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综合实验
遗传实验03:果蝇综合大实验-
![遗传实验03:果蝇综合大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e652659c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2e.png)
拓展果蝇在进化生物学和生态学领域的研究
通过研究果蝇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和进化机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生物进化和生态学的 基本规律和原理。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2 果蝇培养环境
培养基的制备
培养基成分
制备果蝇培养基时,需要包含水、 琼脂、酵母粉、糖和其他营养成
分,以保证果蝇正常生长和繁殖。
制备流程
按照规定的比例混合各种成分,加 热溶解琼脂,再加入酵母粉和其他 营养物质,搅拌均匀后倒入培养瓶 中,等待凝固。
注意事项
培养基的pH值和温度需控制在一定 范围内,以保证果蝇的正常生长和 繁殖。
温度和湿度的控制
温度控制
果蝇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果蝇 的生长和繁殖。因此,需要使用恒温设备来维持培养环境的温 度。
湿度控制
果蝇需要一定的湿度环境,湿度过低会导致果蝇脱水死亡, 湿度过高则会导致果蝇滋生细菌。因此,需要保持适当的湿 度环境,通常湿度应控制在60%-70%。
结论与讨论
结论总结
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总结出果蝇遗传特性的规律和特点。
讨论与展望
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讨论,探讨果蝇遗传特性的机制和未来研究方向。
05 实验总结与展望
实验收获与体会
实验收获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果蝇的遗传特性和繁殖机制,掌握了果蝇杂交实验的基本操作流程和 技术,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04 结果分析与解读
数据记录与整理
实验数据
详细记录了果蝇在实验过程中的生长 情况、繁殖情况以及表型特征等数据 。
生物科学专业应用综合大实验的设计与实践
![生物科学专业应用综合大实验的设计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863a5272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7a.png)
生物科学专业应用综合大实验的设计与实践随着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大型综合实验在生物科学专业中具有重要地位。
这类实验通常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和实验技术,完成一个完整的研究项目。
下面将结合一个具体的综合大实验,介绍生物科学专业应用综合大实验的设计与实践。
确定实验目的和研究问题。
通过综合实验,我们可以探索某个生物过程或机制,解决现实中的相关问题。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研究问题。
我们可以设定实验目的是研究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问题可以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接下来,制定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应包括实验的基本设计、材料与方法、实验步骤等内容。
基本设计包括实验的组织结构,例如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置,以及实验样本的选择和安排。
材料与方法是对实验所需的材料和仪器设备,以及实验方法的描述。
实验步骤则是具体的操作过程,包括对植物进行处理、观察和数据采集等。
设计样本数量与分组原则。
样本数量的确定需要考虑实验的统计学要求和研究的可操作性。
一般来说,样本数量越大,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越高。
而样本的分组原则则需要根据实验的要求来确定,例如我们可以选择将植物分为低浓度组、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以观察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进行实验操作。
根据实验方案和步骤,我们可以开始进行实验操作。
这包括处理植物样本、观察生长情况、记录数据等。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需要注意操作规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还需留意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调整实验方案和步骤。
数据分析与结果解释。
实验完成后,我们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将结果进行解释。
数据分析可以采用统计学方法,例如方差分析等,以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
结果的解释需要结合实验的目的和研究问题,提出合理的解释和推论。
总结与讨论。
在实验报告中,我们需要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并进行讨论和思考。
总结需要概括实验的目的、设计和结果,以及实验中的主要发现和问题。
综合性实验报告
![综合性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58f2aa9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32.png)
综合性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综合性实验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完成此实验,学生将能够展示他们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实验背景综合性实验是一种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实践活动。
通过综合性实验,学生能够掌握多种实验技巧和分析方法,提高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三、实验内容本次综合性实验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设计:学生需要自主设计一个实验,包括实验的目的、方法和步骤等。
2.实验操作:学生需要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实际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3.实验报告:学生需要编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的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分析和总结等内容。
四、实验步骤1.确定实验主题:首先,学生需要确定一个实验主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课程要求来选择。
2.设计实验:根据实验主题,学生需要设计实验的目的、方法和步骤等。
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要考虑实验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3.实验操作:学生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实际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注意实验环境和实验仪器的使用安全。
4.数据记录与分析:学生需要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整理。
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的图表展示和结果的分析。
5.实验总结: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实验总结和结论的归纳。
在总结过程中,要回顾实验的目的和方法,分析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6.编写实验报告:学生需要根据实验步骤、数据分析和总结,编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分析和总结等内容。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本次实验的实际操作和数据记录,我们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1.实验结果1:通过实验方法1,我们观察到了某种现象的发生和变化。
根据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对该现象的解释和结论。
2.实验结果2:通过实验方法2,我们得到了另一种现象的数据记录。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推测该现象可能与某种因素相关。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情况进行,学生应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讨论。
生物科学专业应用综合大实验的设计与实践
![生物科学专业应用综合大实验的设计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baa9ad63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8a.png)
生物科学专业应用综合大实验的设计与实践一、综合大实验的意义和背景二、综合大实验的设计与实施1. 实验目的和意义:综合大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全面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物科学领域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这门实验课程,学生将深刻理解生物科学中诸多概念和原理,并在实验中培养扎实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综合分析能力,为将来的科研工作和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实验内容:综合大实验的内容应当涵盖生物科学领域的多个方面,包括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等。
