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小林:孩子们,中医是打开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钥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仝小林:孩子们,中医是打开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钥匙
作者:王湘蓉王楠
来源:《教育家》 2020年第16期
仝小林
中央指导组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
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

本刊记者 / 王湘蓉王楠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仝小林大年三十就奔赴武汉,一直战斗在疫情的最前线,每天都忙
碌到深夜,不是一句“辛苦”所能完全表达的。

孩子们用稚嫩的手,画下了他白衣披甲的身影,还在画上写下了这样的文字:“感谢仝院士,谢谢您帮助武汉人民。

长大以后我也要像您一样
为祖国做贡献。

”每个时代,科学家的精神皆如明月星辰,照亮人们前行的路,孩子们的话语
是如此真挚,仝院士已在他们心中留下了一片星光。

滔滔东流长江水,静静耸立黄鹤楼。

武汉这座城不会忘记,历史也不会忘记为战胜疫情而
拼过命的英雄们。

现在,以武汉市为主战场的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解封的武汉又恢
复往昔的烟火浓稠,逆行的英雄们,在山河春浓之际,平安凯旋。

仝小林也从“前线”回到了
北京,但他仍然忙碌,未曾卸甲。

日前,仝小林在武汉抗疫的百忙之中,接受了《教育家》记者专访,就中西医结合救治新
冠肺炎患者的情况进行了介绍。

众所周知,中西医是在不同历史背景下、不同文化环境里产生
的两种医学体系,它们有着相同的伦理追求和价值目标——“治病救人”。

《教育家》:仝院士,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中西医结合已成为我国诊疗方案的一
大特点。

请问中医药针对新冠肺炎的诊疗,作用体现在哪里?
仝小林:中医药对整个疫情的控制,特别对社区防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中医药对疾病起
到了预防作用。

中医有“治未病”的理念,即“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

发热等疑
似新冠肺炎症状的患者,虽然还没被确诊,如果从此时开始给药,可以在早期改善他们发热、
咳嗽、乏力、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

在早期遏制症状,使它不至于更严重。

“治未病”的原则还体现在“已病防变”的理念上。

对轻症、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也是
中医药早期介入尽快控制病情,不至于向重症、危重症发展。

在西药还没有研发出针对新冠肺
炎的特效药物,疫苗还没有研发成功之时,中医药第一时间介入,使疾病能够得到控制。

就像
森林发生火灾,要在火势较小的时候及时扑灭,等到火势蔓延得越来越大,再扑灭就非常困难了。

这次疫情中医介入比较早,方法也比较得当,大范围的以通治方给药,形成了“武昌模式”。

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我拟的寒湿疫方(武汉抗疫1号方),中国中医科学院特聘研究员
葛又文先生拟的清肺排毒汤(2号方),以及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和北京市中医医
院刘清泉院长共同拟定的3号方覆盖了武汉全部的社区,“1号方”应用最早,也最广泛,前
后发放了70多万服,覆盖了5万多人。

在各类隔离点,密切接触隔离点、发热隔离点还有疑似确诊及轻型和普通型确诊患者的隔离点、方舱医院都有广泛的应用。

《教育家》:刚才您谈到此次疫情防控中医介入比较早,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中医和西
医是如何发挥各自作用的?
仝小林:在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中,中医和西医打了很好的配合。

在初期,中医药的早期
介入和全面覆盖对整个疫情的控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期,对已经确诊了新冠肺炎的
患者,中医药的全面介入防止轻症转重症;在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治疗和抢救上,西
医是关键。

此时中医配合西医治疗,一人一方,根据患者具体的情况,用中药注射剂等配合治疗,使其症状改善,降低了重症、危重症死亡率;在新冠肺炎患者的康复阶段,同样是中西医
结合治疗。

西医有针对肺功能康复的治疗方式,中医药对肺功能的康复,包括肺功能损伤的治
疗很有效。

不仅如此,中医治疗有“瘥后防复”的理论,采用非药物疗法,比如针灸、按摩、
刮痧,还有食疗、体育疗法等,大大减少了复阳率,这也体现了“治未病”的思想。

因此,中医主要是顾两头,在早期和恢复期发挥非常重要甚至是主导作用,中间过程与西
医打配合。

总的来说,在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中,短时间内整体有效地遏制病情发展,是中西医
结合治疗的成果。

《教育家》:中医药在疫情防控、患者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具体谈谈您上面提到的“武昌模式”吗?
仝小林:中医药的早期介入主要体现在社区防控,把疫情控制在源头。

这次中医药参与疫
情防控救治,我们创造了“武昌模式”,即“通治方+社区+互联网”。

武昌区是疫情的重灾区,有125万常住人口,18个社区服务中心,144个社区。

武昌区打响了武汉保卫战社区中医药抗
疫的第一枪,是武汉最先开展社区防控的地方,因为它有比较成熟的中医药网络体系。

武昌区一直在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创建工作,几年前与湖北省中医院有密切合作,加上互联网,几方共同搭建了社区的中医药健康网络。

