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考前文言文知识分类复习
人教版中考文言文总复习(七至九年级)
![人教版中考文言文总复习(七至九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0c958df5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33.png)
文言文总复习七年级上册:1、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1、项为之强项:颈,脖颈。
强: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徐:慢慢地。
以:用3、果如鹤唳云端果:果真,果然。
唳:鸟鸣4、以从草为林林:树林5、兴正浓兴:兴趣察,观察9、昂首观之昂:抬。
首:头。
之:它,代蚊子10、为之怡然称快怡然:愉快的样子二、译句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1、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所以都僵硬。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3、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以下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1、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2、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
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3、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4、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5、恰当。
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
湖北省武汉中考语文复习资料及答题技巧-文言文实词归类整理
![湖北省武汉中考语文复习资料及答题技巧-文言文实词归类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ec62ec6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01.png)
湖北省武汉中考语文复习资料及答题技巧-文言文实词归类整理一、名词类1.人物:君王、臣子、贤人、女子、官员、将军、士兵等。
3.地名:山川、海河、湖泊、城市等。
4.时间名词:年、月、昼、夜、晨、暮等。
5.祭祀活动:祭祀、祭品、祭祀地点、祭祀时间等。
6.社会制度:封建制度、科举制度、尚武精神等。
7.事物类:器物、服饰、建筑等。
二、动词类1.行为:行、作、来、去、问等。
2.交流沟通:说、言、述、呼、问等。
3.思考、认识:思、念、忘、知、悟等。
4.购买和使用:买、取、用、食、饮等。
5.移动和运输:行、来、去、出、入等。
6.战斗和征战:战、攻、击、杀、守等。
7.建设和修建:造、筑、修、立、建等。
8.生产和加工:种、养、采、织、炼等。
9.学习和教育:学、教、师、徒等。
10.祭祀和祈祷:祭、享、祷、祝等。
11.诗文创作:赋、作、写、入、传等。
三、形容词类1.具体描述:大小、高低、长短、充盈、光亮、深浅等。
2.视听、感知:明、响、悦、痛、香等。
3.人物特点:微、伟、多、少、贤、愚等。
4.国家、地区特点:富、贵、隆、美、华、庄等。
5.情感、心理状态:喜、怒、哀、乐、忧等。
四、副词类1.表示方式:忽、自、卒、既、且等。
2.表示时间:渐、已、复、已、甫等。
3.表示地点:偏、前、顷、近、久等。
4.表示程度:甚、尤、良、甚、绝等。
五、连词类1.并列关系:且、及、并、又、亦等。
2.表示转折:虽、然、然、而、犹等。
3.表示因果:则、故、由、以、因等。
4.表示条件:若、如、皆、即、假、使等。
六、量词类1.数量词:万、百、千、亿、亿、甚等。
2.容积量词:石、斗、升、斤、尺等。
3.时间量词:时、分、日、夜、岁等。
4.距离量词:尺、寸、里、丈、步等。
希望以上的分类整理对您有帮助!祝您学习顺利,取得好成绩!。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15e123320740be1e640e9a15.png)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年中考过去了但又一年中考要来了,对于中考文言文是一个必考考点,下面是由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文言实词一词多义汇释把①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②把酒临风(a动词:端,持b动词:端起、端着)白①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③往来无白丁(a动词:使露出白色b形容词:白色c白丁:指没有学问的人)悲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②余悲之(a动词:悲伤b 动词:同情)备①众妙毕备②前人之述备矣③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a动词:具备b形容词:详尽、完备、周全c动词:准备d 防备)比①其两膝相比者②比肩继踵而在③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a动词:靠,挨着b动词:比较,比起c动词:等到)鄙①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②肉食者鄙③先帝不以臣卑鄙(a名词:边远地区b形容词:鄙陋、庸俗、浅陋c形容词:粗俗、知识浅陋)毕①此印者才毕②众妙毕备③吾与汝毕力平险(a动词:完成、完b副词:全部、都)兵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②轻兵锐卒③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④王于兴师,修我甲兵⑤田忌欲引兵之赵⑥世传其兵法(a名词:士兵b名词:兵器c名词:军队d名词:军事) 策①策之不以其道②执策而临之(a动词:驱使,鞭打b名词:马鞭)病①病入膏肓②寡人反取病焉③未果,寻病终④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a名词:疾病b名词:耻辱、忧虑c动词:生病d 形容词:困苦不堪)薄①薄如钱唇②薄暮冥冥(a形容词:与“厚”相对b动词:迫近、快到)称①先帝称之曰能②不以千里称也(a动词:称赞b动词:著称)重①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②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a.音chóng,副词:重新、再次b音zhòng,形容词:大的、多的。
严格地说不是一词多义。
第:但、只管,虚词,假借用法。
射:赌注。
重射:大赌注)辞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②齐之习辞者也(a动词:告别、离开b言辞、交际场合应酬的言语。
中考语文文言文必会知识点
![中考语文文言文必会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3622298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e4.png)
中考语文文言文必会知识点故1. 旧的,原来的。
例: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 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2. 特意。
例:桓侯故使人问之。
(《扁鹊见蔡桓公》)3. 原因,缘故。
例:公问其故。
(《曹刿论战》)4. 所以,因此。
