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民族英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十大民族英雄
中国十大民族英雄
一、苏武
苏武(前140年—前60年),字子卿。

杜陵(今陕西西安)人,代郡太守苏建之子。

西汉大臣,民族英雄。

武帝时为郎。

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

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

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

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

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

苏武去世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

二、岳飞
岳飞(1103年—1142年),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

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

岳飞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

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

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

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被捕入狱。

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一同被杀害。

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

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三、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

自号文山、浮休道人。

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

南宋末年文学家,爱国诗人,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宝祐四年(1256年)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

于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降。

至元十九年
(1282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

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四、俞大猷
俞大猷(1503年—1579年),字志辅,又字逊尧,号虚江,晋江(今福建泉州)人。

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武术家、诗人、民族英雄。

俞大猷一生几乎都在与倭寇作战,战功显赫,所率领的“俞家军”甚至能将敌人吓退,与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扫平为患多年以及趁机作乱的伪倭寇。

俞大猷虽然战功累累,却经常被弹劾而遭到免官,甚至多次被他人冒领军功,但俞大猷却从来不会计较,仍旧全力打击倭寇。

俞大猷创立兵车营,设计创造了用兵车对付骑兵的战术。

官授平蛮将军,死后被追谥为“武襄”。

著有《兵法发微》《剑经》《洗海近事》《续武经总要》等军事武术作品,后人将俞大猷生平所作诗词等编汇成《正气堂集》。

五、戚继光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

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

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北部疆域安全,促进蒙汉民族和平发展,写下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修议。

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改造发明各种火攻武器,建造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

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六、史可法
史可法(1601年2月4日—1645年5月20日),字宪之,又字道邻。

祖籍北京大兴,河南开封祥符县人。

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

史可法为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任西安府推官,后转平各地叛乱。

北京城被攻陷后,史可法拥立明福王(弘光帝),继续与清军
作战,官至督师、建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

弘光元年(1645年),清军大举围攻扬州城,不久后城破,史可法拒降遇害,尸体不知下落。

史可法死后,扬州梅花岭一带有许多号称史可法的军队,所以当时有史可法未死的说法。

南明朝廷谥之为“忠靖”。

清高宗追谥为“忠正”。

其后人收其著作,编为《史忠正公集》。

七、郑成功
郑成功(1624年8月27日—1662年6月23日),名森,表字明俨、大木,幼名福松,为东宁王朝开国君王。

明末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

郑成功原为中国南明大将军,因蒙南明绍宗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世称“国姓爷”“郑赐姓”“郑国姓”“朱成功”,又因蒙南明昭宗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尊称“延平郡王”“开台尊王”“开台圣王”等。

1645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

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原明朝南京),但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海岛厦门、金门。

1661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但不久即病死。

郑成功去世后,台湾民间陆续建立庙宇祭祀,其中以台南延平郡王祠最为重要。

八、关天培
关天培(1781年—1841年),字仲因,号滋圃,江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市淮安区)人,清朝著名爱国名将,民族英雄。

历任把总、千总、守备、参将、副将、提督等要职。

在任广东大清水师提督期间,全力支持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消烟。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二月初六,英军对虎门要塞发动总攻,关天培亲自指挥,尽管守军低于对方数倍,面对英军猛攻,仍死守阵地,顽强抵抗。

最终因援军未至,关天培被枪弹击中壮烈殉国。

朝廷追谥为“忠节”,加封“振威将军”。

关天培著有《筹海初集》及训练图表等。

九、林则徐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抚,
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

福建省侯官人。

清朝时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

林则徐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有民族英雄之誉。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

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

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

林则徐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

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十、邓世昌
邓世昌(1849年—1894年),近代著名海军将领,民族英雄。

祖籍广东番禺,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在1894年9月17日海战中捐躯报国。

邓世昌及其将士壮烈殉国后,举国上下一片悲愤,威海百姓自发出海打捞英雄尸体,当地流传“通商卖国李鸿章,战死沙场邓世昌”的歌谣。

光绪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追封“太子少保”,入祀京师昭忠祠,御笔亲撰祭文、碑文各一篇。

李鸿章在《奏请优恤大东沟海军阵亡各员折》中为其表功:“邓世昌、刘步蟾等之功亦不可没者也”。

清廷赐给邓母一块用1.5公斤黄金制成的“教子有方”大匾,拨给邓家白银十万两以示抚恤。

邓家用此款在原籍广东番禺为邓世昌修衣冠冢,建起邓氏宗祠。

威海卫百姓感其忠烈,于1899年在成山上为邓世昌塑像建祠,以志永久敬仰。

1996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命名新式远洋综合训练舰为“世昌”舰,以示纪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