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章 学习动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强化之分,前者是由外部或他人施予给 行为者的强化,后者是自我强化,即行为者 在活动中获得了成功而增强成功感与自信心 ,从而增加了行为动机。无论是外部强化还 是内部强化都有着正强化与负强化之分,并 与惩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般说来,正 强化和负强化都起着增强学习动机的作用, 如在取得优异成绩进行适当的表扬与奖励属 于正强化,而取消讨厌的频繁考试等便是负 强化。惩罚一般起着削弱动机的作用,但有 时也会使人在失败中重新振作起来。
激或情境。诱因按其性质可分为两种:凡能 驱使个体去趋向接近目标者.称为正诱因。 它可以是简单的,如食物、水等,也可以是 复杂的如名誉、地位等,凡是驱使个体逃离 回避目标者,称为负诱因,如躲避危险,逃 离灾难等。显然,诱因有些时候与行为目标 是相同的,有时它只是帮助达到行动目标的 条件。
人类动机的复杂性在于,在有些情况下 ,诱因或目标并未实际出现,因为过去习得 经验所产生的诱因期待或目标期待,也能使 人的需要转化为动机。
二、学习动机分类
1、根据动机起源 2、根据对象性质 3、根据影响范围和持续作用的时间 4、根据对动机内容的意识程度 5、根据动机在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大小 6、根据动机的原因 7、根据动机的正确性或社会性质
分类标准
动机种类
含义
举例
根据动机 起源
生理性动机(或原 发性、
原始性、生物性动 机)
其次,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还与个体 行为的质量有关。因为动机必须以行为为中 介对行为效果发生影响,所以行为质量对学 习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
表6-3 动机与行为效果的关系
正向一致
负向一致
正向不一致
负向不一 致
M
+
-
-
+
B
+
-
+
-
E
+
-
+
-
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
强化理论(reinforcement theory) 需要理论(need theory) 认知失调论(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 ) 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 成就动机理论(theory of achievement
时间
近景性动机(或 暂短性动机)
与具体活动本身联 系,影响范围小, 持续作用时间短的 动机。
学生仅仅为考 试得高分做出 的应付性努力 等。
远景性动机(或 长远性动机)
与活动的社会意义 相联系,影响范围 大,持续时间长的 动机。
一个学生想在 将来成为一句 优秀教师而进 行的努力。
无意识动机
行为者意识不到, 但决定其活动倾向 的动机。
反应(R)构成的,在刺激和反应之间不存在任 何中间过程或中介变量。 动力来源——在行为的外部,即强化。
工作中的斯金纳
------强化的概念:凡是能增强某个反应出现 概率的刺激均可称作 强化.
-------强化的种类(正负强化) -------负强化与惩罚 -------强化的程序(连续性强化与间歇性
强化)
行为主义用强化来说明行为 的引起与增强。人类作出任何良 好的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报偿。因 此他们特别强调表扬、奖赏、评 分、等级、竞赛等在动机激发中 的作用。
例如,某学生在偶然一次考试中 得了高分,家长、教师便及时进 行表扬、奖励,就能够增加该生 在下一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可 能性。
强化的概念的发展:强化有外部强化与
非原则性 动机冲突
与社会道德标准不矛盾 ,只涉及个人兴趣、爱 好取舍的动机冲突。
பைடு நூலகம்
如周末既想 去看电影, 又想复习功 课。
双趋动机冲 突
同时面临两个具有同等吸 引力的目标,又不能同时 达到,必须选择其一时产 生的动机冲突
“鱼,我所欲也 ;熊掌,亦我所 欲也,二者不可 兼得,舍鱼而取 熊掌也。”
按表现形 式
2.引导功能。动机与需要的一个根本不同就 是:需要是有机体因缺乏而产生的主观状态 ,这种主观状态是一种无目标状态。而动机 不同,动机是针对一定目标(或诱因)的,是受 目标引导的。也就是说需要一旦受到目标引 导就变成了动机。
