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表现证明你健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哪些表现证明你健康
预防疾病,除了要重视日常养生以外,还应根据健康人的生理特征来预测自己是否患了疾病,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将疾病消灭于萌芽之中。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哪些表现证明你健康呢?
1. 眼睛有神所谓眼睛有神,是指目光明亮,视物清楚,眼球转动灵活。

从西医的角度讲,一个人的目光炯炯有神,说明他的视觉器官与大脑皮质的生理功能良好。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中医认为“神藏于心,外候在目”、“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

意思是眼睛是否有神,不仅能反映出心脏功能的强弱,还与体内五脏六腑功能的强弱息息相关。

因此,眼睛的细微变化,可以反映出脏腑的病变。

《灵枢·论疾诊尺篇》认为:“目赤色者,病在心,白在肺,青在肝,黄在脾,黑在肾。

”意思是说,目眦色赤代表心火亢盛,目眦色白而睛赤是代表肺火亢盛,色青或目珠肿是代表肝火亢盛,色黄是代表中焦湿热,色暗晦是代表肾虚,眼睑红肿或湿烂是代表脾胃湿热,全目赤肿则是代表肝经热盛。

2.面色红润《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

意思是说,人的面色是体内五脏气血的外荣,气血旺盛,则面色荣润,气血衰减,则面色枯槁。

而面色的变化也能反映出人体内脏腑的病变。

因此,中医将望诊与病因、病机联系起来,用于诊断及观察疾病的转归。

《灵枢·五色篇》中记载:“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

意思是面色青黑,主风、寒及痛证和惊风;面色黄,主湿证;面色白则主虚证。

这是古人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归纳出来的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3. 呼吸微徐所谓呼吸微徐,是指人的呼吸要从容不迫,不疾不徐。

《难经》认为:“呼出心与肺,吸入肝与肾”。

这说明呼吸的频率及速度与人体的五脏六腑密切相关,是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现代医学证实,患有肥胖、贫血、心脏病及各种肺部疾病的患者经常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

而当老年人患有心脏病,特别是左心衰竭时,这种呼吸困难的症状会更加明显。

然而,他们往往会对这种症状习以为常。

因此,当你或者是你身边的人为了使睡眠更好些,不知不觉地将枕头抬高时,你应该高度警惕这种情况是否会是心脏病变的一个征兆。

4.语音洪亮《素问·五脏生成篇》认为:“诸气者,皆属于肺。

”意思是说人的肺脏可主一身之气。

而声由气发,因此,说话的声音越洪亮,则代表肺的功能越强。

若语音低微、气短,则说明肺气不足,功能偏弱。

若发不出音来,则叫做“失音”。

此种情况有虚实之分,因外感风寒、风热后又伤于饮食所致的失音,多属实证;而因内伤、肺肾阴虚、津液不能上达所致的慢性或反复发作的失音,则多属虚证。

5.情绪稳定《灵枢·本神篇》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和喜怒而安居处,如是则长生久视”。

久视即久活之意。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有大智慧的贤者追求长寿的第一秘诀就是和喜怒,即保持心态平和、情绪稳定。

中医认为,情绪因素对疾病的预防、发生及发展均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另外,情绪的起伏变化往往也能反
映出内在疾病的转归。

因此,我们在面对外界的情志刺激和蛊惑时,要善于通过和喜怒、去忧悲、节思虑、防惊恐等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排除各种杂念,以减少或消除不良情绪对身心的影响。

6. 腰腿灵便俗话说:“人老腿先老,未老腰先病”。

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惫矣”。

意思是说,若人的肾气充足,则筋骨健壮、腰腿灵便、活动自如,若肾气虚弱,则容易出现腰酸腿痛等症状,以致步履艰难、弯腰驼背。

7. 二便正常俗话说:“前门松,后门紧,方可长寿”。

前门松指的是小便正常而通畅,控泌有常,说明泌尿系统正常无病。

后门紧是说肛门括约肌的紧张度良好,肠道功能正常。

《素问·五脏别论》认为:“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

魄门,即肛门。

五脏使,是说魄门的生理功能与五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五脏所使役。

魄门的启闭依赖于心神的主宰,肝气的条达,脾气的升提,肺气的宣降,肾气的固摄,方能不失其常度。

水谷不得久藏,是说食物经过肠胃消化吸收后所剩下的糟粕在此既不能不藏,也不能藏得太久。

不藏则大便泻泄,久藏则大便秘结。

不藏与久藏均能反映出脏腑功能的失常。

8.牙齿坚固中医认为,齿为骨之余,而肾又主骨。

因此,牙齿是否坚固能反映出肾气、肾精是否充足。

若人的肾精虚衰,则牙齿易脱落或枯槁不荣;若气血亏虚,则齿色白而不泽;若阳明热盛而津液受伤,则牙齿干燥如石,易碎易脱落。

9.体型均称中医认为,体型偏胖或偏瘦皆为病态。

胖人多气虚,多痰湿,易患中风、消渴病,而瘦人多火,易患劳嗽等疾病。

现代医学认为,体型过胖会增加机体的额外负担,使大量的脂肪组织沉积在腹腔内,导致横膈抬高,从而使心脏及肺脏的活动范围受到限制。

而体型过瘦则往往是机体营养不足、消耗过大的表现,或某些疾病如糖尿病的先兆症状。

10.脉象匀缓匀,均匀。

缓,和缓。

中医认为,人的气血均运行于脉道内,故脉象的正常与否,能够反映出气血运行状况的好坏。

因此,健康人的脉象应该从容和缓,不疾不徐。

《素问·调经论》指出:“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可见,通过脉象对气血的运行状况进行判断,可以及早地发现某些疾病的蛛丝马迹。

11. 头发润泽中医认为,发为血之余,肝藏血。

因此,头发润泽与否能够反映出肝脏藏血功能的强弱。

此外,《素问·六节脏象论》中说:“肾者……其华在发”。

可见,头发的好坏又与肾脏精气的盛衰息息相关。

因此,头发的色泽、疏密又可反映出肾气的强弱。

12.记忆力强《灵枢·海论》认为:“脑为髓之海”。

人的髓海越充盈,则精力就越充沛,记忆力就越强,分析理解能力就越好。

因此,如果一个人出现了记忆力下降的情况,则说明他的肾气虚弱,髓海不足,是衰老之象。

13.双耳聪敏《灵枢·脉度篇》中说:“肾气通于耳”。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中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这说明人的听觉
与肾脏及体内的各个经络都有内在的联系。

也就是说,当人体任何一个部位发生病变时,皆能通过经络反映于耳部,进而影响人的听觉。

因此,当你出现耳聋、耳鸣等症状时,不一定就是肾虚的表现,也可能是其他脏腑病变的先兆。

14. 食欲正常中医把脾胃称为“后天之本”,是因为人们要健康地活着就要吃东西,而吃下去的东西要依靠脾胃的运化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

如果脾胃的运化功能出了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到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对人体的健康造成损害。

因此古代医家认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反之,正常的食欲,也是身体健康的表现。

一个人若出现了食欲减退的情况,或是因患新病而伤食,那可能是因外感发热病久导致脾胃虚弱,或是肾阳不足所致。

而当一个人出现食欲亢进、消谷善饥的情况时,则多是胃火亢盛所致,或是患有甲亢等疾病的先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