所在。
(节选自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
(1)对文中叙述的“新儒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新儒学产生在唐以后的中国贵族门第彻底消失之后。
B . 新儒学以天下为己任,其成员是一群在政治上具有狂热的宗教热忱的书生。
C . 新儒学从宋初开始,直到明末清初才逐渐衰替,一直延续了七百年的时间。
D . 新儒学使中国近代文化向社会下层更加普及与深入。
(2)对中国古代“书院制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中国古代的教育,先经过国家的公立学校的发展,然后是公立学校有名无实,教育转到佛寺的寺院里,最后发展为私立学校而代替佛寺教育。
B . 古代的书院大多修建在名山胜地,原因是这些地方远离尘嚣,便于学生读书,同时书院选址又体现出新儒
学高雅的鉴赏品味。
C . 由社会私人捐资修筑的书院,一般都有藏书堂,有学员宿舍,还常常供奉着某几个前代名儒的神位与画像。
D . 私人建立的书院牢牢控制着中国古代的教育大权,私塾取代公立学校,成为自宋至清一千年来的中国唯一的教育形式。
(3)阅读文章第4段,概括书院讲学的特点。
5. (12分) (2019高二上·盐城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诱骗继承权
“要向自己的女儿报清财产总账,把动产、不动产一起登记造册,作为不可分割的财产拍卖吗?……这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最后,他打定主意,晚饭时回到索缪,决定向欧也妮屈服,疼爱她,讨好她,为了可以到死都有权操纵手里的几百万家当,堂堂正正地咽下最后一口气。
索缪城里的头号名医贝日兰大夫不久就到了。
听诊完毕,他如实地告诉葛朗台,说他妻子病很重,但是,让她心情平静,再加上慢慢调理,细心照料,她可以拖到秋末。
“要花很多钱吧?”老头儿问,“一定要吃药吗?”
“药倒不用多服,但照顾必须周到。
”医生不禁一笑,答道。
“嗯,贝日兰大夫,”葛朗台说,“我完全相信您,您认为该来多少次合适,您就尽管来。
千万保住我太太的性命,我很爱她,您知道吗,虽然外表上看不出来,因为,我们家,什么事都不外露,弄得我心乱如麻。
我伤心哪。
打从我兄弟死,伤心就进了我们家,为了兄弟,我在巴黎花了多少钱……真是倾家荡产了!这还没完呢。
再见!大夫,只要能救我太太的命,您就救救她吧,哪怕要花一、二百法郎呢。
”
虽然欧也妮对母亲照料得体贴入微,不遗余力,葛朗台太太还是快快地走向死亡。
母亲死后的第二天,欧也妮发觉老父对自己那么温柔体贴,她以为过去错看了老父的心。
他来扶她下楼吃饭;他一连几个小时望着她,目光几乎是慈祥的;总之,他像望着一堆金子那样地望着她。
老箍桶匠跟以前大不一样,在女儿的面前哆嗦得很厉害,看到他这种老态,娜农和克吕旭等人都认为这是年龄所致,甚至担心他的机能也有些衰退。
全家服丧的那一天,吃过晚饭之后,唯一知道老头儿秘密的克吕旭公证人也在座。
“亲爱的孩子,”饭桌收拾好、门窗关严之后,他对欧也妮说,“咱们有点小事得商量着处理处理。
是不是,克吕旭?”
“是的。
”
“非今天办不可吗,父亲?”
“是呀,乖宝贝。
我目前没着没落的事,是经不起拖延的呀。
我相信你不想让我难过吧。
”
“哦,父亲。
”
“哎,那好,就今晚都解决了吧。
”
“您要我干什么?”
“这,乖孩子,这可与我无关。
您跟她说吧,克吕旭。
”
“小姐,令尊既不愿意分家,也不愿意变卖产业,更不愿意因为有了现款而付大笔所得税。
为此……”
“克吕旭,您非这样对孩子说不可吗?”
“让我说下去,葛朗台。
”
“好,好,朋友。
您也好,我女儿也好,都不想刮我的皮的,是不是,乖女儿?”