3.维持和调整功能。当个体的某种活动产生 以后,动机维持着这种活动针对一定目标, 并调节着活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如果达到 了目标,动机就会促使有机体终止这种活动 ;如果尚未达到目杯,动机将驱使有机体维 持或加强这种活动,以达到目标。
所谓期待就是个体对所要达到目标的主
现估计。当个体主观估计,自己的某种行为 可能会导致某种诱因或目标出现时,也能产生 行为动机。总之,一切动机,无论是简单的动 机,还是复杂的动机都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 生的。
动机三种基本功能
1.激活功能。动机能激发有机体产生某种活 动,带着某种动机的有机体对某些刺激,特 别对那些与动机有关的刺激反应特别敏感, 从而激发有机体去从事某种反应或活动。例 如饥饿对食物、干渴者对水特别敏感,因此 也容易激起寻觅活动。
在学习活动中 ,可能有几种 动机,如为祖 国富强而学习 ,为获得奖励 而学习,或为 获得同伴赞许 而学习,假如 为祖国富强而 学习的动机居 于支配地位, 其余几种动机 就处于从属地 位。
根据动机 的原因
根据动机 的正确性 或社会性
质
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
由外在条件(即诱 因)诱发出来的动 机。
由内在条件(如好 奇、兴趣等)引发 出来的动机。
平
三、认知失调论(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 )
倡导者——费斯廷格(L.A.Festinger,1957)
主要观点——维持积极的自我形象的需要是 一个强有力的动力 。当一个人深信不疑的价 值观或信念受到心理上相矛盾的信念或行为 的挑战时,就会产生认知失调,进而体验到 一种张力或不适,为了解决这种不适,这种 失调会推动人做出消除失调以恢复平衡的行 为:他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或信念,或寻找 一种解决这种矛盾的理由或借口。
3、归属与爱的需要(belongingness and love need)——指每个人都有被他人或群体 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持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esteem need) ——在以上 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产生的自己对社会价 值追求的需要。
5、求知的需要(need to know)——个人 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探索、理解及解决疑 难问题的需要。
motivation) 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 of motivation) 自我效能感理论(self-efficacy theory
一、强化理论(reinforcement theory)
倡导者——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基本观点——人类一切行为都是由刺激(s)—
需要本身是主体意识到的缺乏状态,但这种 缺乏状
需要本身是主体意识到的缺乏状态,但 这种缺乏状态在没有诱因出现时,只是一种 静止的、潜在的动机,表现为一种愿望、意 向。只有当诱因出现时,需要才能被激活, 而成为内驱力驱使个体去趋向或接近目标, 这时需要才能转化为动机。
所谓诱因是指所有能引起个体动机的刺
例如,一个爱吸烟的人原本认为吸 烟无害,如果得了病,医生说是吸烟造 成的,这种吸烟有害与他爱吸烟者之间 出现了不协调。这时他就必须在戒烟与 继续抽烟之间进行选择。如果他相信医 生的话,改变原来的观点,他就会戒烟 ,认知失调感受消失;假若他不相信医 生的话,仍然坚持吸烟无害,那么就继 续吸烟,认知失调也会消失。
正确动机(或高 符合某种社会要求
尚动机)
或道德准则的动机
错误动机(或卑 劣动机)
违背某种社会要求 和 道德准则的动机
学生为获表扬 和奖励而努力 学习。
学生因对某项 任务中所表现 出的利他行为 。
在完成某项任 务中所表现出 的利他行为。
在完成某项任 务中所表现出 的损人利已行 为。
三、动机冲突与目标确立
四、学习动机动机与学习效果
