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光调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光调制
电光调制
四电光调制与光信模拟实验
袁礼文10329073 光信02班C2组2013-03-13&20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操作以及数据进行分析,学习并掌握电光调制、声光调制、磁光调制的机制及运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光通信系统的结构。
二、实验仪器
晶体电光调制电源,铌酸锂(LiNbO3),He-Ne 激光器及可调电源,可旋转偏振片,格兰棱镜,光接收器,有源音响
图
三、实验原理
1、电光调制的物理机制
电光调制的物理基础是电光效应,目前已发现有两种电光效应,一种是泡克耳斯(Pockels)
效应,即折射率的变化量与外加电场强度的二次方成正比。
另一种是克尔效应,即折射率的变化量与外加电场强度的二次方成比例。
利用克尔效应制成的调制器称为克尔盒,其中的光学介质为具有电光效应的液体有机化合物。
利用泡克耳斯制成的调制器称为泡克耳斯盒,其中的光学介质为非中心对称的压电晶体。
泡克耳斯盒又有纵向调制器和横向调制器两种。
现以实验中使用的电光晶体DKDP (磷酸二氘钾)横向调制为例阐述电光调制的简单机理。
图2 电光调制器原理图
原理图如上图所示,晶体位于两个正交的偏振器之间,起偏器 P 1的偏振方向平行于电光晶体的 Y 轴,光没晶体入射光的 X 轴方向加上电场后,它们将旋转 45°变成感应轴X ’、Y ’。
现在对晶体内部的偏振光传播进行讨论。
DKDP 是负单轴晶体,它的折射率椭球方程为:
222
1o o e
x y z I I I ++=
(1)
其中 x 为光轴方向,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加上电压后,折射率椭球方程变为:
222
6321z o o e
x y z E xy I I I γ+++=
(2)
对上式进行坐标系的变换,消除式中的交叉项:
()()'cos 45'sin 45''/2
'sin 45'sin 45''/2'x x y x y y x y x y z z ⎧=-=-⎪⎪
=+=+⎨⎪=⎪⎩
(3)
可推导出加了电场后,折射率椭球方程为:
222
2
221'''x y z
x y z n n n ++=
(4)
介电主轴的折射率变为:
(5)
沿 Z 轴入射的光束经起偏器变为平行于 X 轴的线偏振光,进入晶体后(在 Z =0处),被分 解 成 沿 OX ’、OY ’方向的两个分量,其振
幅和相伴都相等,用复数表示为E X’(0)=A, E Y’(0)=A,入射光强度为
(6)当光通过长度为L 的晶体后,由于电光效应,E X’、E Y’之间就产生一个相位差δ,从而有:
(7)光从晶体出射后,通过检偏器后的光是晶体中的光的两分量在Y 轴上的投影之和,即:
(8)从而对应的输出光的强度为:
(9)其中,, 从而可知调制器的透过率为:
(10)当从晶体出射的光的两个分量的相位差为δπ=时,外电场所加的电压为半波电压,可求得此时的电压为:
(11)
从而可知透过率可表示为:
(12)
当加在晶体上的直流电压为U 0,同时加在晶体上的交流调制信号是sin m
U
t
ω其中Um 是其振
幅,ω是调制频率。
从上式可以看出,改变U 0或者U m ,输出特性将相应的变化,对单色光和确定的晶体来说,U π
是常数,因而T 将仅随晶体
上所加的电压变化。
现作以下讨论: 1)当2U U π
=,m
U
U π
<<时,即将工作点选定在线性
工作区的中心处,如图(a )所示,此时透过率可表示为:
(13)
由于
(14)
即sin
∝。
T tω
这时,高射器输出的信号和调制信号虽然振幅
不同,但是两者的频率却是相同的,输出的信号不失真,称为线性调制。
2)当时,如图2(b)所示。
此时透过率T 可表示为:
(15)
即cos2
∝,输出信号是“倍频”的信号。
