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课件)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六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图片中的问题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观吗?
13
1.上图所反映的问题是( A ) A.大气污染严重 B.水污染严重 C.土壤污染 D.臭氧层破坏
2.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中,最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 D) A.禁止煤作为工业原料 B.先将煤转化为电,再供给本地工业 C.大量进口天然气代煤 D.开发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
14
右图为陕西省主要苹果基地分布 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 题。
陕北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 主,产量低。20世纪90年代成功 引种优质苹果。目前该地区苹果 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 前列。然而在果业发展中,大量 施用化肥、农药影响果品品质, 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农村薪 柴缺乏等问题突出。
15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1
学习目标
• 1.在与传统环境观及其实践的比较中明确 新环境观的基本观点,并进行“正确认识 见诸行动”的教育,以促成环境观发展的 新水平。
• 2.在新环境观基础上建立可持续发展观。 • 3.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2
• 在人类承受着需求膨胀和生态环境恶化双 重压力的情况下,我们除了采取有效行动, 以求达到环境与发展双赢的结果外,别无 选择。要把行动由自发转为自觉,必须依 靠正确的思想来指导,因此树立现代环境 观和发展观乃是最基本的任务。
• ——《荀子·王制篇》
9
10
11
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⑴概念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 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是 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 概念。 ⑵内涵
①要发展,要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 ②不能损害自然界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 能力,这就是可持续。 ⑶基本思想 ①鼓励经济增长; 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1)指出该地区过去种粮引发的生
态环境问题。
• (1)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土地 生产力下降,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
(2)简述该地区种植苹果的优势自然 条件及其效益。
条件:塬面宽阔,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海拔较高,大陆性 季风气候显著,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降水适中。 效益:有利于恢复植被,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果品加工业的发展,增加农业附加 值;有利于增加农民就业系
2.两种不同的环境观
传统的环境观
新的环境观
人地对立
“天人合一”或“人地归一”
基本观点
征服自然(到了工业社会,人类 才真正实现了征服自然的愿望) 。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开发矿 山、拦河筑坝、移山填海,一时 间,人类似乎成为自然界的主人 。
后果
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向人们发出 警告,公害病频发就是对人类的 报复。人们不得不对自己“征服 自然”的行为进行反思。
3
4
陕西环保厅回应 焦化厂违法排污被 罚8次不停工 启动问责
一种新的环境观正在 产生!
5
1.环境观的概念:
• 人类的环境观(也称为自然观,或人地关 系论)是指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与斗 争中逐渐认识环境而形成的,人类对与其 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 环境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它决定了人类 对环境的态度,并制约着人类在生产和生 活中的行为。
认为人类是自然的儿子而 不是主人,人类只有保持 同自然界(环境)的平衡与 协调,才能生存与发展。
良性方向发展
7
人类应该怎样实现“保持同自然 界(环境)的平衡协调”呢
• 只要人们正视人类与环境的关 系,尊重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 认真研究,谨慎而合理地利用 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就能实 现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协调、平 衡。
16
(3)针对果业发展中的问题,试 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设计解决方案。
果树下种草,草和果渣等作饲 料发展畜牧业,解决果渣污染问题; 果渣、粪便等入沼气池,沼气作为 生活能源,解决燃料短缺问题;沼 渣、沼液肥果园,解决过量施用化 肥问题
17
谢谢观看!再见!
18
8
二、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
• 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以成草木之长,川泽不入网罟以成 鱼进之长。 ——《逸周书·大禹篇》
• 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元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 而明年元兽。 ——《吕氏春秋·首时》
•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第四十四章
——《道德经》
• 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 长也;鼋鼍鱼鳖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川泽,不夭其生, 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耪、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 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于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 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 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
图片中的问题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观吗?
13
1.上图所反映的问题是( A ) A.大气污染严重 B.水污染严重 C.土壤污染 D.臭氧层破坏
2.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中,最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 D) A.禁止煤作为工业原料 B.先将煤转化为电,再供给本地工业 C.大量进口天然气代煤 D.开发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
14
右图为陕西省主要苹果基地分布 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 题。
陕北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 主,产量低。20世纪90年代成功 引种优质苹果。目前该地区苹果 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 前列。然而在果业发展中,大量 施用化肥、农药影响果品品质, 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农村薪 柴缺乏等问题突出。
15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1
学习目标
• 1.在与传统环境观及其实践的比较中明确 新环境观的基本观点,并进行“正确认识 见诸行动”的教育,以促成环境观发展的 新水平。
• 2.在新环境观基础上建立可持续发展观。 • 3.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2
• 在人类承受着需求膨胀和生态环境恶化双 重压力的情况下,我们除了采取有效行动, 以求达到环境与发展双赢的结果外,别无 选择。要把行动由自发转为自觉,必须依 靠正确的思想来指导,因此树立现代环境 观和发展观乃是最基本的任务。
• ——《荀子·王制篇》
9
10
11
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⑴概念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 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是 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 概念。 ⑵内涵
①要发展,要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 ②不能损害自然界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 能力,这就是可持续。 ⑶基本思想 ①鼓励经济增长; 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1)指出该地区过去种粮引发的生
态环境问题。
• (1)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土地 生产力下降,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
(2)简述该地区种植苹果的优势自然 条件及其效益。
条件:塬面宽阔,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海拔较高,大陆性 季风气候显著,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降水适中。 效益:有利于恢复植被,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果品加工业的发展,增加农业附加 值;有利于增加农民就业系
2.两种不同的环境观
传统的环境观
新的环境观
人地对立
“天人合一”或“人地归一”
基本观点
征服自然(到了工业社会,人类 才真正实现了征服自然的愿望) 。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开发矿 山、拦河筑坝、移山填海,一时 间,人类似乎成为自然界的主人 。
后果
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向人们发出 警告,公害病频发就是对人类的 报复。人们不得不对自己“征服 自然”的行为进行反思。
3
4
陕西环保厅回应 焦化厂违法排污被 罚8次不停工 启动问责
一种新的环境观正在 产生!
5
1.环境观的概念:
• 人类的环境观(也称为自然观,或人地关 系论)是指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与斗 争中逐渐认识环境而形成的,人类对与其 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 环境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它决定了人类 对环境的态度,并制约着人类在生产和生 活中的行为。
认为人类是自然的儿子而 不是主人,人类只有保持 同自然界(环境)的平衡与 协调,才能生存与发展。
良性方向发展
7
人类应该怎样实现“保持同自然 界(环境)的平衡协调”呢
• 只要人们正视人类与环境的关 系,尊重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 认真研究,谨慎而合理地利用 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就能实 现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协调、平 衡。
16
(3)针对果业发展中的问题,试 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设计解决方案。
果树下种草,草和果渣等作饲 料发展畜牧业,解决果渣污染问题; 果渣、粪便等入沼气池,沼气作为 生活能源,解决燃料短缺问题;沼 渣、沼液肥果园,解决过量施用化 肥问题
17
谢谢观看!再见!
18
8
二、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
• 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以成草木之长,川泽不入网罟以成 鱼进之长。 ——《逸周书·大禹篇》
• 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元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 而明年元兽。 ——《吕氏春秋·首时》
•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第四十四章
——《道德经》
• 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 长也;鼋鼍鱼鳖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川泽,不夭其生, 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耪、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 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于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 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 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