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然1. 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为“这样”、“如此”。
例:父利其然也。
(《伤仲永》)。
2. 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为“然而”、“但是”等。
例: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3. 助词,分两种情况:①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可译作“……的样子”、“……地”。
例:秦王怫然怒。
(《唐雎不辱使命》)②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然”“若……然”的格式,“……的样子”“像……似的”。
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夫1. 指示代词,译为“那”。
例:予观夫巴陵胜状。
(《岳阳楼记》)2. fú,句首发语词。
例:夫环而攻之而不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 丈夫。
例:夫齁声起。
(《口技》)4. 成年男子的通称,可译为“人”。
例:荷担者三夫。
(《愚公移山》)哉1.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2.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
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3.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所1. 与动词结合,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情况”。
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所闻”即“所知道的事情”)(《桃花源记》)2. “所”和“以”连用。
(1)“所以”表示原因,可译为“……的原因”。
例: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出师表》)(2)“所以”表示手段或凭借,可译为“用什么方法”、“用这些来”。
例:吾知所以距子矣。
(《公输》)/ 所以动心忍性。
(“所以”:用这些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与“为”相呼应,构成“为……所……”的结构,表被动。
初中必背文言文总结知识点
![初中必背文言文总结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76ae57d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c7.png)
初中必背文言文总结知识点一、文言文的语法知识点1. 名词:文言文的名词包括实词和虚词,实词有人名、地名、物名、抽象名词等,虚词有量词、处所词、指示代词等。
2. 动词:文言文的动词包括实词和虚词,实词有行为动词和状态动词,虚词有助动词、系动词等。
3. 形容词:文言文的形容词包括形容词和量词,形容词用于修饰名词,表示名词的性质、状态或特征,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或范围。
4. 代词:文言文的代词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不定代词等,用于代替名词或其他代词,起到替代作用。
5. 数词:文言文的数词包括基数词和序数词,用于表示数量或顺序。
6. 介词:文言文的介词用于表示名词或代词与其他词语之间的关系。
7. 连词:文言文的连词用于连接并列或从属的词语或句子,起到承接、转折、因果、条件等连词作用。
8. 助词:文言文的助词用于表示语气、时态、语态等,起到辅助主谓或宾补谓等作用。
9. 句法:文言文的句法包括主谓宾、从句、状语从句、补语等,用于构成句子和语言表达。
10. 阳春白雪:认识、阅读和理解古代文言文文学作品,包括诗歌、词、赋、曲等,了解其中的表达手法和意境。
二、文言文的阅读策略知识点1. 善于运用词典,查找生词和词义,积累词汇和语境。
2. 注重阅读理解,掌握上下文的逻辑关系、隐含意义和篇章结构。
3. 关注句式结构,理解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包括对偶、排比、借代等。
4. 熟悉古代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加深对古代文言文的理解和感悟。
5. 领会文言文的审美意蕴,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和人文情怀,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三、文言文的写作技巧知识点1. 控制语言表达:文言文的写作要求简练明了、句式平稳流畅、逻辑清晰,避免冗长啰嗦、语言累赘。
2. 注重修辞手法:文言文的写作要适当运用排比、对偶、借喻、比喻、比兴等修辞手法,提升文采和意境。
3. 原汁原味:文言文的写作要遵循古人的表达风格和思维方式,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
必背文言文中考知识点
![必背文言文中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aea8e24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b2.png)
必背文言文中考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必背文言文中考知识点必背文言文中考知识点_中考文言文必背文言文中考知识点有什么的呢?文言文是中考时很常见的考点,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下面本店铺精心准备了必背文言文中考知识点内容,欢迎使用学习!必背文言文中考知识点之通假字.棹数小舟,曳铁钯(通"耙",平整土地的农具)2.对镜帖花黄(通"贴",粘贴)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通"悦",愉快)4.诲女知之乎(通"汝",人称代词,你)5.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通"智",聪明)6.满坐寂然,无敢哗者(通"座",座位)7.便要还家(通"邀",邀请)8.荡胸生曾云(通"层",重叠)9.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通"缺",中断)10.蝉则千转不穷(通"啭",鸟叫声)必背文言文中考知识点之一词多义1.道:①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道义,仁道)③策之不以其道(正确方法)④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讲)⑤咨诹善道,察纳雅言(道理)2.居:①不可久居(停留)②面山而居(居住)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某种地位或某个地方)④佛印居右,鲁直居左(在,坐)3.毕:①吾与汝毕力平险(竭尽)②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全部,完全)4.亡:①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灭亡,死亡)③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逃跑)④亡羊补牢(失去,丢失)5.绝:①以为妙绝(极点)②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停止,消失)③佛印绝类弥勒(非常,极)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人世隔绝的)⑤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绝妙)必背文言文中考知识点之活用的文言词1.天雨墙坏(名作动,下雨)2.名:①不能名其一处也(名作动,说出)②名之者谁(名作动,取名字)③有仙则名(名作动,出名,有名气)3.妇抚儿乳(名作动,喂奶)4.一狼洞其中(名作动,打洞)5.狼不敢前(名作动,上前)6.处处志之(名作动,作记号)7.不蔓不枝(名作动,长藤蔓)(名作动,长枝节)8.任意东西(名作动,向东向西)9.腰白玉之环(名作动,挂在腰间)10.泉而茗者(名作动,汲泉水)(名作动,煮茶)中考语文考试注意事项1、注意审题。
