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不缺平面构图技巧,从汉字美学看国人的摄影构图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不缺平面构图技巧,从汉字美学看国人的摄影构图提升
前言
摄影构图是许多摄影人经常讨论的一个话题,有个比喻说光线是摄影的生命,那么可以说构图就是摄影的骨架。
一副好骨架的摄影作品才能更好的支撑生命与灵魂。
关于摄影构图,有很多文章经常讨论一些构图技巧,比如三分,黄金分割,引导线等等,很多初学者按照这样的构图理论去做很快就会获得一些提升。
但是很快对于构图又会陷入很多误区,经常有人拍照的时候为了构图而构图,比如一些强迫症拍人不放到黄金分割上就难受,有人一提到摄影就谈构图,甚至一些经典大作被人用尺规描来画去的各种解读构图。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忽略了一个问题,我们经常停留在平面上去讨论构图,往往忽略了透视对于构图的影响,本文从汉字美学的讲解来看国人的摄影构图提升。
什么是构图
首先我们来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构图”?我们从字面意思来理解一下,所谓构图就是一幅图的解构,也就是说通过理解分析安排来构成一幅图。
其实构图的术语来源于绘画艺术,同绘画一样都属于视觉艺术。
在视觉艺术中,构图是在艺术作品中按照一定的艺术原则安排“视觉元素”的位置和关系,构成一个完整协调的画面,从而把作品的主题和艺术形象充分的表达出来。
在艺术的范畴里,任何的艺术形式,无论是音乐,写作还是绘画摄影,都是通过有意识的思考来安排响应的“元素”来实现艺术表现的。
只不过艺术种类不同,安排的“元素”不同。
汉字的演变
作为中国人相信我们接触的最多的平面艺术内容就是汉字了,我们从小学习汉字,练习读写汉字。
可以说汉字已经植根于我们的心里了。
汉字属于象形文字,是从甲骨文演变而来的,汉字的演化史可以追溯的有将近6000年。
我们目前接触最多的都是简化汉字,从最早的图形大概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简化汉字,这中间其实还有
很多细分的环节我们就不再赘述了,总的来说汉字的演变史就是图形的简化史。
我们在汉字的起源,古人书写汉字其实就是一幅幅逼真的图画,不同区域/种族的人画法可能略有不同,所以演化过程中一个“字”有很多不同的“画”法。
在甲骨文中最明显,在甲骨文中关于“羊”字差不多有45种写法。
下面我们通过一张图来了解一下“羊”字的演变,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宋体。
我们注意到无论如何演变,其实汉字作为象形文字的基础没有发生过变化,也就是“羊”字一直都很像一只羊。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汉字的形体美感一直存在。
下面我们开始讨论一下汉字美学。
汉字美学
关于汉字的美学,大致有三类,分别是“音”,“形”,“意”。
音美就是汉字的发音美,形美就是汉字的形体美,意美就是汉字的意境美。
这里我们重点来谈谈汉字的形体美。
鲁迅先生在《汉子学史纲要》中解读过汉字的三美,其中关于形美的描述是“形美以感目”。
所以说写汉字同摄影绘画一样可谓是同宗同源。
为了进一步解构汉字的形体美,我们直接来看一个汉字吧,直接看汉字“美” 。
我们先来看下汉字“美”的演化历程,跟大多数汉字一样,分别从图形到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最后到我们现在使用的简化汉字。
我们从结构上看下汉字“美”,其实这个字很多人都写错了,这个字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上面的“羊”加下面的“大”。
其实好多美好的汉字都跟羊有关系,比如“鲜”就是左右结构的,可能古人觉得鱼和羊一起非常美味吧。
关于汉字“美”呢是一个上下结构,我们可以把下面的大解读成一个人托着羊,也许是男人举着羊,心里很美,也许是女人把羊的角弄到头上戴作为装饰会显得很美。
我们从解构上看“美”字是上下结构,同时又是一个中心轴对称的形状,羊下面的一“横”最长配合最下面“人”字形成一个托举的三角解构。
整体字形非常半满匀称,从结构上非常符合我们对“美”
的理解。
正如我们摄影构图中经常采用的居中构图,对称式构图,三角式构图。
如果我们对汉字熟悉,对于掌握这类的构图技巧就不难了。
汉字作为文字符号是用来记录的,一个汉字就是一个形体,汉字所代表的形体可以直接反应一个意义,每一个汉字都可以解构出对应的意义。
对大量的汉字结构以后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的汉字形体可以直接反应客观事物,有一部分汉字则是把不同的单个意义重新组合成新的意义。
所以说汉字的审美性是汉字的独特魅力。
《周易》中说“立象以尽意”,汉字就是通过形体构造来表达特定的意义,我们阅读和欣赏的同时能够感受到美的传递。
这不正是跟我们的摄影构图表达的原理一致嘛。
汉字美学与平面构图
我们分析完了汉字美学,可以说国人对于平面构图的基本原理都属于了然于胸的程度。
因为我们从小都是在田字格里面练习写汉字,我们每写一个汉字都是在一个固定的空间内去布局,高了不行,低了不行,大了不行,小了不行......上下结构,左右解构,上中下解构......横竖撇捺折书写充满线条感的作品。
所以说国人学摄影对于一般的平面构图技巧完全没有难度,什么黄金分割啊,三分啊,三角形啊这都是小菜一碟。
我们在长期的汉字书写中,早就掌握了这种美感的把控。
