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小学生错别字的策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
No.20 2019
33
减少小学生错别字的策略研究
张瑜(安徽省宿州市泗县思源实验学校 234300)
摘要:在小学低、中年级的语文教学中,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识字教学是最基础的教学内容,是低、中年级的教学重点,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能力水平。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会出现难以更正错别字的现象,为了减少错别字,就需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文章主要分析了低、中年级的小学生出现错别字的原因,对此进行深入思考,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此来优化教学模式,减少错别字出现的频率。
关键词:错别字 教学模式 优化 低中年级
在小学教学中,学生的年纪普遍为6~12岁,该阶段儿童在语文课上主要学习字、词。
小学语文教师应深入研究低、中年级的识字教学策略,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为小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尽量减少错别字,让小学生掌握更多的字词。
一、低、中年级小学生错别字的成因1.学生未能养成自主学习汉字的习惯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
相关调查表明,不经常出现错别字的学生往往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时会主动查字典,并将生字记录在笔记中。
对382名小学生的调查显示,具有归纳错别字习惯的学生约为30%,这样的结果充分证明,大部分小学生还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实际学习中,小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时,不会主动解决问题,在写作业的过程中不能集中注意力,经常去干别的事情,很容易写出错误的汉字,有时会多一笔,有时会少一笔。
2.教师减少了识字教学的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因教学进度会压缩课时,原本需要两节课完成的课文直接转由一课时完成。
特别是一些自学课文,几乎只用了一课时。
学生只是大概了解了文章的内容,缺少对生字的认识和了解,教师甚至没有进行讲解,这就导致学生无
法全面掌握生字。
在日常教学中,尤其是在期末阶段,很多教师想让学生尽快进入复习状态,进而压缩了学生学习生字、词的时间,导致学生未能深刻记住自学课文、古诗中的相关生字,经常出现错别字情况。
3.社会媒体的误导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城市的街头巷尾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很多店名招牌采用了创新方式,错别字产生的概率也大幅度提升。
现阶段来看,电视、网络等媒体经常利用谐音字来替换成语中的字、词,
以此吸引广大群众的注意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比如,对张惠妹演唱会进行宣传时,把成语“魅力四射”改作“妹力四射”,这就会误导小学生。
再如,某楼盘促销时在门前拉条幅“节日放价(假)”。
这样的篡改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对生字的认识和学习,从而大大增加了错别字的出现概率。
二、减少小学生错别字的对策
1.家校合作,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家长的重要性,与学生家长进行有效合作,保持良好的交流,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
在课堂教学以外,远离教师引导期间,家长应该发挥督促作用,鼓励学生勇于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并积极与教师进行交流。
班主任应定期组织家长会,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家长面对面交流,让
2019
JIAOXUE GUANLI YU JIAOYU YANJIU
34
No.20 2019
家长清楚知道孩子的学习情况。
另外,教师也可以不定期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与家长形成合作的纽带。
在此基础上,家长应该督促自己的孩子,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在课堂时间里,鼓励学生遇到不认识的汉字时,不要逃避,应该查字典,掌握生字的读音。
对于学生在家里的时间,若孩子遇到不认识的字词时,家长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要引导他们,让他们自己寻找解决办法,养成查字典的习惯。
如果直接给出答案,会影响孩子的思考,孩子就无法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日后学习中,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时,他们往往会手足无措。
要想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需要
对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进行培养,经过这样的方式,我们会发现,学生再遇到生字时,会主动查字典,而不是询问他人。
可见,教师与家长应该相互合作,共同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识字阅读同步进行
生字一般会出现在文章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第一课时进行教学时,并没有采用示范朗读的方式,而是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时,让学生自己去查字典。
不过,有的学生会直接忽视生字,但即使这样,通过整体的阅读,学生的心中也会留下对生字的基本印象。
学生读完之后,再由教师泛读。
当该环节结束之后,再指出生字,给出正确读音,让学生读出来,加强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完成这些内容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书写生字,进一步巩固记忆。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对生字形成系统的学习模式,不仅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生字,还能够根据教师的引导,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防止错别字的出现。
例如,“在原文中,某个词语是否可以换成相近的词语,如果不可以,请说出理由”这样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加深学生对字、词的印象并使其进一步理解词语的内涵。
在相关课文中,教师可以进行同义字、词的引导,将相关词语与其他的词语有效区分开。
掌握相关词语的应用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准确地记住生字,还可以减少书写错误。
3.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小学低、中年级阶段,学生的思想认知意识还处在懵懂时期,对于未知知识的理解往往存在先入为主的现象。
教师应该合理地利用先入为主的思维模式,让学生在第一次接触生僻字的时候,就建
立起良好的字形印象,从而减少错别字出现的概率。
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家庭氛围影响下的学生,在知识的领悟程度上也是不同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因材施教,将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与
教学手法相结合,保证教学手段与学习成果相符。
针对低、中年级的学生,情境教学法是因材施教的方法之一。
首先,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往往拥有
着较强的具象思维模式。
教师在进行生僻字教学的时候,利用汉字传统的象形概念,进行笔画的分析。
例如,“美”字,其象形含义为:头上戴着漂亮的发饰的人,便可以称之为“美”,并结合相关的图形进行更加具体形象的解释,加深学生对于生僻字的理解和记忆。
针对理解能力不强的学生,象形解释可能更为复杂,因此可以将汉字的结构进行拆分。
具体分析偏旁和部首之间的关系,同时可以利用讲述故事情节的方式,将错别字融入生动的故事中,让学生通过小故事,加深对生僻字的印象。
不同的情境教学方式,能够对不同领悟能力的学生形成针对性的教学,从而加深其对生僻字的理解能力,保证思维活力,并能够激发学生对于生僻字的想象能力,
进一步巩固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低、中年级教学中,减少错别字的出现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教学方法进行深入探索,不断优化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满足其实际的发展需求,进而减少错别字的出现。
参考文献
[1]张雪平.减少小学低年级学生错别字的策略研究[J ].教师,2015(12):33.
[2]张璇.小学中年级学生错别字对策研究[J ].课外语文,2016(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