首先,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或效率的影响取决于动 机本身的强弱。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 不变的,它往往会因课题性质不同而不同。当学习 比较容易的课题时,学习效率会因动机强度的增强 而提高;当学习比较困难的课题时,学习效率会因 动机强度的增强而下降;在一定范围内,动机增强 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特别在学习力所能及的课 题时,其效率的提高更明显。这一规律早在1908年 就被耶基斯(R.M.Yerkes)与多德森(H.D.Dodson) 通过实验证实了,因此,被称为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
在实际教育里,当学生取得的成绩与自我
形象不符而产生不适时,认知失调理论就
可以很好地用来解释了。例如,某个学生
以往在数学测验中常常得100分(满分),
这次得了60分,这与他或她的自我形象不
一致。为了解决这种不快,他或她可能决
定更努力地学习,争取以后再也不得这么
低的分数。另一方面,他或她也有可能试 图使自己的这个分数合理化,诸如说:“测 验题目太怪了。”“老师没有说要测验。”“ 我当时身体不舒服。”“我实际上并没有尽 力去做。”如此等等。这些借口使这位学生 得60分合理化了。
第06章 学习动机.ppt
第一节 学习与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界说 动机(motivation)一词,来源于拉丁文 Movere,意思是移动、推动和引起活动。现代 心理学将动机定义为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 内在原因。具体说,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 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需要是 一切行为动力的源泉,但并不等于说需要就 是人现实的行为动力,需要成为人行为的动 力必须要转化为动机。
所谓动机冲突或动机斗争就是指在同一 时间内出现的彼此不同或相互抵触的动机, 因不可能都获得满足而产生冲突的矛盾心理 。动机冲突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都是经常 发生的。
表6-2 动机冲突的主要种类
分类标准 动机种类
含义
举例
按性质和 内容
原则性动 机冲突
个人愿望与社会道德标 准相矛盾的动机冲突
公与私,个人 利益与集体利 益的冲突。
6、审美的需要(aesthetic need)——对 对称、秩序、完整结构,以及对行为完美 的需要。
7、自我实现的需要(self-actualization need)——个人渴望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 发挥,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希望的人物 的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
1、出现的顺序由低到高 2、在人口所占比例由大到小 3、包括基本需要与成长需要两种水
定势、习惯等 。
根据对动 机内容的 意识程度
有意识动机
行为者能觉察到, 并对其内容明确的 动机。
对某人某事的 兴趣以及以道 德感、义务感 和社会责任感 为内容的理想 和信念等。
根据动机 在活动中 的地位与 作用大小
主导性动机 辅助性动机
在活动中处于支配 地位,发挥主导作 用的动机。
在活动中处于从属 地位,只起辅助作 用的动机。
二、需要理论(need theory)
代表人物——马斯洛(Abraham H.Maslow,1908——1970)
需要的七个基本层次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1、生理需要(physioloical need)——维持 生存及延续种族的需要。
2、安全需要(safety need)——希望受保 护与免遭威胁从而获得安全感的需要。生命 安全、财产安全和职业安全是典型的安全需 要。
以生物性需要为基础 的动机。
食物、水分、 空气、躲避危 险等。
社会性动机(继发 性、
习得性、心理性动 机)
以社会需要为基础的 动机。
如劳动动机、 成就动机、交 往动机等。
根据对象 性质
物质性动机 精神性动机
以物质性需要为基 础的动机。
以精神性需要为基 础的动机。
食品、服饰、 用品等
成就、交往等
根据影响 范围和持 续作用的
双避动机冲 突
同时面临两个具有威胁性 的目标都想避开,但必须 接受其一时而产生的动机 冲突
趋避动机冲 突
对同一目标,同时产生的 既好而趋之,又恶而避之 时产生的动机冲突。
既怕学习辛苦, 又怕老师批评, 两者都想回避, 但必须接受其一 。
既想当好学生干 部,又怕耽误学 习时间。