实验内容应当贴合课程教学大纲,注重基础知识的渗透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考虑到实际的科研需求,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感受到科研工作的魅力。
综合大实验应当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一般需要分为设计、实施、数据分析和报告等多个环节。
在设计环节,学生需要通过文献调研和讨论确定实验方案和方法;在实施环节,学生需要进行实际的样品采集和处理、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等;在数据分析环节,学生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综合评价;学生需要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综合大实验的要求应当严格,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守实验守则和操作规范,确保实验的安全和准确性;同时也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意识。
以分子生物学领域为例,设计一份综合大实验的实践案例:实验题目:基因克隆及其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的表达1. 通过PCR技术,从模式生物中克隆感兴趣的基因片段,并插入到不同的表达载体中;2. 将表达载体转化到大肠杆菌和酵母菌,通过育种等技术,筛选出正常表达的克隆菌株;3. 分别从大肠杆菌和酵母菌中提取表达产物,并通过蛋白质印迹、免疫荧光等技术对其表达情况进行鉴定。
实验要求:1. 组成小组,对实验进行详细的讨论和分工,确保实验进度和质量;2. 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范,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3. 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性分析,撰写实验报告,并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
综合实验报告概论
![综合实验报告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f3ef4e4b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a6.png)
综合实验报告概论引言综合实验是高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进行综合实验,学生们可以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篇实验报告旨在对实验进行全面的描述和总结,从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结果和讨论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叙述。
实验目的本次综合实验的目的是深入理解一些特定学科领域的实际问题,并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来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将学习到一些特定学科领域中的相关理论知识,并且能够独立进行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实验原理实验原理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次实验所涉及到的原理知识,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解释和阐述。
通过原理的介绍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本次实验的背景和目的,为实验的实施提供理论基础。
实验方法实验方法部分主要介绍了实验所使用的设备、材料和具体实验步骤。
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我们选择了合适的设备和材料,并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实验的操作。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实验的设备和材料,并说明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
实验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与讨论部分主要介绍了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结果,并对实验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呈现实验数据的原始结果,并进行数据的整理、统计和图表绘制等工作。
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将结合实验的目的和原理对数据进行解释和讨论,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
结论结论部分主要对本次实验的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并对实验的目的和原理进行回顾和概括。
通过对本次实验的总结和评价,我们可以得到对实验结果的客观评价,提出问题和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实验的进行展望和改进。
六年级综合实验报告
![六年级综合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bd738c6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7a.png)
六年级综合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一、实验目的:1. 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 探究不同水分供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探究不同土壤类型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1. 植物种子(如豌豆)2. 不同光照强度的LED灯箱3. 不同水分供给的喷壶4. 不同土壤类型的花盆5. 尺子三、实验步骤:1. 将种子分别种在三种不同土壤类型的花盆中,置于相同光照和水分条件下,观察并记录其生长情况。
2. 在种子发芽后,将每种土壤类型的花盆分别移至三种不同光照强度的LED 灯箱中,观察并记录其生长情况。
3. 在种子发芽后,将每种土壤类型的花盆分别给予三种不同水分供给的喷壶,观察并记录其生长情况。
4. 在实验期间,使用尺子测量并记录每种植物的高度、叶片数量等生长数据。
四、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发现:1. 在相同光照和水分条件下,不同的土壤类型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显著。
例如,砂质土的植物生长最快,而黏土的植物生长最慢。
2. 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也十分显著。
在较强光照下,植物生长得更高、叶片更绿;而在较弱光照下,植物生长较慢,叶片颜色较淡。
3. 水分供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同样明显。
充足的水分供给使得植物生长得更快,叶片更绿;而水分不足会导致植物生长缓慢,甚至出现枯萎现象。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光照、水分和土壤类型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因素来选择适合种植的植物,或者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促进植物的生长。
例如,在光照充足的季节里种植需要充足阳光的植物;在雨季时注意排水,避免水分过多影响植物生长;选择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等。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改善土壤质量,如添加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等,以提高植物的生长效果。
大综合实验报告模板
![大综合实验报告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100166cb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18.png)
实验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者: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实验目的1. 熟悉实验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技巧。
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4. 提高科学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验原理(简要介绍实验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原理)三、实验器材1. 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2. 仪器型号:____________________3. 仪器数量:____________________4. 其他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检查仪器设备是否完好。
(2)熟悉实验操作流程。
(3)分组并明确分工。
2. 实验操作(1)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2)记录实验数据。
(3)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3. 实验现象观察(1)描述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
(2)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
4. 实验数据整理与分析(1)整理实验数据。
(2)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得出实验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1)表格形式展示实验数据。
(2)图形形式展示实验数据。
