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初三初中语文开学考试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初三初中语文开学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A.迸射(bèng) 媲美(bì) 缄默(jiān)相形见绌(zhuō)
B.招徕(lái) 干涸(hé) 哂笑(shěn)文绉绉(zhōu)
C.酷肖(xiào) 挑衅(xìn) 酬和(hè) 颔首低眉(hàn )
D.吞噬(shì) 苋菜(xiàn) 打怵(chù) 长吁短叹(xū)
2.选出下列句子中书写无误的一项()
A.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胜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生色的死神的怀抱。
B.也唱其他故事,灌穿古今,引精据典,当事人照例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
C.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D.在无边的犷野上,在凛洌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得是雨的精魂。
3.选出下列语句中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A.他自恃才高,目空一切,从来不把我们这些人放在眼里。
B.多读书,多领会,写起文章来,就会有福至心灵,左右逢源的感觉。
C.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都作过无可置疑的描述。
D.班会课上,针对能否使用智能手机这一问题,大家莫衷一是的达成一致意见。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能否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B.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使我市荣获“国家文明城市”称号。
C.在课堂学习中,同学们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主动参与的意识不强,二是探究问题的方法不对。
D.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我们听到了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
二、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
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
A.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B.谪守巴陵郡:做太守
C.气象万千:大气现象D.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观
【2】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
A.属予作文以记之不以物喜
B.览物之情或异二者之为
C.感极而悲者矣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D.其真无马邪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选出下列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
A.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了,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
C.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登上这座楼,就有离开国家怀念家乡,担心别人说坏话、害怕别人讥讽自己的情怀。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微斯人,吾谁与归:在天下人担忧之前担忧,在天下快乐之后快乐。
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道呢?
【4】选出下列选项中对文义理解有误的一项()
A.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作记的本末缘起。
说滕子京为“谪守”,已暗寓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
B.三、四两段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奔涌跳跃的情感之流,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C.作者借本文委婉规劝好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并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
D.文章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叙事,说明,写景,抒情自然结合,中间写景状物的语言大多以散句为主,辞采华美,音韵和谐。
2.文言文阅读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
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只不过
B.然则将军之仇报。
然则:这样那么
C.皆白衣冠以送之。
白衣冠:白色的衣冠
D.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去:离开
【2】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段内容回答,樊於期为什么要自刎?燕太子及其宾客为何要“白衣冠以送”荆轲?
三、默写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各句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两句,若三句全写,以前两句为准)