动机冲突与目标确立是同步进行的。动机冲突 就是为选择目标而产生的,动机冲突的过程就是目 标确立的过程。某人有动机冲突就因为在某人的心 目中可能有两种或多种目标,动机冲突的过程就是 对众多目标的利弊、优劣以及实现的可能性进行权 衡,进而决定取舍的过程。由此可见,行动目标的 确立不在动机冲突的开始,而在动机冲突的最后, 动机冲突停止的同时,目标也就确立了,所以说目 标确立是动机冲突的结果。目标一旦确立就可以拟 定行动方案付诸实践了。
激或情境。诱因按其性质可分为两种:凡能 驱使个体去趋向接近目标者.称为正诱因。 它可以是简单的,如食物、水等,也可以是 复杂的如名誉、地位等,凡是驱使个体逃离 回避目标者,称为负诱因,如躲避危险,逃 离灾难等。显然,诱因有些时候与行为目标 是相同的,有时它只是帮助达到行动目标的 条件。
人类动机的复杂性在于,在有些情况下 ,诱因或目标并未实际出现,因为过去习得 经验所产生的诱因期待或目标期待,也能使 人的需要转化为动机。
二、学习动机分类
1、根据动机起源 2、根据对象性质 3、根据影响范围和持续作用的时间 4、根据对动机内容的意识程度 5、根据动机在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大小 6、根据动机的原因 7、根据动机的正确性或社会性质
分类标准
动机种类
含义
举例
根据动机 起源
生理性动机(或原 发性、
原始性、生物性动 机)
其次,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还与个体 行为的质量有关。因为动机必须以行为为中 介对行为效果发生影响,所以行为质量对学 习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
表6-3 动机与行为效果的关系
正向一致
负向一致
正向不一致
负向不一 致
M
+
-
-
+
B
+
-
+
-
E
+
-
+
-
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
强化理论(reinforcement theory) 需要理论(need theory) 认知失调论(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 ) 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 成就动机理论(theory of achievement
时间
近景性动机(或 暂短性动机)
与具体活动本身联 系,影响范围小, 持续作用时间短的 动机。
学生仅仅为考 试得高分做出 的应付性努力 等。
远景性动机(或 长远性动机)
与活动的社会意义 相联系,影响范围 大,持续时间长的 动机。
一个学生想在 将来成为一句 优秀教师而进 行的努力。
无意识动机
行为者意识不到, 但决定其活动倾向 的动机。
反应(R)构成的,在刺激和反应之间不存在任 何中间过程或中介变量。 动力来源——在行为的外部,即强化。
工作中的斯金纳
------强化的概念:凡是能增强某个反应出现 概率的刺激均可称作 强化.
-------强化的种类(正负强化) -------负强化与惩罚 -------强化的程序(连续性强化与间歇性
强化)
行为主义用强化来说明行为 的引起与增强。人类作出任何良 好的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报偿。因 此他们特别强调表扬、奖赏、评 分、等级、竞赛等在动机激发中 的作用。
例如,某学生在偶然一次考试中 得了高分,家长、教师便及时进 行表扬、奖励,就能够增加该生 在下一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可 能性。
强化的概念的发展:强化有外部强化与
非原则性 动机冲突
与社会道德标准不矛盾 ,只涉及个人兴趣、爱 好取舍的动机冲突。
பைடு நூலகம்
如周末既想 去看电影, 又想复习功 课。
双趋动机冲 突
同时面临两个具有同等吸 引力的目标,又不能同时 达到,必须选择其一时产 生的动机冲突
“鱼,我所欲也 ;熊掌,亦我所 欲也,二者不可 兼得,舍鱼而取 熊掌也。”
按表现形 式
2.引导功能。动机与需要的一个根本不同就 是:需要是有机体因缺乏而产生的主观状态 ,这种主观状态是一种无目标状态。而动机 不同,动机是针对一定目标(或诱因)的,是受 目标引导的。也就是说需要一旦受到目标引 导就变成了动机。
3.维持和调整功能。当个体的某种活动产生 以后,动机维持着这种活动针对一定目标, 并调节着活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如果达到 了目标,动机就会促使有机体终止这种活动 ;如果尚未达到目杯,动机将驱使有机体维 持或加强这种活动,以达到目标。
所谓期待就是个体对所要达到目标的主
