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新方略讲义:热点主题四Word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门主题四深入改革——中国新式城镇化道路,改革开放新战略
最近几年来,跟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道路”“ 中国奇迹”“ 中国模式”等,成为社会宽泛关注的热门。
中国特点的工业化道路是“中国道路” 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所以,全面认识中国城镇化进度是理解“中国道路”的重点。
雄安新区建立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以后又一拥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改革开放的新战略。
一、中国新式城镇化道路
1.中国新式城镇化的进度
(1)跟着列强入侵,经济构造改动,沿海沿江地域近代城市浮现,
如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
(2)“一五”计划:重工业的发展,初步推动了城市化进度。
(3)“大跃进”高速城镇化,使工业化和城市化离开生产力发展水平。
(4)20 世纪 80 年月此后,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稳步
发展。
2.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特点
(1)陪伴着半殖民地化的进度: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大多半陪伴着
西方列强的侵掠过程,西方列强翻开中国大门后,成立租界,将城市
作为侵华的据点,中国近代的城市带有显然的半殖民地性质。
(2)陪伴着官僚资本的发展历程:洋务运动兴建的公司大多半集中
在大中城市,公民政府统治期间的官僚资本公司,壮大了城市的规模,也使得中国城市的反动权力异样强盛。
(3)陪伴民族资本主义的波折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公司的出现,促
使了中国近代的城市化进度,成为城市中最具革命性的经济元素,代
表着中国城市化的希望。
(4)陪伴着乡村的衰败:近代以来城市渐渐成为各地经济的中心,
大批无地农民流入城市,促使了城市化的进度,崩溃了乡村的自然经济。
3.中国新式城镇化道路
(1)现代中国新式城镇化的中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
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乡村,实现共同富饶。
(2)1992 年中国正式推行新式城镇化系统改革,重申生态、文
明,重申文化传承,彰显城市的特点和个性,重申优化布局。
二、中国改革开放新战略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系统
(1)从原由上看:成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系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
观要求。
①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20 世纪 50 年月所成立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系统,重申国家对整个经济活动推行高度集中管理,但跟着经济的发展,其缺点愈来愈显然,日趋限制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②改革实践的必定选择。
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要使社会主义经
济充满活力和活力,就一定充足发挥市场体制的作用,从根本上破除
传统的计划经济系统。
③理论探究的科学结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此后,环绕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2)从特点上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
度的有机交融。
详细表现为:
①全部制构造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
外资经济等多种全部制经济长久共同发展,不一样经济成分还能够自
觉推行多种形式的联合。
②分派制度上:坚持以按劳分派为主体、多种分派方式并存的分
派制度。
③宏观调控上:能有效地把目前利益与长久利益、局部利益与整
体利益联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优势。
(3)从实践意义上看:这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系统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
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②成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系统能充足调换各样踊跃要素,加快我
国现代化建设的进度,最后实现共同富饶。
③成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系统是我国适应经济全世界化的重要
措施,有益于推动经济全世界化的发展。
2.21 世纪中国全面深入改革
(1)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伟大旌旗,坚持社会主义市场改革方向。
(2)整体目标:完美和发展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系统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基来源则:立足于我国长久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社会连续健康发展。
(4)重要力措:雄安新区的建立,彰显了国家对京津冀城市化协调发展和深入改革的信心,南部有深圳,中部有浦东,北部有雄安,雄安新区的建立给中国经济的新发展新腾跃插上了新的翅膀,成为中国
北方以致全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主题操练
一、选择题 (每题 4 分,共 24 分)
1.以下图为近代中国两个期间的工业资本统计表示图,该图反应出()
A.外商公司和民族公司互相促使
B.公民革命推动民族公司快速发展
C.外商公司压制了民族公司的发展
D.20 世纪前后民族公司发展快速
分析:在近代中国,外商公司仰仗着不一样等合约长久保持着对民
族公司的压制状态,两者之间其实不是一种互相促使的关系,故 A 项错误;公民革命始于1924 年,与图中时间信息不符,故 B 项错误;经过图中数据不难看出,与1872~1894 年对比,民族公司在1895~1913 年获取了长足的发展,其增幅甚至大于外商创立的公司的增幅,故C 项错误;经过图中数据不难看出,中国的民族公司在20 世纪前后发展快速,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2.社会主义制度确定后,毛泽东在 1958 年提出“赶英超美”,发