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30a8c59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c0.png)
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中考语文文言文部分是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和古代文学文化常识。
以下是中考语文必考的文言文知识点汇总:1. 实词与虚词- 实词:重点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现象,如“之”、“其”、“以”、“于”等字在不同语境下的用法。
- 虚词:熟悉并理解虚词的语法功能,如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等。
2. 句式特点- 倒装句: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也称作“介宾短语后置”)等类型。
- 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等特殊句式及其翻译方法。
3. 通假字- 掌握常见通假字,理解通假字与本字之间的关系,并能准确辨认和解释文言文中出现的通假现象。
4. 词类活用-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根据上下文需要所发生的活用现象,例如名词做动词、形容词做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5. 一词多义及固定搭配- 记忆一些常见文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多种含义以及常见的成语或固定短语。
6. 文化常识- 了解古代官职名称、科举制度、礼仪习俗、天文地理等基础知识。
7. 文章阅读理解- 理解和分析文言文的主旨大意,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 对文言文中的典型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理解其言行背后的道德观念和社会价值取向。
8. 翻译技巧- 学会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法,准确把握原文意思,并能用现代汉语规范地表达出来。
9. 背诵默写- 背诵指定篇目的文言文全文或关键段落,并能够准确无误地默写出来。
10. 断句与标点- 学会根据文言语法结构和意义来正确断句,为没有标点的文言文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以上内容是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时应重点关注的知识点,供参考。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分项复习(二)词类活用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分项复习(二)词类活用](https://img.taocdn.com/s3/m/9745887f02020740be1e9be3.png)
攘除奸凶
形作名,奸邪凶恶的人
九年级下册
句子中的活用字词
活用现象并释义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名作动,管理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形作动,巩固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形作动,威慑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都是动作使动:使……痛苦;使……劳累;使……饿瘦;使……贫困;使……受阻碍受扰乱;使……惊动;使……坚韧;使……增长。“行”:名作状,用行动。
名作动,烧茶喝/端酒杯/穿红装
九年级上册
句子中的活用字词
活用现象并释义
陈胜王
名作动,称王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名作动,
夜篝火
名作动,点起篝火
狐鸣呼曰
名作动,模拟狐狸的声音
尉果笞广
名作动,鞭打
忿恚尉
动作使动,使……愤怒
将军身披坚执锐
形作名,坚固的铠甲/锐利的兵器
死国可乎
动பைடு நூலகம்为动,为……而死
轻寡人与
形作动,轻视
且秦灭韩亡魏
动作使动,使……灭亡
请广于君
形作动,为……扩大
天下缟素
名作动,穿孝服
贤能为之用
形作名,有才能的人
伏尸二人,流血五步
动作使动,使……倒下
以光先帝遗德
名作动,发扬光大
恢弘志士之气
动作使动,使……发扬光大
此皆良实
形作名,忠良诚实的人
优劣得所
形作名,才能高的人和才能低的人
亲贤臣
形作动,亲近
远小人
初中文言文知识分项复习(二)
二、词的活用
七年级上册
句子中的活用字词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ed0d935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e6.png)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是中考语文考试中的必考题型之一,对于学生来说,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对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文言文考试。
一、文言文基础知识点1. 代词:文言文中的代词一般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等。
常见的人称代词有吾、汝、之等;指示代词有斯、彼、此等;疑问代词有何、安、焉等。
2. 动词:文言文中的动词分为实词动词和虚词动词。
实词动词是指能够独立充当谓语的动词,常见的有行、作、说等;虚词动词是指不能独立充当谓语的动词,需要与实词动词或者情态动词结合使用,常见的有之、者、乎等。
3. 修饰语:文言文中的修饰语一般包括形容词、副词和介词短语等。
形容词用于修饰名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副词用于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程度或方式;介词短语用于修饰名词或代词,表示时间、地点、原因等关系。
4. 词性转化:文言文中的词性转化是指同一个词在不同句子中扮演不同的词性。
例如,“刻舟求剑”中的“刻”是副词,“舟”是名词,“求”是动词,“剑”是名词。
二、文言文句子结构知识点1. 主谓结构:文言文中的句子结构一般为主谓结构,也就是主语+谓语的结构形式。
主语一般是名词或代词,谓语一般是实词动词或者虚词动词。
2. 主谓宾结构:文言文中的句子结构也可以是主谓宾结构,即主语+谓语+宾语的结构形式。
宾语一般是名词或代词,它接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的承受者或者影响对象。
3. 主系表结构:文言文中的句子结构有时也可以是主系表结构,即主语+系动词+表语的结构形式。
系动词一般是实词动词,起到连接主语和表语的作用,表达主语的属性或状态。
三、文言文常见句式知识点1. 并列句:文言文中的并列句常见的句式有“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
并列句可以将两个相对独立的句子连接在一起,表达并列关系。
