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一”陪伴分娩对初产妇产程进展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年 第18卷 第30期237
投稿邮箱:sjzxyx88@
·临床监护·
“一对一”陪伴分娩对初产妇产程进展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巫蓉
(金湖县人民医院,江苏 金湖 211600)
0 引言
分娩是指胎儿脱离母体成为独立存在的个体的正常生理过程,初产妇是指首次分娩的孕产妇。

初产妇由于没有分娩经验和自身生理特点产程普遍比经产妇延长,且不良分娩结局的发生风险也较高[1]。

而常规护理的应用效果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鉴于此,本研究特对初产妇实施“一对一”陪伴分娩,并与常规护理展开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医院妇产科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260例初产妇作为受试对象,均为初产妇,且均为单胎妊娠,本人和家属均同意配合本研究;排除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妊娠者,存在妊娠期并发症者,拒绝签署同意书者。

将所有入选者根据随机数表分为常规组与试验组。

常规组共130例受试者,年龄区间为20-32岁,平均(26.7±
2.5)岁,孕周36-41周,平均(38.4±1.0)周;试验组共130例受试者,年龄区间为20-32岁,平均(26.5±2.6)岁,孕周36-41周,平均(38.2±1.1)周。

试验组与常规组临床资料对比可发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即对初产妇发放健康阅读手册供其阅读,并提醒其仔细阅读了解待产室走廊张贴的分娩相关知识,在显示屏幕上轮转播放关于分娩的动画视频进行指导,定时检测胎心和初产妇的生命体征指标变化,配合妇产科医生完成接产工作等。

试验组在上述操作的基础上另给予“一对一”陪伴分娩,即为每位初产妇指派一名护理人员陪伴整个分娩过程,首先在第一产程开始前护理人员需要向初产妇讲解阴道分娩的优点,鼓励其尝试阴道分娩,并告知初产妇补充能量和减轻分娩疼痛的方法,提醒患者家属做好准备工作,如准备卫生纸、新生儿包被等;在第一产程护理人员应当陪伴初产妇多走动,并对其给予语言、动作鼓励,使其能够缓解紧张和恐惧的情绪,更好地配合护理人员做好分娩前准备工作,若初产妇感觉疼痛剧烈,护理人员可通过鼓励宣泄、转移注意力等方法减轻其主观疼痛感,期间多观察胎心变化和产妇体征变化,给其以安慰和鼓励;在第二产程护理人员需要提醒产妇如何更好地配合妇产科医生,更快娩出胎儿,包括体位指导、拉玛泽镇痛分娩指导等;在第三产程护理人员应当协助妇产科医生尽快完成处理工作,准确记录新生儿娩出时间,同时密切观察初产妇和新生儿的
体征变化,做好新生儿Apgar 评分和体质量称量工作。

1.3 观察指标。

对比产程进展及分娩结局,统计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总产程时间;母体不良分娩结局包括剖宫产、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等,围生儿不良分娩结局包括胎儿宫内窘迫、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等。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19.0软件作为统计学分析工具,借助t 、
检验计量(±s )和计数(%)资料,P<0.05
可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产程进展对比。

试验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总产程均短于常规组,2组上述指标之间经检验均可见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母体不良分娩结局对比。

试验组母体有21例不良分娩结局,其中14例剖宫产、5例宫缩乏力、2例产后出血;常规组母体有48例不良分娩结局,其中35例剖宫产、10例宫缩乏力、3例产后出血。

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分别为16.15%(21/130)和36.92%(48/130),经对比可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382,P =0.000)。

2.3 围生儿不良分娩结局对比。

试验组围生儿有3例不良分娩结局,其中1例胎儿窘迫、1例新生儿窒息、1例羊水污染;常规组围生儿有16例不良分娩结局,其中9例胎儿窘迫、3例新生儿窒息、3例羊水污染、1例新生儿死亡。

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分别为2.31%(3/130)和12.31%(16/130),经对比可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96,P =0.002)。

3 讨论
根据临床医学定义,产妇的分娩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3个产程,分别为宫口扩张期、胎儿娩出期和胎盘娩出期,分别称为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2]。