现估计。当个体主观估计,自己的某种行为 可能会导致某种诱因或目标出现时,也能产生 行为动机。总之,一切动机,无论是简单的动 机,还是复杂的动机都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 生的。
动机三种基本功能
1.激活功能。动机能激发有机体产生某种活 动,带着某种动机的有机体对某些刺激,特 别对那些与动机有关的刺激反应特别敏感, 从而激发有机体去从事某种反应或活动。例 如饥饿对食物、干渴者对水特别敏感,因此 也容易激起寻觅活动。
在学习活动中 ,可能有几种 动机,如为祖 国富强而学习 ,为获得奖励 而学习,或为 获得同伴赞许 而学习,假如 为祖国富强而 学习的动机居 于支配地位, 其余几种动机 就处于从属地 位。
根据动机 的原因
根据动机 的正确性 或社会性
质
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
由外在条件(即诱 因)诱发出来的动 机。
由内在条件(如好 奇、兴趣等)引发 出来的动机。
平
三、认知失调论(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 )
倡导者——费斯廷格(L.A.Festinger,1957)
主要观点——维持积极的自我形象的需要是 一个强有力的动力 。当一个人深信不疑的价 值观或信念受到心理上相矛盾的信念或行为 的挑战时,就会产生认知失调,进而体验到 一种张力或不适,为了解决这种不适,这种 失调会推动人做出消除失调以恢复平衡的行 为:他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或信念,或寻找 一种解决这种矛盾的理由或借口。
3、归属与爱的需要(belongingness and love need)——指每个人都有被他人或群体 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持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esteem need) ——在以上 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产生的自己对社会价 值追求的需要。
5、求知的需要(need to know)——个人 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探索、理解及解决疑 难问题的需要。
motivation) 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 of motivation) 自我效能感理论(self-efficacy theory
一、强化理论(reinforcement theory)
倡导者——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基本观点——人类一切行为都是由刺激(s)—
需要本身是主体意识到的缺乏状态,但这种 缺乏状
需要本身是主体意识到的缺乏状态,但 这种缺乏状态在没有诱因出现时,只是一种 静止的、潜在的动机,表现为一种愿望、意 向。只有当诱因出现时,需要才能被激活, 而成为内驱力驱使个体去趋向或接近目标, 这时需要才能转化为动机。
所谓诱因是指所有能引起个体动机的刺
例如,一个爱吸烟的人原本认为吸 烟无害,如果得了病,医生说是吸烟造 成的,这种吸烟有害与他爱吸烟者之间 出现了不协调。这时他就必须在戒烟与 继续抽烟之间进行选择。如果他相信医 生的话,改变原来的观点,他就会戒烟 ,认知失调感受消失;假若他不相信医 生的话,仍然坚持吸烟无害,那么就继 续吸烟,认知失调也会消失。
正确动机(或高 符合某种社会要求
尚动机)
或道德准则的动机
错误动机(或卑 劣动机)
违背某种社会要求 和 道德准则的动机
学生为获表扬 和奖励而努力 学习。
学生因对某项 任务中所表现 出的利他行为 。
在完成某项任 务中所表现出 的利他行为。
在完成某项任 务中所表现出 的损人利已行 为。
三、动机冲突与目标确立
四、学习动机动机与学习效果
首先,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或效率的影响取决于动 机本身的强弱。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 不变的,它往往会因课题性质不同而不同。当学习 比较容易的课题时,学习效率会因动机强度的增强 而提高;当学习比较困难的课题时,学习效率会因 动机强度的增强而下降;在一定范围内,动机增强 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特别在学习力所能及的课 题时,其效率的提高更明显。这一规律早在1908年 就被耶基斯(R.M.Yerkes)与多德森(H.D.Dodson) 通过实验证实了,因此,被称为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