2. 状语从句:文言文中的状语从句常见的句式有“因为...所以...”、“如果...就...”等。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复习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3ab1722e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88.png)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复习中考语文文言文学问点复习(精选)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在这中考备考的阶段中,其实也需要一点点积累才能到达好的效果。
为了便利大家学习借鉴,下面我细心预备了中考语文文言文学问点复习内容,欢迎使用学习!中考语文文言文学问点复习第一册温故知新:温习旧的学问而得到新的熟悉和体会。
也指重温历史可以熟悉现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十则》)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很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十则》)讳疾忌医:有病不愿说,又怕见医生。
比方有了错误、缺点,生怕别人批判指出。
病入膏肓:指病已危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或事情已进展到不行挽救的程度。
——《扁鹊见蔡桓公》柳暗花明:指环境或境界的突然转变。
多指由逆境转为布满盼望的顺境。
(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
形容事情错综简单,不易看清底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熟能生巧:娴熟了就能找到窍门。
(无他,但手熟尔。
——《卖油翁》) 其次册世外桃源:原指抱负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方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
(《桃花源记》)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桃花源记》)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方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
(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吴下阿蒙:比方缺少学识,才能的人。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
现在多用来形容外强中干的事物。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黔之驴》)黔驴技穷:比方有限的一点本事已经用完。
(《黔之驴》)老骥伏枥:老了的好马,伏在马房中却还想去跑千里的远路。
中考语文古文知识点整理
![中考语文古文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fc99632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43.png)
中考语文古文知识点整理
一、常见实词
动词:游览、欣赏、品味、研究、讨论等。
形容词:美丽、壮观、雄伟、可爱等。
名词:山、水、花、草、树木等。
副词:常常、也许、一定等。
介词:在、于、从等。
连词:和、与、但是等。
代词:之、其、此、他等。
助词:所、者、乎等。
二、常见虚词
之: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何:多么,何等,怎么样的意思。
于:从,在,对于,向,到等意思。
以:用,因为,由于等意思。
而:连接并列短语或句子,表转折,顺承等关系。
则:就,如果,假如等意思。
与:和,跟,同等的字义。
或:或者,有的意思。
且:而且的意思。
故:所以,因此的意思。
三、古文句式
判断句:用者也来表示肯定和否定判断。
被动句:用见、受、被等表示被动关系。
省略句:省略主语、宾语等成分的句子。
倒装句:把谓语放在主语前面,把定语放在状语后面等。
疑问句:用疑问语气表达询问的句子。
反问句:用反问语气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
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整理复习
![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整理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bfa8fd03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ef.png)
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整理复习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整理复习文言文作为中考语文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对于许多学生来说,阅读文言文是一件十分头疼的事情。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文言文,下面整理了一些必考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一、词语辨析在文言文的阅读中,我们不仅需要理解每个字的意思,还需要了解词语的用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词语辨析:1. 之与乎这两个字都可以表示“的”、“之”的意思,但使用场合有所不同。
在表示“的”时,一般用“之”;而在表示疑问或表示强调时,则用“乎”。
2. 略、稍、微、几、差这五个字都可以表示小的量或程度,但有所区别。
其中,略和项相对,稍更轻微一点;微比两者更轻微;几较微稍强一些;差更强,意思接近“丝毫不”。
3. 是、为这两个字都可以表示“是”、“为”的意思,但有所区别。
表示肯定意义时,用“是”;表否定意义及无从判断时,一般用“为”。
二、常用成语文言文中出现的成语用法通常为整个成语,而不是解释词语的意思。
以下是一些常用成语:1. 不可救药意思为无药可救,形容病势极度严重或晚期,用来形容人的一些行为或情况不可挽回。
2. 各有所长意思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或特长,在合作或竞争中可以互相补充。
3. 千头万绪意思为事情极其复杂,有许多繁琐的细节或问题。
4. 画蛇添足意思为做无用功,或是在完成某个任务后做了多余的事情,这些事情可能会削弱本来就十分完美的成果。
5. 亡羊补牢意思为事情出现了问题,及时处理,可以避免更大的损失。
三、常见的结构理解文言文中的结构是十分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结构:1. “不如”句式这种句式中,不如后面的内容往往都是来表述一项事物比不上另一样事物,也就是表述某个事物的劣势或缺点。
2. “为……所”这种结构一般表示是一种由什么因素产生的结果。
比如“为力所制”即是被力量所限制。
3. “与……同”这种句式中,“与”表示的是并列的含义。
在这种结构中,同往往是表述一种属性同时存在。
初中语文2023中考复习文言文主题分类整理(山水篇+人物篇+道理篇+说明篇)
![初中语文2023中考复习文言文主题分类整理(山水篇+人物篇+道理篇+说明篇)](https://img.taocdn.com/s3/m/a7615618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dc.png)
中考语文文言文主题分类整理一、山水篇包括:《桃花源记》、《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观潮》1、作者因贬谪而用山水体现出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被贬黄州,因无人与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寻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表达了作者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
