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习得”与“学习“共同参与学生的英语学习活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 统 的语 法 规 范 、 型 呆 板 的语 句 、 篇 。 用 克 拉 申 的理 论 来 句 语 看. 学生只在有 意识地“ 学习” 各种语言知识 , 而无任何 “ 习得 ” 活 动 。 这些 “ 习 ” 的 知 识 只 能 来 监 控 、 辑 要 输 出 的语 言 , 学 来 编 使 输 出 的语 言 准确 。 学 习 者 根 本 没 有 “ 可 习得 ” 程 。 里 能 有 过 哪
= 、 拉 申的 第 二语 盲 输 入一习得 理 论 概 要 克
克拉 申认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 。成年人用两种不同的方 式来 发 展 第 二语 言能 力 。 一是 通 过 “ 第 习得 ” 方式 。 习得 ” 的 “ 在 这里指 的是在使用 目的语进行 自然交 际的环境中 。学习者潜 意识地获得第二语言能力 的过程。“ 习得” 与儿童获得母 语的 心 理 机 制类 似 。 二 是 通 过 “ 习 ” 第 学 的方 式 。 学 习 ” 的 是 在课 “ 指 堂教学环境 中对语言 规则 进行有意识地学 习。“ 习得 ” 学 与“ 习”的根本 区别在于学习者是 否有意识地对 目的语 的有关规 则 与语言知识进行了注意与学 习。简言之 。在 自然交际环境 中, 习者通过对语 言“ 学 意义” 而不是“ 形式” 的关注 。 或是在课 堂教学环境中。 通过 自鼻 际来“ 习得 ” 。 克拉 申认为 . 习得 ” “ 习” “ 与 学 的语 言在交 际活动 中起着 不 同的作用 。“ 习得 ” 来的语 言主要 负责话语 的流利度 . 学 而“ 习” 来的语言知识与规则 主要负责话语的准确性 。也就是说 。 在 自然交际场合 。习得” 比“ 习” “ 远 学 重要。 学习” “ 得来的语言 功 能 主要 是 “ 控 ” “ 辑 ” 话 者 要 输 出的 语 言 。 克 拉 申 通 监 和 编 说 过研究认为 。第二语言习得的学习过程改变不了其习得语言 的自然顺序 。 学习” 但“ 能改变学 习者对语言的习得速度 。 那么 学 习者如何 “ 习得” 语言呢?克拉 申认为 只有学习者处在一种 情形下 。那就是学习者接受的外语 略略超出学习者 的语 言能 力而又能为学 习者所 理解 。 并且接受量是充 足的。 但学习者本 身 的一些 因素 , 如学 习的动机 , 自信心 , 焦虑心情 , 神和身体 精
— — — — — — — —
Ap .0 6 r 0 2
V0 _ No4 l . 3
让“ 习得" 学习" 与“ 共同参与学生的英语学习活动
李青云 邱凌云 z ,
(. 中师范大学 英语教育硕 士班 , 1 华 湖北 武汉 4 07 ;. 3 0 9 2武汉科技学 院 外语系 , 湖北 武汉 4 0 7 ) 3 0 3 摘 要: 克拉 中首创 的“ 学习” 习得” 与“ 概念 。 区分 了外语 学习活动中的人们 学习外语 的不同方式。“ 习” 习 学 和“ 得” 来的语言在 交际活动 中起着不同的作 用。 两种 方式在外语学 习活动中都很重要。 作为 外语教师 , 我们要 创造 情景 ,
状 况 等 对语 言 的“ 习得 ” 响很 大 。 果 学 习 者 的 动机 强 , 良 影 如 有 好 的自信心 , 神和身体状况极佳 , 精 那么 , 对于同样 的可 理解
输出呢?在这种情形下的学习者熟谙语法规则和各种语 言知 识 。 是 他 们 没 有 什 么 可 写 。 说 , 就 是 不 能 输 出 , 能 用 可 可 也 不 “ 习” 的语法规则和语 言知识 来进行交际。这违背了外语 学 来
让 学 生 既“ 习 ” “ 学 也 习得 ” 。