2. 实验结果分析(1)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2)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3)讨论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六、实验讨论1. 总结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 分析实验结果与预期目标的一致性。
3. 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
4. 提出改进实验方案的建议。
七、实验结论(总结实验结果,阐述实验目的的实现情况)八、参考文献(列出实验过程中参考的书籍、论文等)九、附录1. 实验数据记录表2. 实验仪器操作说明书3. 实验现象图片4. 实验报告撰写过程中的相关资料注:本模板仅供参考,具体实验报告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果蝇综合大实验
![果蝇综合大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cfc6932e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a8.png)
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实验报告组员:杨朝雄张晓旭赵慧佳杨明月徐聪吴燕张玮单因子、双因子杂交、伴性遗传和三点测交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果蝇的杂交实验,正确理解分离定律的实质,并验证与加深理解三个的遗传规律;2、认识伴性遗传的正、反交差别,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3、掌握绘制遗传学图的原理和方法,加深对重组值、遗传学图、双交换、并发率和干涉等概念的理解;4、掌握果蝇的杂交技术,并学会记录交配结果和掌握统计处理的方法;二、实验器材:1、材料: 6号果蝇灰体白眼短翅卷刚毛和26号果蝇黑檀体红眼长翅直刚毛2、试剂:乙醇、乙醚、果蝇培养基等3、器具:麻醉瓶、酒精灯、白瓷板、毛笔、镊子、培养管、棉球等三、实验原理:果蝇具有生活史短、繁殖率高、饲养简便、染色体数目少2n=8和突变性状多等特点,是研究遗传学的好材料;本次设计实验就是利用果蝇进行一系列的遗传学验证实验和染色体基因相对顺序和距离的测定;1、双因子杂交:果蝇的灰体基因E与黑檀体基因e为一对相对性状,而长翅与短翅为另一对相对性状;这两对基因是没有连锁关系的,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因此非同源染色体的这两对非等位基因可以很好的验证自由组合定律;自由组合规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非等位基因,其杂合体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非等位基因可自由组合进入同一配子,结果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若显性完全, F1自交产生F2代表现出4种表型,比例为3:3:1:1;双因子杂交的遗传规律:双因子杂交正交6♀×26♂灰长黑短F1 灰长2、伴性遗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叫作伴性基因,其遗传方式与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有一定差别,它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方式与雌雄性别有关,伴性基因的这种遗传方式称为伴性遗传;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单基因控制,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之间的关系为红眼对白眼完全显性;当白眼果蝇♀和红眼果蝇♂杂交,F1代中的雌果蝇为红眼,雄果蝇却为白眼;F2代中红眼果蝇∶白眼果蝇=1∶1,在雌果蝇或雄果蝇中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的比例均为1∶1;伴性遗传的遗传规律:X w X w X+Y♂白眼♀红眼F1: X+X w X w Y♀红眼♂白眼F2: X+X w X w X w X+ Y X w Y♀红眼♀白眼♂红眼♂白眼3、三点测交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是连锁的,而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会发生一定频率的交换,使子代中出现一定数量的重组型;重组型出现的多少反映出基因间发生交换的频率的高低;而根据基因在染色体上直线排列的原理,基因交换频率的高低与基因间的距离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基因图距就是通过基因间重组值的测定而得到的;如果基因座位相距很近,重组率与交换率的值相等,直接将重组值作为基因图距;如果基因间相距较远,两个基因间往往发生两次以上的交换,必须进行校正,来求出基因图距;通过一次三点测验可以同时确定三个连锁基因的位置,即相当于进行三次两点测验,而且能在试验中检测到所发生的双交换;如果两个基因间的单交换并不影响邻近两个基因的单交换,那么预期的双交换频率应当等于两个单交换频率的乘积,但实际上观察到的双交换值往往低于预期值,因为每一次发生单交换,它邻近也发生一次交换的机会就减少,这叫干涉; 三点测交6号♀wsnm/wsnm ⨯ 26号♂+++/Y白卷短 红直长统计F2代各类型及数目填入表格四、实验步骤: 1.准备工作:将麻醉瓶和器具白瓷板、毛笔等领取培养管6支,填写标签并贴在培养管上; 标签写法举例如右:选取6号处女蝇和26号雄蝇:实验前2-3天陆续按组合收集8小时内羽化的果蝇,分离♀♂2果蝇杂交:转移5-6对亲本,记录杂交日期和亲本组合名称; 4、去亲本:杂交后7-8天;F1: ♀+++/wsnm ♂wsnm/Y 红直长 白卷短⊗5、F1代性状观察及自交:去亲本后4-5天进行,连续检查2-3天;移5-6对进行自交无需处女蝇;6、再去亲本:自交后7-8天7、记录结果:去亲本后4-5天进行,连续统计7-8天五、实验记录:记录了11月12日到11月20日的数据;数据总数表一表二表三六、实验数据分析:1、单因子杂交的实验数据分析1预期F2的表型与比例灰体:黑檀体=3:1单因子杂交的χ2测验df=2-1=1;α=;χα2=结论:χ2<χα2;观察值与预期值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实验结果符合3:1的分离比;2、双因子杂交的实验数据分析1预期F2的表型与比例:灰长:灰短:黑长:黑短=3:3:1:1双因子杂交的χ2测验df=4-1=3;α=;χα2=结论:χ2<χα2;观察值与预期值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实验结果符合3:3:1:1的分离比;3、伴性遗传的实验数据分析1预期F2的表型与比例:红眼雌:白眼雌:红眼雄:白眼雄=1:1:1:1伴性遗传的χ2测验df=4-1=3;α=;χα2=结论:χ2<χα2;观察值和预期值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实验结果符合1:1:1:1的分离比4、三点测交的实验数据分析:两端的基因间距离进行校正:%+2×%=%据本次实验结果算出的三个基因的相对顺序和距离w-sn-m三个基因的遗传学图单交换率分别为%和%;双交换率为%并发率=%/%×%=,干扰==;意味着13%的双交换被干涉掉了,说明染色体的一个区段的交换抑制了邻近区段的另一次交换;七、结果讨论:本次遗传学综合大实验历时一个多月,并分为单因子、双因子杂交、伴性遗传和三点测交四个部分;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并且分配好每个人的任务,在观察和统计的过程中要认真、细心;就实验结果来看,一个小组的实验数据是远远不够的,实验数据少导致了在验证伴性遗传、自由结合定律的时候与预期比例有偏差;但是总体来说,本次的实验还是成功的;。
生物科学专业应用综合大实验的设计与实践
![生物科学专业应用综合大实验的设计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68f04467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be.png)
生物科学专业应用综合大实验的设计与实践一、实验目的生物科学专业应用综合大实验是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所必须完成的重要实践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操作能力、科学研究思维和科学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自主学习和自主研究的能力,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二、实验内容1. 实验名称:植物生物技术在作物改良中的应用与实践2. 实验背景: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植物生物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使得植物育种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实验旨在通过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对植物进行改良,提高其产量、抗病性和适应力,从而达到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种植效益的目的。
3. 实验步骤:(1)材料准备:准备大型温室、植物生物技术相关仪器设备和试剂,以及植物基因工程试验材料。
(2)构建表达载体:通过PCR技术将具有特定功能的基因片段嵌入表达载体,并将其导入植物细胞。
(3)植物转基因: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改良后的表达载体导入植物细胞,并筛选出转基因植株。
(4)鉴定转基因植物:通过PCR、Southern blot等方法对植物进行转基因鉴定。
(5)性状表达鉴定:观察转基因植株的性状表达,比较其与野生型植株的差异。
(6)产量和抗性鉴定:测定转基因植株的产量和抗病能力。
4. 实验要求:学生需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
在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保障个人和实验室安全。
三、实验意义1.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本实验,学生将掌握植物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技能,包括PCR技术、基因克隆技术、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等。
这将为学生今后的科研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2.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思维和科学创新意识:本实验要求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思维和科学创新意识。
[整理]h3cne大综合实验规划.