①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__。
(《饮酒》陶渊明)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
(《过零丁洋》文天祥)
③_________________,对此可以酣高楼。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2)从《己亥杂诗》和《赤壁》中任选一首默写全诗,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1.现代文阅读
灯光也是一种毒品
艾先立
(1)1880年3月31日,人类的灯光第一次照亮这个世界。
从此,深邃美丽的夜空便渐行渐远。
如今,我们的地
球在太空中就像游乐园一样,光点密集,熠熠生辉,尤其是欧洲和美国的夜空,人工光的亮度正以每年5—10的
比率增长。
(2)这眩目的明亮,会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许多动物依靠星辰和月亮的微光辨别方向,而人工光的泛滥影响了它们的生物节律,对它们造成伤害。
据统计,每年有近一亿只禽类撞在北美洲的有光建筑上。
在饰有华灯的华盛顿纪念碑下,一个半小时内就能找到500多只鸟的尸骸。
明亮的灯光也会干扰蚕蛾的迁徒,使
大批蚕蛾无端被困在黑暗的孤岛上,坐以待毙。
“人工白昼”还致使许多昆虫被强光源周围的高温烧死。
致使美丽的
蝴蝶变得越来越少了。
(3)受影响的还有一种甲壳纲动物和轮虫,本来它们在夜间游到水面吃水藻,白天则在水下休息并躲避猎食者。
街灯的强光折射到水面后,这些微小生物一直停留在水面下。
后果是,蜉蝣生物被剥夺了营养来源,以此为生的鱼虾大量减少;幸存的水藻却快速疯长,破坏了其它水生物的生长环境,使水体受到污染。
可见,人工光的泛滥会影响到食物链彼此依存的正常关系。
(4)更糟糕的是,西雅图市佛莱德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发现,夜间工作的妇女比非夜间工作的妇女患乳腺癌的
几率高出60%;上夜班的年头越多,夜班时间越长,接触的光线强度越高,患病的可能性就越大。
患病的可能性
就越大。
其它的研究还表明,照在视网膜上的灯光,即使在睡眠期间,也会减少褪黑激素的生成,而褪黑激素能帮助调节昼夜节律,还具有抗氧化的功能。
神经内分泌学家鲁塞尔·雷特说:“灯光是一种毒品。
滥用灯光,就是在危
害健康。
”
(5)研究光污染的科学家们一致认为,社会应该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来降低光污染的程度。
他们建议对固定
照明设施进行遮盖,并将散射光的圆形灯换成不散射光的平底灯,让灯光照向需要照射的地方,而不是过路人的眼睛和居民的窗户。
……阿尔瓦勒兹说:“装饰性灯光应该像高明画家的画笔,要画龙点睛地突出细节,而不应该像
粉刷匠手里的刷子,均匀地细密地刷满整个建筑。
”(选自《生命世界》)
【1】从文章看,人工光的危害有哪些?请分点列举。
【2】结合上下文,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作用。
在饰有华灯的华盛顿纪念碑下,一个半小时内就能找到500多只鸟的尸骸。
【3】文章第(5)段介绍了科学家们提出的降低光污染程度的建议,除此之外,根据文章内容,请你再提出两条
降低光污染程度的建议。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康塞尔和我,彼此紧挨着……我不再感到我的衣服、我的鞋底、我的空气箱的沉重了……所有这些物体,在
水中失去了—部分重量……因此我进一步了解了阿基米德发现的这条物理学原理……”
“……在我们头上是成群结队的菅状水母,它们伸出它们的天蓝色触须……还有月形水母,它那带乳白色或淡玫瑰
红的伞,套了天蓝色框子,给我们遮住了阳光。
在黑暗中,更有发亮的半球形水母,为我们发出磷光,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1)上面的文字选自__________(作者)的小说______________。
(2)这部小说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代文阅读
柴禾
刘亮程
①我们搬离黄沙梁时,那垛烧剩下一半的梭梭柴,也几乎一根不留地装上车,拉到了元兴宫村。
元兴宫离煤矿很近,
取暖做饭都烧煤,那些柴禾因此留了下来。
②柴垛是家力的象征。
有一大垛柴禾的人家,必定有一头壮牲口、一辆好车、一根又粗又长的刹车绳,当然,还有几个能干的人,这些好东西凑巧对在一起了就能成大事、出大景象。
可是,这些好东西又很难全对在一起。
有的人家有一头壮牛,车却破破烂烂,经常坏在远路上,满车的东西扔掉,让牛拉着空车逛荡回来。
有的人家正好相反,置了辆新车,能壮几千斤东西,牛却体弱得不行,拉半车干柴都打摆子。
还有的人家,车、马都配地道了,刹车绳也是新的,人却不行了——死了,或者老得干不动活。
③我们刚到父亲的住处时,家里的牛、车还算齐备,只是牛稍老了些。
柴垛虽不高,柴禾底子却很厚大排场。
不像一般人家的柴禾,小小气气的一堆,都不敢叫柴垛。
先是后父带我们进沙漠拉柴,接着大哥单独赶车进沙漠拉柴,接着是我、三弟,等到四弟能单独进沙漠拉柴时,我们已另买了头黑母牛,车轱辘也换成新的,柴垛更是没有哪家可比,全是梭梭柴,大棵的,码得跟房一样高,劈一根柴就能烧半天。
④现在,我们再不会烧这些柴禾了。
我们把它们当没用的东西乱扔在院子,却又舍不得送人或扔掉。
我们想,或许哪一天没有煤了,没有暖气了,还要靠它烧饭取暖。
只是到了那时我们已不懂得怎样烧它。
劈柴的那把斧头几经搬家已扔得不见,家里已没有可以烧柴禾的炉子。
即便这样我们也没扔掉那些柴禾,再搬一次家还会带上它们,它们是家的一部分。
那个墙根就应该码着柴禾,那个院角垛着草,中间停着车,柱子上拴着牛和驴。
一个完整的家院就应该是这样的。
许多个冬天,那些柴禾埋在深雪里,尽管从没人去动它们。
但我们知道那堆雪中埋着柴禾,我们在心里需要它们,它让我们放心地度过一个个寒冬。
⑤那堆梭梭柴就这样在院墙根呆了20年,没有谁去管过它们。
有一年扩菜地,往墙角移过一次,比以前轻多了,扔过去便断成几截子,颜色也由原来的铁青变成灰黑。
另一年一棵葫芦秧爬到柴堆上,肥大的叶子几乎把柴禾全遮盖住,那该是它们最凉爽的一个夏季了,秋天我们为摘一棵大葫芦走到这个墙角,葫芦卡在横七竖八的柴堆中,搬移柴禾时我又一次感觉到它们腐朽的程度,除此之外似乎再没有人动过。
在那个墙角里它们独自过了许多年,静悄悄地自己朽掉了。
⑥最后,它们变成一堆灰时,我可以说,我们没有烧它,它们自己变成这样的。
我们一直看着它们变成了这样,从第一滴雨落到它们身上、第一层青皮在风中开裂我们就看见了。
它们根部的茬头朽掉,像土一样脱落在地时我们看见了。
深处的木质开始发黑时我们看见了,全都看见了。
⑦当我死的时候,人们一样可以坦然地说,他是自己死掉的。