关键词 : 外语学 习; 学习; 得 ; 共同参 与
一
、
引 言
论 对 基 础 英语 教学 的启 示 。 三 、克 拉 申输 入 一 习得 理 论 对 基 础 英 语 教 学 的 启 示
由克拉 申 (rse ) K ahn 创始 于 7 0年代末 8 0年代 初 的第二 语 言输入一 习得理论是第二语 言习得理论 中具有深远影 响的 理论之一。 该理论提出了外语学 习中的“ 学习” 习得” 与“ 概念 。
维普资讯
2 0 年 4月 06 第3 卷 第 4期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 学版 )
o n lo b iU iest o Ec n mis - ma i e n o ilS in e y ] I i J ur a fHu e nv ri f o o c ( u nt sa d S ca ce c
并 且 指 出了第 二 语 言 习得 者 通 过 “ 习 ” “ 学 和 习得 ” 知 识 在 整 的 个语言 的学习活动 中起着不同的作用。该理论触及了语言学
1 . 传统的英语教学 中存在 的问题 中国英浯教学 , 特别是基础英语教学 中存在 的问题 , 早已 引起了众 多学者 、 专家及教师 的注意 。 这里我 只想结合克拉申 的第 二语 言 习得 理 论 来 谈 论 一 些 问 题 。 于 传 统 文 化 , 统 教 由 传 育思想 , 教师素质 , 教材 , 设备等诸多 因素的影 响 , 国英语教 中 学中曾一 度普遍使用… 一 并且现 在还大量存在着一 一 一 课堂 中只用语 法… 一 翻译方法进行教学 。在语 法… 翻译型课堂 中, 教师 以自己为中心 , 以教材为中心 , 以语法 为中心 , 一味向 学 生 灌输 的是 语 言 知 识 和语 法 规 则 .要 学 生 反 复操 练 的 也是
习的一些基本问题 , 而且与教学实践直接相关 。 自然引发 了专 家、 教师的广泛兴趣 , 促进人们对这些理论与实践问题进一步 思考、 分析 、 批评 与验证 , 引发 了丰富的有价值的发现 。 本文拟 就笔者在实际工作中 的观察 、实践和思考探讨该理论在基础 英语教学中的一些运用及其从 该理论 的角度看 .基础英语 教 学 中存在的一些基本问题 , 明笔者 自己的观点 。 表
= 、 拉 申的 第 二语 盲 输 入一习得 理 论 概 要 克
克拉 申认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 。成年人用两种不同的方 式来 发 展 第 二语 言能 力 。 一是 通 过 “ 第 习得 ” 方式 。 习得 ” 的 “ 在 这里指 的是在使用 目的语进行 自然交 际的环境中 。学习者潜 意识地获得第二语言能力 的过程。“ 习得” 与儿童获得母 语的 心 理 机 制类 似 。 二 是 通 过 “ 习 ” 第 学 的方 式 。 学 习 ” 的 是 在课 “ 指 堂教学环境 中对语言 规则 进行有意识地学 习。“ 习得 ” 学 与“ 习”的根本 区别在于学习者是 否有意识地对 目的语 的有关规 则 与语言知识进行了注意与学 习。简言之 。在 自然交际环境 中, 习者通过对语 言“ 学 意义” 而不是“ 形式” 的关注 。 或是在课 堂教学环境中。 通过 自鼻 际来“ 习得 ” 。 克拉 申认为 . 习得 ” “ 习” “ 与 学 的语 言在交 际活动 中起着 不 同的作用 。“ 习得 ” 来的语 言主要 负责话语 的流利度 . 学 而“ 习” 来的语言知识与规则 主要负责话语的准确性 。也就是说 。 在 自然交际场合 。习得” 比“ 习” “ 远 学 重要。 学习” “ 得来的语言 功 能 主要 是 “ 控 ” “ 辑 ” 话 者 要 输 出的 语 言 。 克 拉 申 通 监 和 编 说 过研究认为 。第二语言习得的学习过程改变不了其习得语言 的自然顺序 。 学习” 但“ 能改变学 习者对语言的习得速度 。 那么 学 习者如何 “ 习得” 语言呢?克拉 申认为 只有学习者处在一种 情形下 。那就是学习者接受的外语 略略超出学习者 的语 言能 力而又能为学 习者所 理解 。 并且接受量是充 足的。 但学习者本 身 的一些 因素 , 如学 习的动机 , 自信心 , 焦虑心情 , 神和身体 精
