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化学高一下《硫酸》word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科版化学高一下《硫酸》word教案
第1课时“众酸之王”——硫酸
[设计思想]
本章是典型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
本章第一节关于硫、二氧化硫及酸雨知识差不多做了系统的介绍,本节顺理成章地进入硫酸的学习,内容要紧包括硫酸、几种硫酸盐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三部分,共分为三个课时。
第一课时的内容是硫酸的部分性质,重点是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
在初中有关稀硫酸的知识的基础上,本节课将更深入地学习有关硫酸的知识。
硫酸是重要的差不多化工产品之一,它既具有酸的通性,又有自身的特性。
初中要紧学习了稀硫酸的一些性质,因此,在这一节中要紧侧重于学习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及其特性(分两课时,第一课时:浓硫酸的物理性质、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第二课时:浓硫酸的氧化性)。
关于本节的教学应该重视与初中的联系,通过复习摸索与讨论,应用初中化学知识复习硫酸具有酸的通性,引出浓硫酸的特性。
关于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的教学,课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这一重要媒体,引导学生观看、分析、推理、抽象概括,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趣味性,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提高学生实验、观看、分析、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稀硫酸的性质(A)
(2)浓硫酸吸水性、脱水性的特性(B)。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浓硫酸的性质探究,认识研究物质的方法——结构分析、估量可能的性质、设计实验、观看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再辨证的分析结论的适用范畴;学习运用比较、归纳和概括等方法对猎取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浓硫酸和稀硫酸性质的比较学习,感悟“现象与本质”、“量变与质变”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通过浓硫酸的性质实验,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
三.教学用品
浓硫酸、浓盐酸、硫酸铜晶体、水、稀硫酸、纸屑、棉花、木屑、蔗糖、玻璃棒、烧杯、试管、药匙、多媒体。
四.教学流程
2.流程说明
1展现样品:两瓶密闭、体积相等的试剂瓶,分别装有浓硫酸和浓盐酸。
2演示实验:在试管中加入一些胆矾,再加入3-4ml浓硫酸,振荡。
3学生实验:潮湿的纸屑、棉花、木屑中分别滴入几滴浓硫酸。
五.教学案例
1.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
教学引入[投影展现]金星和地球的图片。
[图片说明]金星,又被称为太白金星,是夜
晚的天空中最亮的一颗行星;她和地球
一样有厚厚的大气层。
[引入]地球的大气要紧是由N2、O2组成。
只
是在近几十年,由于含硫物质的大量燃
烧产生酸雨,大气才显现了极少量的硫
酸。
而在金星的大气层中有一个厚达25
公里的浓密云层,它们不是水雾而是由
浓硫酸组成,那么硫酸怎么说是什么样
的一种物质呢?金星上有生命存在吗?
学完本节内容,或许我们能够做出初步
的推断。
认真倾听,引发好奇心,产生探究爱
好。
设置情形,激
发学生的求
知欲。
复习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板书] 5.3“众酸之王”——硫酸
[复习提问]初中时我们就学习过稀硫酸,回
忆稀硫酸具有哪些化学性质?什么缘故
具有这些性质?
[提问]酸的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投影]描述下图的实验现象,并说明稀
H2SO4的性质。
[讲述]请大伙儿完成上述有关反应的离子方
程式:
摸索并回答: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因为硫酸在水中能电离出H+。
回忆、摸索、讨论、回答:与碱中和、
与碱性氧化物生成盐和水、指示剂显
色等。
学生先讨论,然后请几名学生描述实
验现象,其他同学补充现象。
学生书写方程式(同桌同学互相检查,
教师用实物投影检查正误后,投影正
确答案)
复习稀硫酸
的化学性质。
性。
2.要紧板书
5.3“众酸之王”——硫酸
复习: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一、纯硫酸的物理性质:
纯硫酸是一种无色油状的液体,是一种难挥发的酸。
市售硫酸的质量分数有92.5%和98%两种。
当浓硫酸吸取了大量的三氧化硫后,就成了发烟硫酸。
浓硫酸能以任意比与水混溶,浓硫酸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二、浓硫酸的特性:
1、吸水性(干燥剂)
通常可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有:H2、O2,N2、CO、CO2、CH4、SO2、HCl、C12等:
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有:碱性气体:NH3、还原性气体:H2S、HI、HBr等。
2、脱水性(炭化)
浓硫酸
C12H22O11 12C+11H2O
浓H2SO4
吸水性与
吸水性脱水性
脱水性的
比较:
对象游离H2O 有机化合物中的H和O
按H2O的组成脱去有机物中的H、O原子(2:1),本质H2SO4+xH2O——H2SO4·xH2O+Q
脱去后生成水
3.相关链接
“浓硫酸稀开释热”的实验装置设计
初中教材实验关于“浓硫酸稀开释热”是用手去触摸烧杯外壁来感
知温度变化的,而在课堂上能触摸感知的学生面是有限的。
因此在教学
实践中,我们常常用下列装置来显示“浓硫酸稀开释热”的实验成效。
1、用熔化的石蜡将盛水烧杯的底部粘在小木板上,再沿烧杯壁慢慢倒入
浓硫酸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见右图)。
因浓硫酸稀开释热使石蜡又熔化,再拿起烧杯时,则可见烧杯与木板分离。
因为石蜡受热熔化是生活常识,因此也培养了学生通过观看现象,分析事物变化本质的思维能力。
2、如右图所示。
未加入浓硫酸时,小试管内澄清石灰水无变化。
当缓慢沿烧杯壁加入浓硫酸并不断搅拌时,可见小试管内澄清石灰水逐步变浑浊。
由于
碳酸氢铵
学生在第一章习题中已知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其产物有二氧化碳,因此由此及彼推断出装置内碳酸氢铵分解所需的热量来自于浓硫酸的稀释。
3 如左图所示。
由于烧杯内的水起到了凸透镜的放大作用,试管内胆矾晶体清晰可见。
沿
烧杯壁缓慢加入浓硫酸并搅拌时,通过“凸透镜”。
可见试管内的部分胆矾因受热而熔化成蓝色的硫酸铜溶液。
此实验若通过
实物投影仪放大则成效专门好。
此实验可用Na2CO3*10H2O代替CuSO4*5H2O,
虽熔化成效好一些,但因试管内外均为无色透亮液体,因此在教室内学生的视觉观看成效差些。
4、此设计(见右图)利用了浓硫酸稀开释热,使锥形瓶内空气因受热体积膨胀,可观看到试管内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稍后,温度降低时,导管内有一段液柱。
为便于观看可在盛水试管内滴几滴红墨水。
由于此实验设计原理
与装置气密性的检验原理相同,学生也是易于明白得的。
这些实验装置因涉及到多个知识点和相关学科知识,亦可在
综合训练和复习时用作能力培训。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第一通过“金星上有生命存在吗?”的情形设置,告诉学生想要找到答案,就要认真地学习本节的内容。
如此学生专门快地进入了学习“角色”,想学而乐学,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爱好的目的。
然后通过复习提问和讨论,使学生明确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进而追问“稀H2SO4什么缘故具有酸的通性”,以强化硫酸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电离生成H+。
关于浓硫酸的物理性质、脱水性和氧化性的教学,要紧采纳实验、讨论、讲解、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第一要做好三个演示实验,给学生以正确、鲜亮和深刻的印象。
做实验时,要求学生认真观看,并从分析实验现象入手,认识反应本质。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
同时,在教师的启发下,养成有目的地观看,主动地猎取知识,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