墙说,我们只为他挡风御寒,从没堵他的路。
坑说,我没陷害他,每次他都绕过去。
风说,他的背不是我刮弯的。
他的脸不是我吹旧的。
眼睛不是我吹瞎的。
雨说,我只淋湿他的头发和衣服,他的心是干燥的,雨下不到他心里。
土说,我们埋不住这个人,梦中他飞得比所有尘土都高。
⑧可是,我不会说。
没谁听见一个死掉的人怎么说。
⑨我一样没听见一堆成灰的梭梭柴,最后说了什么。
【1】根据全文概况“柴禾”在文中的含义。
【2】第3自然段主要叙述了什么内容?这些内容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是什么?
【3】第6自然段的画线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其表达效果。
【4】这篇文章有人认为重在写柴禾,有人认为重在写人,你赞成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
语言运用。
五、其他
《端午的鸭蛋》中,一枚小小的鸭蛋寄托了汪曾祺先生儿时丰富的回忆,多彩的生活;一声悠远绵长的吆喝,喊出了萧乾先生对旧时老北京生活的怀想;一杯浓醇的春酒甜了琦君,也醉了琦君。
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饱含了儿时回忆的物件、场景,比如一个糖人、一张剪纸、一个小小的面具;抑或第一次看川剧,和小伙伴跳皮筋,捉迷藏,无不让我们留恋回味……
请以“回忆里的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600字以上;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不得抄袭、套作,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六、诗歌鉴赏
诗歌赏析
夜过鉴湖
推蓬四望水连空,一片蒲帆正饱风。
山际白云云际月,子规声在白云中。
【1】诗人笔下的鉴湖夜色,像一幅优美的水墨画。
请简要概括其景色特点。
【2】诗歌第二句中的“饱”字用得生动传神,请简要品析。
七、名著导读
简要叙述《朝花夕拾》中所写的鲁迅和范爱农初识的事件。
八、综合性学习
下面的两枚猴票图样,你喜欢哪一枚?请结合图片说明票面的主要内容。
九、语言表达
请根据下面新闻内容,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不超过15个字)
重庆商报讯在山水环抱的重庆,每个人都摆脱不了江河印记。
5月20日,“寻美重庆江河”摄影大赛在武隆正式启动。
作为采访首站的武隆迎来了国内近百名知名摄影爱好者。
据悉,该系列活动还将走访重庆各个区县,用镜头寻美重庆江河。
只要是以重庆江河为拍摄对象,具备自然美、人文美的作品,都可以参赛。
即日起至8月31日止,摄影爱好者可以发送相关重庆江河的摄影、摄像作品到组委会,评选结果将于今年9月15日在媒体上公布。
主办方强调,这项活动能唤起人们对江河的记忆和感情,激发人们保护生态的热情。
十、其他
根据下面材料,给“搭棚的”下个定义。
拿建筑行当里专搭脚手架的架子工来说,这在北京可是出名的行当。
那时候干这一行的叫“搭棚的”。
办红白喜事要搭。
那可真是套本事!拉来几车杉篙、几车绳子和席,把式们上去用不了半天工夫,四合院就覆盖上了。
(节选自萧乾《北京城杂忆》,三联书店2012年版)
四川初三初中语文开学考试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A.迸射(bèng) 媲美(bì) 缄默(jiān)相形见绌(zhuō)
B.招徕(lái) 干涸(hé) 哂笑(shěn)文绉绉(zhōu)
C.酷肖(xiào) 挑衅(xìn) 酬和(hè) 颔首低眉(hàn )
D.吞噬(shì) 苋菜(xiàn) 打怵(chù) 长吁短叹(xū)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
A项的注音有误,应为媲美(pì) ,相形见绌(chù) 。
2.选出下列句子中书写无误的一项()
A.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胜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生色的死神的怀抱。
B.也唱其他故事,灌穿古今,引精据典,当事人照例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
C.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D.在无边的犷野上,在凛洌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得是雨的精魂。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C项的字形有误,胜气凌人-盛、不动生色-声;灌穿古今-贯,引精据典-经;犷野-旷,凛洌-冽。
3.选出下列语句中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A.他自恃才高,目空一切,从来不把我们这些人放在眼里。
B.多读书,多领会,写起文章来,就会有福至心灵,左右逢源的感觉。
C.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都作过无可置疑的描述。
D.班会课上,针对能否使用智能手机这一问题,大家莫衷一是的达成一致意见。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D项的
成语有误,“莫衷一是”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与“达成一致意见”的说法矛盾。
点睛: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要想正确的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能否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B.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使我市荣获“国家文明城市”称号。
C.在课堂学习中,同学们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主动参与的意识不强,二是探究问题的方法不对。
D.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我们听到了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
【答案】C
