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残疾康复_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二级预防
就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残 疾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就是限制或逆转残 损所造成的残疾。可降低残疾发生率 10—20%。适当的药物治疗:如治疗结核、 高血压等;基本的手术治疗:如创伤、 骨折、白内障手术等。
3.三级预防
就是防止残疾向残障转变,可减少残 疾残障给个人、家庭和社会所造成的影 响。减少病痛,积极康复。
后天性——药物中毒(GM、KM、SM、NM)等、 烧疾病后耳聋、老年性聋、职 业(噪声性)耳聋、化学中毒(CO、 矽粉尘、苯中毒)耳聋等。
②学语前聋——7、8岁耳聋,如未获早 期干预,多成为聋(哑)人。
学语后聋——8、9岁后耳聋,多能保留 语言,少数成为聋(哑)人。
此项对聋教育及聋儿康复分类至关重要。
(3)孕期母亲的营养、疾病所致的胎儿残疾:如孕
早期母亲患风疹,胎儿感染率约占50%,可导致胎儿唇裂、腭裂、 智力低下、先天性白内障和小眼畸形等。
(4)产科的合并症和异常分娩所致的残疾 :新生儿
窒息、胎儿窘迫可引起日后小儿智力低下。
2.后天性的致残原因
(1)营养性因素所致的残疾 (2)各种致残性疾病包括传染病、感染性疾
及其结果,是国际疾病分类(ICD)的一个进步。
2.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Internation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
在第54届世界卫生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191个成 员国一致签署协议,认可《国际残疾分类》第2版 (ICIDH-2),即《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中文简称为《国际功能分类》(ICF)。
功能障碍。
残疾预防的重要性及可行性:
一、残疾预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内容 二、残疾预防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可行的
本章内容提示:
第一节 残疾预防的内容与对策 第二节 我国的残疾分类与标准 第三节 残疾评定与康复目标、对策 第四节 社区康复 第五节 家庭康复
第一节 残疾预防的内容与对策
一、残疾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分类 二、主要致残原因 三、残疾预防的对策和措施
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80年制定并提出《国 际残疾分类》第1版(ICIDH-1),是一种对疾病 所造成的健康结果进行分类的体系。
ICIDH根据疾病对个体生存主要能力的影响, 将残疾划分为三个独立的类别。
即其基本框架由三部分组成 : ➢ 残损(Impairment) ➢ 残疾(Disabilities) ➢ 残障(Handicaps)
(二)听力残疾的定义与分级
1、听力残疾的定义: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 致双耳不同程度的听力丧失,听不到或听 不清周围环境声及言语声(经治疗1年以上 不愈者)。
2、听力残疾的分级
听力残疾一级: 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方面极重度
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90dBspL, 言语识别率<15%,在无助听设备帮助下, 不能依靠听觉进行言语交流,在理解和 交流等活动上极度受限,在参与社会生 活方面存在极严重障碍。
听力残疾四级:
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度损伤, 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在51-60dBspL之间, 言语识别率在61%—70%,在无助听设备 帮助下,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轻度受 限,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轻度障碍。
3、按耳聋的原因进行分类
①先天性——家族遗传、父母近亲结婚、妊娠 感染、发育畸形及综合症、产时 意外如产伤、窒息等。
病、地方病和慢性病:如脊髓灰质炎可在短期内
造成儿童肢体瘫痪。
(3)各种致残的毒性物质:包括药物、环境有毒
有害化学物、放射性物质等。
(4)精神性致残因素,如:老年性痴呆 (5)意外伤害因素
三、残疾预防的对策和措施
(一)残疾预防的主要对策 1.加强领导和宏观控制; 2.加强全民健康意识,降低致残因素暴露水平; 3.加强高危人群的防治,减少残疾的发生。
主要包括①智力残损;②其他心理残损;③ 语言残损;④听力残损;⑤视力残损;⑥内脏 (心肺、消化、生殖器官)残损;⑦骨胳(姿势、 体格、运动)残损;⑧畸形; ⑨多种综合的残 损。
如老年抑郁症,中耳炎,脑卒中发生等。
(2)残疾:现改称活动受限,是由于残损使能力受限 或缺乏,以致人不能按正常的方式和在正常的范 围内进行活动。是个体水平上的残疾。
