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二章的有关练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二章的有关练习题
一、填空。
1、老子即,姓名,字,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时期,的创始人。
曾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过礼,后隐退,著《》一书。
老子的学说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后世许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吸取了他的思想。
《老子》又称《》、《》,是道家的主要经典。
书中提出了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具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思想,保存了许多古代天文、生产技术等方面的资料,还涉及军事和养生。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
①斯恶已
..( )
...( 已, ) ②相生
③相成
..( )
..( ) ④相形
⑤相倾
..( )
⑥相和
..( )
⑦相随
..( )
⑧恃.( )
二、阅读《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答相应问题。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1、短文中包含哪些完全对立的两个方面?请找出来。
2、这一章可以给统治者哪些借鉴意义呢?
3、“无为而治”指的是什么都不去做吗?
4、读经典,可以从经典中获取适合我们的精神给养,读完这一章,你
有什么收获?
5、《老子》中的那个观点与科学中的对称性原理相仿?
6、世间万物还有哪些是相反相成的?请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再研究一下他们之间的关系。
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一文在于说明什么道理?
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这篇文章把相互对立的规律运用到政治上,主张圣人应该怎么做?
二、阅读《知人者智》,回答相关问题。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1、明朝哲学家王阳明曾说:“去山中之贼易,去心中之贼难。
”这一章中的哪句话可以作为这种观点的佐证?
3、《知人者智》主要谈的是修身和自我发展的问题,请就这方面谈一谈自己的思想收获。
4、“明”与“智”有哪些区别?
5、从做人的修养来说,“自知”和“自胜”,“知足”和“强行”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6、你能以历史上的人物事迹为例来说一说“死而不亡者寿”的意义吗?
《毛遂自荐》的有关练习题
一、《毛遂自荐》一文选自《》,作者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家、家和
,《》是我国第一部,分为、、、和等五种体例。
鲁迅曾高度评价这部著作为“”。
二、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请你说出每一段各写了什么?
3、毛遂最初为什么没有得到平原君的赏识?
4、毛遂是在什么情况下自荐的?
5、毛遂为什么能勇于自荐?
6、毛遂和《马说》中的千里马有什么不同之处?
7、毛遂为什么能在众多的人才中脱颖而出?
8、毛遂是如何说服平原君带他到楚国的?
9、平原君为什么会与毛遂偕?
11、毛遂是如何赢得平原君的认可的?
12、文中的毛遂和平原君各有什么特点?
13、毛遂是如何一步步让楚王订盟约的?
14、有人说毛遂有勇有谋,但也有人说他自荐是出风头,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15、你觉得毛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6、毛遂自荐的故事千古传颂,对你有什么启迪?
17、联系我们上学期学过的,《马说》与毛遂成功的经历,谈一谈我们应当如何展露自己的才华?
18、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拟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
《五柳先生传》的有关练习题
一、填空:
1、陶渊明,名,字,号,又因为官清廉,世人尊称他为“”,是时期伟大的、家,我国第一位诗人。
代表作有《》、《》、《》等。
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先生不知何许人()
2、不详其姓字()
3、每有会意()
4、亲旧知其如此()
5、造饮辄尽()()
6、期在必醉()
7、曾不吝情去留()
8、环堵萧然()
9、短褐穿结()
10、箪瓢屡空,晏如也()()11、以此自终()
1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13、兹若人之俦乎()14、衔觞赋诗()
二、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起笔交代“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的目的是什么?
2、五柳先生得名的原因是什么?性格特点是什么?爱好是什么?家境如何?(用原文回答)
3、五柳先生有哪些爱好?这些爱好反映出他怎样的精神品质?文中哪两个句子能够概括他的思想性格?
4、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5、用原文回答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是什么?分别表现出怎样的一个五柳先生?
6、“不求甚解”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它的原意又是什么意思?
7、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8、从“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中你能看到作者怎样的性格特点?
9、选文第一、二段各以哪种表达方式为主?
10、、第二段中“赞”的内容归纳了五柳先生的什么特点?从哪两个方面来赞颂五柳先生的?
11、“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1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是什么意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情?
13、“赞曰”的最后两句用了推测性的语句:“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14、文中共有几处出现了“不“字?突出了五柳先生怎样的性格特点?
15、文中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五柳先生形象的?其中最核心的是哪个方面?
16、“环堵萧然”“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生活条件不是一般的艰苦,你认为是什么力量支撑五柳先生泰然处之并乐在其中的呢?
17、你是如何看待五柳先生这个人物的?
一下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吗?
19、文中引用黔娄之妻的“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并指出“其言兹若人之俦乎”的用意是什么?
20、根据你对本文内容的理解,拟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
《上枢密韩太尉书》的有关练习题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作者在文章第一段中提出的观点是什么?他是如何证明自己的观点的?
2、第二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决然舍去”?目的是什么?
3、作者“决然舍去”看到了什么?
4、作者在第二段的末尾处写“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目的是什么?
5、作者在文中赋予“养气”的新含义是什么?
6、苏辙认为“养气”要考什么是?
7、本文的目的是求见,但是作者却从为文治学谈起,为什么?
8、最后一段作者说“偶然得之,非其所乐”,那么作者所乐的是什么?
9、全文以什么为线索而展开论述的?试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