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康唑交替甲硝唑治疗马拉色菌复合感染毛囊炎160例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结果
1.1一般资料本组3例中.男2 例,女1例,年龄2_3岁,体重9-12kg。 ASAII~Ill级。术前均行X线胸片、cT及 心电图检查.评估畸形程度及其影响。先 天性心脏病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诊断。 2例为漏斗胸合并室间隔缺损.漏斗指数 为0.2--0.3。l例为鸡胸合并房间隔缺损。 其中2例示心电图异常.为右束支传导阻 滞。3例均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史。 1.2麻醉过程所有患儿均免用术 前药,于人室前肌注长托宁0.3mg,氯胺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160例,口服氟康唑.每周3天 (o.159天,顿服),交替口服甲硝唑,每周3
2.2不良反应 在治疗过程中.大约有I/4患者初 次服药有不同程度恶心等胃肠症状。但 病人都能忍受,不影响治疗,未发现肝肾 功能损害。 3讨论 马拉色菌是人体皮肤的正常菌群之 一,亦是脂溢性皮炎的致病菌.皮肤油 腻。大剂量长期使用抗生索或糖皮质激 素、免疫抑制剂、器官移植、免疫功能低 下、恶性肿瘤、妊娠及糖尿病等都是马拉 色菌毛囊的易成因素,外界因素如炎热、 潮湿、流汗等在发病中也起作用四。特别 是皮肤油脂溢出较多者。马拉色菌在毛 囊内大量繁殖.其脂肪分解酶将毛囊中 的甘油三酯分解成游离脂肪酸。后者可 刺激毛囊口产生较多脱屑并阻塞开121. 使皮脂储留,加之游离脂肪酸的刺激,致 毛囊扩张破裂.并致毛囊内容物释放人 周围组织产生炎症反应。敏临床上马拉 色菌毛囊炎常和脂溢性皮炎并存.我们 简称马拉色菌复合感染毛囊炎。 氟康唑为氟代三唑类抗真菌药.国 内外有成功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文献 报道。但病例较少,疗程为10周闱。对新 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及其他念珠菌、黄 曲菌、皮炎芽生菌、粗球孢子菌、荚膜组
中和肝素。心脏切口、心包、胸骨后彻底 止血,观察无出血后,再行胸骨畸形纠治 术。反转游离骨瓣,以钢丝与肋软骨相连 接。术毕带气管导管返ICU。 1.3监测术中连续监测心电图 (ECG)、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 压(cvP)、鼻咽温和肛温(T℃)、尿量、 脉搏饱和度(SPO:)、呼气末C02分压 (PElc02),按时抽血查ACT及血气、红细 胞压积、电解质分析。
临床研究
氟康唑交替甲硝唑治疗马拉色茵复合感染毛囊炎160例疗效观察
黄广兰 (广东省潮州市慢性病防治站,广东
摘要
潮州
521000)

目的探讨El服氟康唑交替甲硝唑治疗马拉色菌复合感染毛囊炎疗效。方法治疗组160例.采用口
服氟康唑每周3天<0.159,天,顿服),交替口服甲硝唑每周3天(o.4∥次,每天二次);对照组I:Z:l服氟康唑每周3天 (0.15弓/天,顿服),疗程为4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75%和75%,(P:o.025)。结论氟康唑 交替甲硝唑治疗马拉色菌复合感染毛囊炎疗效确切.有效率高.达得进一步探讨。 关麓词马拉色菌复合感染毛囊炎;氟康唑;甲硝唑;疗效
人民卫生出版杜,2003. 6酃利t.事放角.牡晓红.氟康疃治疗马拉色■毛羹麦
,r靛现寨1.11.中国皮肤性病擘杂志.200I,15(6):.433.
(收甍日期:舢-.02—27)
万方数据
苄畦凝胶联合治疗马拉色一毛囊炎疗效曩搴叨.竹 膏皮肤辩杂志.2005.17.,,(2):107-106.
3●启厨.奠床真■掌【Ml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牡.
2001,397. ●t天宇.苒如芬.史纪直.氟●哇请疗洼部真■扁疗效 总结【刀.t床皮肤辩杂志.1998,27(2):103--014.