《小石潭记》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
【总结】以上两篇游记因作者被贬而表现内心的凄苦悲凉。
《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借作此记之机,含蓄委婉地规劝好友滕子京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朋友。
《醉翁亭记》作者虽被贬谪,但却表现出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总结】以上两篇,作者虽被贬,但却无被贬的悲凉,而是心中想着国家想着天下百姓。
2、通过描写景色来感受自然。
《三峡》通过对长江三峡雄伟壮丽景色的描绘,激发出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答谢中书书》通过对秀美的山川景色的描绘,体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与朱元思书》总叙了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含蓄地传达出爱慕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总结】以上三篇通过不同景色的描绘,表现出对大自然和祖国山河的热爱。
《满井游记》作者抓住了早春生机盎然的景色描写,表现出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对自然界重新焕发生机的欣赏和赞美。
《湖心亭看雪》作者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西湖雪景,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来表现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统一与和谐。
《桃花源记》在文中作者给我们勾勒出了一个世外桃源,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观潮》本文是一篇写景记事的佳作,分四段写了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的健儿和观潮的人群。
就写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
【总结】以上三篇借对不同景色的描绘,表现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
初三生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初三生文言文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a56756b1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f0.png)
初三生文言文知识点汇总对于初三的同学来说,文言文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掌握好文言文的知识点,不仅有助于应对考试,更能让我们领略到古代文化的魅力。
下面就为大家汇总一下初三文言文的重要知识点。
一、实词实词是文言文学习的基础,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1、古今异义词义扩大:比如“江”“河”,在古代专指长江、黄河,现在泛指一般的江河。
词义缩小:“妻子”,古代指妻子和儿女,现在仅指妻子。
词义转移:“走”,古代指跑,现在指行走。
2、一词多义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
例如“故”,可以表示“原因”“旧的”“所以”等。
要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实词的意思。
3、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如“沛公军霸上”中的“军”,名词用作动词,意为“驻军”。
形容词作动词:“亲贤臣,远小人”中的“亲”“远”,分别为“亲近”“疏远”。
动词作名词:“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中的“出”“入”,指“产出”“收入”。
二、虚词虚词在文言文中虽然数量不多,但使用频率高,用法灵活。
1、之作代词:代人、代物、代事。
作助词:“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之”作结构助词,相当于“的”;“之”还可以作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的标志等。
2、而表并列:“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表承接:“温故而知新”。
表转折:“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3、以作介词:“以”可以表示“用”“凭借”“因为”等。
作连词:“以”可以连接两个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并列、承接、目的等关系。
4、于表处所:“于厅事之东北角”。
表对象:“万钟于我何加焉”。
三、特殊句式1、判断句“……者,……也”:“陈胜者,阳城人也”。
“……,……也”:“夫战,勇气也”。
“……者,……”:“马之千里者”。
2、倒装句宾语前置:“何陋之有”。
状语后置:“战于长勺”。
定语后置:“马之千里者”。
3、被动句“为……所……”:“为乡里所患”。
“于”表被动:“受制于人”。
四、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
中考文言文复习知识
![中考文言文复习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8c75873a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6d.png)
中考文言文复习知识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
1、外连横而斗诸侯斗:让……争斗2、中军置酒饮归客饮:使……饮酒3、生死而肉骨生:使……复生4、惊天动地惊:使……惊奇;动:使……感动5、可烧而走也走:使……逃走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
如: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死国:为国事而死动词在谓语前,修饰或者限制谓语。
儿惧,啼告母啼:哭着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
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锐",指的是"巩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
1、晓看红湿处红:红花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红:绿叶、红花。
3、常在于险远。
险远:危险而又道远的地方①动词,去、到、往寡助之至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②代词,代人、代物、代事二世杀之《陈涉世家》钟鼓乐之("窈窕淑女")又数刀毙之《狼》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名之者谁左右采之(代荇菜)③"之"用作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在河之洲山之僧智仙也④ "之"字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如;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⑤"之"字在句子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
