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资源因素
案例拓展:
唐人街是华人在其他国家城市聚居的地区。唐人街的形成,是因为华人移居 海外,成为当地的少数族群,在面对新环境需要同舟共济,便群居在一个地带, 故此多数唐人街是华侨历史的一种见证。
社会文化因素
人口迁移的特点——国内人口迁移
材料5:东北三省的人口变迁只是我国人口迁移的一个缩影。
图4 中国20世纪50-80年代人口迁移情况 图5 中国2005-2010年人口迁移情况 表3 2007-2017年中国城镇人口数量和比重变化
图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各国接纳的移民来源
探究问题:
1.找一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的主要迁出地有哪些?主要迁入地有哪些?
2.读图7、图8,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移民潮的主要特点。
人口迁移的特点——国际人口迁移
图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主要移民路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 迁出地:亚非拉发展中国家 迁入地:北美、西欧等发达国家
人口迁移的特点——国内人口迁移
我国改革开放前、后人口迁移的特点:
特点 迁移方向 规模频率 迁移性质
改革开放前 城镇向乡村、东部向内地边疆
迁移数量大、频率较低 有组织迁移为主
人口结构
主要以技术人员、退伍军人、 干部和知识青年为主
改革开放后 中西部向东部、农村向城镇
迁移数量大、频率高 自发性迁移为主
主要以劳动力人口为主
人口迁移的特点——国际人口迁移
图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主要移民路线
图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各国接纳的移民来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移民潮的主要特点: 劳务输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国际难民 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发展中国家专业人才移民。
人口迁移的特点——国际人口迁移
表4 全球接纳移民数量前五位的国家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 素》
新课讲授: 人口迁移的概念: 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其他地区,永久性或长期性地 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被称为人口迁移。
时间限度 跨越行政区域界线
新课讲授: 人口迁移的分类:
人口迁移的分类 国际人口迁移 跨越国界 国内人口迁移 未跨越国界
人口迁移分类示意用图
概念辨析:下列哪些现象属于人口迁移?
主要因素:政治(政策)
材料4:进入21世纪后,东北地区人口迁移更加明显。
探究问题: 1.结合表2,描述该时期东北三省人口迁移特点。
表2 2000-2010年东北三省迁移人口规模
特点:自2000-2010年,人口迁移量增加; 人口迁出数量大于人口迁入。
2.分析北京吸引东北三省人口迁入的优势, 并指出导致该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探究问题: 结合材料5中的图表,对比我国改革开放前和后的人口迁移特点。
人口迁移的特点——国内人口迁移
中华人们共和国成立后到改革开 放前,大批技术人员、退伍军人、干 部和知识青年等被有组织地移民到东 北三省、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 等地等地,支援那里的工农业建设。
在迁移方向上:
改革开放前由城镇向乡村、 东部向内地边疆
图3 2000-2010年东北三省迁移主要目的地
优势:北京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 医疗、教育等条件好; 距离近等。
主要因素:经济
知识梳理:
国内人口迁移 国际人口迁移
分类
时间限度 跨越行政区域界线
影响因素
经济因素 政治因素 生态环境因素 自然资源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
案例拓展:
大庆市,别称油城。大庆市是中国第一大油田、世界第十大油田大庆油 田所在地;大庆是一座以石油、石化为支柱产业的的著名工业城市。
图4 中国20世纪50-80年代人口迁移情况
人口迁移的特点——国内人口迁移
图5 中国2005-2010年人口迁移情况
表3 2007-2017年中国城镇人口数量和比重变化
在迁移方向上:改革开放后由中西部向东部、农村向城镇
人口迁移的特点——国内人口迁移
图4 中国20世纪50-80年代人口迁移情况
图5 中国2005-2010年人口迁移情况


高中毕业离开家乡湖南 考入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长春)上学
大学毕业后 来天津定居工作
×
“十一”国庆假期 前往北京游玩
×
每年寒假期间 回湖南过春节
情境探究:
时间
思考问题:这四个时间段,东北三省的人口迁移究竟有怎样的特点? 是哪些因素导致人口出现此类变化?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图1 “闯关东”线路图
材料1:清朝后期至民国时期,黄河下游水旱频 仍,饿殍遍野,战乱频繁。大批中原的破产农 民“闯”入东北三省。
探究问题: 1.阅读图1,找出“闯关东”主要迁出地。
迁出地:山东省和河北省。
2.试结合材料1,描述该时期影响 “闯 关东”的主要因素。
主要因素:政治(战争、变革) 生态环境
表1 近代以来东北三省迁移人口数
材料2:抗日战争时期,数以万计的中国民众为避 战乱被迫进行迁移。据统计,迁入关内的民众 “不下五六十万”。
探究问题: 1.阅读表1,描述自1918到1945年,东北三 省人口迁移出现的变化。
变化:人口迁入量减少,迁入速度什么因素影响?
主要因素:政治(战争)
在规模频率上:改革开放前迁移数量大、频率较低
改革开放后迁移数量大、频率高
人口迁移的特点——国内人口迁移
图4 中国20世纪50-80年代人口迁移情况
在人口结构上:
表3 2007-2017年中国城镇人口数量和比重变化
改革开放前以技术人员、退伍军人、干部和知识青年为主
改革开放后以农村人口、劳动力人口为主
知识梳理:
人口迁移的特点——国际人口迁移
新大陆被发现后,出现了大 规模的人口跨洲迁移活动,例如欧 洲人向美洲移民,非洲黑人北欧洲 殖民者贩卖到美洲,亚洲的中国、 印度和日本等国居民向国外迁移等。
图6 15-19世纪的世界人口大迁移
人口迁移的特点——国际人口迁移
图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主要移民路线
探究问题:读表4,描述表中所示国家接纳移民的变化情况。 接纳移民人数增加的国家有:美国、德国、沙特阿拉伯、英国等; 接纳移民人数减少的国家有俄罗斯、乌克兰等。
知识梳理:
课堂总结:
材料3:中华人们共和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 前,大批技术人员、退伍军人、干部和知识 青年等被有组织地移民到东北三省等地。
探究问题: 结合材料3,分析该时期人口大量迁 入东北三省的主要目的,说一说其 主要影响因素。
目的:开发边疆; 支援东北三省的工农业建设。
图2 20世纪50-80年代东三省人口迁入路线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