S蒜新膏.盒有t.汤光.第15颤.新编两曲掌聊】.北赢:
全组患儿麻醉诱导过程平稳.手术 历时178—234m/n,术中出血均<lOOml。呼 吸循环功能稳定。2例未行主动脉阻断. 在体外循环辅助下行心内畸形矫治.转 机时间分别为32rain和46rain,停机后未 用血管活性药物,循环功(下转第45页)
作者简介:钟敏(1972一)。女.主治医师。 织胞浆菌等有抗菌作用嘲。但对复合感染 毛囊炎则抗菌谱不全面。笔者从药物双 唑泰栓l临床应用启示。交替应用甲硝唑 治疗,收到较好治疗效果。甲硝唑为硝昧 唑类抗菌药,除用于抗滴虫和阿米巴原 虫外,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抗厌氧菌感染 四。对引起脂溢性皮炎的病原激生物有一 定抗炎抗菌作用.且两药交替使用到目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
小儿胸壁畸形合并先心病较少见。 两者均需外科治疗.在儿童同期手术的 报道并不多l玎。我院于2006年收治此种 病例3例,均同期手术治疗,收到满意效 果,现将麻醉管理经过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酮5mg/kg。人室后开放外周静脉.输入 5%葡萄糖氧化钠液或乳酸钠林格氏液。 麻醉诱导用药为:咪唑安定0.1mg/kg.芬 太尼5斗g,Icg,维库溴铵lmg/kg。l例经 口.2例经鼻顺利插入合适型号气管导 管。妥善固定,接Omeda麻醉机进行间 歇正压通气(IPPV),维持呼气末C02分 压在35-.-45mmHg之间。术中吸入七氟烷 维持麻醉。间断追加芬太尼和维库溴铵。 经左桡动脉置入22G套管针监测动脉血 压。经右颈内静脉置入4F双腔中心静脉 导管监测CVP。胸骨正中切口。于畸形起 始部横断胸骨形成游离骨瓣后以生理盐 水纱布包裹。中心静脉注入肝素3mg/kg。 体外机器内肝素20rag.预充白蛋白、浓 缩红细胞和乳酸钠林格氏液.常规插管 建立体外循环。停机后以l:l鱼精蛋白
10036350200806一o87一o2临床研究氟康唑交替甲硝唑治疗马拉色菌复合感染毛囊炎160例疗效观察广东省潮州市慢性病防治站广东潮州521000摘要目的探讨口服氟康唑交替甲硝唑治疗马拉色菌复合感染毛囊炎疗效
‘海南医学)20嘴年第19卷第6期
文章编号:1003—6350(2008)06--087吨
中图分类号:R753.3文献标识码:A
马拉色菌复合感染毛囊炎是由马拉 色菌(过去称糠秕孢菌)引起的毛囊炎且 合并脂溢性皮炎m。目前治疗该病的方法 以单疗为主,存在疗程长,治愈率低和复 发的问题日。需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笔 者从药物双唑泰栓临床疗效得到启示.采 用抗真菌药氟康唑和抗菌药甲硝唑交替 方法.治疗马拉色菌复合感染毛囊炎160 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例为2006年1月一2006年12 月我科门诊患者.人选病例均作明确诊 断【11。皮损主要发生在胸背油脂溢出较多 的部位。其次为面颊、颈、肩、两上臂等部 位。典型皮损为毛囊性丘疹。脓丘疱疹或 小脓胞,半球形,直径2--4mm,周边有红 晕,可挤出粉脂状物质,可数十至数百个 密集或散在分布.伴微痒感、刺痛或烧灼 感,真菌直接检查可见成堆圆形或椭圆 形孢子。所有患者一周内未服用抗真菌 药甲硝唑和确认无肝肾功能异常及其它
・88・
牡,2004:80-81. 2奠秋亮.陈少■.■少虹辱.■康唑与酮●畦洗剂.联苯
前为止未见任何毒副作用。4周治疗总 有效率为88.75%.与国内有关报道略高 161且疗程略短。笔者认为氟康唑交替甲硝 唑治疗马拉色菌复合感染毛囊炎疗效确 切,值得进一步观察研究。
●膏文■ I张学军.皮肤性寞掌【M1.第6麓.:lgl:A民卫生出囊
对黑组40 24(60) 6(15)5(12.5)5(12.5) 30(75)
表中治疗组总有效率88.75%.对照 组总有效率为7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x毛-5.02,P--O.025)。
作者简介:黄广兰(1954卸3),女.广东省潮州市人,主治医师。
・87・
万方数据
‘海南医学>2008年第19卷第6期
天(0.4献,每天2次);对照组口服氟康唑每
周3天(o’15固,夭,顿服),疗程为4周。 1.3随访及疗效判定 每周或隔周门诊一次.并记录临床 症状。第4周未作皮损真菌镜检及检查 肝功能.总结相关I临床表现和皮损镜检 结果作疗效判定。痊愈:临床症状消失。 皮损全部消退,真菌镜检阴性;显效:症 状消失或减轻,皮损消退>70%,真菌镜 检阴性;好转:症状减轻,皮损消退30%一 70%之间.真菌镜检阳性;无效:症状略 减轻,皮损消退<30%,真菌镜检阳性。有 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乎检验
文章编号:1003----6350{2008】06_—088—旬2
临床研究
dilL胸壁畸形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同期手术麻醉管理
钟敏。李向宇 (广东省中医院科研部,广东 广州 510100)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胸壁畸形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同期手术麻醉管理方法。方法2006年收治胸壁畸形
合并先心病(室间隔或房间隔缺损)患儿3例.均同期手术治疗。麻醉管理要点为:加强麻醉手术前准备、合理的 选择麻醉药物及给药方法、术中严密监测循环及呼吸、加强心肌保护、适当应用血管活性药物.麻醉后密切观察 和处理并发症。结果3例患儿麻醉过程平稳,矫形成功,均痊愈出院。结论加强胸壁畸形并先心病患儿的麻 醉管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耍幼儿;心脏病.先天性;胸壁畸形;麻醉
2结 果
2.1治疗结果见表I
毫I 160啊马拉色一lie台‘集毛■炎疗靛震●爿I%I
系统性疾病,剔除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人≮筹}笔}雨篙≥五景蚤忑篆%{鬻三i蔫
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60例(男 78例,女72例);对照组40例(男22例, 女18例),年龄13—45岁,病程半月至1 年.两组病例年龄、性别、病情及病程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