![[整理]h3cne大综合实验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027a6068eff9aef8941e06be.png)
组名:SUNRISE小组成员:孙弋伦,钟良引,吴淑敏,陈师伟,韩纬光 一. 实验名称:OSPF 路由多区域 二. 实验需求及应用环境: 需求及背景描述公司分布在3个不同的城市,分别在北京,上海,海南,全网使用OSPF 互联 三. 网络拓朴: 1、R5Lo1:10.1.1.0/24Lo2:10.1.2.0/24Lo1:10.1.1.0/24Lo2:10.1.2.0/24Lo1:10.2.1.0/24Lo2:10.2.2.0/24Lo3:10.2.3.0/24图 3-1 网络拓扑图2、IP分配表我们使用10.0.0.0/8网段的的私网地址来进行规划。
Ip地址的9-16位代表地区。
1 代表北京例如:10.1.0.0/242 代表上海例如:10.2.0.0/243 代表海南例如:10.3.0.0/244 代表链路地址例如:10.4.0.0/30Ip地址的17-24位代业务网段。
0 代表接口ip地址例如:10.0.0.0/301 代表财务处ip地址例如:10.0.1.0/242 代表销售部ip地址例如:10.0.2.0/243 代表网络中心ip地址例如:10.0.3.0/24表3-1 北京地区ip地址规划表3-1 上海地区ip地址规划表3-1 海南地区ip地址规划3、交换机IP配置表2-2 交换机IP配置4、路由器IP配置表2-3 路由器IP配置四. 预期要达到的实验结果:(一)、需求分析1、工程化的ip地址分配2、实现全网互通。
3、OSPF多区域的划分4、将Area 1区域设置成Stub区域。
5、通过修改cost值实现链路的备份。
6、业务端口设置为禁默端口。
7、远程接入的设备需要做认证。
8、实现rip的路由汇总。
9、实现OSPF的区域路由的汇总。
10、路由重发布地域图如下海南图4-1 公司地理位置分布图五. 配置思路步骤:(工程配置思想)1、接口的配置表5-1 设备接口配置2、OSPF技术表5-2 OSPF技术实现3、RIP技术表5-3 RIP 技术的实现4、路由表重发布表5-4 路由重发布5、OSPF的接入认证表 5-5 OSPF的接入认证6、静默端口表5-6静默端口的设置7、链路备份表5-7 修改cost达到链路备份8、Stub区域表5-8 Stub区域的设置9、RIP 路由汇聚表5-9 RIP 的路由汇聚10、OSPF区域的路由汇聚表5-10 OSPF 区域1的路由汇聚表5-11 OSPF 区域0的路由汇聚六. 实验调试过程:1、图6-1 :R1路由表条目链路备份前备份后2、Stub 区域后效果Rip 汇聚前Rip汇聚后区域1聚合前区域1 聚合后区域0的路由汇总前区域0路由汇总后Rip 汇总前Rip捆绑后4、图6-5链路捆绑5、图6-6SW1 MSTP 实例0和实例1根桥6、图6-7SW1 MSTP实例2根桥7、图6-8DHCP地址池范围8、图6-9FTP server的搭建七. 实验调试结果:1、图7-1 非网络中心不能登录2、图7-42Console 密码认证3、图7-3 测试分公司的连通性,4、图7-4到两个部门的连通性5、图7-5非网络中心telnet测试6、图7-6部门到外网的连通性八. 实验总结:1、通过实验串通所有学过的知识点,懂得怎样融合知识点到一个项目中;2、根据分析客户的需求进行技术上的分析,然后就可以清晰的实现项目;3、实验运用到了:vlan、telnet、ftp、ppp、acl、nat、dhcp、mstp、rip、ospf、静态路由、链路捆绑技术、路由重发布,静默端口、rip的接入认证、svi、trunk;4、实验中我们做了路由重发布,为了将rip的路由表发布到ospf中里;5、实验过程中进行捆绑时已显示配置成功,但验证过程没有成功,后来通过几番的检查才得以解决;6、做这个实验虽然有点辛苦,但体味到一个组团结的力量,也体味到做项目的一点点艰辛;。
大综合实验报告模板
![大综合实验报告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045e9f8e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cb.png)
大综合实验报告模板1.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2. 实验原理本次实验使用了以下原理...3. 实验步骤本次实验的具体步骤如下:1. 步骤一...2. 步骤二...3. 步骤三...- 子步骤一...- 子步骤二...4.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步骤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下:实验条件实验结果条件一结果一条件二结果二条件三结果三根据结果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结论一...2. 结论二...3. 结论三...5. 实验讨论在本次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如下:1. 困难一及解决办法...2. 困难二及解决办法...3. 困难三及解决办法...6.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 我们得到了以下收获:1. 收获一...2. 收获二...3. 收获三...7. 参考文献[1] 引用文献的相关信息...[2] 引用文献的相关信息...8. 附录本实验的附录内容如下:1. 附录一:实验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列表- 设备一...- 设备二...- 设备三...2. 附录二:实验原始数据- 原始数据一...- 原始数据二...- 原始数据三...完成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公式等内容也可以放在附录中。
9. 实验仪器设备清单本次实验使用的仪器设备包括:- 设备一...- 设备二...- 设备三...10. 实验人员名单本次实验的参与人员名单如下:- 学生A- 学生B- 学生C以上为大综合实验报告模板的基本结构,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进行适当调整。
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学物理综合实验集(三十项小实验)
![大学物理综合实验集(三十项小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d31e1932ce2f0066f4332203.png)
锥体上滚实验内容:1.演示能量最低原理;操作方法:1.将锥体置于导轨的高端,锥体并不下滚;2.将锥体置于导轨的低端,松手后锥体向高端滚去;3.重复第2步操作,仔细观察锥体上滚的情况。
注意事项:移动锥体时要轻拿轻放,切勿将锥体掉到地上。
原理提示:能量最低原理指出:物体或系统的能量总是自然趋向最低状态。
本实验中在低端的两根导轨间距小,锥体停在此处重心被抬高了;相反,在高端两根导轨较为分开,锥体在此处下陷,重心实际上降低了。
实验现象仍然符合能量最低原理。
避雷针实验内容:1.认识和了解避雷针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1.把静电高压电源地线有效接地(最好连到暖气管、水管上或压在地上);2.将电源的电压旋钮逆时旋至最低;3.将静电高压电源的正极接到避雷针装置的上极板,负极接下级板;上下极板分别代表带电云层和被感应出电荷的大地;4.把金属球(代表建筑物)放在下极板上,打开静电高压电源,调节电压旋钮使电压逐步升高,注意观察球与上极板之间的放电现象;5.调节电源电压使之降为零,用放电叉连接上下两极板,放电;6.再把“避雷针”放到装置的下极板上,逐步升高电压,注意观察“避雷针”与上极板之间的缓慢放电现象,此时金属球与上极板不再放电;7.实验结束后,将静电高压电源的电压降为零,再关闭电源开关;8.放电叉连接上下两极板再次放电。
注意事项:1.静电高压电源的地线一定要接好(最好接到暖气管或水管上);2.每一次操作前都要注意把电源电压调到零,并且用放电叉放好电;3.操作时,身体尽量远离操作台,注意不要触及仪器。
原理提示:避雷针是基于尖端放电原理制成的装置,尖端放电可以这样解释:静电平衡的导体表面的面电荷密度与表面曲率成正比。
因此金属尖端上电荷面密度s很大,周围的电场很强,。
所在处空气中散存的带电粒子(电子或离子)在尖端强电场作用下作加速运动时就可能获得足够大的能量,以致它们和空气分子碰撞时,能使后者离解成电子和离子。
新的电子和离子与其它空气分子相碰,又产生新的带电粒子。
高中化学专题08 第26题 实验大综合(知识过关)-2020年高考化学二三轮复习题型大突破系列
![高中化学专题08 第26题 实验大综合(知识过关)-2020年高考化学二三轮复习题型大突破系列](https://img.taocdn.com/s3/m/e5062909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54.png)
专题08 第26题实验大综合知识过关一、试题分析物质制备和定量实验是高考热点,物质制备主要以气体、无机物、有机物的制备为载体,考查学生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等基本实验操作,以及实验条件的控制、产率的计算;而定量实验是将化学实验与化学计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测定物质化学组成与含量的探究性实验,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常考题型。
