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原卷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目录
01 观·单元时空
02 述·考点列阵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考点1 大气的组成(基础讲解)
考点2 大气的垂直分层(基础讲解)
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考点1 大气的受热过程(重点掌握)
考点2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重点掌握)
考点3 大气热力环流(重点掌握)
考点4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重点掌握)
03 明·疑难解读
疑难点1 逆温现象(拓展)
疑难点2 大气热力作用对昼夜温差大小的影响分析
疑难点3 等压面的判读与应用
疑难点4 风向、风力的判读方法及风向的应用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考点1:大气的组成(基础讲解)
1. 大气的组成
2. 大气各组成成分的作用
【知识小贴士】干洁空气中各种气体所占的比例在自然状态下基本上是不变的,水汽和固体杂质含量因时因地而异。
3. 人类活动与大气
考点
2:大气的垂直分层(基础讲解)
1. 划分依据
2. 垂直分层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考点1:大气的受热过程(重点掌握)
的最重要方式。
1. 辐射基础知识
2 . 大气的受热过程
【重点】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得比较少,大部分太阳短波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得比较多,地面辐射放出的绝大部分热量能够被近地面大气吸收。
所以,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3 .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考点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重点掌握)
2 . 意义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减少了地面热量的散失,使地球表面的温度不会降到很低。
3.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
(1)温室效应
(2)在农业中的应用
案例a:塑料大棚农业,玻璃温室育苗等。
原理:塑料薄膜、玻璃能让太阳短波辐射进入,而农田地面的长波辐射不能穿透塑料薄膜或玻璃,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塑料大棚或玻璃温室里。
案例b:秋冬季节,人造烟雾。
原理:人造烟雾可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农田里的农作物免遭冻害。
【注意】理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要深刻把握“大气逆辐射”这一环节。
影响大气逆辐射的主要因素是云层厚度,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也就越强。
考点3:大气热力环流(重点掌握)
1 . 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成因和意义
2.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3)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吹向。
4. 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及其影响
热力环流的实质是同一水平面的两个区域冷热不均引起气压差异和空气运动,所以只要是存在热力差异的两地,就可以形成。
如陆地和水面的热力性质有较大差异,在同样受热或受冷条件下温度变化幅度不一致,就可以形成热力环流。
常见的热力环流有以下几种:
(1)海陆风
①成因:。
②影响与应用: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夏季气温降低,降水增多,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风
①成因:。
②影响与应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的吹向谷底、盆底,使得山谷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空气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因此,山谷、盆地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
(3)城市环流
①成因:。
考点4:大气的水平运动——风(重点掌握)
1 . 风形成的原因
注意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导致地表 ,这是风形成的根本原因。
是风形成的直接原因。
2. 影响风的三种作用力
3. 风的形成
(1)风形成的过程
地表受热不均→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形成水平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形成水平的大气运动,称为“风”
疑难点1:逆温现象(拓展)
1. 逆温的含义
正常情况下,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逐渐降低。
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个高度范围内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即下冷上热),这就是逆温现象。
2. 逆温的主要类型
其中,辐射逆温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
(1)有利影响
由于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对流,所以其好处有:
①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
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
②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
因为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
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③逆温和其他天气现象一样有有利的一面,可以把逆温现象看成是一种气候资源而加以利用,主要是在一些山坡或河谷地区。
例如,在我国新疆伊犁河谷,逆温从10月至次年3月,长达半年之久,有效地提高了谷地在冬季的温度,多年生果树越冬可以免受冻害等。
(2)不利影响
不管是何种原因形成的逆温,都会造成局部大气上热下冷,阻碍空气垂直运动,使大量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等积聚在空气下层,从而使能见度降低,空气污染加重。
①逆温时,大气结构比较稳定,容易加重大气污染。
②对天气的影响:容易产生大雾等不利天气。
③对交通的影响:能见度降低,地面湿滑。
【示例】下图是某地气温垂直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乙、丙、丁四图中最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