如: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怅恨久之《陈涉世家》公将鼓之⑥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宋何罪之有? 何陋之有?⑦作定语后置的标志。
马之千里者。
①结构助词望之蔚然而深秀者②结构助词,的下者飘转沉塘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指人、物、事、时、地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中考考前文言文知识分类复习————————————————————————————————作者:————————————————————————————————日期:2008年中考文言文知识分类复习一、易误读的字。
我们在学习文言诗文时,应特别注意三种“异读”(指一个字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读音)。
1、通假异读。
文字通假,在文言文中比较常见,通假字跟本字的读音大多不同,我们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应读“本字”的音。
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说”,就不能读shuō,而应读yuè,这里的“说”通“悦”,愉快的意思。
2、古音异读。
古代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等专有名词,凡是《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未作出规定的,我们仍应按传统的音去读。
如:“可汗问所欲”中的“可汗”,是对过去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呼,按古音应读kèhán。
3、破音异读。
这是指通过改变字音的办法来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一种异读。
如“骑”现在只用作动词,读qí,但文言文中它还常作名词用,读jì,“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中的“骑”就读jì。
另外,文言文中有一些现在不常用的字,我们要仔细辨清字形,查明字音,切不可以形近字的音去替代,或者读“半边字”。
如“及郡下,诣太守”的“诣”,应读yì,不能误读为zhǐ。
下面列出课本中文言文易误读的字,括号里是正确读音。
论语(lún)默而识之(zhì)贫者语于富者曰(yù)曳屋许许声(húhú)荷担者三夫(hè)曾不能损魁父之丘(zēng)始龀(chèn)诲(huì)人不倦戍(shù)轮台何恃(shì)而往蔽林间窥之(kuī)赴戎(róng)机朔气传金柝(tuò)燕山胡骑(yān)濯(zhuó)清涟亵(xiè)玩焉期年出之(jī)如闻泣幽咽(yè)更相庆(gēng) (yǐ)然不动阡陌(mò)胡不见我于王(xiàn)八分有奇(jī)以头抢地耳(qiāng)三年羁旅客(jī)低绮户(qǐ)皆次当行(háng)为坛而盟(wéi)慕义强仁者(qiǎng) 水皆缥碧(piǎo) 青鸟殷勤为探看(kān)施施而行(yì)射者中(zhòng)颓然乎其间(tuí)廿二日(niàn)汗出浃背(jiā)曝沙之鸟(pù)呷浪之鳞(xiā)风怒号(háo)大庇天下寒士(bì)斜晖脉脉(mò)以其语语之(yǔ)(yù)宠辱偕忘(xié)谪(zhé)守巴陵郡岸芷汀兰(tīng)乞人不屑(xiè)中道崩殂(cǘ) 长(zhǎng)史咨诹(zōu)善道夙(sù)夜忧叹猥(wěi)自枉屈陟罚臧否(pǐ)以彰其咎(jiù)此殆天所以资将军(dài)望其旗靡(mǐ) 方羲之不可强以仕(qiǎng)千骑卷平冈(jì)五十弦翻塞外声(xián)又何间焉(jiàn)夫战,勇气也(fú)才略冠天下(guàn)左备容臭(xiù)父母岁有裘葛之遗(wèi)宁可共载不(fǒu)窈窕淑女(yǎo tiǎo)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wàng)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也(wū)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jiàng jiàng)二、通假字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语言现象叫做文字“通假”(“通”是通用,“假”是借用)。
“通假”是“本有其字”却弃而不用,临时借用了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别字。
一般认为,通假字的产生可能是由于书写或抄书的人一时笔误,写了音同或音近的别字,或是因地方习惯而写了另一个字。
后人见古人有先例,便跟着写,约定俗成,别字和本字就通用了,学会辨识通假字,对学习文言文是很重要的。
下面是我们所学课文中出现的通假字。
《<论语>十则》: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由,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扁鹊见蔡桓公》: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通“旋”,回转、掉转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汤”(tàng)通“烫”,意思是用热水焐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齐”(jì)通剂《乐羊子妻》:日知其所亡“亡”通“无”《为学》:屏弃而不用“屏”通“摒”《卖油翁》:但手熟尔“尔”通“耳”《西江月》:路转溪头忽见“见”通“现”《桃花源记》: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口技》:满坐寂然“坐”通“座”《伤仲永》: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愚公移山》:河曲知叟亡以应“亡”通“无”,意思是没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通“返”,还,返回甚矣,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cuò)通“措”,放置《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那”通“哪”,怎么《三峡》:略无阙处“阙”通“缺”《闲情记趣》: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晏子故事两篇》:傧者更道“道”通“导”,引导缚者曷为者也“曷”通“何”圣人非所与熙也“熙”通“嬉”《寓言四则》:辑以羽翠“辑”通“缉”,连缀宣王说之“说”通“悦”,高兴此何遽不为福乎“遽”通“讵”,岂《公输》: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拒”,抵抗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通“御”,防守,抵挡公输盘诎“诎”通“屈”,理屈《桃花记》: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选右手攀右趾“攀”通“扳”,往里拉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男子美称《唐雎不辱使命》:寡人谕矣“谕”(yù)通“喻”,知晓,明白故不错意也“错”通“措”,筹划轻寡人与“与”通“欤”,表示询问语气,相当于“吗”“呢”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荔枝图序》:华如橘“华”通“花”《山市》:裁如星点“裁”通“才”,仅仅《陈涉世家》: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適”通“谪”,意思是远调,这里是强迫去守边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固以怪之矣“以”能“已”,已经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