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册第10课-纸的发明教案(部编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要求】
1.让学生认识“创、携”等9个字,读准多音字“累、切、便、鲜”,会写“术、伟”等11个字,会写“创造术、伟大”等词语。
2.让学生朗读课文,能够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3.使学生能够解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创、携”等9个字,读准多音字“累、切、便、鲜”,会写“术、伟”等11个字,会写“创造术、伟大”等词语。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交代任务。
1.同学们,众所周知,纸在日常生活中是经常用到的,那么,你们知道纸都有哪些类别吗?(回答:书写纸、包装纸、餐巾纸、卫生纸……)(出示课件1) 课件1:
“各种用途的纸”的图片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纸的发明过程的文章——《纸的发明》,看一看我们又会有什么收获呢?
教师板书题目,学生一齐朗读题目。
(板书:纸的发明)
2.同学们,看到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学生质疑,教师总结如下:
(1)纸是谁发明的?
(2)纸的发明经历了一个怎样漫长的过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请看“初读要求”。
(出示课件2)
课件2:
初读要求: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一边读一边在文中画出生字,给生字表里的生字注音。
(2)标出不理解的词句。
(3)标出自然段序号,并做读后感悟的批注。
2.学生按“初读要求”自主预习。
3.预习反馈。
(1)认读生字的词语。
(出示课件3)
课件3:
创造携带保存制作蔡伦
积累切断朝鲜欧洲社会
(2)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开火车式朗读,并且说出识字方法。
(3)教师适时归纳。
①正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存、蔡”,翘舌音“创、制、洲、社”,前鼻音“鲜”。
另外,“累、切、便、鲜”是多音字,“累”在这里读“lěi”,它还有另一个读音“lèi”,组词为“劳累”;“切”在这里读“qiē”,它还有另一个读音“qiè”,组词为“一切”;“便”在这里读“pián”,它还有另一读音“biàn”,组词为“方便”;“鲜”在这里读“xiǎn”,它还有另一个读音“xiān”,组词为“鲜花”。
②识记字形。
熟字加偏旁:
隽+扌=携区+欠=欧土+礻=社
(4)巩固记忆。
男女对读,分组比赛朗读,一齐朗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教师: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理清这篇课文的脉络,把握住作者的思路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再去认真地朗读课文。
2.小组讨论。
3.交流结果:
本篇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划分的,划分段落如下。
(出示课件4)
课件4: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简述几千年前没有纸,人们用文字记录事件的不便。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描写纸的发明过程。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描写造纸术的影响。
4.教师小结。
同学们,文章叙述脉络清晰,层层深入,让我们再一次读一读这篇文章吧!
四、规范写字,书写指导。
1.要求会写的字。
(出示课件5)
课件5:
术伟录保存约
验阿欧洲社
如何识记这些生字?
熟字加偏旁:
木+丶=术呆+亻=保州+氵=洲土+礻=社减一减:
绿-纟=录药-艹=约啊-口=阿形近字比较:
苇——伟有——存脸——验
2.观察生字的位置和本身的结构,想一想书写这些生字时要注意什么?
3.练习写字,教师指导。
(1)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验”:“马”当偏旁时,“末横”变成“提”。
“洲”:右边三个点的方向不一样。
“州”中间的“竖”稍短,右边的竖稍长。
(2)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学生之间相互借鉴。
(3)教师小结。
书写美观、正确的,请为自己加上两颗星。
没有得到星的同学可要加油了!
五、课后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比较难读的以及对课文理解有直接帮助的字词,在指读当中发现不正确的字词读音,随即对它们进行正音。
教师指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课文段落大意,从而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的认识,实现由初读到品读的过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使其能够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解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学生朗读生字、新词。
(出示课件6)
课件6:
造纸术伟大记录
保存大约经验
阿拉伯欧洲社会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开火车式朗读。
2.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一起学习《纸的发明》,看一看造纸术的发明经历了一个怎样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造纸术是我国发明的,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造纸术到底是怎么发明出来的吧!
2.学生根据“自读要求”朗课文。
(出示课件7)
课件7:
自读要求:
(1)读通课文,画出课文中所讲的有关纸的知识,记一记。
(2)自读课文,画出你不知道的知识。
(3)自读课文,试着从课文中找到有关纸的发明的过程。
学生朗读课文,一边朗读一边画出问题的答案。
3.了解纸的发明过程。
(1)完成课后“练习1”。
(2)在完成课后“练习1”的基础上,按照这样的顺序,说一说纸的发明过程。
(3)在完成课后“练习1”的基础上,结合课文内容,加上自己的补充来介绍纸的发明过程。
三、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1.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
教师:我们现在要来讲的内容就是在纸发明以前,人们是怎样记录事件的。
请大家读一读课文第2、3自然段。
(小组讨论交流,展示交流。
)
学生甲: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者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
学生乙:书是用竹片、木片做的,很笨重。
学生丙:后来人们就把字写在帛上,这样就轻便了。
可是帛的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
学生丁:西汉时代,人们懂得了用麻来造纸。
但是麻纸比较粗糙,不便书写。
(自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
2.学习第4自然段。
(1)东汉的蔡伦是怎么制造出纸的?(出示课件8)
课件8:
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张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引导学生试着运用“既……又……”造句。
(2)同学们,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学生甲:因为这种纸“既轻便又好用”。
学生乙:因为这种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够满足多数人的需要”。
(3)同学们,蔡伦真是了不起呀,让我们用赞叹又自豪的语气朗读第4自然段。
3.学习第1、5自然段。
学生自由朗读第1、5自然段。
(1)这两个自然段在行文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回答:一个总起,一个总括,是首尾呼应的关系。
)
(2)为什么说“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回答:因为造纸术的发明和传播,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
)
四、拓展运用,读写训练。
1.把收集到的各种新型的纸张,选择一种介绍给大家。
2.学生说一说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进一步体会中国人民的伟大智慧。
3.造纸需要树木,如果大量砍伐树木肯定会破坏环境,请你写一段话让大家节约用纸。
五、课后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外,在主要内容的把握上,教师还可以通过主要内容填空、理清课文的条理,为学生品读课文奠定基础。
2.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比阅读蔡伦改进造纸术所造的纸和“之前的”那些“纸”,让学生了解蔡伦改进造纸术的伟大,以及被传承、普及的原因,从而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由衷的赞叹之情。
3.在最后的“写话训练”时,教师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把握,从而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纸的发明
ەۖ
۔ۖۓ龟甲、兽骨、青铜器:不方便竹片、木片:笨重
帛:轻便、太贵、不能普及麻纸:粗糙
蔡伦改进造纸术所造的纸:既轻便又好用、价格又便宜→传承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