T tω
图 3 不同工作点下的调制信号
附近变化时,3)当直流偏压0U在0V附近或在U
π
由于工作点不在线性区,输出波型将失真。
4) 当,2
o
m U U
U U π
π=
>时,调制器的工作点虽然选定
在线性工作区的中心,但不满足小信号调制的要求,和情况(2)不同。
因此输出波形仍然是失真的。
2、 电光调制器的主要性能参量
1)半波电压U π。
半波电压是使调制器的光输出达到最大时所需的电压,此电压越小越好,这样既便于操作,又可减少电功率损耗和发热。
2)透过率。
调制器的光输出o
I 与光输入i
I 之比:
(16)
3)调制带宽f ∆。
f ∆与调制器的等效电容有关,低频时f ∆与调制功率成正比。
这要求光波在晶体中的渡越时间要远小于调制信号的周期 T ,即:
(17)
式中,l 为晶体长度,n 为晶体的折射率,c 为真空中的光速,f 为调制频率。
因此,对于一定的调制器有一最高调制频率:
(18)
4)消光比。
消光比是从检偏器输出的最大光强与最小光强之比,即:max
min
/I I 。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 调节光路,测量静态消光比:
(1)打开激光器,首先调节光路准直,前后移
动小孔,分别调节激光器前后座架,使激光束穿过小孔。
逐个放上起偏器、检偏器(格兰棱镜)和光电接收器,使光束通过各偏振器中心并照射到接收器孔径上。
(2)注意探测器是否已经饱和,可以调节起偏器的方向以减弱或增大光强,因为激光器出射光场有一定偏振,经过起偏器后光强可被调节。
探测器饱和时电流为3.27mA ,一般可控制范围为2.7~3.0mA 。
图4 测量消光比测量
在起偏器和检偏器相互垂直的情况下,加上晶体,调节直流偏压,得从检偏器输出的最大值
max I 和最小值min
I 。
max
I =2.74W ,min
0.03I
W
,消光比为
说明:在没有加晶体时系统的消光系数可以达到很大的一个值,即无穷大,为理想状态;在加入晶体后,可以看到消光效果有一定的下降。
2. 观测单轴晶体的锥光干涉图。
He-Ne
起
检偏器光电
接
电光
(1)调节激光管使激光束与晶体调节台上表面平行,同时使光束通过各光学元件中心。
(2)调节偏振片和检偏振片正交。
(3)紧靠晶体前放一张镜头纸,对激光进行扩束,相当于很多个点光源,在屏上可观察到单轴晶体的锥光干涉图样。
观测到一个十字消光影贯穿整个图形,越离开中心十字臂越宽,四周为明暗相间的同心明暗圆环。
(4)微调晶体,使干涉图样中心与光点位置重合,即使十字中心与白屏中的小孔重合。
同时调节使图样对称、完整。
锥光干涉图样如图
6
图6 锥光干涉图
3. 测量晶体的半波电压:
(1) 极值法:
He-Ne
起
检偏器电光镜
带小孔图5 观察锥
当加上直流电压后,晶体产生电致双折射效
应,在检偏器处出射的光强为:
2sin .2o U I I U ππ⎛⎫= ⎪⎝⎭
图7 静态特性曲线测量实验装置图
按上图连接仪器,电源面板上旋钮旋至“静
态”,在晶体上只加直流电压,不加交流电压,
把直流电压从小到大逐渐改变,输出的光强将会
出现极小值和极大值,相邻极小值和极大值对应
的直流电压之差为半波电压。
表1 测量晶体特征曲线
得到由光强表征的晶体特征曲线,如图8:
He-Ne 起检偏器光电接电光
0.0
0.5
1.0
1.5
2.0
电流/m A U/V 调制器特征曲线
图8 调制器特征曲线
由曲线分析,可得半波电压: U π=123V
(2)调制法
晶体上同时加上直流电压和交流信号,直流电压
调到输出光强出现极小值或极大值时输出的交
流信号出现倍频失真,从而可出现相邻倍频失真
对应的直流电压之差就是半波电压。
第一次输出信号倍频的电压: U 1=65V
第二次输出信号倍频的电压: U 2=190V 由此估计半波电压为: 说明:两种方法测得的半波电压相差不大,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误差的原因可能是操作上的不准确,极值法中采点的电压间隔应该更小,仪器的误差,调制法中根据示波器波形判断倍频也存在误差。