着卜者知其指意“指”通“旨”,意图《马说》: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能力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食”通“饲”,喂养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语气词,表疑问《始得西山宴游记》:自余为僇人“僇”通“戳”,遭到贬谪《峡江寺飞泉亭记》:而游者皆暴日中“暴”通“曝”,晒《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见”通“现”,出现《〈孟子〉二章》: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衡于虑“衡”通“横”,意思是梗塞,指不顺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岳阳楼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通“俱”,全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越巫》:持其赀去“赀”通“资”,资财《<世说新语>三则》:尊君在不“不”通“否”《行路难》:玉盘珍馐直万钱“直”通“值”《鱼我所欲也》: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躲避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隆中对》: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自董卓已来“已”通“以”《墨池记》: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章”通“彰”,显著《曹刿论战》:小惠未徧“徧”通“遍”,遍及,普遍《送东阳马生序》: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君子于役》:鸡栖于桀“桀”通“橛”,指为鸡做的木架《大道之行也》:选贤与能“与”(jǔ)通“举”,推举矜、寡、孤、独、废疾者“矜”(guān)通“鳏”,老而无妻的人《杜甫诗三首》:荡胸生曾云“曾”通“层”三、一词多义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句中意义往往不同,阅读时应根据具体的语境确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
现将初中文言文中常见的多义词整理如下:拂①入则无法家拂士(辅佐)《<孟子>二章》②行拂乱其所为(违背,不顺)《<孟子>二章》故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孟子>二章》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旧的知识)《<论语>十则》③广故数言欲亡(故意)《陈涉世家》④公问其故(原因,缘故)《曹刿论战》⑤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原样)《狼》⑥桓侯故使人问之(特意)《扁鹊见蔡桓公》若①若为佣耕(你)《陈涉世家》②若夫霪雨霏霏(跟“夫”连用,用在一段话开关用以引起下文)《岳阳楼记》③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像,如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④曾不若孀妻弱子(及,比得上)《愚公移山》⑤若听茶声然《好像,似乎》《核舟记》得①……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通“德”,感激,感恩)《鱼我所欲也》②一狼得骨止(得到,获得)《狼》入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进入)《狼》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国内)《<孟子>二章》夫①其夫呓语(丈夫)《口技》②夫环而攻之《发语词》《<孟子>二章》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成年男子的通称)《愚公移山》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叹词,啊)《岳阳楼记》观①予观夫巴陵胜状(看,观看)《岳阳楼记》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岳阳楼记》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看,细看)《岳阳楼记》开①开我东阁门(打开)《木兰诗》②旁开小窗(设置)《核舟记》③连月不开(放晴)《岳阳楼记》一①一碧万顷(都,一概)《岳阳楼记》②长烟一空(全部)《岳阳楼记》③孤帆一片日边来(数词)《望天门山》④传一乡秀才观之(全,满)《伤仲永》⑤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曹刿论战》芳①野芳发而幽香(花草)《醉翁亭记》②芳草鲜美(发出香味的)《桃花源记》临①把酒临风(面对着)《岳阳楼记》②临溪而渔(靠近)《醉翁亭记》③东临碣石(登临)《观沧海》④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出师表》秀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秀丽)《醉翁亭记》②佳木秀而繁阴(发荣滋长的意思)《醉翁亭记》见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看见)《木兰诗》②曹刿请见(拜见,谒见)《曹刿论战》③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通“现”,出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④胡不见我于王(引见)《公输》书①乃丹书帛曰(写)《陈涉世家》②得鱼腹中书(帛书)《陈涉世家》③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书信)《石壕吏》④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名册,公文)《木兰诗》语①卒中往往语(谈论,说)《陈涉世家》②贫者语于富者(告诉)《为学》章①又用篆章一(印章,图章)《核舟记》②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章”通“彰”,显著)《黑池记》然①吴广以为然(对,是)《陈涉世家》②庞然大物也(……的样大)《黔之驴》③然而,北通巫峡(这样)《岳阳楼记》谓①太守谓谁(是)《醉翁亭记》②太守自谓也(命名)《醉翁亭记》③何以谓之文也(称作,叫作)《〈论语〉十则》④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认为)《爱莲说》⑤义兴人谓为三害(称为)《周处》鄙①肉食者鄙(目光短浅)《曹刿论战》②先帝不以臣卑鄙(浅陋)《出师表》③蜀之鄙有二僧(边境)《为学》益①不治将益深(更,更加)《扁鹊见蔡桓公》②曾益其所不能(增加)《〈孟子〉二章》③有所广益(增益)《出师表》志①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志向,志趣)《为学》②寻向所志(标记)《桃花源记》③处处志之(做标记)《桃花源记》寻①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寻找)《桃花源记》②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不久)《桃花源记》或①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陈涉世家》②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岳阳楼记》食①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喂养)《马说》②食不饱,力不足(吃)《马说》③一箪食,一豆羹(吃的东西,粮食)《鱼我所欲也》道①会天大雨,道不能(路)《陈涉世家》②