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8项生化指标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8项生化指标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14-07-30T10:39:07.7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8期供稿作者:李艳娜[导读] 有机磷农药进入体内后与胆碱酯酶结合形成磷酸化胆碱酯酶,后者比较稳定,失去分解乙酰胆碱的活力。
李艳娜
(西华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4666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患者血清8项生化指标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53例,并设健康对照 43例。
采用BM6010/C全自动化分析仪检测有机磷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清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蛋白(TP)、白蛋白(ALB)、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
结果急性有机磷患者血清中ALT、AST、CK、CK-MB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血清肝功能及心肌酶指标的变化有助于有机磷中毒早期治疗时对肝脏及心肌的保护。
【关键词】有机磷中毒肝功能心肌酶
【中图分类号】R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8-0164-02 有机磷是目前生产和农林使用最多的农药,经常由于管理不当、使用不慎、防护不好,或因自杀或误食喷洒过农药的蔬菜、水果未经充分清洗而引起中毒。
有机磷中毒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对有机磷类(主要指农业用药)误服误用、经呼吸道吸入或直接皮肤接触等途径进入体内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由于有机磷中毒患者往往出现肝功能及心肌等损伤,通过对43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肝功能和心肌酶谱中的的8项生化指标的进行检测,以了解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患者血清生化指标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1 一般资料
1.1 临床资料
本组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53例,男性24例,女性29例,年龄14~70岁。
均为口服有机磷中毒病例。
健康对照组为门诊健康体检者40例,其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17~50岁。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均有明确的服毒史,胆碱酯酶活力下降,符合急性有机磷中毒诊断。
所有病例无肝脏、心脏疾病史。
1.2 方法
中毒患者24h内取静脉血送检,与健康对照组均采用 BM6010/C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蛋白(TP)、白蛋白(ALB)、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使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健康组相对比,急性有机磷农药患者 ALT、AST、CK、CK-MB 4项生化指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P、ALB、GGT、LDH4项生化指标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中毒患者8项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x-±s)
ALT AST GGT TP ALB CK CK-MB LDH
中毒组 43±21 47±19 32±11 65±8 39±5 455±113 26±20 250±117
健康组 18±10 19±9 31±9 67±9 41±3 115±82 19±13 263±113
3 讨论
有机磷农药进入体内后与胆碱酯酶结合形成磷酸化胆碱酯酶,后者比较稳定,失去分解乙酰胆碱的活力,造成乙酰胆碱在体内大量蓄积,作用于胆碱能受体,引起横纹肌、平滑肌和腺体等兴奋性增高而活动增强的一系列毒蕈碱样、烟碱样和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症状,严重者可昏迷以至呼吸衰竭而死亡。
有机磷农药吸收进入机体后,常造成多脏器功能的损害。
研究表明有机磷农药被人体吸收后可通过血液、淋巴分布全身。
因此,可引起多个反映脏器功能的生化指标的改变。
有机磷农药进入人体后分布在肝、肾、肺、脾、肌肉、脑等,主要在肝脏氧化分解,大部分由肾脏排出。
其浓度在肝脏的含量最高,导致患者出现死亡的可能性较大。
[1]ALT大量存在于肝脏组织中,是反映肝损伤的一个很灵敏的指标。
肝脏是有机磷农药进入机体后的主要生物转化场所,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氧自由基,从而引起肝脏损伤。
另外口服有机磷农药,由于存在肠肝-循环,使肝脏反复受到毒物攻击,进一步加重肝损害。
再者,有机磷是一种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可直接损伤肝细胞膜使其通透性增加。
[2]受损肝细胞释放大量ALT入血引起血清中该转氨酶的升高。
GGT主要存在于肾、胰、肝、脾、肠、脑、肺、骨骼肌和心肌等组织中,肾内最多,其次为胰和肝,胚胎期则以肝内最多,在肝内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和肝内胆管上皮中。
正常人血清中GGT主要来自肝脏。
GGT为反映肝脏胆汁淤滞的酶,当肝脏病变或受损时GGT往往升高,本组结果显示有机磷农药中毒后其变化不明显,可能因为虽然肝细胞受到损害,但是并未造成胆汁淤积引起的。
有机磷中毒对心脏的损害已为共识,并且是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发生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3]。
由于心肌细胞中含有丰富的AST、CK、CK-MB等组织酶,当有机磷农药引起心肌损伤时,这些酶类就会释放入血增多。
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其反应心肌损伤的敏感性较强,因此,CK-MB作为早期诊断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不失为一项较好的指标。
[4]中毒后病人出现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足及危重病人出现心力衰竭等都会加重对心肌的损害。
[5]另外,有机磷农药中毒后AST升高较ALT升高明显,可能由于AST存在于心脏和肝脏中,当有机磷中毒时,二者均受到损伤所致。
综上所述,急性有机磷中毒时,对病人的抢救需要及时、有效,检测血液中肝功能及心肌酶指标的变化有助于有机磷中毒早期治疗时对肝脏及心肌的保护。
参考文献
[1]周路明.有机磷中毒对肝脏的变化[J].中国医学工程,2012,20(12):124-124.
[2]张大辉,边剑飞.谷丙转氨酶检测对有机磷中毒患者病情判断的意义[J].河北医学,2012,18(1):43-45.
[3]颜碧清.血清肌钙蛋白-I测定在急性有机磷中毒合并心肌损伤患者中的临床意义[J].心血管病防治,2009,9(6):456-457.
[4]采云,陈淑云.有机磷中毒患者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I的变化及意义[J].国际医学检验杂志.2010,31(1):79-80.
[5]刘玲,陈峰,边静.有机磷中毒患者心肌酶谱的变化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08,36(1):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