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18:第9课 《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呼兰河传》
——小团圆媳妇之死
(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圩.堤(yú)虔.诚(qián)
拯.救(zhěng) 生肖.(xiào)
B.连累.(lèi) 窗棂.(líng)
阙.如(quē) 媒妁.(shuò)
C.荒谬.(miù) 整饬.(chì)
丰稔.(rěn) 重创.(chuāng)
D.木讷.(nà) 感喟.(kuì)
悲怆.(chuàng) 灵柩.(jiù)
答案 C
解析A项“圩”读wéi。
B项“累”读lěi。
D项“讷”读nè。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棉袄描摹起锚英雄辈出
B.舔舐拯救诨名抵掌而谈
C.虔诚酬谢搭讪鞭辟入理
D.窗棂船坞嘻闹粼次栉比
答案 D
解析A项全正确。
B项抵—扺。
C项理—里。
D项嘻—嬉,粼—鳞。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一千年来,各种书院络绎不绝
....,培养了一代代士子,这些士子多数人德才兼备,经邦济世,明道致用,传承人文,推动民间讲学之风,振兴社会教化,美政美俗。
②由于一到长沙就受到人们的追捧,大熊猫“公主”受到惊吓,居然一晚上都躲
在树上,探头探脑
....,萌态十足。
③志愿军战士在与敌人拼搏中的危急关头,朝鲜老妈妈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生命危
险给战士送来打糕,给予志愿军战士们支持和帮助,真是锦上添花
....啊。
④近期,经典抗战歌曲《黄河大合唱》被恶搞的视频在网上频频出现,90岁老
兵看了之后气得战战兢兢
....,嘴唇发紫。
⑤他家的两个儿媳妇,一个为着那团圆媳妇瞎了一只眼睛。
因为她天天哭,哭她
那花在团圆媳妇身上的倾家荡产
....的五千多吊钱。
⑥中东、西亚地区的民族问题盘根错节
....,希图用“简单化”的手段解决问题是不现实的。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⑤⑥
答案 A
解析①适用对象不当。
③语境不合,应改为“雪中送炭”。
④语境不合,“战战兢兢”指小心谨慎或者害怕,不能形容生气。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3分)
A.《呼兰河传》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著名女作家萧红所写的一部以乡村生活为题材的小说,这部小说中的第五章节《小团圆媳妇之死》在文学界和广大读者群众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和思考。
B.无数事实告诉我们,不是没有不能克服的困难,所以应当满怀信心,去争取胜利。
C.今年,政府要下大力气,减轻农民的不合理负担。
D.我哪里会想到,出版一本译作需要那么多人的努力才能面世。
答案 A
解析B项三重否定,应去掉“不是”二字,否定不当。
C项不合逻辑,“减轻农民不合理负担”等于说农民就应该承受不合理负担,应去掉“不合理”三字。
D项杂糅句,或去掉“出版”或去掉“才能面世”。
5.下列语段填入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文学与人生,是萧红的两条交叉线。
这两重世界曾经合二为一,但最终渐行渐远、无法弥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她身后,作为一个作家,一个有着女性
和穷人双重视角的女作家,萧红是游离于主流文学而被长期忽略的。
A.她在人生际遇上颠沛流离,“跌入奴隶的死所”;而在文学中则找到了个人价值和心灵自由,终于像“大鹏金翅鸟一样飞翔”。
B.她在人生际遇上颠沛流离,像“大鹏金翅鸟一样飞翔”;而在文学中则找到了个人价值和心灵自由,终于“跌入奴隶的死所”。
C.她在文学中找到了个人价值和心灵自由,“跌入奴隶的死所”;而在人生际遇上则颠沛流离,终于像“大鹏金翅鸟一样飞翔”。
D.她在文学中找到了个人价值和心灵自由,像“大鹏金翅鸟一样飞翔”;而在人生际遇上则颠沛流离,终于“跌入奴隶的死所”。
答案 D
解析注意要和前文中“文学与人生,是萧红的两条交叉线”呼应。
6.仿照画线的句子,在其后的横线空白处,写出相应的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4分)
命运给予河蚌的是一粒沙子,河蚌回报世界的却是一颗晶莹的珍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运给予巨石的是千锤百炼,巨石回报世界的却是一座神圣的佛像。