国人摄影构图突破
汉字的书写练习紧紧是对于二维平面的把控,只有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但是摄影作品是在一个三维的立体世界去创作,汉字的美学无法拓展到空间的关系中去。
其实包括国画,大部分也都是通过二维的平面去描绘一定的场景。
但是西方人不一样,他们从小接触的绘画艺术包括油画,素描都是有一定空间透视感的。
所以对于国人来说,我们在摄影构图中欠缺的是另外一个维度的技巧,那就是“透视构图”。
透视构图
我们先来看下什么是“透视”,所谓透视就是在平面上展示物体空间关系的一种方法。
这个起源于绘画艺术,在平面上根据一定的原
理和规则,通过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关系。
比较典型的就是素描画,比如我们经常画的立方体。
我们都知道立方体的对边都是平行的,但是我们在画立方体的时候会有对边向着一个方向收缩的现象,如果我们把这两个边延长,最终会交汇到水平线上。
这种通过线性关系来展示空间感的方法就是透视。
下面我们来看下透视都有哪些分类,以及对应哪些拍摄场景。
一点透视
一点透视我们也叫平行透视,是属于我们日常最常见的一种透视种类,也是风景照片经常使用的透视方法。
我们拿正方体来举例,把正方体放置到一个水平面上面,离我们最近的一个面四边和我们的画布或者视野的四边平行。
所有向纵深方向的平行线加上延长线都会汇聚到一个点,我们叫做消失点也叫透视点。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本来平行的公路向纵深方向似乎收窄了,这就是平行透视的作用。
这个在使用广角镜头的时候感觉最明显,前景的任何内容都会朝着水平线的消失点汇聚。
二点透视
二点透视我们也叫做成角透视,从字面上面理解应该有两个消失点(透视点),我们也用正方体举例,把正方体水平方向旋转,直到正方体的一个垂直的棱正对着我们去看。
我们可以发现正方体水平方向的平行线会汇聚到左右两个点上,这两个点连线正好是我们的水平线。
我们拍摄建筑物的时候二点透视比较多。
三点透视
三点透视我们也叫做倾斜透视,这个是在二点透视的基础上增加一点透视形成的,因为在二点透视的时候垂直方向上面的平行线都是不相交的,但是当我们改变视角的时候比如增加俯视角度的时候会,垂直方向的平行线会出现一点透视的情况向下汇聚到一个点上。
同理我们在仰视的时候也会产生垂直的平行线向上汇集的情况。
这种在我们大角度拍摄建筑物的时候比较常见。
透视构图的重点
我们了解了透视的原理,如何利用好透视去构图呢?其实透视构图的重点就是对于空间感的掌控。
对于透视构图,我们记住这一句口诀就好了,那就是“近大远小”。
也就是离我们观察点或者说相机近的物体比较大,随着透视线的延伸,越靠近透视点的物体就越小。
近大远小本来就是人类眼睛观察事物的一种正常的透视逻辑。
所以符合透视逻辑的画面,我们观察的时候自然会感受到这种空间感。
在风景的拍摄中,很多初学者经常忽略的一个构图技巧就是前景的把握,风景照片中,好山好水好风光但是拍出来总是觉得平淡无奇,这可能就是你忽略了前景的控制,有一个好的前景,能够立刻凸显照片中的空间感,否者无论你的构图是多么精准的黄金分割都会变得异常乏味。
焦距与透视
焦距的不同,最明显的就是视角的不同,其实焦距还有另外一种影响,焦距的不同,透视也会有明显的变化。
总体上说使用广角镜头会加强透视感,而使用长焦镜头会削弱透视感,营造另外一种空间压缩感。
举个简单的例子,图中两个人物相距都是1米的时候,右侧的图形后面的人显得更小,这就是因为透视的作用更强了。
而左侧的人物虽然远离了但是由于长焦镜头的空间压缩感,使得后面人物并没有显得非常小。
当然了使用长焦镜头如果想拍摄同广角镜头相同的前景范围,需要后退很多距离的。
这里我们要提一下有些技巧说使用定焦镜头拍摄构图的时候,通过移动拍摄距离来改变焦距。
那么改变的只是焦距所影响的视野范围,但是改变不了透视。
广角镜头能够加强透视感,长焦镜头能够削弱透视感。
在我们拍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样的特点合理的应用。
明暗与透视
由于人类视觉的特点,我们对明亮的物体更敏感,所以在很多场景下,我们感觉到明亮的物体更加靠前,黑暗的物体更加靠后,虽然物理上没有任何变化,但是由于明暗的对比下,我们的眼睛感觉透视感会有加深。
所以我们在拍摄一些场景的时候,如果希望加强透视感,
可以压暗背景光,提亮主体,加深的透视感更加突出主体。
所以在构图的时候排列不同元素的同时还要注意光影明暗对于透视的影响。
虚实与透视
我们都知道景深的概念,在景深范围内,所有的物体都是清晰的,景深范围外都是模糊的。
同明暗的影响类似,我们的眼睛对于模糊的场景会感觉更深,对于清晰的区域距离感也就越强。
也就是虚实的对比会进一步加深透视感。
比较常见的场景就是我们使用大光圈镜头拍摄人像的时候模糊的背景相比清晰的背景感觉立体感更强。
色彩与透视
最后我们谈一谈色彩对于透视的影响,色彩分为暖色和冷色,一般的暖色比如:红色,橙色等等会让人的感觉靠前;一般的冷色比如:绿色,蓝色等会让人感觉靠后。
在一些情况下比如使用长焦镜头拍摄的时候空间感被削弱了,构图的时候可以考虑寻找暖色调的前景,对比冷色调的背景可以加强透视,进一步提升空间感。
结束语
本文从汉字美学讨论了国人摄影构图上面的优势,因为汉字的特点我们从小就对于平面构图的摆放就有非常深刻的理解。
由于文化背景的原因,我们缺少西方油画这类的靠透视感写实的培养。
我们已经对于平面二维的构图非常了解了,需要在纵深的维度上面多思考多练习。
让你的摄影作品更加生动,充满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