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情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情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随着国家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我国国民的平均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学生课堂教育的情况受到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语文学科存在的意义不仅在于高考择校,也影响着他们的性格发展和观念塑造。

从这一角度来看,保障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是非常有必要的,作为教师应立足当下的社会现状,对自身的教学课堂进行不断优化。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情境教学
引言
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育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众所周知,核心素养是作为教育教学目标而存在的,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必须有具体的实施路径。

初步的教学研究表明,对于提高高中语文学科的教育和成效而言,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调动起学生对语言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达到开发智力、拓展思维的目的。

与此同时,利用情境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语文知识建构,而且可以培育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1情境教学的概念变化
“情境”一向是语文教学的热词。

20世纪80年代中期,小学语文研究者李吉林老师从外语情境教学中得到启示,从中国古典诗词“意境说”中汲取营养,认为“情境教学”指“从情与境、情与辞、情与理、情与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出发,创设典型的场景,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

①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究,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从语文学科延伸到全学科,从课内拓展到课外、社会生活。

20世纪90年代,随着二期课改的推进,“情境教学”的内涵也在不断变化和丰富。

在这一阶段,研究者大多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素质教育相联系,并关注到了学生与环境、活动的交互性特点,使课堂教学由单向的知识传授转向动态的、双向的互动交流。

“情境”一词,在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中出现了
33次,而在2003版课标中出现了3次。

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②结合新课标,可以看出“情境教学”不仅是教师将情感、生活和学生学习环境相融合,其还应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从语文学科特质出发,强调语言运用;二是从学生主体出发,强调真实学习;三是从社会生活出发,强调综合实践;四是从课程目标出发,强调以学习任务群为核心。

因此,笔者认为,在新课标新背景下,高中语文情境教学是指在高中语文学科中,教师根据课标要求,依据学情和教材特点,围绕学习任务群,创设的能引发学生积极实践的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并以之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2高中语文情境教学策略
2.1优化教学目标
在实际展开课堂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应对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以及教学目标等做好细致的安排。

首先教师要采取一定的办法使学生的注意力从一开始就集中于课堂,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十足的课堂导入内容来快速集中学生的思维。

相较于初中语文,高中阶段语文学科所涉及的内容不仅涵盖了更广泛的知识面,也更晦涩难懂,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挑战。

在这样的前提下,把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实现针对性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性细讲和粗略,从而保障学生的学习效率处于峰值。

不同单元的课文所涉及的教学主题也是不同的,教师可以通过加强对文本内容的研究来明确相关的重难点内容。

明确的教学目标不仅能帮助教师把握未来这一阶段的教学安排,还能很好地督促教师和学生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

2.2借助现代教学手段
从学生的生活当中寻找与秋相关的素材,创设能够让学生感知秋韵的情境既然郁达夫写的是“故都的秋”,那对课文的理解就要从两个层面来进行:一是对“秋”的理解,二是对“‘故都’的秋”的理解。

尽管学生在生活当中对秋已经
有所感知,但是以理解“秋”为目的来形成有针对性的感知却并不多见,因此需要教师创设一个情境来促进学生的理解。

考虑到教学的效率,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来创设这样的情境显然是合适的。

当然,在创设情境的时候,不能忘了课文解读这一目的,因此在选择素材的时候,要尽可能与课文相连接,比如说课文中提到的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等,都可以成为情境中的素材,这些素材再加上学生熟悉的秋景,就可以有效刺激学生的感知,从而引学生入境。

2.3启发学生思维,促进情境深化
在情境教学推进的过程中,教师还要为学生设计相应的阅读任务,以更好地启发学生思维,推动情境升华。

首先,教师可以以具体的任务设计,激发学生探索思考的热情。

如《古都的秋》这篇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开笔先写江南之秋?“不远万里”这个成语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北国之秋有怎样的特点?作者对北国的秋是怎样的感情?“混混沌沌”“半开半醉”是指什么样的状态?作者从哪些方面描绘了秋的景观,展示出了秋的什么特色。

通过问题设计,使学生阅读的热情得到激发,进而带动学生更好地融入情境,自主把握文本的丰富内涵,与作者产生共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问题设计的基础上,教师要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共情迁移。

通过对文本的思考,进一步与自身情感有效融合,学生对文章的阅读理解就会更加透彻,同时,学生的表达热情也可以得到更好地释放。

例如,在《我与地坛》这篇文章学习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和相处模式,在未来的日子里将如何回报父母,这类阅读互动和共情迁移的落实,可以使情境教学的目标得到进一步升华。

语文课堂的德育目标也可以顺利达成。

2.4注重文本语境的认知型策略
针对脱离文本语境、情境创设模式化的问题,教师应重视学生学科认知情境的创设。

学科认知情境指向学生探究语文学科本体相关的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发展语文学科认知能力。

①因而,在探究语文学科本体相关问题,尤其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文本解读是创设这类认知情境的基础,其既建立在教师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又基于对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的准确定位和认识上。

而只有准确地文本
解读,才能更好地创设适合学情、符合“这一篇”特点的具有语文学习特征的情境。

结语
总而言之,将情境教学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在核心素养培育的背景之下,情境教学可以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提供一条有效的路径。

参考文献
[1]何山.高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设计优化探析[J].中学生课程辅导,2013(12).
[2]祝清娟.高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优化设计探析[J].新课程,2014(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