设计中先通过实验测出相关的有效数据,然后经计算得出物质的组成与含量。
由于定量实验目的性、实用性强,能给予学生较大的创造空间,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因此复习过程中注重定性实验拓展到定量实验的探讨。
二、试题导图三、必备知识知识点1有关实验的几个常考问题1. 仪器的连接顺序化学综合实验题包括的题型主要有物质组成、性质探究型,物质制备和应用探究型,该类试题一般以实验装置图的形式给出实验流程,其实验流程与考查内容一般如下:搭配仪器的顺序:从下往上,从左往右。
2. 常见的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方案说明(1) 证明CO2中含有CO 先除尽CO2,再把气体通入CuO中,若黑色固体变为红色,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原混合气体中含有CO先除尽CO2后再通入CuO中,黑色CuO变红色说明该气体具有还原性(2) 证明SO2-4中含有SO2-3往混合液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将沉淀溶于足量的盐酸中,若沉淀部分溶解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则证明原混合液中含有SO2-3或加入盐酸生成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3) 证明含有Fe3+的溶液中含有Fe2+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若高锰酸钾褪色,则证明原混合液中含有Fe2+不能用硫氰化钾溶液鉴别(4) ①证明草酸的酸性强于碳酸②证明草酸是二元酸①向1 mol·L-1 NaHCO3溶液中加入1 mol·L-1草酸,若产生大量气泡,则证明草酸的酸性强于碳酸②定量实验: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草酸溶液,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草酸的2倍,则说明草酸是二元酸①强酸制弱酸②定量中和反应(5) 证明碳酸的酸性强于硅酸把CO2通入硅酸钠溶液中,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碳酸的酸性强于硅酸利用强酸制弱酸(6) 证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单质硫把氯气通入硫化氢溶液中,若有淡黄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单质硫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7) 证明H2C2O4是弱酸测Na2C2O4的pH,pH>7说明H2C2O4是弱酸;或将pH=1的H2C2O4溶液稀释10倍,pH<2说明H2C2O4是弱酸弱酸存在电离平衡,弱酸阴离子存在水解平衡3. 化学实验条件控制——温度控制的目的条件控制是化学实验中的重要手段,也是高考命题的一个热点。
12级本科综合实验Microsoft Word 文档
![12级本科综合实验Microsoft Word 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faba5378a417866fb84a8ea1.png)
附录一:综合性实验一、综合性实验一病史摘要:患者,男性,71岁,有40多年吸烟史,每天平均吸烟2包,近20多年来每在冬季出现咳嗽、咳痰,以后逐渐变成终年咳嗽、咳痰,且症状日趋加重。
近年来出现呼吸苦难、紫绀及双下肢水肿等症状。
2个月前因肺部感染和心衰住院,经治疗无效死亡。
病理检查结果:1.呼吸道:各级支气管均受病变累及,呈弥漫性分布,但以细支气管最为严重。
主要变化是粘膜上皮纤毛倒伏,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甚至脱落,部分区域的粘膜上皮形成复层鳞状上皮;粘液腺的数量比正常明显增多,分泌细胞体积增大,分泌增强。
2.肺组织病变:表现为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化脓性炎,病灶周肺组织呈肺气肿改变。
3.心脏:右心室体积增大,右室壁厚16毫米,乳头肌和肉柱显著增粗。
镜下见心肌细胞体积增大、核大深染。
4.脑:脑回变窄,脑沟变深变宽;镜下见神经细胞体积变小,数量减少。
问:1.由病理检查中发现了那些属于适应性反应的变化?解释其演变过程。
二、综合性实验二病史摘要:患者,男,31岁,与人打架时,被锐器刺伤右小腿后侧腓肠肌处,该处形成开放性损伤,事后小腿肿胀、疼痛难忍,第二天出现红、肿、热、痛,体温达39.2℃;随后下肢高度肿胀,皮肤裂口处流出血水。
在私人门诊用大量抗菌素抬疗,未见疗效;伤后约6天,右足拇趾呈黑色;伤后约10天黑色达足背,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
后到医院治疗,行右下肢截肢术。
病理检查:下肢高度肿胀,足部污黑色,纵行剖开动、静脉后见动、静脉血管腔内均有暗红色与灰白色相间的固体物阻塞,长约9厘米,与管壁粘着。
固体物镜检为混合血栓。
问:1.该患者所患何病?2.试阐述该病发病机制。
三、综合性实验三病史摘要:患者,女,47岁,因患支气管肺癌入院,住院二十多天以来,安静卧床休息,做各种化验及术前准备,一日如厕,突然晕倒,经抢救无效死亡。
尸体解剖记录摘要:营养状况尚好,无明显恶病质。
心脏:未见明显变化。
肺脏:右肺上叶近肺膜处见一直径约6厘米肿物,切面灰白、实性、境界不清,有出血及坏死,该处肺膜与胸膜明显粘连。
综合实验报告
![综合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c5bf953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d5.png)
综合实验报告综合实验报告引言:综合实验是一种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本文将围绕综合实验的定义、意义、设计与实施、结果与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综合实验的定义与意义综合实验是指将多个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机结合,通过实际操作解决复杂问题的一种综合性实验。
它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还要求他们具备跨学科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综合实验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综合实验的设计与实施1. 实验选题:综合实验的选题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能够涵盖多个学科的知识点,并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实验方案:综合实验的方案应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流程,确保实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 实验材料与设备:综合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应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准备,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4. 实验操作: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应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操作,注意实验的安全和准确性,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5. 数据记录与分析: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应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总结,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和结论。
三、综合实验的结果与分析综合实验的结果主要体现在实验数据和实验结论上。
学生应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