“可是,克吕旭先生,我该做什么?”欧也妮不耐烦了,问道。
“哎,这样,”公证人说,“得在这张文书上签名,声明放弃您对令堂的继承权,把您跟令尊共有的全部财产的使用得益权,交给令尊,而他将保证您享有虚有权……”
“我完全听不懂您说的话。
”欧也妮回答说,“把文书拿来,告诉我在哪里签名。
”
葛朗台老爹看看文书,又看看女儿,看看女儿,又看看文书,感到强烈的激动,擦了擦脑门上冒出来的汗。
“乖宝贝,”他说,“这张文书送去备案要花好多钱。
要是你愿意无条件地放弃对你可怜的母亲的承继权,把你的前途完全托付给我,那你就不必签字,这样我觉得更好。
我每月就给你一大笔钱,一百法郎。
这样,你爱给谁做多少次弥撒都付得起了……嗯!一百法郎一个月,怎么样?”
“我随您的意思,父亲。
”
“小姐,”公证人说,“我有责任提醒您,这样您就一无所有了……”
“嗨!上帝啊,”她说,“那有什么关系!”
“别说了,克吕旭。
一言为定,一言为定,”葛朗台握住女儿的手,一面拍着一面喊道。
“欧也妮,你决不会
反悔的,是不是,你是个说一是一的姑娘,嗯?”
“哦!父亲……”
他热烈地吻她,把她搂得紧紧的,让她透不过气来。
“好了,孩子,你给了你爹一条命;不过,你这是把我给你的还给我罢了:咱们两清。
这才叫公平交易。
人生就是一笔交易。
我祝福你!你是一个贤德的好姑娘,孝顺爸爸的好女儿。
你现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
从明天起,克吕旭,”他望着吓呆了的公证人说,“您多费心让法院书记员准备一份放弃承继权的文书。
”
第二天中午,欧也妮签署了自动弃权的声明。
(节选自《欧也妮·葛朗台》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节选部分运用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手法,写葛朗台为了骗取女儿的继承权,不惜运用欺骗、利诱的方式,充分展现了他被金钱污染的肮脏丑陋的嘴脸。
B . 妻子去世后,葛朗台望着女儿的目光几乎是慈祥的,在女儿面前哆嗦得很厉害。
这一方面是由于年老机能衰退,同时也是妻子去世后对女儿父爱的体现。
C . 葛朗台先用“一点小事”“与我无关”来掩饰内心的极度紧张,接着用“一百法郎”“这一大笔钱”来诱骗女儿无条件地放弃继承权,一“小”一“大”,对比鲜明,凸显了葛朗台的处心积虑。
D . 欧也妮放弃了继承权后,葛朗台热烈地拥抱并亲吻女儿,称这是“公平交易”。
这也暴露了他的人生观:人活着的所有意义都是为了钱,人生的一切都是交易。
(2)小说在刻画葛朗台的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小说节选部分主要是写葛朗台诱骗女儿的继承权,为什么在结尾写到“吓呆了的公证人”?
6. (18分) (2015高二上·沈阳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卢鹤绂:挑战爱因斯坦的人
王煜
1941年,香港机场飞往大陆航班的安检处,一名年轻人被拦了下来,他穿了一件非常臃肿的大衣,在那个季节显得很不正常。
安检人员起了疑心,一摸,大衣各处硬邦邦的,打开一看,大衣里密密麻麻全是插袋,里面是英文
的物理研究书籍和资料。
安检员还从来没见过带这么多书的。
“正在打仗的时候回国,你真是连命都不要了,还要带这么多书?”这个拼死要回国,用教学和科研来抗战的人,就是后来被国际学界公认为“中国核能之父”“第一个揭露原子弹秘密”的卢鹤绂。
卢鹤绂1914年6月7日生于辽宁沈阳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在家庭的熏陶下,卢鹤绂从小热衷于钻研理工科学。
l936年9月,卢鹤绂于燕京大学物理专业毕业,前往美国深造。
1941年卢鹤绂放弃了在美国的优越工作条件和舒适生活,毅然回到了正在进行着抗战的祖国。
他退出了自己与另外两名物理学家正在进行的课题,而不久后另外两位物理学家就凭该课题获得了诺贝尔奖。
这也是为什么上世纪80年代,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物理学家巴丁在上海科学会堂作报告时会说:“如果卢鹤绂当年留在美国的话,肯定会获得诺贝尔奖。
”
当时内地生活十分艰苦,为了讲授量子力学、近代物理、力学和地球物理探油术等课,他常常只能在点灯草的油灯下备课,在古庙里给学生讲课。
在这样的环境中,卢鹤绂一边讲课,一边还密切关注国际学界的动向,能获得的学术杂志,他全部手写抄录下来。
他于1944年在国内《科学》上发表的《重原子核内之潜能及其利用》一文,被学界认为是“第一个给中国读者全面介绍原子能物理知识及其应用”的科学著述。
