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2• 中医中药 •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
钟昊路
(辽宁省丹东市第一医院,辽宁 丹东 118000)
【摘要】目的 分析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实施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的价值,并总结该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抽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62例,分组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合理划分。

实施利巴韦林治疗的31例患儿为参照组,实施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的31例患儿为研究组,最后对比治疗效果。

结果 比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研究组(96.8%)较比参照组(77.4%)更高,组间差异经证实后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另外,比对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咽部症状改善时间和鼻塞消失时间,组间差异经证实后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结论 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实施热毒宁注射液治疗,不仅可以使患儿的临床症状得以改善,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在临床上进一步实践。

【关键词】热毒宁注射液;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 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9)21-0172-02
在小儿时期,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具有较高的发生率,该疾病的主要特征以咳嗽、咽痛和高热为主[1]。

据有关资料统计,小儿发病的主要因素与病毒性病原体存在相关性,与此同时,该疾病的传染性极强,若不能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会对患儿的身心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同时会严重影响其日后发育[2]。

从当前的治疗方法来看,临床首选药物,但是由于药物种类的繁多,其疗效也会因人而异。

鉴于此,此研究抽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62例,对其实施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和利巴韦林注射用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此次研究抽取的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62例,收治时间为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依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将本次入选的患儿均分两组,即研究组(n=31)和参照组(n=31)。

研究组中,男性患儿、女性患儿分别为18例、13例,年龄6~12岁,经计算后中位年龄为(8.13±
2.66)岁,患儿的病程在1~5 d。

参照组中,男性患儿、女性患儿分别为15、16例,年龄5~13岁,经计算后中位年龄为(8.09±2.97)岁,患儿的病程在1~6 d。

将研究组和参照组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输入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证实,组间差异呈P>0.05,数据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参照组:该组31例患儿采用的药物为利巴韦林注射液,药物使用剂量为10 mL/kg,之后将其与200 mL的葡萄糖溶液混匀,静脉输注,1天1次。

研究组:该组31例患儿采用的药物为热毒宁注射液,药物使用剂量依据患儿的年龄而定,具体如下:患儿的年龄低于5岁,使用剂量为0.6 mL/kg;患儿的年龄5~10岁,使用剂量为10 mL/kg;患儿的年龄11~14岁,使用剂量为15 mL/kg,之后将其与200 mL的葡萄糖溶液混匀,静脉输注,1天1次。

1.3 治疗效果的判定: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判定,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即显效、有效和无效[3]。

患儿治疗24 h后,体温恢复至正常水平,临床体征和症状改善显著,说明治疗效果显效;患儿治疗后24~48 h,体温恢复至正常水平,临床体征和症状有所好转,说明治疗效果有效;患儿治疗48 h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未见任何改变,说明治疗效果无效。

1.4 指标的判定:对比两组患儿的各项时间结果,即: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咽部症状改善时间和鼻塞消失时间,并做好数据的 统计。

1.5 统计学方法:将研究中的各项数据结果输入软件(SPSS19.0)进行证实,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咽部症状改善时间和鼻塞消失时间的表现形式为均数±标准差(x-±s),组间行t值检验,治疗总有效率的表现形式为(%),组间行卡方检验,结果证实统计学意义存在,则表示P<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经比对可知:实施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的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实施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的参照组,组间差异证实后差异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时间结果比较:研究组患儿实施热毒宁注射液治疗,退热时间为(1.64±0.82)d,咳嗽消失时间为(2.39±0.87)d,咽部症状改善时间为(2.64±0.68)d,鼻塞消失时间为(2.74±1.37)d;参照组患儿实施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退热时间为(2.95±0.37)d,咳嗽消失时间为(
3.42±0.33)d,咽部症状改善时间为(3.30±0.29)d,鼻塞消失时间为(3.65±0.88)d;组间差异证实后差异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t值分别为8.1076,6.1632,
4.9708,3.1116。

3 讨 论
上呼吸道感染的引发因素与病毒感染有着直接关系,常见的病毒包括: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该类患者的临床症状以鼻咽炎为主,中耳炎和扁桃体炎为其次症状[4]。

与此同时,病毒会致使患者体温增加,发热,从而引发以下症状,如:鼻塞、咳嗽和咽喉肿痛,部分患者会伴有全身无力。

就患儿而言,其自身年龄较小,加之较低的抵抗能力,一旦发病后会表现处较为严重的症状,如果不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严重影响患儿身体的同时也会影响家庭的总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研究组3116(51.6)14(45.2)1(3.2)96.8
参照组3111(35.5)13(41.9)7(22.6)77.4
χ2---- 5.1667
P----<0.05
• 中医中药 •
173
体生活质量[5]。