同时,他们还应对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分析和反思,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法。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相关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结论:综合实验是一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综合实验,学生可以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培养跨学科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综合实验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1] 张三. 综合实验的设计与实施[J]. 实验教学与研究,2018(2):12-15.[2] 李四. 综合实验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作用[J]. 实验教育研究,2019(3):36-40.。
综合大实验报告
![综合大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014b224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0e.png)
实验名称:综合大实验实验目的:1. 熟悉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2.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深入理解化学、物理、生物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4.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时间:2023年4月15日实验地点:综合实验楼实验人员:张三、李四、王五、赵六实验材料:1. 化学实验器材:试管、烧杯、酒精灯、石棉网、滴定管、移液管、量筒、pH试纸等。
2. 物理实验器材:天平、秒表、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滑动变阻器等。
3. 生物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培养液、吸管等。
实验内容:一、化学实验1. 实验名称: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原理:酸碱中和滴定是利用酸碱指示剂,根据滴定终点颜色变化来判断滴定终点,计算出待测溶液的浓度。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包括滴定管、锥形瓶、酸碱指示剂等。
(2)将待测溶液加入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酸碱指示剂。
(3)用滴定管滴加标准溶液,观察颜色变化,当颜色突变时,即为滴定终点。
(4)记录滴定数据,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
2. 实验名称:溶液配制实验原理:溶液配制是根据所需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再将其溶解于适量的溶剂中。
实验步骤:(1)根据所需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
(2)将溶质加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溶剂,用玻璃棒搅拌溶解。
(3)将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用溶剂定容至刻度线。
(4)摇匀溶液,贴上标签。
二、物理实验1. 实验名称:电路连接实验原理:电路连接是将电源、电阻、电灯等元件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闭合回路。
实验步骤:(1)按照电路图连接电源、电阻、电灯等元件。
(2)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确保没有短路或断路。
(3)闭合开关,观察电灯是否发光。
(4)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电路连接的正确性。
2. 实验名称:电阻测量实验原理:电阻测量是利用电阻箱和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电阻的阻值。
实验步骤:(1)将电阻箱、电流表、电压表按照电路图连接起来。
种子检验学综合性大实验实验报告
![种子检验学综合性大实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2dd541c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fb.png)
种子检验学综合性大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种子检验学的基本原理;
2.掌握种子检验学的实验技术;
3.掌握种子检验学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4.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二、实验原理
种子检验学是研究种子的质量及其对环境的反应的一门学科,它主要研究种子的性状、萌发能力、存储性能及种子的遗传质量等。
种子检验学的实验主要是研究种子的萌发能力、存储性能、种子的遗传质量等。
三、实验材料
1.种子:用于检验的种子;
2.实验室用品:试管、烧杯、称量秤、温度计、湿度计、抽真
空泵等;
3.实验设备:植物萌发箱、种子发芽仪、种子萌发率测定仪等。
四、实验步骤
1.准备实验材料:准备所需要的实验材料,如种子、实验室用品和实验设备;
2.种子检验:按照种子检验学的原理,进行种子检验,包括种子的形态学检验、种子的萌发能力检验、种子的存储性能检验和种子的遗传质量检验;
3.实验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按照种子检验学的原理,分析结果;
4.结果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探讨种子检验学的原理,并对结果进行讨论。
大实验室集合实验报告(3篇)
![大实验室集合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1194473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eb.png)
第1篇实验名称:大实验室集合实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大实验室实验人员:张三、李四、王五、赵六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了解大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和操作流程。
2. 学习和掌握大实验室中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
3.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实验内容:一、实验一:实验室基本设施和操作流程的认识1. 实验室参观实验人员对大实验室进行了全面的参观,了解了实验室的基本布局、设施和仪器设备。
2. 实验室操作流程学习实验人员学习了实验室的操作流程,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实验结束后的清理工作。
二、实验二: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1. 天平的使用实验人员学习了天平的使用方法,包括天平的校准、称量操作和注意事项。
2. 显微镜的使用实验人员学习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包括显微镜的构造、调焦操作和观察方法。
3. 烧杯、试管等玻璃仪器的使用实验人员学习了烧杯、试管等玻璃仪器的使用方法,包括仪器的清洗、干燥和注意事项。
三、实验三:团队协作实验1. 实验目的通过团队协作实验,提高实验人员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实验人员的创新思维。
2. 实验内容实验人员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完成一项实验任务。
实验任务包括:设计实验方案、操作实验仪器、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一、实验一:实验室基本设施和操作流程的认识实验人员通过参观和理论学习,掌握了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和操作流程,为后续实验操作奠定了基础。
二、实验二: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1. 天平的使用实验人员成功完成了天平的校准和称量操作,掌握了天平的使用方法。
2. 显微镜的使用实验人员学会了显微镜的调焦和观察方法,能够独立完成显微镜操作。
3. 烧杯、试管等玻璃仪器的使用实验人员掌握了玻璃仪器的清洗、干燥和注意事项,能够熟练使用烧杯、试管等玻璃仪器。
三、实验三:团队协作实验实验人员通过团队协作,成功完成了实验任务。
实验结果表明,团队成员之间能够有效沟通、分工合作,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华为综合大实验居然涵盖了整个HCIP的技术点!