— — — — — — — —
Ap .0 6 r 0 2
V0 _ No4 l . 3
让“ 习得" 学习" 与“ 共同参与学生的英语学习活动
李青云 邱凌云 z ,
(. 中师范大学 英语教育硕 士班 , 1 华 湖北 武汉 4 07 ;. 3 0 9 2武汉科技学 院 外语系 , 湖北 武汉 4 0 7 ) 3 0 3 摘 要: 克拉 中首创 的“ 学习” 习得” 与“ 概念 。 区分 了外语 学习活动中的人们 学习外语 的不同方式。“ 习” 习 学 和“ 得” 来的语言在 交际活动 中起着不同的作 用。 两种 方式在外语学 习活动中都很重要。 作为 外语教师 , 我们要 创造 情景 ,
状 况 等 对语 言 的“ 习得 ” 响很 大 。 果 学 习 者 的 动机 强 , 良 影 如 有 好 的自信心 , 神和身体状况极佳 , 精 那么 , 对于同样 的可 理解
输出呢?在这种情形下的学习者熟谙语法规则和各种语 言知 识 。 是 他 们 没 有 什 么 可 写 。 说 , 就 是 不 能 输 出 , 能 用 可 可 也 不 “ 习” 的语法规则和语 言知识 来进行交际。这违背了外语 学 来
让 学 生 既“ 习 ” “ 学 也 习得 ” 。
关键词 : 外语学 习; 学习; 得 ; 共同参 与
一
、
引 言
论 对 基 础 英语 教学 的启 示 。 三 、克 拉 申输 入 一 习得 理 论 对 基 础 英 语 教 学 的 启 示
由克拉 申 (rse ) K ahn 创始 于 7 0年代末 8 0年代 初 的第二 语 言输入一 习得理论是第二语 言习得理论 中具有深远影 响的 理论之一。 该理论提出了外语学 习中的“ 学习” 习得” 与“ 概念 。
维普资讯
2 0 年 4月 06 第3 卷 第 4期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 学版 )
o n lo b iU iest o Ec n mis - ma i e n o ilS in e y ] I i J ur a fHu e nv ri f o o c ( u nt sa d S ca ce c
并 且 指 出了第 二 语 言 习得 者 通 过 “ 习 ” “ 学 和 习得 ” 知 识 在 整 的 个语言 的学习活动 中起着不同的作用。该理论触及了语言学
1 . 传统的英语教学 中存在 的问题 中国英浯教学 , 特别是基础英语教学 中存在 的问题 , 早已 引起了众 多学者 、 专家及教师 的注意 。 这里我 只想结合克拉申 的第 二语 言 习得 理 论 来 谈 论 一 些 问 题 。 于 传 统 文 化 , 统 教 由 传 育思想 , 教师素质 , 教材 , 设备等诸多 因素的影 响 , 国英语教 中 学中曾一 度普遍使用… 一 并且现 在还大量存在着一 一 一 课堂 中只用语 法… 一 翻译方法进行教学 。在语 法… 翻译型课堂 中, 教师 以自己为中心 , 以教材为中心 , 以语法 为中心 , 一味向 学 生 灌输 的是 语 言 知 识 和语 法 规 则 .要 学 生 反 复操 练 的 也是
习的一些基本问题 , 而且与教学实践直接相关 。 自然引发 了专 家、 教师的广泛兴趣 , 促进人们对这些理论与实践问题进一步 思考、 分析 、 批评 与验证 , 引发 了丰富的有价值的发现 。 本文拟 就笔者在实际工作中 的观察 、实践和思考探讨该理论在基础 英语教学中的一些运用及其从 该理论 的角度看 .基础英语 教 学 中存在的一些基本问题 , 明笔者 自己的观点 。 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