ICF的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功能和残疾;包含:
➢ 身体功能和结构(body functions and structure)
➢ 活动(activity) ➢ 参与(participation)
第二部分:背景性因素;包含
➢ 环境因素 ➢ 个人因素
ICF概念模式图
健康状况(障碍或疾病)
身体功能和结构
学习本章内容的目的要求
掌握常用的残疾分类法。 掌握残损、残疾、残障的概念以及ICIDH的
基本框架。 掌握各种残疾的定义。 熟悉我国的残疾分类与各种残疾的分级。 熟悉残疾评定与康复目标、对策。 了解残疾预防、社区康复、家庭康复。 了解听力残疾与视力残疾的相关康复知识。
概述
2005年度普利策特写摄影奖
图为《旧金山纪事报》记者迪恩·费茨莫里斯拍摄的 一幅照片,讲述了一名伊拉克男孩把笔绑在因爆炸 而致残的胳膊上画画。
残疾与非残疾的关系
状态
特点
健康
无明显身心疾病。


某些具有致残危险经过治疗可以痊
愈或无明显功能障碍。
残 疾
患有慢性、永久性疾病(如盲、 永久性功能障碍 聋、肢体残缺等),且有明显
3.内耳:有半规管前庭和耳蜗等结构。半规管和前 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 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 感觉。
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 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 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通常说的 晕车、晕船。
在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和 位觉感觉器的传入神经合在一起,组成位 听神经。由听小骨的振动引起耳蜗内淋巴 的振动,刺激内耳的感觉器,听觉感受器 兴奋后所产生的神经冲动沿位听神经传到 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所采取的措施包括:康复医疗,如运 动疗法、作业疗法、心理治疗、言语治 疗以及假肢、支具、辅助器、轮椅等; 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还包 括应有的社会教育。
第二节 我国的残疾分类与标准
有六类残疾: 1、听力残疾 2、视力残疾 3、智力残疾 4、言语残疾 5、肢体残疾 6、精神残疾
一、听力残疾
听力残疾二级: 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重度损伤,较
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在71-90dBspL之间, 言语识别率在15%—30%,在无助听设备 帮助下,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重度受 限,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严重障碍。
听力残疾三级: 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重度损伤,
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在61-70dBspL之间, 言语识别率在31%—60%,在无助听设备 帮助下,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中度受 限,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中度障碍。
➢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
我国的残疾分类
➢ 视力残疾 ➢ 听力残疾 ➢ 言语残疾 ➢ 智力残疾 ➢ 精神残疾 ➢ 肢体残疾
(一)国际残疾分类
1.国际残损、残疾和残障分类
Internation Classification of Impairment、 Disabilities and Handicaps,ICIDH
(二)我国使用的残疾分类法
1987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是按照五 类残疾分类,即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 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
1995年修订成为六类残疾标准。本分类 主要根据残疾部位,立足于我国国情设 计,暂未包括内脏残疾。
中国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试用)
有六类残疾:具体的标准后面分述。
缺损、畸形及精神功能紊乱。
残疾 能力障碍
个人水平
指由于功能结构异常所导致 的个体能力受限和缺失。
指由于残疾造成的回归社会 残障 社会性不利 社会水平 受限,反映了人与周围环境
的相互关系及适应程度。
ICIDH模式
疾病 病损 残疾 残障
(内在环境)(外向性)(客观性) (社会性)
➢ 不仅注重残疾,而且注重残疾的转归、结果。 ➢ 以残疾为出发点,从不同的层次来剖析残疾状况
