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动”出精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数学课堂“动”出精彩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

”本着这样的教育理念,教师应根据具体教材,利用触手可及的生活原型,设计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学活动,为学生打开生活与数学的屏障,在亲身体验中感悟数学。

只有教师精心设计,有效组织,数学活动才能“动”出精彩。

一、“动”的过程应是生动活泼的过程
活动是儿童的天性。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要想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乐之者”,教师应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让课本里的乏味、枯燥的数学知识还原成学生看得见、摸得到、听得见的生活情境,在活动中亲近数学,喜欢数学。

如在教学“确定位置”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游戏:先让一些同学说说自己的好朋友有哪些特点,他坐在教室的第几列第几行,帮助他们编成简单的儿歌,其他同学说出他的名字。

如“我的好朋友坐在第3列第4行,他学习认真又助人,大家猜猜他是谁?”其他同学齐答:“你的好朋友是×××,学习认真又勤奋”;“我的好朋友坐在第5列第3行,能歌善舞又漂亮,大家猜猜她是谁?”……学生在游戏中懂得了列和行这样的一个数对可以确定位置。

再如学习“平移和旋转”时,我组织了这样的游戏:请几位同学进行列队表演,向左转,向右转,老师喊口令其他同学跟着做手势练习,让学生体验平移旋转的不同的运动过程。

在教学“认识图形”时进行摸一摸、猜一猜、编一编(谜语)等活动。

学生在快乐中体验,在生活中感知,使知识、技能同步发展,相得益彰。

活动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而新颖生动的活动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动”的过程应是主动构建的过程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习,这是儿童教育最重要的原则。

新课改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自主探索主动构建,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

在教学“米、千米的认识”时,我先出示手中的米尺,告诉学生一米有多长,再举了很多事例,比如跳绳、旗杆、课桌椅等分别有多少米,让学生感知,然后总结。

我讲得唇干舌燥,学生也好像听懂了。

可是在练习的时候,还有很多学生无法下手。

如床长()米,宽()米;黑板()米,宽()米;一幢三层楼高()米。

由此,我想到了,能在教室里让学生一下了解对他们来说这么抽象的知识是比较难的。

对于米、千米的认识,学生的感性认识实在是太少了。

于是,上第二节课时,我设计这样的一个活动:让学生们分小组合作用自己的小皮尺去量学校
里的任何东西,大家都兴致勃勃地忙开了,有的去量讲台、课桌、黑板的长和宽,有的去量花坛,还有的小朋友去量篮球场。

下课回到家后,学生还在家里继续量……再做练习时,所有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了,“1米、千米”、的概念在他们头脑中已经形成,理解比较深刻。

在亲身实践中探索学习,合作交流中抽象数学,理解数学,在“再创造”中主动构建知识。

三、“动”的过程应是富有个性的过程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以及人的认识、情感、意志和能力都在活动中汇合并得到表现。

每一个学生都是发展中的人,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学生学习数学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教师要承认每个学生的差异,活动中以“学生为本”给学生提供宽容平等的活动氛围,尊重关心每一个学生,给他们提供参与机会及充分活动的时间,凡是学生能操作的,都让学生去做。

提倡学生在自由活动领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无所顾忌地充分表达自己的创意。

活动中,虽然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有的还可能走弯路,但他们人人参与了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亲身经历了探索发现新知识的过程,在活动中分享着互助与竞争、成功与挫折的体验。

真正实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活动中感知,在体验中理解,在探索中创新。

四、让“动”延伸到课堂之外
创造源于实践,实践活动是一个连续、完整的过程。

仅仅满足于课堂上的教学实践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在下课前创设一定的情境,刺激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打破课堂40分钟的界限,如在学习“长方体表面积”时,我布置了制作纸盒的作业;在教学“量的计量”的土地面积单位后,布置了三项调查作业:1、你家的房屋面积有多大?2、是调查市民广场的面积有多大?3、是调查江苏省的面积有多大?三天后,孩子们高兴地把他们调查的结果交给了我。

有的是从互联网上查到的,有的是从书本中查到的。

有的是问大人的……学生在“动”中自由操作、实验、观察、猜想和思考,通过这种活动和社会交往,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总之,小学数学活动化教学是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创新型教育模式,在新课程的指导下,它展现了以人为本的全新教育理念,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不断创新、不断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