![华为综合大实验居然涵盖了整个HCIP的技术点!](https://img.taocdn.com/s3/m/52d2b369d0d233d4b04e6922.png)
华为综合大实验居然涵盖了整个HCIP的技术点!嗨,大家好,今天给大家按带来一个大型的综合实验,用到的技术蛮多的,比如VLAN划分、VRRP、BFD联动、ISIS、MPLS、BGP、OSPF、双向引入等,相信你做完这个实验,一定能够起到巩固理论、提升实验的效果,建议认真对待!•实验拓扑•实验需求•实验步骤•1. 配置I P地址和环回口地址•2. 在总公司上进行相应V L AN划分与配置•3. SW3和SW4的互连接口启用eth-trunk,最大带宽为2G•4. SWl、SW2、SW3、和SW4运行MST P,SWl为V LA N lO的Root,SW2为V L AN20的Root•5. PC l—PC4需要提供网关冗余,为了提高安全性,需要做认证,并使用BF D动态检查上行链路状态,实现自动切换•6. 配置B F D联动•7. Rl-R4配置ISIS•8. 配置M P LS•9. 配置V PN实例•10. Rl和R4建立BG P邻居•11. Rl和SW3、SW4之间运行O S PF协议•12. R4和R5之间运行BGP协议•13. 在R4上查看BGP VPN4邻居关系•15. R4和R6之间运行O S PF协议•16. 双向引入操作Ping 10.1.25.1: 32 data bytes, Press Ctrl_C to break From 10 .1. 25 .1: bytes=32 seq=l ttl=123 time=110 ms From 10 .1. 25 .1: bytes=32 seq=2 ttl=123 time=94 ms From 10 .1. 25 .1: bytes=32 seq=3 ttl=123 time=93 ms From 10 .1. 25 .1: bytes=32 seq=4 ttl=123 time=110 ms From 10 .1. 25 .1: bytes=32 seq=S ttl=123 time=93 ms---10.1.25.1 ping statistics ---5 packet(s) transmitted5 packet(s) received0.00% packet lossround-trip min/avg/max= 93/100/110 ms4.总公司可以访问分公司2PC>ping 192.168.68.3Ping 192.168.68.3: 32 data bytes, Press Ctrl_C to break From 192.168.68.3: bytes=32 seq=l ttl=122 time=141 ms From 192.168.68.3: bytes=32 seq=2 ttl=122 time=94 ms From 192.168.68.3: bytes=32 seq=3 ttl=122 time=109 ms From 192.168.68.3: bytes=32 seq=4 ttl=122 time=109 ms From 192.168.68.3: bytes=32 seq=S ttl=122 time=110 ms ---192.168.68.3 ping statistics ---5 packet(s) transmitted5 packet(s) received0.00% packet lossround-trip min/avg/max= 94/112/141 ms。
经典物理学的三次大综合
![经典物理学的三次大综合](https://img.taocdn.com/s3/m/00945f7d02768e9951e738a2.png)
经典物理学的三次大综合①牛顿力学把天上和地上物体的运动统一起来,把万有引力与牛顿运动三定律视为宇宙间一切物体运动所遵循的普遍规律。
17世纪,伽利略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打开了通向近代物理学的大门。
牛顿在此基础上把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和天体运动统一起来,揭示了天上地下一切物体的普遍运动规律,建立了经典力学体系,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大综合。
②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揭示了自然界各种运动的统一性。
18世纪,经过迈尔、焦耳、卡诺、克劳修斯等人的研究,经典热力学和经典统计力学正式确立,从而把热与能(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热运动的宏观表现与微观机制统一起来,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二次大综合。
③麦克斯韦总结的经典电磁理论,揭示了电、磁、光的统一性。
19世纪,麦克斯韦在库仑、安培、法拉第等物理学家研究的基础上,经过深入研究,把电、磁、光统一起来,建立了经典电磁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第三次大综合。
预言电磁波传播的速度就是光传播的速度,并进而认为光不过是波长在一定范围内的特殊的电磁波。
这样,光学、电学和磁学就融合成为一体,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物理学家:劳厄、杨振宁、特斯拉、、伦琴、、汤姆逊、、迈克耳逊、、维恩、、普朗克、爱因斯坦、玻尔、康普顿、德布罗意、海森堡、玻恩、布拉格、布拉格、斯塔克、密立根、佩林、拉曼、海森伯、物理学家:卡普拉、费曼、伽利略、胡克、法拉第、卡文迪许、库伦、伏打、奥斯特、安培、楞次、霍尔瓦格斯、密立根、康普顿、普吕克尔、伦琴、克里克、贝克勒尔、波特、韦斯科夫、佩兰、玻恩、庞加莱、惠勒、最美丽的十大物理实验1、托马斯·杨的双缝演示应用于电子干涉的实验牛顿和托马斯·杨对光的性质的研究得出的结论都不完全的正确。