④传导部位分类: 传导聋——外耳畸形、中耳畸形、中耳炎、耵 聍等,耳聋较轻(一般不超过50-60db)。 感音神经性聋——听神经疾患,耳聋程度不一, 聋(哑)者程度不一,一般在70-80db直至全聋。 混合性聋——外耳、中耳以及内耳均伤害。 中枢性聋——少见、大脑听中枢病损,往往合 并其他障碍。
个体赖以生存的主要能力有:①对周 围环境做出辨时、辨向、辨人(定向识 别能力);②个人生活自理;③行动 (步行、利用轮椅及交通工具);④家 务活动、娱乐活动;⑤社会活动;⑥劳 动或就业,做到经济自立。
(1) 残损:是指心理上、生理上或解剖结构上或功 能上的任何丧失或异常,是生物器官系统水平 上的残疾。
1、听力残疾 2、视力残疾 3、言语残疾 4、智力残疾 5、肢体残疾 6、精神残疾
二、主要致残原因: (按残疾发生、发展过程分类)
1.先天性的致残原因
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近亲结婚生育的先天性致残 (2)先天性遗传和与遗传有关病症致残:先天性白内
障、先天性耳聋、呆小病、先天愚型、苯丙酮尿症等。
主要包括①定向识别(时、地、人)障碍; ②身体自主残障(生活不能自理);③行动残 障;④就业残障;⑤社交活动残障;⑥经济自 立残障;⑦其他残障。
如:痴呆、严重精神病患者,全瘫等。
ICIDH的基本框架
类别 表现 障碍的水平
具体阐述
指人体器官功能形态的损伤, 残损 机能障碍 生物学水平 如肢体、组织、器官的丧失、
③器质(官)性聋——听觉系统各器官存在真实病损。
非器质性聋——指无器质性疾患的假性听觉障碍, 或称功能性耳聋。可分为两类,一 类为精神因 素或神经官能症、癔病等所致的精神性聋,又称 癔病性聋,另一类是由于某种原因而伪装的伪聋, 又称诈聋。功能性聋也可在原有轻度器质性疾患 的基础上发生,但患者表现的听觉障碍超过实际 听敏度,此类情况也可称之为夸大聋。
一、残疾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分类
提起残疾,人们常常会与盲、聋、肢体残疾等 生理功能有缺陷的人联系起来,其实,这是很不 全面的,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残疾是指人体 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况有缺陷而导致 不能进行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
常用的残疾分类
国际残疾分类
➢ 国际残损、残疾和残障分类——ICIDH
主要包括①行为残疾;②语言交流残疾;③运 动残疾;④生活自理残疾;⑤身体姿势和活动的 残疾;⑥技能活动残疾;⑦环境适应残疾;⑧特 殊技能残疾;⑨ 其他活动方面的残疾。
如:精神病残疾和智力残疾等,盲聋哑的出现, 偏瘫,老年精神病等。
(3)残障:现改称为参与限制,是由于残损或残疾, 而限制或阻碍一个人完成正常的(按年龄、性 别、社会和文化等因素)社会作用,是社会水 平的残疾。
(二)残疾预防的主要措施
1.一级预防
又称初级预防或病因预防,就是针对各 种可能的致残原因,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防 止残疾的发生。一级预防最为有效,可降低 残疾发生率70%。
所采取的措施包括:优生优育、严禁近亲结 婚、加强遗传咨询、产前检查、孕期及围生 期保健;预防接种,积极防治老年病、慢性 病;合理营养;合理用药;防止意外事故; 加强卫生宣教、注意精神卫生。
?第一节残疾预防的内容与对策?第二节我国的残疾分类与标准?第三节残疾评定与康复目标对策?第四节社区康复?第五节家庭康复第一节残疾预防的内容与对策一残疾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分类二主要致残原因三残疾预防的对策和措施一残疾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分类二主要致残原因三残疾预防的对策和措施一残疾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分类提起残疾人们常常会与盲聋肢体残疾等生理功能有缺陷的人联系起来其实这是很不全面的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残疾是指人体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况有缺陷而导致不能进行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
活动
参与
环境因素
个人因素
ICF强调了环境与个人因素,各部分之间都是双向作用。功能 是健康状况和背景因素交互作用和复杂联系的结果。
ICF建立在一种残疾性的社会模式基础上,从残疾人融入社会 的角度出发,将残疾性作为一种社会性问题,并强调社会集 体行动,要求改善环境以使残疾人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各个 方面。
(一)耳的解剖与生理
1.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耳廓有收集声波 的作用。外耳道是外界声波传入中耳的通 道,它的皮肤里有耳毛和一些腺体。耳垢 就是由腺体的分泌物和脱落的表皮混合形 成的。
2.中耳:有鼓膜、鼓室和咽鼓管等结构。鼓 膜为椭圆形半透明的薄膜,将外耳道和 中耳分隔,在声波的作用下,能产生振 动。鼓膜里面是一个小腔,叫鼓室。鼓 室内有三块互相连接的听小骨,由外向 内依次为锤骨、砧骨、蹬骨。声波振动 鼓膜时,三块听小骨的连串运动将振动 传到内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