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的渐进式美术单元化教学路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改论坛
学美术教材为例,从低年级至高年级以“技能”为重点的单元教学编排,实际上以12册教材为一个学习单元,其学习阵线拖得比较长,呈现出散点式教学形态。

在无锡市开展美术单元赛课活动期间,笔者与青年教师共同研习《2022年版艺术课标》,探究美术单元化教学方法。

下面,笔者以《春染秋织》单元教学为例,根据单元化学习特征,探寻渐进式单元化教学的方法,使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本单元的大概念,促进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以结构化单元知识体系夯实美术基础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如果你理解知识的结构,那么这种理解会使你独立前进。

”学习的本质是关联知识,再进行加工、内化、迁移,然后形成整体化、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美术教学单元既是一个独立的学习单位,又在本学段或教材体系里具有承上启下的联结意义。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单元学习,应以俯瞰全局的视野进行整体规划,梳理教材内容,进行学情分析,确定单元教学目标,提炼基本问题,设置教学课时,制订单元评价量规,构建结构化美术学科知识体系。

常用的美术教学单元分类方式有“主题式单元”和“技能式单元”。

《春染秋织》单元教学融合了以上两种单元的架构方式,同时遵循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以艺术新课标指向的大概念理念来进行整体化单元建构。

一是以基于理解的学习来进行单元知识结构设计,以基本问题“如何深入了解传统编织、印染、服饰知识,并学会欣赏这些传统工艺的独特美感?如何通过赏析、体验、创意等美术活动进行传承与创新,以此促进美术核心素养的提升?”来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二是梳理苏少版小学美术教材内容,确定本单元研究的若干小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贯穿单元教学,建立本单元的学习框架;三是确定本单元的知识目标为“了解染织与服饰文化”,技能目标为“学习染织和服饰的设计制作技巧”,情态目标为“热爱本民族的民间工艺,弘扬工匠精神”;四是精心设置围绕本单元大概念的三个课时教学内容;五是制订“春染秋织”单元评价量表,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本单元知识体系包括基于江南语境的印染文化、服饰文化,趣味性扎染、编织、服饰等艺术知识,以及蕴含了历史、人文、科学等跨学科知识。

教材以大概念为核心构建本单元学科知识体系,并努力通过渐进的知识架构,使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理解从显性到隐性、从本学科到跨学科。

(二)以系统化单元学习内容统整知识架构
美国课程论专家威金斯曾提出:设计教案最忌讳在整个课程学习中缺乏重点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没有强调对大概念的深入理解,没有培养完成核心表现性任务所需的能力,而仅仅陷入成千上万零散知识和技能之中。

围绕学科本质的知识才更有价值,紧扣主题的学习内容才更有实效。

苏少版小学美术教材每一册都安排1—2个主题单元,其余内容的主题性不是十分明显,涉及的知识主题较广,呈散点式分布。

此次无锡市赛课活动允许参赛者在苏少版12册教材中自主甄选单元学习内容。

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单元教学设计有了高度的自主性,使单元编排增加了灵活性。

因此,参赛者对各课时教学内容进行定位时,不能仅仅停留于某册教材,而是要把视角转向12册教材。

这在一定程度上让参赛者开阔了单元教学的设计思路。

如何优选美术单元教学内容呢?参赛者必须对12册教材内容有全面的了解,分析各课时内容的知识定位和技能定位,寻找它们的知识关联,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素质发展指向,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分类、整合,使学生原有知识获得迁移,形成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析,参赛者初步梳理了《穿穿编编》《新花布新衣裳》《染纸》《各民族朋友》《我设计的服饰》等教学内容。

但是,这些内容分布在低、中、高不同学段。

因此,对单元学习内容进行遴选和重组是关键。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美术学习同样如此。

从学生熟悉的江南地方文化切入、从中国深厚的文化根基着手、从百姓生活密不可分的衣食住行的“衣”事展开,一条单元学习的主脉络越来越清晰:种棉花→纺成纱→织成布→染上色→做成衣。

依据这一单元学习主线,参赛者优选教学内容,逐步形成《快乐穿编》《漂亮的扎染》《江南服饰》三个课时内容,凝聚成适合中年级学生的“春染秋织”单元学习主题。

从一根线到一块布、从单色到纹样、从平面布料到立体服饰、从手工制作到生活创意,系统化地联结“染织服饰”的单元学习。

这一单元学习,不仅有知识和技能的渐进发展,而且还有历史人文、能力素养的螺旋上升。

可见,优选美术单元学习内容,不是单一地把相关主题知识和相关美术技法简单组合,而是系统化分析原有教材和学生水平,整合学习内容,使之组成递进关系的知识链、任务链、问题链,促进学生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迁移。

(三)以生本化单元学习样态提升美术素养《2022年版艺术课标》指出:艺术教学要通过各(四)以多元化单元评价方案呵护学习自信心
教师通过评价,可以反观教学行为,完善教学策
课改论坛
自评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情感
态度
等级
评语
等级
评语
1.我知道精美独特
的民间工艺是工匠
们辛劳和才智的结
晶,我能和小伙伴
分享学习心得
2.我知道工艺品中
富有深厚的寓意,它
们寄托着劳动人民
对美好生活的祈盼
3.我发现中国传统
染织工艺和服饰文
化的历史悠久、文
化深厚,我们应该
有所传承更要有所
创新
小组合作融洽,乐于
分享和交流,能主动
帮助同学解决问题
学习兴趣浓厚,大
胆想象、积极创造
评价项目评价内容★★

★★

★★
★★
★★★
★★
学生根据单元学习情况,逐项评价自己三维目标的达成度。

表格中的“★”越多等级越高,意味着学生的学习收获越大。

通过单元学习评价表,学生能够直观地感知单元学习成果,提升了学习内驱力。

评价表还包括小组评议和教师点评项目,侧重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并设置了简短的较为感性的评语栏,使单元学习评价量表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的过程、态度和情感。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渐进式美术单元化教学,既要有大概念教育理念的引领,又需要教师更新教学方式方法,以整体化发展的育人思路,循序渐进地发展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美术单元化教学能使教师、学生共同成长,使知识、技能和情感融合发展。

它是一项崭新的教育研究课题,需要教师们积极探究,努力深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22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社,2022.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3]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4]王大根.谈谈美术课的单元化教学[J].中国美术教育,2001(3):6-8.
[5]刘徽.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
作者简介:苏晓萍(1970—),江苏无锡人,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美术教学。

(责编黎雪娟)
续表
教师出于培养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一独特目的,就必须关注课文‘怎么说’,必须侧重课文的言语形式。

”教师应为学生搭建写作支架,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秘诀,使学生实现从习得、内化到运用的能力提升。

对于习作单元中精读课文的教学,教师要适时依托文本语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精巧练笔,习得方法,内化所得。

在第二次执教中,执教教师紧扣课后习题设计练笔作业,实现读写迁移,如结合板书总结巴金的写作妙招,鼓励学生只要留心观察,巧用方法,就能“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进而布置课后延学作业:请同学们把课后收集的日落美景按照作者描写日出的顺序写一写、说一说、评一评。

这样拓展,既让学生迁移运用所习得的写作方法,又为完成本单元的“初试身手”做好了铺垫。

通过课后延学的仿写,学生及时运用了“按事物变化的顺序写景物”的写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学生只有亲历学习过程,获得学习体验,才能发展和形成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简介:吴伟健(1976—),广西北海人,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和教学管理;劳石美(1984—),广西北海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责编黎雪娟)
(上接第67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