光既不是简单由粒子构成,也不是一种单纯的波。
20世纪初,麦克斯·普朗克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分别指出一种叫光子的东西发出光和吸收光。
但是其他实验还证明光是一种波状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药工程大综合实验指导(32课时)
实验一苯妥英钠(Phenytoin Sodium)的合成及鉴别
一、目的要求
1. 学习安息香缩合反应的原理和应用氰化钠及维生素B1为催化剂进行反应的实验方法。
2. 了解安息香氧化成连苯甲酰时使用的试剂及其优缺点。
3. 了解苯妥英钠合成反应的原理。
4. 加强有机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
苯妥英钠为抗癫痫药,适于治疗癫痫大发作,也可用于三叉神经痛,及某些类型的心律不齐。
苯妥英钠化学名为5,5-二苯基乙内酰脲,化学结构式为:
H
N
ONa
O
苯妥英钠为白色粉末,无臭、味苦。
微有吸湿性,易溶于水,能溶于乙醇,几乎不溶于乙醚和氯仿。
合成路线如下:
CHO
催化剂C CH
O OH [O]C C
O O
C C O O +C O
NH2
NH2
NaOH H
N
ONa
O
2
三、实验方法
(一)安息香的制备(8课时)
(1)在250 mL三口圆底烧瓶中依次加入3.6 g盐酸硫胺[1](VB1)、13 mL蒸馏水,摇匀溶解,再加入27 mL 95%乙醇,摇匀溶解后将烧瓶置于冰盐浴中冷却至0℃。
(2)在冰盐浴的冷却下,将冷透的10%的NaOH溶液[2]逐滴加入反应瓶中,调节pH值至为9~10;
(3)再往圆底烧瓶中加入20 mL新蒸的苯甲醛(味道大,现用现量,加入烧瓶后立即盖塞子),充分摇匀,调整反应液的pH值为9[3](一定要再次调节)。
(注意撤掉冰盐浴后擦干反应瓶外壁的水,然后用电热套加热。
)
(4)用60~70℃加热[4]1.5 小时,反应混合物呈桔黄(红)色均相溶液。
(6)反应混合物冷至室温(自然冷却),析出浅黄色晶体后冰水冷却,使结晶析出完全[5]。
(7)抽滤,并用冷水洗涤晶体,干燥,称重。
(8)用95%乙醇重结晶,若产物呈黄色,可用活性炭脱色,得白色针状结晶。
干燥,称重。
熔点134-138 ºC。
注意事项
[1] VB1的质量对本实验影响很大,应使用新开瓶的或密封、保存良好的VB1。
[2] VB1溶液和NaOH溶液在反应前都要用冰水充分冷却,否则VB1的噻唑环在碱性条件下易开环失效,使实验失败。
[3] 本实验的关键在于调pH值!
[4] 反应后期可将水浴温度适当升高。
其间注意摇动反应瓶并保持反应液的pH值为9,必要时可滴加10%NaOH溶液。
[5] 若冷却太快,产物易呈油状析出,可重新加热溶解后再慢慢冷却,重新结晶。
必要时可用玻棒摩擦瓶壁进结晶析出。
方法二:
于250 mL单口圆底瓶内加入VB1 3.6 g、水13 mL、95% 乙醇27 mL。
不时摇动,待VB1溶解后冷却,然后加入冷却的10% NaOH 10 mL,充分摇动,立即加入新蒸馏的苯甲醛15 mL,放置一周。
(4课时)抽滤得淡黄色结晶,用冷水洗,得安息香粗品。
产品用乙醇重结晶,若产物呈黄色,可用活性炭脱色。
产品为白色晶体,干燥,称重。
熔点134-138 ºC。
(4课时)
(二)联苯甲酰的制备(5课时)
在250 mL三口圆底烧瓶中,依次加16.5 gFeCl3·6H2O、20 mL冰乙酸和10 mL 水,安装回流冷凝管后,加热沸腾5 min,稍冷,加入4.24 g安息香,加热回流45-60min。
稍冷,加入50 mL水,再加热至沸腾后,将反应液倾入250 mL烧杯中,搅拌冷却至室温,析出黄色固体,抽滤。
结晶用少量水洗,干燥,得二苯乙二酮粗品。
熔点91-92 ºC。
(三)苯妥英的制备(5课时)
在装有搅拌、温度计、球型冷凝管的100 mL三颈瓶中,投入联苯甲酰2.1g,脲素0.9 g,20% NaOH 10 mL,50% 乙醇10 mL,开动搅拌,回流30 min。
反应完毕,稍冷,加入水70 mL,加入活性碳0.5 g,煮沸10 min,放冷并放置半小时待沉淀完全,抽滤。
滤液用15% 盐酸调至pH 5~6,放置析出结晶,抽滤,结晶用少量水洗,得苯妥英(M=252.27)粗品。
熔点295-299ºC。
(四)成盐与精制(3课时)
将苯妥英粗品置于100 mL烧杯中,按粗品与水为1:4之比例加入水,水浴加热至40℃,搅拌下加入20% NaOH至全溶,加活性碳少许,在搅拌下加热5 min,趁热抽滤,放冷,析出结晶,抽滤,少量冰水洗涤,干燥得苯妥英钠,在80℃干燥,称重,计算收率。
(五)鉴别反应(3课时)
1.取本品约0.1 g,加水5mL溶解,过滤,滤液加吡啶-硫酸铜试液,生成蓝色
络合物。
2.将本品水溶液,露置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时析出游离的苯妥英而出现浑浊。
3.红外光谱鉴定本品。
注释:
制备钠盐时,水量稍多,可使收率受到明显影响,要严格按比例加水。
思考题:
1. 试述NaCN及VB1在安息香缩合反应中的作用(催化机理)。
2. 安息香氧化成连苯甲酰时还可以用什么氧化?
3. 制备苯妥英时,乙醇的作用是什么?
4. 制备苯妥英时为何要调pH为6?
5. 苯妥英钠合成反应的原理是什么?
6. 鉴别苯妥英钠的方法有哪些?
预习要求:
1. 查阅所用药品的理化性质常数。
2. 计算理论产量。
3. 熟悉所有实验装置的搭建。
4. 复习、查阅思考题(课堂和实验的过程中会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