历史长河中的那些杰出人物,不管经历了多少磨难,他们回报世界的都是心血的结晶:萧红忍受疾病之痛,却留给后人一部《呼兰河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贝多芬经受失聪之苦,却留给时代一部《命运交响曲》。
直面不幸,努力创造,回馈社会,我们就能不断提升个人价值,最终成就自己。
答案命运给予黏土的是一窑烈火黏土回报世界的却是一件精美的瓷器曹雪芹遭遇抄家之灾却留给世界一部《红楼梦》
解析此题为仿句题。
仿写两个句子,第一个句式为“命运给予××的是××,××回报世界的却是××”,第二个,选取一位著名作家去写。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5分)
伫立望峰亭远眺,但见石峰石柱星罗棋布,千姿百态,有的像老僧漫步,有的如母子偕游,有的若鸣啭于杜诗里的“黄鹂”,有的似普希金笔下的“渔夫与金鱼”……无不惟妙惟肖。
面对这大自然的杰作,让游客流连忘返,叹为观止。
(1)使用错误的成语是“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
(2分)
(2)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惟妙惟肖栩栩如生(2)删去“面对”(或删去“让”)
解析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此处应用“栩栩如生”。
画线句子缺少主语,应删去“面对”或“让”。
8.下面是某宾馆住客控制流程图,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个字。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散客或团队,可以预定后入住宾馆,也可未经预定而直接入住。
入住宾馆后,可以在店外消费,也可以在住消费,结账完毕方可离开宾馆。
二、审美鉴赏与创造(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牛车上
萧红
金花菜在三月的末梢就开遍了溪边。
我们的车子在朝阳里轧着山下的红绿颜色的小草,走出了外祖父的村梢。
车夫打着鞭子,但那不是打在牛的背上,只是鞭梢在空中绕来绕去。
“想睡了吗?喝点梅子汤吧!”外祖父家的女佣人五云嫂,是到城里去看她的儿子的。
“喝一碗梅子汤吧,提一提精神。
”她已经端了一柘深黄色的梅子汤在手里,一边又去盖着瓶口。
“我不提什么精神,你自己提吧!”
他们都笑了起来,车夫立刻把鞭子抽响了一下。
“你这姑娘……顽皮,巧舌头……我……我……”他从车辕转过身来,伸手要抓我的头发。
我缩着肩头跑到车尾上去。
村里的孩子没有不怕他的,说他当过兵,说他捏人的耳朵也很痛。
五云嫂下车去给我采了这样的花,又采了那样的花,旷野上的风吹得更强些,所以她的头巾好像是在飘着,因为乡村留给我尚没有忘却的记忆,我时时把她的头巾看成乌鸦或是鹊雀。
她跳着,几乎和孩子一样。
回到车上,她就唱着各种花朵的名字,我从来没有看到过她这样放肆一般地欢喜。
我终于睡了。
“到第三年他就不来信啦!你们这当兵的人……”
他们并没有注意到我的醒转,我就问她:“你丈夫也是当兵的吗?”
车夫抓了我的辫发,把我向后拉了一下。
“那么以后……就总也没有信来?”他问她。
“没有。
”她打开了梅子汤的瓶口,喝了一碗,又喝一碗。
“你们这当兵的人,只说三年二载……可是回来……回来个什么呢!回来个魂灵给人看看吧……”
“什么?”车夫说,“莫不是阵亡在外吗……”
“是,就算吧!音信皆无过了一年多。
”
“是阵亡?”车夫从车上跳下去,拿了鞭子,在空中抽了两下,似乎是什么爆裂的声音。
“还问什么……这当兵的人真是凶多吉少。
”她揩皱的嘴唇好像撕裂了的绸片似的,显得单薄。
车子一过黄村,太阳就开始斜了下去,青青的麦田上飞着鹊雀。
“五云哥阵亡的时候,你哭吗?”我一面捉弄着黄猫的尾巴,一面看着她。
但她没有睬我,自己在整理着头巾。
五云嫂的说话,好像落着小雨似的,我又顺着车栏睡下了。
等我再醒来,车子停在一个小村头的井口边,牛在饮着水,五云嫂也许是哭过,她陷下的眼睛高起了,并且眼角的皱纹也张开来。
车夫从井口舀了一桶水提到车子旁边:“不喝点吗?清凉清凉……”
“不喝。
”她说。
“喝点吧,不喝就是用凉水洗洗脸也是好的。
”他从腰带上取下手巾来,浸了浸水。
“擦一擦!尘土迷了眼睛……”
当兵的人,怎么也会替人拿手巾?我感到了惊奇。
我知道的当兵的人就会打仗,
就会打女人,就会捏孩子们的耳朵。
“那年冬天,我去赶年市。
在十字街口的墙头上贴着一张大纸,人们说是捉逃兵的告示。
几天就要送到县城来枪毙。
”
“民国十年枪毙逃兵二十多个的那回事吗?”车夫把卷起的衣袖在下意识地把它放下来,又用手扶着下颚。
“我背着秃子去城里……求官老爷……我想把秃子放在河边上,我一跳就下去吧!”