4改变直流偏压,选择不同的工作点,观察正弦波电压的调制特性:(1)调节直流偏压观察输出:在这里我们分别选了40V,80V,120V,200V
(a) U=40V 线性状态
(b)U=80 失真
(d)U=120V 倍频失真
(e)U=200V 无失真但频率相位相反
图11 各个特征工作点下的交流响应
(2) 加上四分之一玻片观察;
实验装置图如图12所示
图12 用1/4波片改变静态工作点装置图
在起偏器和晶体之间加入1/4波片,将波片转动一周,观察示波器上的输出信号,现象如下:随着波片的转动,被调制的输出信号出现与输入的交流信号同相、倍频、反相几种状态。
同相和反相状态表明输出信号线性调制,此时波片的快慢轴平行于晶体的感应轴方向;倍频状态下,
工
He-Ne
起
检偏器光电
接电
光1/4
作点位于调制特性曲线的极值附近,输出信号倍频失真,此时波片的快慢轴分别平行于晶体的x 轴和y轴。
所得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13波片读数为48.5度,倍频图14 波片度数为10.5度,同相
图15 波片读数为259.0,反相图16 波片读数为290.5度,倍频
5. 使用示波器观测信号发生器的波形以及光信号的波形,比较分析
(1)正弦波,线性调制电压150V,开始失真电压104V和196V,图像如下:
图17 线性调制150V 图18 失真
104V 图19 失真196V
(2)三角波,线性调制电压153V,开始失真电压113V,188V,图像如下:
图20线性调制153V 图21 失真
113V 图22 失真188V
(3)1/4波片,线性调制偏角66.5度,失真角度38.0度,83.5度
图23 线性调制66.5度图24 失真38.0度图25 失真83.5度
6.动态测量
函数发生器输出的波形为正弦波时,输出的波形失真很小,几乎不失真,频率为1000Hz,幅值为
U=504mv,调节频率使其幅值减半U’=256mv,分别测得频率为f=3Hz,f’=5.61KHz,因而频率响应范围是3Hz—5.61KHz。
记录图像如下:
图26 频率1.000KHz 图27 频率3Hz 图28 频率 5.61KHz
四、思考题
1.本实验中没有会聚透镜,为什么能够看到锥光干涉图?如何根据锥光干涉图调整光路?答:本实验中不用透镜,而是在紧靠电光晶体前放置一薄纸片(镜头纸)或毛玻璃,使激光束散射
后以不同倾角入射到晶体上,这等效于使用会聚透镜形成各个角度的发散光,而且由于激光的高亮度,在屏幕可以看到同样的花纹。
根据锥光干涉图调整光路时,微调晶体,使干涉图样中心与光点位置重合,即使十字中心与白屏中的小孔重合。
同时调节使图样对称、完整。
这时检偏器和起偏器偏振方向垂直。
2.工作点选定在线性区中心,信号幅度加大时怎样失真?为什么失真,请画图说明。
加在晶体上的直流电压为U 0,同时加在晶体上的交流调制信号是sin m U
t ω。
其中Um 是其振幅,
当m U
U π<<,有,故有sin T t ω∝,当,2o m U U U U ππ=>时,调制器的工作点虽然选定在线
性工作区的中心,但不满足小信号调制的要求,因此输出波形仍然是失真的。
3.测定输出特性曲线时,为什么光强不能太大?如何调节光强?这种调节光强的方法有何优缺点?
答:当光强太强时,max I 有可能超过光电接收器的饱和值(3.27),得不到正确的特性曲线,顶部会出现失真。
可以调节起偏器的偏振方向以调节光强,因为激光器出射光场有一定偏振,经过起偏器后光强可被调节。
这种调节方法的好处是简
单易行,出射光具有良好的偏振特性,不需增加其他器件;但缺点是只对能具有特定偏振态的光进行调节(如线偏振光或椭圆偏振光),可调范围受到限制(有最低光强限制),而且不具有线性调节功能或不能满足精确调节的要求。
4.晶体上不加交流信号,只加直流电压/2U π或U π时,在检偏片前从晶体末端出射的偏振态如何?怎样检测?
答:当直流偏压为/2U π时,从晶体出射的光的两个分量的相位差为/2δπ=,此时出射光为椭圆偏振光;当直流偏压为U π
时,从晶体出射的光的两个分量的相位差为δπ=,此时出射光为线偏振光。
可以通过偏振测量实验方法检测,具体方法是让~I β曲线进而判断出射光的偏振状态。