A.甲B.乙C.丙D.丁2.若该地气温垂直变化由甲逐渐演变到丁的原因可能是()
A.白天多雨B.夜间多云C.冷空气来袭D.大气保温作用强3.下列哪种地形易造成该地气温由甲到丁的演变()
A.山地B.谷地C.平原D.丘陵
疑难点2:大气热力作用对昼夜温差大小的影响分析
昼夜温差受到大气的两个作用共同影响,即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
1. 天气状况对昼夜温差的影响
3. 下垫面状况对昼夜温差的影响
受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陆地、戈壁、沙漠等白天吸热快、夜晚散热快,昼夜温差大;海洋、森林、草地和湿地等白天吸热慢、夜晚散热慢,昼夜温差小。
【示例】读下列四图,若只考虑昼夜和云量情况,下列气温排序正确的是()
A.a>b>c>d B.b>a>c>d C.c>b>d>a D.c>d>a>b
疑难点3:等压面的判读与应用
1. 判断气压的高低
(1)垂直方向上:垂直方向上气压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
上图中P A>P C,P B>P D。
(2)水平方向上:因地面冷热不均,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进而等压面发生弯曲。
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上凸气压高,下凹气压低,可用“凸高凹低”(如下图)进行记忆。
上图中Pc>P D,P B>P A。
综上所述:P B>P A>Pc>P D。
2. 判断热力环流的方向
首先判断水平方向的气压差,如下图,C处等压面向上凸,为高压;D处等压面向下凹,为低压。
同理判断A处为低压,B处为高压。
再根据同一水平高度,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可画出水平方向的气流运动方向,然后画出垂直气流的运动方向,即B→A→C→D→B。
如下图:
3. 判断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及其下垫面性质
在热力环流中,一般气流上升的地方,近地面气温较高;气流下沉的地方,近地面气温较低。
根据地物的热力性质差异及等压面的图像,判断下垫面性质:
(1)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
夏季(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温较高,气压较低;海洋(湖泊)升温慢,气温较低,气压较高。
等压面下凹为陆地,上凸为海洋(湖泊)。
冬季(夜晚):陆地降温快,气温较低,气压较高;海洋(湖泊)降温慢,气温较高,气压较低。
等
压面下凹为海洋(湖泊),上凸为陆地。
(2)判断裸地与绿地
夏季(白天):裸地升温快,气温较高,气压较低;绿地升温慢,气温较低,气压较高。
等压面下凹为裸地,上凸为绿地。
冬季(夜晚):裸地降温快,气温较低,气压较高;绿地降温慢,气温较高,气压较低。
等压面下凹为绿地,上凸为裸地。
(3)判断城区与郊区
城区气温较高,气压较低;郊区气温较低,气压较高。
等压面下凹为城区,上凸为郊区。
4. 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
近地面等压面下凹,气压较低,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小,如上图A地。
近地面等压面上凸,气压较高,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大,如上图B地。
【示例】下图示意某地高空等压面,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a、b、c、d四点的气压值(P为气压)比较,正确的是()
A.Pa>Pb B.Pd<Pc C.Pb=Pd D.Pa﹥Pc
2.甲、乙两点相比(P为气压,T为气温),正确的是()
①P甲﹥P乙②P甲<P乙③T甲﹥T乙④T甲<T乙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b、d两点大气运动(↑为垂直向上运动,↓为垂直向下运动),正确的是()
A.b↑d↑B.b↓d↓C.b↓d↑D.b↑d↓
疑难点4:风向、风力的判读方法及风向的应用
1. 风向的判读方法
(1)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步骤一:若等压线比较平直,则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若等压线弯曲,且该点正好在等压线上,则作出该点所在等压线的切线。
(若该点不在等压线上,则首先绘制该点所经过的等压线,再作该点的切线)
步骤二:在切线上作垂直于该切线的虚线,虚线箭头方向为高压指向低压(应注意,水平气压梯度力箭头并不一定指向低压中心),此时虚线箭头方向就是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2)确定风向
手掌(北半球右手、南半球左手)自然张开,四指并拢与虚线箭头(水平气压梯度力)重合,沿大拇指伸展方向画出实线箭头,箭头指向即该点的风向。
若实线箭头为虚线箭头向右偏转90°,则表示北半球高空风向;向左偏转90°则表示南半球高空风向。
右偏30°~45°表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左偏30°~45°表示南半球近地面风向。
2. 风力的判读方法
风力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
同幅图中等压线越密集的区域,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但要注意不同等压线图上的等压线数值和比例尺大小。
故上述规律也不能一概而论,气压梯度才是决定风速快慢、风力大小的根本因素。
水平气压梯度越大,风力越大。
如下图所示:
注意观察:左图水平气压梯度明显小于右图,所以右图的风力大于左图。
判断风力大小时,要注意其根本影响因素是水平气压梯度。
在同一图中可以直接利用等压线的疏密程度进行风力大小的判断,但不同图进行比较时,应该强调水平气压梯度的大小。
同时需要注意,摩擦力也会影响风力与风速。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相等的情况下,摩擦力越小,风力越大、风速越快。
例如,下图中A处等压线密集,B处等压线稀疏,所以A处的风力大。
C处等压线密集,D处等压线稀疏,所以C处的风力大。
再如,下图中虽然A处等压线密集,D处等压线稀疏,但是D处的水平气压梯度远远大于A处,所以D处风力大于A处。
3 . 风向的应用
(1)判断气压的高低
顺着风向,气压越来越低。
(2)判断南北半球
风向左偏为南半球;风向右偏为北半球。
(3)判断近地面和高空(高空忽略摩擦力)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的是高空;风向与等压线斜交的是近地面。
(4)判断高压和低压(风压定律)
北半球高空:背风而立,低压在左(侧),高压在右(侧);南半球反之。
北半球近地面:背风而立,低压在左前方(侧),高压在右后方(侧);南半球反之。
(5)判断季节
中国大部分地区,冬季吹西北风,夏季吹东南风;我国云南、中南半岛、印度半岛冬季吹东北风,夏季吹西南风。
特别是考查中国地理时,风向往往成为考查季节的隐藏条件。
(6)判断工业生产布局
污染大气的企业在排放达标的前提下,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下风向,且距城市中心的距离应在城市热力环流之外。
【示例】读亚洲局部区域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此时,P地的风向为()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西北风
2.此时,P、Q、M、N四地风力最大的是()
A.P地B.Q地C.M地D.N地
3.图示乙处()
A.为低压中心B.为高压中心
C.天气以晴朗为主D.风力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