1945年8月,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卢鹤绂预言“浓厚之能源”的“特殊之用途”得到应验。
1947年,他在国内期刊上发表《原子能与原子弹》和《从铀之分裂谈到原子弹》,对原子弹的发明做了介绍。
此文一出,被美国文献和专著广泛采用,国际学界轰动,卢鹤绂因此被称为“第一个揭露原子弹秘密的人”“中国核能之父”。
新中国成立后,他进入到抽调全国院校教师办起来的绝密的“546培训班”任教。
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培训班:学员中有90名工程师,还有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包括日后的核基地司令。
在后来的11位“两弹元勋”中,就有7位是卢鹤绂在“546培训班”的学生。
1958年,培训班的任务结束了,许多师生分配到原子弹实验基地。
如果卢鹤绂也到核弹基地,将来极可能成为钱三强式的人物。
但是,卢鹤绂认为他所专长的基础理论,只有在大学才能发挥作用;他一辈子教书,希望回到复旦继续从事教育工作。
l958年,卢鹤绂回到复旦讲坛。
1980年,卢鹤绂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一直到晚年,卢鹤绂从未停止过在科研创新上的步伐。
1995年,81岁的卢鹤绂与他的弟子王世明撰写的《对马赫原理的一个直接验证》在美国《伽利略电动力学》发表,该杂志的主编评价这篇论文:“开辟了挑战爱因斯坦的新方向。
”这篇文章之前曾被美国《物理学刊》拒绝刊登,对此,卢鹤绂坦然说:“一般编辑部都不敢登这种文章,他们迷信爱因斯坦,怕人家说他们不懂物理学。
”他不怕自己被人认为是疯子,关于这篇论文,他说,“我不过是把天空戳了一个洞罢了!”正当研究要继续时,卢鹤绂于
l997年病故,为世人留下8大提纲44项研究进展,已发表的论文仅仅是他研究内容的十分之一。
关于这项对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质疑,美国科学院在2002年投入巨资,用发射卫星的手段,深入这方面的实验。
卢鹤绂除了是一名全球闻名的物理大师,还是著名的京剧票友。
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更增添了他的人格魅力。
他对京剧的痴迷源于年幼时在舞台下的耳濡目染,入门完全是无师自通,唱功、演技都是听来的、看会的。
他曾自豪地说,他不用任何准备即可登台上演40出谭派戏。
有人问卢鹤绂为什么如此酷爱京剧,他回答说:“中国的传统京剧蕴含着人生哲学,它宣扬的忠孝节义、礼义廉耻,这些并非封建糟粕,我们绝对没有必要抛弃,因为它对社会安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再说,繁忙紧张的工作之余,吟唱京剧,心情特别轻松愉快,不啻是种‘醒脑剂’。
”
正因为在科学和人文上的深厚积淀,卢鹤绂去世以后,美国休斯敦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均为他树立铜像,美国檀香山市还把每年的6月15日定为“卢鹤绂日”。
近期,卢鹤绂百年诞辰之际,复旦大学也为其在校园里树立了铜像。
在纪念大会上,复旦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杨玉良说:“卢鹤绂先生不仅是学术的大师,同时是一个有情怀的人,这是最为珍贵的,是我们最为敬仰的。
”
(选自2014年7月《新民周刊》,有删改)
(1)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卢鹤绂是一名全球闻名的物理大师,他在量子力学、近代物理、力学和地球物理探油术等基础学科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尤其是在核能方面颇有建树,被称为“中国核能之父”。
B . 本文既叙述了卢鹤绂的家庭出身、求学以及事业成就,同时也写出了他在自己人生经历中展现出的人格魅力。
C . 本文引用美国物理学家巴丁在上海科学会堂作报告的话,介绍卢鹤绂任教的培训班的成员,都从侧面展现了卢鹤绂的人物形象。
D . “546培训班”任务结束后,许多师生被分配到原子弹实验基地。
如果卢鹤绂不回到复旦大学继续当老师而是也到核弹基地,就不会成为挑战爱因斯坦的人。
E . 卢鹤绂酷爱京剧,可登台上演40出谭派戏。
他认为中国的传统京剧没有必要抛弃,因为其蕴含着人生哲学,它宣扬的忠孝节义、礼义廉耻对社会安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2)