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途)《出师表》③策之不以其道(方法,措施)《马说》④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仁政,王道)《〈孟子〉二章》⑤伐无道,诛暴秦(道义)《陈涉世家》⑥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讲)《桃花源记》令①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命令)《陈涉世家》②攻陈,宽守令皆不在(官名)《陈涉世家》③令辱之(使,让)《陈涉世家》④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让)《陈涉世家》具①故人具鸡黍(准备饭食或酒席)《过故人庄》②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准备)《活板》③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具备)《核舟记》④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详尽)《桃花源记》⑤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通“俱”,全,都)《岳阳楼记》就①还来就菊花(亲近,观赏)《过故人庄》②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趋,赴)《隆中对》③瞬息可就(完成)《活板》并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一起)《狼》②并杀两尉(一共)《陈涉世家》③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全、都)《桃花源记》④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和,以及)《核舟记》国①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国家)《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②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国都)《岳阳楼记》名①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命名,起名字)《醉翁亭记》②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名字)《木兰诗》③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有名的,著名的)《马说》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有名声)《陋室铭》⑤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解释)《口技》亡①今亡变死(逃跑,逃亡)《陈涉世家》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灭亡)《〈孟子〉二章》③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愚公移山》④亡羊补牢(丢失)为①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制作,制成)《公输》②为坛而盟(修筑,建造)《陈涉世家》③唐人尚未盛为之(使用)《活板》④孰为汝多知乎?(以为,认为)《<论语>十则》⑤宫中府中,俱为一体(是)《出师表》备①前人之述备矣(详尽)《岳阳楼记》②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准备,防备)《活板》③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饮(备办,做)《石壕吏》乘①车六七百乘(量词,读shèng)《陈涉世家》②公与之乘(坐,驾)《曹刿论战》行①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行走)《桃花源记》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运行)《观沧海》③必能使行阵和睦(行列,指军队)《出师表》④行拂乱其所为(行动)《<孟子>二章》⑤将军向宠,性行淑均《品行,品德》《出师表》⑥行收兵(行军)《陈涉世家》⑦陈胜、吴广皆次当行(行列)《陈涉世家》会①会宾客大宴(适逢,正赶上)《口技》②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会合,聚合)《陈涉世家》③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聚会)《岳阳楼记》④长风破浪会有时(必然,一定)《行路难》⑤每有会意(领会,理解)《五柳先生传》奔①屠乃奔倚其下(急走,跑)《狼》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指飞奔的马)《三峡》易①天下事有难易乎(容易)《为学》②愿以十五城易璧(交换)《公输》③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改变)《愚公移山》市①东市买骏马(交易物品的场所,市场)《木兰诗》②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买)《木兰诗》③百里奚举于市(市井)《<孟子>二章》自①并自为其名(自己)《伤仲永》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从)《<论语>十则》数①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几个,读shù)《寓言四则》②珠可历历数也(计算,读shǔ)《核舟记》类①佛印绝类弥勒(像)《核舟记》②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一类)《活板》策①执策而临之(鞭子)《马说》②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马说》鲜①陶后鲜有闻(少,读xiǎn)《爱莲说》②芳草鲜美(鲜艳,读xiān)《桃花源记》卒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终于)《送东阳马生序》②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士兵)《陈涉世家》③生卒不详(死)环①环而攻之而不胜(包围)《<孟子>二章》②环滁皆山也(环绕)《醉翁亭记》景①四时之景不同(景物)《醉翁亭记》②至若春和景明(日光)《岳阳楼记》极①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尽)《岳阳楼记》②感极而悲者矣!(极点)《岳阳楼记》③……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穷尽)《岳阳楼记》意①与君离别意(情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②望西都,意踌蹰(心绪)《山坡羊•潼关怀古》③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情趣)《醉翁亭记》④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打算)《狼》胜①予观夫巴陵胜状(美好的,好的)《岳阳楼记》②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胜利)《陈涉世家》③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师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师)《<论语>十则》②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军队)《曹刿论战》请①公将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