产妇往往由于恐惧分娩疼痛、担忧新生儿分娩结局等原因出现紧张、恐惧的情绪,再加上对于分娩知识的认知程度
(下转第242页)
摘要:目的 探讨初产妇围产期接受“一对一”陪伴分娩对产程进展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方法 将260例初产
妇借助随机数表分为常规组与试验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常规护理+“一对一”陪伴分娩。

对比产程进展及分娩结局。

结果 试验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总产程均短于常规组,前者母体和围生儿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均低于后者,2组上述指标之间经检验均可见统计学差异(P <0.05)。

结论 对初产妇给予“一对一”陪伴分娩能够有效缩短产程,降低母体和围生儿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

关键词:“一对一”陪伴分娩;初产妇;产程进展;分娩结局
中图分类号:R248.3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8.30.169
本文引用格式:巫蓉.“一对一”陪伴分娩对初产妇产程进展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0):237+242.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8 Vo1.18 No.30
242
投稿邮箱:sjzxyx88@
中能够起到一定的疗效,但是难以对患者的心理方面进行控制。

因此,医护人员针对心理患者采取药物治疗方法外,还需要采取一定的心理护理治疗。

通过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因此,心理护理对神经内科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医疗行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神经内科疾病的治疗效果。

通常情况下,神经内科患者回归社会的欲望比较强烈
[3]
,通过研究发现,心理护理是提高神经内科
救治效果的重要方式,其不能能帮助患者消除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还能够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广泛
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美春,陶慧,刘丹,等.心理护理在神经内科患者救治中的
临床应用[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5,42(02):90-93.[2] 王楠.心理护理在神经内科患者救治中的临床应用[J].农村
经济与科技,2017,28(08):312.
[3] 王培春.浅谈如何做好神经内科患者的心理护理[J].世界最
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87):179-180.
(上接第240页)
对于管道的护理比较重视,并且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6]。

综上所述,有效护理能够明显改善BiPAP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通气功能,应该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兆兰,孙山川,刘莹莹,等.Bi PAP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6):222-223.[2] 代海云.BIPAP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
竭疗效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9):5977+5980.
[3] 陈溢玲.BiPAP 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
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探讨[J].黑龙江医学,2016,40(9):861-862.[4] 颜雁.BiPAP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
的临床探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126-128.[5] 杜秀玲,张淑英.BiPAP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
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3):178.[6] 姚琳,孟晓皓.BiPAP 无创呼吸机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慢性阻
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1):126-128.
(上接第237页)
不佳,很容易因此延长产程,甚至导致母体和围生儿出现不良分娩结局。

由此可知,采取有效措施缩短初产妇产程和改善分娩结局意义重大。

本研究中,试验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总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且前者母体和
围生儿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均远低于后者,可知“一对一”陪伴分娩在初产妇围生期应用能够加快产程进展,降低不良分娩结局的发生风险。

“一对一”陪伴分娩既可以及时安抚初产妇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又能够给予全面、贴心的健康指导和教育,因而对缩短产程、改善分娩结局具有积极的作用[3]。

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较,“一对一”陪伴分
娩更为人性化,更符合初产妇对于护理服务的需求。

综上所述,建议在初产妇围生期引入并应用“一对一”陪伴分娩,不仅能够加快产程,还可显著改善母体和围生儿的分娩结局,作用显著,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符江波,吴梁姣,黄时敏.自由体位助产联合间苯三酚对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5):139-141.[2] 周燕.产程早期体位干预对初产妇自我效能、分娩控制感及分
娩方式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6,42(7):845-846.
[3] 季平,邹雪梅,徐文娟,等.无创分娩镇痛对顺产初产妇分娩镇
痛及产后抑郁发生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5,14(9):37-40.
(上接第239页)
理方案,并且在护理过程中不断调整护理方案的病情变化有效性,并且有循证护理小组作为纳入范畴。

本文通过以我院治疗的6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综合了各方面的优势,不断突出循证护理应用的最佳效果,从每位患儿的病情特点出发,寻求最佳的护理方案。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模式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有显著作用,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明显改善患儿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蓉,赵杰.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循证护理应用[J].中国保
健营养(上旬刊),2014,(3):1207-1208.
[2] 李青洋.循证护理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护理效果研究
[J].养生保健指南,2017,(29):135.
[3] 张莎.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J].
健康前沿,2017,(6):24.
[4] 朱雪梅.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4):251-252.
[5] 王珺.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8):248-24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