动了“大跃进”运动; 1978 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 21 世纪后,党中央提出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观,
建立社会主义和睦社会。
这类变化主假如因为( ) A.适
应国际局势由两极向多极化趋向的变化B.中国建
设社会主义由着重数目到着重质量C.中国建设社
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不停发生变化D.中国对建设社
会主义的认识不停深入成熟
分析:从资料所列举的一系列变化来看,实质上反应了中国共产
党和政府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浅到深,不停成熟的过
程。
其余表述不可以全面地反应资料的主题,不过D 项的详细表现。
答案: D
3.学术界以为: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城市化路径能够归纳为“双轨城市化”,即“自下而上的城市化” (自觉性城市化 )和“自上而下的
城市化” (国家主导的城市化 )。
此中,与“自下而上的城市化”进度密
切有关的是 ()
A.城市国有公司改革
B.中国成功地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C.乡村经济系统改革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系统初步成立
分析:乡村经济系统改革,尤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代表,是
中国农民阶级的伟大创举,属于“自下而上的城市化”,故 C 项正确。
答案: C
4.下边是 1851 年西欧主要国家与中国的城市和乡村人口统计表,中西方在城市化上的差别表示()
农城
村市
人人
总人口 (单口口
国家百百
位:万人 )
分分
比比
(% (%
) )
英国约1800 48 52
法国约3600 75 25
中国约 43 200 89 11
A.工业文明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远胜于农业文明
B.中西方在城市化进度中的道路显然不一样
C.在城市化的进度中西方主动而中国被动
D.中西方的乡村人口对城市化的态度不一样
分析:依据表格可知, 1851 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显然低于英国、法国,联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工业革命已经在英国展开,这表示工
业文明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远胜于农业文明, A 项正确。
B、C、D 三项在资猜中没法表现,清除。
答案: A
5.阅读下表《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改动表》。
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要素是 ()
年份城乡比 (以乡村为
1)
1957 :1
1979 :1
1984 :1
1990 :1
1994 :1
A.身份户口和户籍管理
B.粮食收买价钱和农资价钱
C.国家经济系统和经济政策
D.城乡居民社会流动程度
分析:身份户口和户籍管理限制了乡村人口的流动,但不是造成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原由,故 A 项错误; B 项只好解说乡村收入的增添,故 B 项错误;城乡居民社会流动程度不过影响要素之一,不
是主要要素,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6.20 世纪 80 年月,国家对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减少,而由农民进
行市场调理交易的,或许超产由国家涨价收买的数目愈来愈多。
这一
变化()
A.提升了农民生产踊跃性
B.促使了乡村土地制度的改革
C.扩大了公司经营自主权
D.致使了农产品价钱巨大颠簸
分析:题干中“国家对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减少,而由农民进行市
场调理交易”说明农民能够将自己生产的农产品拿到市场上销售,所
以激发了农民生产的踊跃性,故 A 项正确。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25 分)
7.阅读资料,达成以下要求。
资料一 1949~1957 年中国城市化获得了重要进展,可是从长久以
及从城市化实质来看,致使中国城市化同工业化脱轨并滞后于工业化以
及此后城乡二元构造的“种子”已于这一期间开始出现,只可是因为“时滞” ,在“ 一五”期间还没有充足显示出来。
实质上,在这
一期间,家产构造、累积方式等左右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经济框架已经形成,此后中国城市化制度安排、政策选择和城市化发展,都是这一框架
的增补和延长。
——摘编自付春《新中国成立早期城市化剖析》资料二“ 十二五” 规划大纲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点城镇
化道路,科学拟订城镇化发展规划,促使城镇化健康发展。
”新式城镇化是陪伴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定趋向,城市基础设备建设是经济发
展的重要增添点,新式城镇化是促使中国经济社会健康、稳固、可持
续发展的根本门路,是除去中国城乡社会经济“二元构造”的根本出路。
——摘编自肖金成《实行新式城镇化的四大重要战略意义》
(1)依据资料一,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早期我国城市化发展过
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联合所学知识剖析其出现的原由。
(12 分)
(2)依据资料二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化进度中出现的新现象,
并联合所学知识剖析其原由与影响。
(13 分)
分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资料“中国城市化同工业化脱轨并滞后于工业化”“ 城乡二元构造”作答即可。
第二小问,依据资料“在这一期间,家产构造、累积方式等左右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经济框架已
经形成,此后中国城市化制度安排、政策选择和城市化发展,都是这
一框架的增补和延长”并联合所学知识进行剖析即可。
第 (2)问第一小问,依据资猜中信息“城镇化”可得出结论。
第二小问,依据资料并联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建设成就和经济系统改革等方面思虑,第三小问,从经济发展和解决资料一中的有关问题等角度来思虑。
答案: (1)问题:城市化同工业化脱节;存在城乡二元构造。
原由:优先发展重工业;单调的公有制经济系统;主要依赖抽取
农业累积为工业化供给资本。
(12 分)
(2)新现象:城镇化。
原由:经济建设获得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系统确定。
影响:推动经济稳固发展;有益于除去城乡二元构造。
(1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