在实际教育里,当学生取得的成绩与自我
形象不符而产生不适时,认知失调理论就
可以很好地用来解释了。例如,某个学生
以往在数学测验中常常得100分(满分),
这次得了60分,这与他或她的自我形象不
一致。为了解决这种不快,他或她可能决
定更努力地学习,争取以后再也不得这么
低的分数。另一方面,他或她也有可能试 图使自己的这个分数合理化,诸如说:“测 验题目太怪了。”“老师没有说要测验。”“ 我当时身体不舒服。”“我实际上并没有尽 力去做。”如此等等。这些借口使这位学生 得60分合理化了。
第06章 学习动机.ppt
第一节 学习与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界说 动机(motivation)一词,来源于拉丁文 Movere,意思是移动、推动和引起活动。现代 心理学将动机定义为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 内在原因。具体说,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 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需要是 一切行为动力的源泉,但并不等于说需要就 是人现实的行为动力,需要成为人行为的动 力必须要转化为动机。
所谓动机冲突或动机斗争就是指在同一 时间内出现的彼此不同或相互抵触的动机, 因不可能都获得满足而产生冲突的矛盾心理 。动机冲突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都是经常 发生的。
表6-2 动机冲突的主要种类
分类标准 动机种类
含义
举例
按性质和 内容
原则性动 机冲突
个人愿望与社会道德标 准相矛盾的动机冲突
公与私,个人 利益与集体利 益的冲突。
6、审美的需要(aesthetic need)——对 对称、秩序、完整结构,以及对行为完美 的需要。
7、自我实现的需要(self-actualization need)——个人渴望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 发挥,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希望的人物 的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
1、出现的顺序由低到高 2、在人口所占比例由大到小 3、包括基本需要与成长需要两种水
定势、习惯等 。
根据对动 机内容的 意识程度
有意识动机
行为者能觉察到, 并对其内容明确的 动机。
对某人某事的 兴趣以及以道 德感、义务感 和社会责任感 为内容的理想 和信念等。
根据动机 在活动中 的地位与 作用大小
主导性动机 辅助性动机
在活动中处于支配 地位,发挥主导作 用的动机。
在活动中处于从属 地位,只起辅助作 用的动机。
二、需要理论(need theory)
代表人物——马斯洛(Abraham H.Maslow,1908——1970)
需要的七个基本层次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1、生理需要(physioloical need)——维持 生存及延续种族的需要。
2、安全需要(safety need)——希望受保 护与免遭威胁从而获得安全感的需要。生命 安全、财产安全和职业安全是典型的安全需 要。
以生物性需要为基础 的动机。
食物、水分、 空气、躲避危 险等。
社会性动机(继发 性、
习得性、心理性动 机)
以社会需要为基础的 动机。
如劳动动机、 成就动机、交 往动机等。
根据对象 性质
物质性动机 精神性动机
以物质性需要为基 础的动机。
以精神性需要为基 础的动机。
食品、服饰、 用品等
成就、交往等
根据影响 范围和持 续作用的
双避动机冲 突
同时面临两个具有威胁性 的目标都想避开,但必须 接受其一时而产生的动机 冲突
趋避动机冲 突
对同一目标,同时产生的 既好而趋之,又恶而避之 时产生的动机冲突。
既怕学习辛苦, 又怕老师批评, 两者都想回避, 但必须接受其一 。
既想当好学生干 部,又怕耽误学 习时间。
动机冲突与目标确立是同步进行的。动机冲突 就是为选择目标而产生的,动机冲突的过程就是目 标确立的过程。某人有动机冲突就因为在某人的心 目中可能有两种或多种目标,动机冲突的过程就是 对众多目标的利弊、优劣以及实现的可能性进行权 衡,进而决定取舍的过程。由此可见,行动目标的 确立不在动机冲突的开始,而在动机冲突的最后, 动机冲突停止的同时,目标也就确立了,所以说目 标确立是动机冲突的结果。目标一旦确立就可以拟 定行动方案付诸实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