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坡、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题干中的学士词即苏东坡的
词,故选D
答案:D
12
中国古代的艺术 1.古代中国的书法艺术 (1)汉字的起源演变 ①中国的原始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称为“文字图 画”。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②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此后,汉字按照甲骨 文、小篆、大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其演变的总 趋势是由繁到简。
(2)产生:明清小说是从宋元话本体裁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的。__章__回__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
(3)主要代表: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 《西游记》、《红楼梦》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宝 库中的珍品。其中曹雪芹的《红楼梦》把中国古典小说的创作 推向高峰;清初的《聊斋志异》是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杰作; 清前期的《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丰碑。
答案:A
25
二、明清小说繁盛的原因是什么?有何特点? 1.原因 (1)工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壮大了市民阶层,形成了要求表 现自己思想和生活的广大读者群。 (2)传统的宋元话本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得到继承发展,推动了 通俗文学的发展。 (3)社会识字率的普遍提高,更多的下层文人从事小说创作。 (4)印刷术不断完善,书坊迅速发展。 (5)各种社会危机、社会矛盾逐渐加强,使一些文人对现实进 行批判。
21
一、社会变迁对诗歌风格、宋词和元曲的内容各有何影 响?
1.唐朝社会变迁对诗歌风格的影响 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 文化开放的背景;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 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晚唐时诗风凝重浓郁,反映 了唐帝国的由盛转衰。
22
2.社会变迁对宋词、元曲内容的影响 宋代城市生活繁荣,词大多体现了太平气象下城市的 多彩;两宋之际,金人南侵,词充满了流落异乡的士人们 的思乡之情;南宋朝廷不思进取,词体现了词人们杀敌报 国的雄心壮志。元朝时,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汉族文人用 散曲和杂剧来抒发人生的失意和理想的破灭。
13
(2)书法艺术的发展 ①小篆:创始于秦国,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 美。秦代李斯是著名篆书家。 ②隶书:始于秦代,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字形结构 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③楷书:形成于汉末,字形方正,规矩严整。唐代杰出 书法家欧阳询、颜__真__卿__、柳公权分别创立了楷书中的欧体、 颜体和柳体。
32
一、选择题
1.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 内容的是( )
A.《老子》
B.《甲骨卜辞》
C.《诗经》
D.《楚辞》
33
解析:《老子》一书是记录春秋时期没落奴隶主贵族利 益代表——老子言论的著作;甲骨卜辞是商周时期统治阶级 为预测吉凶,刻在龟甲兽骨上,记录占卜内容的文字;楚辞 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根据楚地方言创作的一种诗体。 因此这些文献都不可能较多反映平民生活。而《诗经》是我 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 间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风就是不同地区 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从会徽中全面获取信息,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
答案:A 18
3.戏曲艺术的发展
(1)秦汉魏晋南北朝时的乐舞百戏,隋代的“四方散乐”, 唐代的杂技歌舞,都与后来的戏曲具有较密切的渊源关系。
(2)自宋代开始,曲子词、鼓子词、诸宫调等说唱形式发 达起来,杂剧与南戏脱颖而出。一人主唱、曲牌联套体的戏 曲音乐,成为元杂剧的核心艺术形式。
23
1.明末文人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 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因 素是当时( )
①商品经济繁荣 ②市民文学兴盛 ③印刷工艺提高 ④专制政治强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
解析:商品经济繁荣、市民文学兴盛、印刷工 艺提高,有利于明末江南地区出版业的繁荣。④专 制政治强化不利于文化发展,应排除。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 术课件
第2课时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1 2 3
2
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 1.《诗经》和《楚辞》
(1)《诗经》
①内容: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305首诗歌,分 《___风___》、《___雅___》、《____颂__》三部分。
②特点:句式以___四__言_为主,或间以杂言,语言丰富多彩, 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很强。
9
温馨提示:诗、词、曲的关系:诗(主要是指绝句和律 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规范;词则 句子长短参差,更便于抒发感情和演唱;曲则可庄可谐,可 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词、曲都是从诗发 展演变来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10
6.小说 (1)繁荣原因:明清商品经济的发达和市民阶层的崛起, 推动了小说的繁荣。
②京剧的特色: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音乐以二黄和西皮 为主;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各个行当的化妆都 有一定的谱式;表演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有一定的程 式,多采用虚拟性动作。
20
4.京剧是我国国粹,它主要是由( ) A.元杂剧发展而来的 B.北京地方剧种演化而成的 C.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 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 解析:京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它的前身是清 初流行于江南地区,以唱腔、高拨子、二黄为主的徽班。徽 班与其他剧种交流渗透,并吸收了其他杂曲的特点。 答案:D
♨温馨提示: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的线条艺术,因 此,中国书法的形成与发展,是与中国文字的诞生和发展 联系在一起的,从殷商的甲骨文起至唐楷书形成之前,中 国文字的发展就是书法的发展。
15
2.中国绘画艺术 (1)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通常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 内容。它特别讲究布局构图,画面普遍具有气势雄壮、意境 深远的特色。 (2)文人画是__北__宋__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它在创 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和篆刻于一体,集 中表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是诸多中国画杰作的共同 风格。