【解析】A、前后矛盾,去掉“能否”;B、缺少主语,去掉“使”;D、搭配不当,“听到”不能与“优美的舞蹈”搭配。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点评:修改病句,是辨析病句的最终目的。
病句修改题考点要求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辨析并判断句子的正误。
2.
从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方面有侧重地修改病句。
3.用符号修改有语病的句子。
4.在语段中
找出病句进行修改。
修改病句以通顺、正确为原则,不作修饰,不改变原意。
把握句子结构,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应对策略。
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对、结构混乱等语病。
二、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
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
A.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B.谪守巴陵郡:做太守
C.气象万千:大气现象D.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观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C项的解释有误,气象:景象。
【2】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
A.属予作文以记之不以物喜
B.览物之情或异二者之为
C.感极而悲者矣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D.其真无马邪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答案】B
【解析】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
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这样一种语言现象。
一词多义是语言的普遍现象,是词义演变的结果。
A:来;因为B:的C:顺承,转折;D:
难道,他的。
【3】选出下列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
A.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了,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
C.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登上这座楼,就有离开国家怀念家乡,担心别人说坏话、害怕别人讥讽自己的情怀。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微斯人,吾谁与归:在天下人担忧之前担忧,在天下快乐之后快乐。
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道呢?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C项有误,离开国家--离开国都。
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
一般要求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4】选出下列选项中对文义理解有误的一项()
A.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作记的本末缘起。
说滕子京为“谪守”,已暗寓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
B.三、四两段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奔涌跳跃的情感之流,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C.作者借本文委婉规劝好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并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
乐观精神感染老友。
D.文章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叙事,说明,写景,抒情自然结合,中间写景状物的语言大多以散句为主,辞采华美,音韵和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从文中找出关键语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对于句子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文章的中心和语境。
D项有误,这篇文章没有说明的表达方式;大多以骈句为主,而不是以散句为主。
2.文言文阅读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
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
而善见臣。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
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
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
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只不过
B.然则将军之仇报。
然则:这样那么
C.皆白衣冠以送之。
白衣冠:白色的衣冠
D.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去:离开
【答案】C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
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
C项的解释有误,“白衣冠”在这里是作动词,是“穿戴白衣冠”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