请简要分析第一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3)
卢鹤绂说:“我不过是把天空戳了一个洞罢了!”这句话意蕴丰富,手法巧妙,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
“卢鹤绂先生不仅是学术的大师,同时是一个有情怀的人”,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7. (11分) (2019高二上·深圳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茂,字元兴,安定安武人也。
父耆,字黄老;永兴中自赫连屈丐来降,拜绥远将军,迁龙骧将军、常山太守,假安武侯。
仍居常山之九门。
卒,赠泾州刺史,谥曰成侯。
茂年十七,膂力过人,尤善骑射。
太宗曾亲征丁零翟猛,茂为中军执幢。
时有风,诸军旌旗皆偃仆,茂于马上持幢,初不倾倒。
太宗异而问之,征茂所属,具以状对。
太宗谓左右曰:“记之。
”寻征诣行在所,试以骑射,太宗深奇之,以茂为虎贲中郎将。
后从世祖讨赫连昌,大破之。
世祖谓诸将曰:“今若穷兵极武,非吊民之道,明年当共卿等取之。
”徙其民而还。
以军功赐茂爵蒲阴子,加强弩将军,迁侍辇郎。
又从征统万,大破之。
从平平凉,当茂所冲,莫不应弦而殪。
由是世祖壮之,拜内侍长,进爵九门侯,加冠军将军。
后从征蠕蠕,频战大捷。
与乐平王丕等伐和龙,徙其居民。
从平凉州,茂为前锋都将,战功居多。
迁司卫监。
录前后功,拜散骑常侍、殿中尚书,进爵安定公,加平南将军。
从破薛永宗,伐盖吴。
转都官尚书。
从征悬瓠,频破贼军。
车驾南征,分为六道,茂与高凉王那出青州。
诸军渡淮,降者相继,拜茂徐州刺史以抚之。
车驾还,以茂为侍中、尚书左仆射,加征南将军。
世祖崩刘义隆遣将檀和之寇济州,南安王余令茂讨之至济州和之遁走高宗践阼拜尚书令加侍中征南大将军茂沉毅笃实,虽无文学,每论议合理。
为将善于抚众,勇冠当世,为朝廷所称。
太安二年夏,领太子少师。
冬卒,赠泾州刺史、安定王,谥曰桓王。
长子备,字延德。
袭爵安定公、征南大将军。
(选自《魏书·韩茂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世祖崩/刘义隆遣将/檀和之寇济州/南安王余令茂讨之至济州/和之通走/高宗践阼/拜尚书令/加征南大将军/
B . 世祖崩/刘义隆遣将/檀和之寇济州南安王余令/茂讨之至济州/和之遁走/高宗践阼/拜尚书令/加征南大将
军/
C . 世祖崩/刘义隆遣将檀和之寇济州/南安王余令茂讨之/至济州/和之遁走/高宗践阼/拜尚书令/加征南大将军/
D . 世祖崩/刘义隆遣将檀和之寇济州/南安王余令茂/讨之至济州/和之遁走/高宗践阼/拜尚书令/加征南大将军/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字:古人成年后由父母或尊长取的别名,又称“表字”。
古人自称用字,称人用名。
B . 太宗:古代帝王常见庙号,多为该朝代第二代帝王的庙号。
此为北魏太宗拓跋嗣。
C . 蠕蠕: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名,即柔然。
《南史》云:“蠕蠕为族,盖匈奴之别种也。
”
D . 车驾:帝王所乘的车,常用为帝王的代称,如《汉书·高帝纪下》:“车驾西都长安。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韩茂出身不凡,为将门之后。
其父韩耆永兴年间自赫连屈丐降魏,被任命为缓远将军,后升任龙骧将军,并暂代安武侯。
死后被追赠泾州刺史,谥为成候。
B . 韩茂膂力过人,擅长骑射。
十七岁那年,太宗亲征丁零翟猛,他担任中军旗手,大风将各军旌旗吹倒,只有他在马上举旗没有被吹倒,从而受到太宗注意。
C . 韩茂从驾出征,屡建功勋。
他随世祖征讨赫连昌,进攻统万,平定平凉,出征蠕蠕,讨伐和龙,平定凉州,破薛永宗,征伐悬弧,都能打败敌人立下战功。
D . 韩茂沉毅诚实,勇冠当世。
他虽然没有什么文才,但参议决策却常常切合事理;担任将军的时候,善于安抚部队,他的勇猛堪称当世第一,被朝廷称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寻征诣行在所,试以骑射,太宗深奇之,以茂为虎贲中郎将。
②今若穷兵极武,非吊民之道,明年当共卿等取之。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8. (7分) (2019高二上·四川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