(3)明代传奇剧在广泛吸收南方各种民间音乐的基础上, 逐渐形成海盐、余姚、弋阳、昆山四大声腔。其中,昆山腔 成为明清曲牌联套体戏曲舞台上的主腔。
19
(4)京剧 ①形成与发展:乾隆末年,安徽的__徽__剧__戏班进京演出, 风行一时;道光年间,又有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的演出, 形成了“徽汉合流”的局面。经过广大徽汉艺人的表演实践, 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后来改称京剧;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 向成熟。
29
5.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危机的加深,使一个特立独 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 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书法艺术在这一时期最终 形成。
30
3.隶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之一,它( ) A.源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 B.始于秦朝,李斯以此字体书写了《秦始皇廿六年诏铭》 C.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 D.常用于书写古代官方文书,故又称正书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和理解能力。从整体上看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的变化主要是为了适应市民
文化生活的需要,而市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又取决于城市经
济的繁荣和商业的发展。
答案:B
28
三、中国古代汉字成为书法艺术的原因有哪些? 1.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汉字作为文化传播交流工 具的功能在发生变化,以适应人们和社会对精神生活的需求。 2.汉字作为一种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文字,为富 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准备了很好的素材。 3.知识群体的形成,成为书法艺术产生发展的动力。 4.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这一时期书法技巧的创 新提供了条件。
14
④行书:开始盛行于晋代,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 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书圣”王羲之备精诸体,尤擅草 书、行书;苏轼、_黄__庭__坚_、米芾、蔡襄都以行书名世。
⑤草书:(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把中国书法的写意 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 家的感情。怀素、张旭的狂草别具魅力。
26
2.特点 (1)数量繁多,内容丰富。 (2)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 (3)思想内容变化。既有开始歌颂商人的作品,也有较 多批判封建制度的力作。 (4)艺术水平高超,人物形象丰满。
27
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 曲、小说。这反映了( )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5
1.贵州黄平卷烟厂设计了 集诗、书、画于一体的古代诗 人烟标,下列与该烟标命名理 由不符合的是( )
A.李白的诗充满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想象
B.李白是追求理想的伟大浪漫主义诗人
C.杜甫赞其“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D.郭沫若赞其“世上疮疾,诗中圣哲”
6
解析:这枚烟标名称是“诗仙”,图中古人是李白, 而郭沫若赞扬的诗人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怀,写诗主要反 映唐代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这是指“诗圣”杜甫。
4
3.唐诗 (1)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有“_诗__仙___”的美誉。他 的诗风狂放炽烈,是屈原之后中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是盛唐气象在文学上的体现。 (2)杜甫:是一位“苦难诗人”和历尽沧桑的时代歌手。 他处在唐帝国由盛转衰的时代,诗风表现出许多的凝重与沉 郁。杜诗被后人称作“_诗__史___”,杜甫则有诗“圣_____1)含义:广义的元曲,包括元代__杂__剧__和元代__散__曲__ 两大类,即通常所说的“剧曲”与“散曲”。散曲是金元时 期在北方民间流行起来的盛行于元明时代的一种诗歌体裁; 元杂剧是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 剧形式。 (2)著名的杂剧作家_关__汉__卿_,其《感天动地窦娥冤》具 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③影响: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奠定了中国文学 _现__实__主__义_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3
(2)《楚辞》 ①产生:公元前____4__世纪产生于南方楚国的一种新的 具有浪漫主义色彩诗歌体裁。 ②代表及代表作:屈原是楚辞作者的杰出代表,他的代 表作是《__离__骚__》。 ③地位:文学史上常以“风”“骚”并称,对后世文学 产生了巨大影响。 2.汉赋: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__散__文__和__韵__文__并用的文 体。它继承了先秦诸子散文巧文多智的特色。
答案:D
7
4.宋词
(1)发展历程:是由民间流行的_长__短__句_歌词发展而来的 一种新诗体。唐代号为“曲_子__词___”,至宋代开始走向辉煌。
(2)代表:北宋著名词人有__柳__永__和苏轼。南宋著名词 人有_李__清__照_和辛弃疾。
♨温馨提示:宋代文学的主要基调是“爱国、忧国、 悲愤”。文学艺术与社会政治、经济有着密切联系,时代 的变迁影响文化的变化,不同时期的文学艺术具有不同的 时代特征。
16
♨温馨提示:宋朝时重文轻武成为朝廷的国策,文人阶 层不断壮大,理学的兴起又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画家的 追求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在或丰茂、或萧条的景 象之间,常寄托着作者的思绪情怀。
17
3.右图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会徽。 你从中获取的中国古代的文化气息有( )
①会徽以中国汉字“世”字书法创意为形 ②“世”字与数字2010巧妙结合,体现了中国 书画写意的特点 ③三个人抽象概括为由“你、我、他”组成 的全人类大家庭,体现了中国的和谐意识 ④中国古代书法绘 画篆刻艺术融为一体的体现
11
2.(2010·重庆卷)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 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 大江东去。” 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
A.李煜 B.李清照 C.陆游
D.辛弃疾
解析:宋词作为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影响深远。宋词
可分为两大流派,即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和以苏
31
解析:题干关键词是“隶书”。从中国殷商时代的甲 骨文、金文,经过小篆,发展出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最后形成了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据此,本题正确答 案是A。秦朝李斯是著名的篆书家,他写的《秦始皇廿六年 诏铭》用的是小篆体,B项错误。C项指的是草书。正书是 指楷书,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