目前临床对于该疾病首选抗病毒药物治疗,利巴韦林属于广谱抗病毒药物,一旦进入细胞内,可以对病毒RNA 多聚酶和鸟甘酸转移酶进行抑制,从而对病毒复制进行抑制。

但是该药物治疗后会出现不良症状,如贫血和白细胞减少等,若使用时间过长,会产生耐药性[6]。

热毒宁属于二类新药,青蒿、金银花和栀子为该药物的主要成分,其中金银花为臣药,可以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促使青蒿将退热的功效充分发挥,栀子为佐药,可以将金银花的功效进行强化,使之抗感染和解毒的效果充分发挥,三种药物联合使用可起到协同效果[7]。

从此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实施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的研究组,其治疗总有效率96.8%明显高于实施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的77.7%,从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咽部症状改善时间和鼻塞消失时间来看,研究组改善更为显著,组间差异证实后差异呈P <0.05。

综上研究发现,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实施热毒宁注射液治疗,不仅可以使患儿的临床症状得以改善,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在临床上进一步实践。

参考文献
[1] 庄桃.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
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23(2):110-111.
[2] 柯友建,钱成勇.热毒宁注射液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小儿病毒性心
肌炎45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4,49(4):311.
[3] 杜维平,周泽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90例[J].中
国药业,2012,21(10):87-88.
[4] 李浩,陆国强,杨凤丽,等.热毒宁注射液对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
染的治疗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4):446-447.[5] 邓建英,吴水生,莫钟华.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30(6):874-875. [6] 杨海英.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现代
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5):4523.
[7] 唐勇军.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中南
药学,2010,8(7):544-546.
穴位埋线配合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评价
周彩虹
(辽宁省鞍山市精神卫生中心,辽宁 鞍山 114000)
【摘要】
目的 探讨穴位埋线配合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我院100例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面瘫患者。

按照治疗分组,对照组采取穴位埋线治疗,穴位埋线配合针灸治疗组则采取穴位埋线联合针灸治疗。

比较两组疗效;面瘫面部感觉恢复时间、运动功能恢复时间;治疗前后患者面部神经功能积分、社会功能、情感功能;后遗症。

结果 穴位埋线配合针灸治疗组疗效较高,P <0.05;穴位埋线配合针灸治疗组面瘫面部感觉恢复时间、运动功能恢复时间更好,P <0.05;治疗前两组面部神经功能积分、社会功能、情感功能接近,P >0.05;治疗后穴位埋线配合针灸治疗组面部神经功能积分、社会功能、情感功能改善的程度更大,P <0.05。

穴位埋线配合针灸治疗组后遗症少于对照组,P <0.05。

结论 穴位埋线联合针灸治疗面瘫的疗效好,可更好改善面部神经功能积分、社会功能、情感功能。

【关键词】穴位埋线;针灸治疗;面瘫;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9)21-0173-02
面瘫,也称为面神经炎,可根据不同的原因分为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

其中,周围性面瘫是由茎和乳组织中的炎性水肿引起的,导致面神经受压;中枢性面瘫是由各种脑部炎症引起的。

在传统中医中,人们认为风和冷侵入人体的面部经络组织,导致肌肉延迟,血液和血液运行不良。

面瘫的发生不受性别,年龄或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并且可以在任何时间和任何人群中发生[1]。

发病后,它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社交活动和饮食,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探索合理的治疗方法对促进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这种疾病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特别是在年轻人中。

本研究分析了穴位埋线配合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100例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面瘫患者。

按照治疗分组,穴位埋线配合针灸治疗组50例,男女是23、27例。

年龄23~72岁,平均(37.21±
2.57)岁。

病程最短是2个月,最长则是2年,平均(12.50±0.42)个月。

对照组50例,男女是22、28例。

年龄22~72岁,平均(37.27±2.51)岁。

病程最短是2个月,最长则是2年,平均(12.55±0.41)个月。

两组一般资料可比。

1.2 方法:对照组采取穴位埋线治疗,地仓、牵正、太阳、足三里、颊车、翳风、阳白、合谷,每次选3~4个穴位给予羊肠线植入,每2周进行埋线1次,1个疗程为2次。

治疗3个疗程。

穴位埋线配合针灸治疗组则采取穴位埋线联合针灸治疗。

选择针刺主穴:牵正、四白、地仓、颊车、下关、合谷,而选择配穴:阳白、鱼腰、丝竹空、人中、太阳、攒竹、承浆、迎香。

每天选主穴4~5个,选择配穴3~4个,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疗效;面瘫面部感觉恢复时间、运动功能恢复时间;治疗前后患者面部神经功能积分、社会功能、情感功能;后遗症。

显效:症状消失,面部感觉和运动功能均正常,外观正常,临床面部神经功能积分、社会功能、情感功能正常;好转:面部感觉和运动功能均改善,外观改善,临床面部神经功能积分、社会功能、情感功能改善50%以上;无效:面部感觉和运动功能、外观无改善,临床面部神经功能积分、社会功能、情感功能改善低于50%。

疗效=显效、好转百分率之和[2]。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 -±s )表示,采用t 检验,P <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穴位埋线配合针灸治疗组疗效较高,P <0.05。

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