“我又拍着那小胸脯,我又说:‘睡吧,秃儿!’我想起还有几吊钱,也放在孩子的胸脯上吧!正在伸,伸手去放……放的时节……孩子睁开眼睛了……又加上一只风船转过河湾来,我一听到船上的孩子喊‘妈妈’的声音,就从沙滩上面……把秃子抱……抱在……怀里了……”
她用包头巾像是按了按她的喉咙,随着她的手,眼泪就流了下来。
“还是……还是背着他回家吧!哪怕讨饭,也是有个亲娘……亲娘的好……”我们车子的前面正过着一堆羊群,放羊的孩子口里响着用柳条做成的叫子,野地在斜过去的太阳里分不出什么是花,什么是草了!只是混混黄黄的一片。
“我看真是没有秃子他爹,哼!这可怪事……我一回身就把一个兵官的皮带抓住:‘姜五云呢?’‘他是你的什么人?’‘是我的丈夫。
’我把秃子可就放在地上啦……接着我就打了那军官:‘你们把人消灭到什么地方去啦?’”
“‘好……’,那些逃兵们就连起声来跺着脚喊。
”
“我也有家小……”车夫的话像从嘴唇上流了下来似的,好像他对着旷野说的一般。
“什么!”五云嫂说,“可是真的……兵不当啦也不回家……”
“回家!就带着两条腿回家?”车夫说。
黄昏的风,却是和二月里的一样。
车夫在车尾上打开了外祖父给祖父带来的酒坛。
“喝吧!半路开酒坛,穷人好赌钱……喝上两杯……”
我们将奔到的那座城,在一种灰色的气候里,只能够辨别那不是旷野,也不是山岗,又不是海边,又不是树林……
1936年
(有删改)
9.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的“我”对曾经当过兵的车夫替五云嫂拿手巾感到惊奇,因为“我”眼中的当兵人一向是横蛮的,表现了“我”涉世不深。
B.小说写车夫听了五云嫂哭诉后说“我也有家小”,这是五云嫂的谈话勾起他对家人的惦念,但是,因为自己生活的艰辛没有钱而觉得愧对家人,无颜面对家人。
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如“车夫打着鞭子,但那不是打在牛的背上,只是鞭梢在空中绕来绕去”表现了车夫的老实木讷。
D.作品构思精巧。
五云嫂和车夫都是受害者,牛车成了两个“天涯沦落人”命运的结合点。
虽属巧合,但通过偶然表现了必然。
答案 C
解析C项“老实木讷”错,应是表现车夫对牛的一种疼爱,这有可能是赶牛的一种方式。
10.小说中的“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我是贯穿小说的线索,是小说中人物故事的联系点;②我与五云嫂在牛车上的交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表达了对主人公的同情;③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
11.小说在刻画五云嫂这个人物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热爱生活,开朗欢快。
她采花给我,像儿童一样跳着,欢快地唱歌,尽情地放纵自己。
②关爱丈夫,倔强刚烈。
她因渴望见自己丈夫一眼而没有实现,怒扇军官耳光,发出悲哀的怒吼。
③慈爱温柔。
面对悲惨的命运,想自杀,却放不下自己的亲儿。
12.萧红的小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散文化。
这篇小说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请结合全文,从情节、语言、叙事、景物描写四个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情节结构上的散文化。
小说没有曲折完整的情节,而以感情的起伏脉络为主线,贯穿事件或生活场景,形成一种散文式的小说结构。
②语言上的散文化。
小说中的人物语言很多都不连贯,五云嫂的语言,单调而重复,有时是多余的话。
不加雕饰的语言正是散文化的体现。
③叙事上的散文化。
本文运用了一种散文化的笔调,牛车在乡间的小路缓慢行进,我听着五云嫂断断续续地讲述她的遭遇。
④景物描写上的散文化。
小说中景物描写,加深了凄清哀婉的气氛,使小说充溢着浓郁的抒情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