武昌区最早将中医适宜技术引入社区,使患者在社区就能够得到及时治疗。

那么,社区医疗怎样和大医院差异化发展?只依靠政
府推动分级诊疗,把患者留在社区,是远远不够的。

武昌区的社区医疗定位是为老百姓的健康
服务,他们把125万人通过网络组织起来,中医药网络社区很活跃,平常也有几十万人在网络上,进行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比如开展针灸、拔罐及各类培训、辅导等等。

疫情中在社区做中药通治方给药,我们就看中有良好基础的武昌。

1月29号我与湖北省中
医院以及武昌区政府讨论如何布控。

社区是第一道防线,是整个新冠肺炎防控源头,如果源头
不控制,后面发展成重症,会有大批患者住院,令医疗资源更加紧张,造成医疗资源挤占。


此我们讨论如何把源头控制住,守住第一道防线。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前线指挥部和湖北省卫健委、武汉市卫健委共同讨论,最后决定以通
治方来治疗,我们拟定了“寒湿疫方(武汉抗疫方)”,也就是“1号方”,它由武汉市卫健
委医疗救治组于2月2日以官方正式文件的形式发布出来。

“武汉抗疫方”是最早官方文件的
正式推荐,这可能是我国有史以来以官方正式发文件的形式推广的首个通治方。

文件发布后,
我们连夜组织熬制了27000袋汤药,2月3号就开始大面积发药,因熬制的汤药的数量无法满
足需求,武昌区政府随后又紧急求助于江苏连云港市政府,当地一家中药企业得知情况后免费
捐赠了2万人份(14天用量)的颗粒剂及甲、乙、丙、丁四个加减方,共计8万人份(14天用量)的中药。

2月5日后,2号方、3号方也在武汉全市全面铺开。

疫情防控时期,中央要求“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应隔尽隔”等政策是非常关键的措施,“四类人员”分类管理,集中收治和隔离,还有“四早”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及时发现和隔离病毒的感染者,将防控关口前移,加快社区的网格化管理。

没有这些关键的措施,疫情在家庭乃至社会的扩散是不可遏制的。

中医药在这些分类管理的人群中开始广泛、全面的覆盖,对整个疫情的控制,尤其是对有
发热的、疑似症状的早期给药,包括轻型、普通型症状的诊治,起了非常显著的作用,为后来
减少重症也做出了比较突出的成绩。

我们总结了“武昌模式”,也就是“通治方+社区+互联网”的形式。

首先是社区,通过社区医生把通治方发到社区居民手里。

其次是互联网,武昌是武汉的重灾区,确诊患者太多,社区
医生少,忙不过来,且以西医为主,对中医药不了解,而且当时直接接触患者危险性很大。


联系了中国中医科学院,他们连夜开发了APP软件,我们在药剂上放上二维码,病人通过扫码
下载,可在网上进行咨询。

当时,后台有680多位医生在线,对社区居民一对一进行专业指导
用药,累计有一万多人在线咨询。

后台的医生通过监测服药后患者的反馈,及时指导他们用药、调整治疗方案,还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缓解他们的心理不适。

从服药后患者整体反馈情况来看,疗效非常好,不但改善了发热、乏力、咳嗽、咳痰、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也缓解了他
们焦虑、紧张的情绪。

《教育家》:“武昌模式”将给未来我国医疗体系建设带来什么启示?
仝小林:“武昌模式”对未来的医疗,特别是社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很好的示范,值得未来中医药社区服务建设参考。

在平时,为老百姓的健康服务、为“健康中国”服务。


者的一些慢性病、老年病,包括代谢性疾病,还有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在社区用中医适宜技术,就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通过中医保健的方法,比如针灸、拔罐、刮痧、食疗,以
及八段锦运动疗法等可以防病健身。

更重要的是,社区医疗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走上了与大
医院差异化发展之路。

在“战时”状态下,也就是遇到新发、突发的重大传染病的时候,马上启动社区的中医药
防控体系,及时把疾病控制在社区源头,守住第一道防线,守住“桥头堡”。

因此“武昌模式”未来可能是疫情防控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式,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启示。

《教育家》: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广泛进入了中小学校。

我们观察到全国有许多中小学校都在开展中医药教育,开设了中医药方面的课程。

学生们作画,以您为榜样,您能给孩子们一些寄语吗?
仝小林:我想说的是,孩子们,你们从小就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科学,同时也要
热爱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是打开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钥匙,
是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窗口。

希望你们从小就受到中医的熏陶,为自己的健康,为家人的
健康,为民族的健康,为健康中国,做出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